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圣者言教 第十四课(十二)清净发心的重要性

  圣者言教 第十四课(十二)清净发心的重要性

  凡夫最大的缺点是我执,用世间的语言描述,就是习惯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在面对他人时,无意中会形成一种特权意识。有时细致观察自己,当别人说自己有多恶劣时,恐怕自己什么都不知道,这就是无意中产生的特权意识在作怪。因此,凡夫总是习惯给他人建立各种规矩,却不会以同样的标准要求自己。

  作为修行者,从出世间角度而言,也同样一个道理。无论依止导师还是行持一切善法,由于我执作怪的原因,我们还是会以自己为中心,要求一切外境随顺自己的意愿。比如在依止导师的过程中,导师慈悲心的大小完全以自己的感觉为判断标准。如果今天希望导师笑,导师就笑,就会觉得这位导师很慈悲;但今天希望导师哭,导师没有哭的话,又会觉得导师很不慈悲,恐怕自己和这位导师没什么缘。我想,这可能不是有没有缘的问题,如果你以这样的见解去寻找导师,即便释迦牟尼佛亲自降临在你的身边,可能你也如同善星比丘和提婆达多一般,永远无法见到佛陀的功德。因此,我们时时都要观待一下自己的内心。

  前面从父母的角度当中讲解,大孝是在小孝的基础当中树立的。若不具备小孝,仅在口中说要做一位大孝者,恐怕只是一种诳言。如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一生都在为三界六趣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而努力,并且成办了很大的利生事业,但仅从忆念父母的角度来说,上师也称得上是一位大孝子。上师的父母在上师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但直到上师八十多岁的时候仍旧一直惦记着自己的父母。无论是讲法还是生活中,只要一提到自己的父母,上师就会流泪。长期在喇嘛仁波切身边的人都有所了解。如是讲解也是告诫大家,作为修行者,我们能否成为所有人的榜样,就要反观自己是否有一些特别出众的行为,否则与凡夫的差距又在何处?即便自己认为自己的修行有多好,有谁信呢?

  以上讲解的是清净发心的功德。通俗一点说,想要令善根转变成无量,清净发心不可或缺。因此无论以后从事什么善法,首先要观察一下自己的发心。如果修行的目的仅仅为了自己获得解脱,即便你修的法有多深,也只有一份功德。如果为了三个众生而修法,就有三份功德。若为三界六趣一切众生发心修法,就会变成无量之功德。因此,即便平常修行时间短暂,可能只有一两个小时而已,但若具有清净之发心,一两个小时的修法也会变成无量之功德。依靠无量功德的力量能消尽无始以来的罪业,我相信成办解脱已经不再遥不可及。发心清净是迅速成办解脱的殊胜方便道,所以,清净发心非常重要,需要我们时时反观自己的发心是否为上士道之善念发心。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