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开始。
“谁人恭敬我?谁复轻蔑我”:一切都是空的,都是虚幻的,谁在恭敬我啊?谁在轻蔑我啊?
我们被人恭敬了,心里就欢喜;被人轻蔑了,心里就难受。其实有什么啊!恭敬、赞叹,不恭敬、诽谤,又怎么了?若是你有功德,别人再诽谤也没有用;若是你没有功德,别人再赞叹也没有用。
其实不要在意这些,不能在意这些,因为这都是不可靠的。身边的人都是以自己的想法,凭自己的心情对我们进行评价的。他心情好了就赞叹,心情不好了就诽谤;自己觉得好了就赞叹,觉得不好了就诽谤。他们也不知道事实真相,也不是以事实真相去赞叹或诽谤的,所以一点都不值得去执着、在意。你对他好一点,他就高兴了,就会赞叹你怎么怎么好;明天你令他稍微有一点点不满意,他就不高兴了,又开始诽谤。这都是以他自己的感觉、想法去评价的,有什么啊!赞叹,有什么可高兴的?诽谤,有什么可伤心的?都是变化的。今天高兴了就开始赞叹,明天不高兴就又开始诽谤了。今天不高兴了就开始诽谤,没有事,过几天高兴了就会赞叹。别在意,别执着!
你看,你们现在就是太在意这些,执着这些,尤其是太在意对方的看法、态度。自己要求“得做好啊”,就怕他人说。说就说呗,有什么啊?有赞叹的,就有诽谤的;有诽谤的,就有赞叹的。不可能人人都赞叹你,也不可能人人都诽谤你。释迦牟尼佛功德圆满,也没有办法让所有的人都赞叹、满意。这是谁都做不到的。所以,不用给自己施加压力!为什么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啊?活得自在一点,洒脱一点!什么事也没有,诽谤就让他诽谤去吧。
“苦乐由何生”:我们这些凡夫众生把苦当成了乐,把乐当成了苦。
现在让你打坐修法,就觉得累啊,苦啊……这不叫苦!有的人认为:“你那么苦啊!在山上,在山洞多苦!”其实一点都不苦,这不叫苦。打坐时,若自己用心去享受那种法喜,那才是真正的快乐。但是很多人都把这些快乐当成痛苦了,不愿意打坐。我们为什么得不到法喜?为什么精进不起来?还是没明白,把乐当成苦了,把苦当成乐了,结果全是烦恼,全是痛苦。
我们就像几岁的孩子一样,不懂,觉得好玩,就往自己头上扔石头,结果石头掉下来砸了自己的头,这时才觉得疼,然后开始哭。人就是这样,把苦当成乐了,觉得好玩,结果全是烦恼、痛苦。
反之,又把乐当成苦。都说密勒日巴苦,其实密勒日巴一点都不苦,觉得密勒日巴苦的人才是真苦!
我们应该都有过亲身感受。我以前在喇荣的时候,可以说一无所有,吃不好,住不好,基本的生活条件都不具备。但是天天在上师身边,天天享受这种法乐,那十多年真是太短暂了。虽然条件那么差,但是哪怕一天、一个小时也不愿意离开,也不舍得离开啊!以前的喇荣和现在不一样,条件特别差。那时,用树皮盖的房子是最高档的房子,一般的房子全是用土、用草皮盖的。冬天外面下大雪,里面下小雪;夏天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但是一点都不觉得苦啊!
后来我离开了喇荣,建寺院,建道场,条件倒是好了,福报倒是有了,但内心的烦恼更多了,精神的压力更大了。所以一个人内心的快乐,一生的幸福,跟物质是没有关系的。
大家要知道,苦乐不能颠倒啊!不能把乐当成苦,把苦当成乐啊!
你们因为业力牵引而成家生子,其实都是增加烦恼、增加痛苦。“要成家了,人生大事!”好像很有意义。若是你没有获得自在,修行没有定力,身边多一个凡夫,那不是完了么!烦恼更多了。之前一个人的时候,烦恼就不少了。多了一个凡夫,烦恼还能少吗?“家里必须要有个宝贝啊!”就要生孩子了,认为这是大事、喜事啊。孩子生下来,事就没完没了了。孩子,还有孩子的孩子……真的,就是这样的。
所以要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应该去找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快乐是什么?法喜啊!平静的状态。
“何足忧与喜”:听到刺耳的话语有什么可忧伤的?听到悦耳之语有什么值得喜悦的?
喜悦、忧愁变化无常。现在喜悦,一会儿就伤心了;现在伤心,一会儿就喜悦了。一个人的喜怒哀乐都是变化莫测的,没有什么。
“若于性中觅,孰为爱所爱”:“如果于真如性中寻找,那么是什么有境在贪爱什么样的对境呢?”爱与不爱都是假的,感情是假的,所以别执着感情。有就有,没有就没有。没有也不勉强,有也是暂时的、假的。
好比你爱自己的家,如果有一天搬了新家以后,那个旧家就不爱了,就开始爱新家了。就是执着么!哪有什么实实在在的家啊!今天把这个当成家,明天把那个当成家,就是自己的分别、执着么!爱家人也是一样,今天是家人,一到明天也许就变成仇人了。所以,爱与不爱也是假的,也是无常的。别太执着!
人生就是一场戏,我们都是演员,在这个人生的舞台上演戏,每个角色认认真真地演,该演什么就演什么,演完就OK了,别太执着。演戏嘛,完事就完事了。但是演戏的时候要认真啊!如果认为自己是演戏的,就不认真,那演不好啊。戏要认真演,但是演戏的过程中,你要明白“这是在演戏”。不能假戏真做啊!演戏就是演戏,但是戏要演好。若是戏演不好,那是造业。
认真演戏,这叫了了分明;不迷惑,知道自己是在演戏,不失去这种觉性,这叫如如不动。了了分明、如如不动是一体的。了了分明就是如如不动,如如不动就是了了分明。把戏演好,演戏的过程中自己不迷惑,要明白,这叫觉,觉就是佛。若是你不知道自己在演戏,迷了,这就是众生啊。
“细究此世人,谁将辞此世”: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人不存在。既然如此,谁又会于此世死亡?
大家要明白死亡的真相啊!你明白了,对死亡就没有恐惧了。如果不明白,现在说“我不怕死”,到时候不可能不怕!我觉得世间的这些都不算什么事,再难再苦也不算什么事。面对死亡,再下一步面对中阴身,这些才是大事啊!真的,我也有很深的体会。面对死亡的时候是很迷茫的。下一步怎么走,会怎么样?一无所知。这才是大事!所以,学佛修行要明白死亡的真相。
你明白死亡的真相了,对死亡就没有畏惧了。身体就像旅店,我们的神识就像游客。死,是身体死而不是灵魂死,怕什么啊?就是换件衣服,换个住处而已。这个旅店呆久了,或者该要离开了,背着包去另外一个地方,再找个旅店。或许可以找个更高档一点的,多好啊!灵魂不死,死的是身体。已经用50年、70年了,有这个病、那个病,“衣服”旧了,破了,就换件新的,又新又好看,多好啊!就是换件新衣服,有什么啊?
老了、生病了也是如此。“我老了……”身老不是老,怕心老。心觉得“我老了,什么也不行了”,这是真不行了。心若不老,永远不老。身体、肉体老,正常啊!机器也有旧的时候。一说生病,就害怕了,天塌了似的。有什么啊?机器也有坏的时候。一个肉体怎么能不坏呢?怎么能没有病呢?正常啊。明白了,就行了!没有什么。
死也是,若明白了,就不害怕了,到临终的时候也不会害怕。若不明白,到时候会害怕的。也许你现在不害怕,但人都是“不见棺材不落泪”,到时候你一定会害怕的,一定会痛苦的。如果你明白了,死亡就像旅游似的。从这个地方离开了,再找个地方住下来,自己心里有数“我是旅客,到时候还要离开。”就是这种关系,你要明白啊!若彻底明白了,也就彻底明白了死亡的真相。为什么我们修颇瓦法的时候,神识为游客想?神识就是游客,到时候是要离开的。下一个地方是西方极乐世界,要和阿弥陀佛合作了,那是好事啊!怕什么啊?
很多人说得都特别好:“我要到西方极乐世界,我要亲近阿弥陀佛……”若是今天真正要离开了,就害怕了,舍不得了:“哎呦,我不能死啊,儿子还没有结婚啊……”你看,没放下啊!今天阿弥陀佛真的来接引你,你敢走吗?我觉得大部分人都不敢走,还会留恋这个世间:“现在有点太早了,阿弥陀佛能不能再晚几天,或者晚几年、晚几十年啊?”有的贪得多,要求再晚几十年;有的贪得少一点,要求再晚几年。
“过几年儿子结婚,我就没有事了……”能没有事吗?以前有人跟我说:“上师啊,现在我没有时间,等儿子结婚了,我就没有什么事了,我就能精进修行了。”现在儿子真结婚了,人家过得还很好的,但是他更忙了,以前还能偶尔参加共修,现在连个人影都见不到了。都是这样的。“不行了,儿媳妇要生孩子了……”完了。
如果是这样,那阿弥陀佛也肯定上当受骗了!你求阿弥陀佛晚几年再来,阿弥陀佛慈悲:“行吧,那再过三年行不?”“行啊!肯定行,没有问题。”真的过了三年,阿弥陀佛来了,你又开始不行了,“儿媳妇要生孩子了,我要带孙子啊!”你看,完了。
人啊,什么时候放下了,什么时候就没有事了。没有放下之前不会没事的。学会放下吧!别等到退休,别等到儿子结婚,别等到孙子长大。孙子长大了,你也就差不多了,也就力不从心了,那时候就难了。
“孰生孰当生”:没有死,也没有生啊!怎么生啊?
“谁为亲与友”:亲朋好友也是假的。今天的亲人,明天就变成仇人了;今天的朋友,明天就变成仇人了。一切无常,所以你要心里有数。没有永恒的亲人,没有永恒的朋友,都好比到超市买东西的人一样,一会儿就各奔东西,到各自的地方了。
亲友也是无常的,所以别执着了。现在的亲人也许是上辈子的仇人,现在的朋友也许是上辈子的敌人啊。嘎达亚那尊者曾经看到:一个妇女抱着一个孩子,口里吃着鱼。尊者通过神通观察,这个孩子是她前世杀他的仇人,她吃的鱼是她的父亲。身边还有一条狗,想吃她扔到地下的鱼骨头,这个狗是她前世的母亲。她怀里抱着杀自己的仇人,口里吃着父亲的肉,打着母亲,母亲吃自己老公的骨头。就是这种关系啊!有什么可执着的?
现在的父母都叫孩子“宝贝”,哪有什么宝贝啊?都是债主啊!难道不是吗?他让你动心,他才能折磨你呢,这叫债主!我们现在恨之入骨的敌人伤害不了你什么,而你最执着的身边最亲最近的人,才能让你烦恼,折磨你,甚至把你折磨死了,这不是债主,谁是债主啊?还债吧!心甘情愿地还债就行了。
还债,就要无私地奉献、付出。很多人养育孩子,让他成长,但是还有点私心:“将来能照顾我,将来能养我……”别抱有太大的希望,到时候难!能这样就“阿弥陀佛”了,不能就不能,别抱太多的希望,否则到时候会大失所望的。
“如我当受持,一切如虚空”:寂天菩萨说,希望大家像寂天我一样分析而受持实相。寂天菩萨说:跟我学吧!以逻辑、以智慧分析观察,把诸法的实相真理弄明白,让自己觉悟。
你觉悟了,看破了,就放下了,放下就没有烦恼、没有痛苦了。寂天菩萨劝请我们以逻辑去分析,以智慧去观察,把诸法的实相真理弄明白、搞清楚。不要再迷茫,不要再愚痴,这样你就不烦恼、不痛苦了。烦恼是自寻的,痛苦是自找的,不要再愚痴颠倒了。
好,今天讲到这。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入菩萨行论》讲记(一百零四)》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