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菩萨行论》讲记(一百零五)▪P3

  ..续本文上一页法了,也做善事了,但是我怎么还会生病,还会遇到这些不愉快的事情呢?”没有办法,你愿力弱,业力强,愿力没有超过业力。

  

  通过修行,愿力要超过业力,这样就没有事了,即使有也影响不到你。

  

  在六道轮回中,自己若能够真正保持点善念,保持点正念,那真是极其难得的,那才是真正的如意宝啊,应该好好地保护,不能让它失去,要培养它,让它强大。善念强大了,恶念就没有办法了;正念强大了,邪念自然就弱了,自然就没有了。就像猫出现了,老鼠就会跑得无影无踪。

  

  “寿命亦短促”:不仅善力微弱,人的寿命还短。人的寿命真的非常短暂啊。“短暂”是多少年?不一定。死期不定,随时都会死。我们的生命就像大风里的一盏酥油灯,随时都会熄灭;就像水面上的水泡,随时都会破灭。若认为自己今天不会死,明天也不会死,你有什么把握?没有把握啊!随时都会死。生命真得非常脆弱,就在呼吸之间。

  

  生命很短暂,非常无常。我们应该分秒必争,在死亡来临之前把解脱的大事办完。解脱了,就等着死亡就行了,这时自己已经有把握了,没事。所以,就得赶在死亡之前解脱,不解脱不罢休。作为一个学佛人、修行人,就要这样!佛为什么讲生命无常,就这个意思。

  

  否则,你到临终之时,要堕落的时候,一定会后悔的。别让自己留遗憾,别让自己后悔。要分秒必争!就像在《大圆满前行引导文》里面所讲的比喻,犹如“美女头上燃火”“懦夫怀里钻蛇”一样着急。懦夫本来就胆小,特别害怕蛇,若蛇钻进他的怀抱了,“我等等看看”,他会这样等在那吗?不会的。他会立即站起来就跑。美女特别在意头发,一旦头发燃火了,“让它燃一会儿吧”,她会这样等在那吗?不会的。她立即会想尽一切办法灭火。学佛修行就要这样急迫啊,不能停啊。只有这样分秒必争地学佛修行,才能成就,才能解脱。

  

  有些人说:“我学佛这么多年了,修行这么多年了,怎么还没解脱呢?怎么还不成就呢?”能吗?你自己看看,你那种状态叫学佛修行?闲了,没事做了,就看看书,念念经,这样茶余饭后地修,这叫偶尔性的修行。华智仁波切说过,这种人是不会成就的。

  

  只有分秒必争地修行,才可以成就。大家看看,我等本师释迦牟尼佛是怎么修行的?他出家到成道仅仅用了六年时间,这期间他懈怠过吗?做过其他的事情吗?没有。他就是分秒必争地精进修行,连晚上都没有倒下休息过啊。

  

  我们都想舒舒服服,坐着不舒服,要垫点东西,这边垫一点,那边垫一点,后面再垫一点。其实也没有事,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也有事,还是大事!修行就是要锻炼、磨练的,内心还这么懦弱,这边不舒服了垫点,那边不舒服了又垫点东西,这都是随着自己的业力和习气的。若想修行,就要对治业力,要跟习气斗争。习气让你那样做,你就必须这样做,这叫锻炼,练心态,练相续。

  

  你看,困了,饿了,凉了……就不修法了,但是吃饭睡觉一分钟也不耽搁啊,每日三餐,一餐不落,睡觉必须准时准点,有时候还会再多睡一会,这样能成就吗?

  

  “为活及无病,强忍饥疲苦”:为了生存,为了健康平安,为了世间的这些利益,忍受饥饿、疲劳、痛苦。我们总是自己原谅自己:“没有办法啊,这是为了生存。”“没有办法啊,那是为了健康。”就这样找理由原谅自己。

  

  人真是颠倒啊!现在这些人,每天起早贪黑,拼命奋斗,为了什么?就是为了生存、健康平安等这些利益嘛。这是错误的。“那我是不是不能拼搏了?”也不是。但要心态要改变。这样做是为了什么?为了整个社会,为了整个人类,为了有缘的众生而奋斗、付出,这叫发菩提心啊!你发大心了,心量打开了,平安、健康、顺利自然就来了,世间的这些利益自然就来了。

  

  我说过,火点上了,灰自然就有。我们点火不是为了灰,但是灰自然就有,不要也有。同样的道理,世间的福报你不要也有。你做这些也是对社会、对人类的一种贡献啊。就要站在这个角度去想、去做,去掉自私自利。但我们不是,心胸狭隘,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为了世间的这些利益、这些琐事,盲目地浪费时间。

  

  尽管有些人遇到佛法了,但平时都在忙世间的琐事,哪有时间学佛,哪有时间修行啊?“等我退休,等儿子成家!”退休了,更忙了,事更多了;儿子成家了,又开始忙了,要带孙子啊!生命就没有了。

  

  “睡眠受他害”:一天至少呼呼大睡五、六个小时,哪有修行啊?不做噩梦就不错了!若真有能力,梦中也可以修。但是没有啊!就这样浪费时间。此外,还会处处受到他人的伤害、阻碍。

  

  “伴愚行无义”:身边有很多凡夫,跟他们打交道,跟他们一起造业,内心无聊,说三道四,东家的事,西家的事,就这样在毫无意义当中,今生的光阴很快就流逝过去了。

  

  “观慧极难得”:这样浪费时间,什么时候观察,什么时候安住啊?修行时,刚开始要观察,中间是观察与安住轮番进行,最后是安住。若一开始就安住,不对;若始终不离观察,也不对。

  

  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里讲过,首先要以观察为主,通过这些逻辑去分析,以智慧量去观察,明白诸法的实相真理究竟怎么回事。仅明白也不行,还要有定力,要修定。刚开始修定时,有时候还得观察,二者轮流进行。最后彻底明白了,这个时候就不用观察了,观察还是一个分别心,仅安住就可以了。这是自宗修持的方法。

  

  若整天忙于琐事,哪有时间观察和安住啊?一忙,忘了;一有事,忘了。每天都疲惫不堪,哪有时间修行啊?回到家里,一躺就睡着了。可怜啊!

  

  “此生有何法,除灭散乱习”:没有办法断除散乱的习气,没有办法去除内心无明的黑暗!因为什么?违缘重重,助缘少,非常罕见,所以不容易见性,不容易成就啊!

  

  即使得到了人身,闻到了佛法,还是一样难。观察一下自己,难不难?我觉得太难了。很多人还没有明白。即使像我一样,自己觉得自己明白了一点,但是要安住也太难了。刚刚安住,一会儿心又散乱了;今天这个事,明天那个事。我觉得你们跟我差不多,有很多比我还差。若是这样,我们怎么能见性,怎么能成就呢?

    

    此时魔亦勤,诱堕于恶趣,  

    彼复邪道多,难却正法疑。  

    暇满难再得,佛世难复值,  

    惑流不易断,呜呼苦相续!

  

  “此时魔亦勤,诱堕于恶趣”:魔力重重,诱惑重重,导致你堕落恶趣。

  

  “彼复邪道多,难却正法疑”:现在已经到末法时期了。之所以叫“末法时期”,因为我们这些人内心的邪知邪见太重了,正知正见太少了。正法的确难遇,尽管遇到了,自己又怀疑,不肯深信,这样耽误了自己,不得解脱。

  

  “暇满难再得”:得人身非常难,得暇满的人身更难。暇满的人身太难得了,再想得到暇满人身是不可能的事情。一失人身,千劫难复。

  

  “佛世难复值”:虽然佛现在没有住世,但佛法还在世。遇到这样的时机,也很难啊!佛不是每个劫当中都出现,佛的教法也不是恒常的,它也有隐没的时候。现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快要隐没了,已经快到像法时期了。按藏传佛教的教理,佛教共有四个阶段,像法时期是其中最后一个阶段,大致有五百年,尔后就要彻底隐没了。

  

  什么是像法时期?表面上都有,而实际上没有。现在就是这样。在表面上,寺院多,道场多,所谓的学佛人、修行人也多。实际上,道场里没有道,这些学佛修行人的内心里没有真正的正知正见。表面上都有,实际佛教已经要隐没了。

  

  现在道场里哪有道?什么叫道?戒定慧啊!虽然寺院很大,很壮观,但是里面有道吗?有戒定慧三学吗?所谓的学佛人、修行人也越来越多了,但是内心里有戒定慧三学的功德吗?没有啊!

  

  戒是净;定是内心不动;慧是智慧,了了分明。若没有戒定慧三学的功德,就没有证法。所以说,快要到像法时期了。到像法时期,表面上有,实际没有了。道场还有,学佛的人也还有,但是真正的戒定慧三学没有。

  

  “惑流不易断,呜呼苦相续”:“惑”指的是烦恼,烦恼的河流不好断啊!“呜呼”,是寂天菩萨的感叹。“苦相续”,众生要继续受苦,继续轮回啊,没有办法啊!

  

    壬三、颠倒执苦为乐:

    

    轮回虽极苦,痴故不自觉,  

    众生溺苦流,呜呼堪悲愍!  

    如人数沐浴,或数入火中,  

    如是虽极苦,犹自引为乐。

    

  “轮回虽极苦,痴故不自觉”:轮回是火坑,只有痛苦,没有安乐,但是我们这些众生愚痴到了极点,还不知道,把苦当成乐。

  

  弥勒菩萨在经中讲:“五趣之中无安乐,不净室中无妙香。”“不净室”是公共厕所。公共厕所里能闻到香味吗?你到处闻一闻。“五趣”就是指轮回。轮回里一处也没有安乐。但是我们这些人没有觉察到啊,还把苦当成乐。

  

  “众生溺苦流,呜呼堪悲愍,如人数沐浴,或数入火中”:众生沉溺在痛苦的河流中,实在是值得悲怜。就像有人数数沐浴,泡在水里,觉得冷了;又跑到火坑里,觉得热;尔后又跑到水里……这哪里是快乐啊,就是缓解了一下而已。就像地狱的众生一样,有时候狱卒们拿大锤打这些众生,他们会昏过去,这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大的快乐。同样,我们在水里、火里,能有安乐吗?能得到永久的快乐吗?能得到真正的解脱吗?不可能的。

  

  “如是虽极苦,犹自引为乐”:虽然处于极端痛苦之中,却自以为快乐,实际上是将痛苦误认为快乐,这叫愚痴颠倒。

    

    如是诸众生,度日若无死,  

    今生遭弑杀,后世堕恶趣。

  

  “如是诸众生,度日若无死”:我等众生都一样,活着的时候,觉得根本就不会死似的。今天如是,明天也如是,忙这个,忙那个,做这个,做那个,都无有意义啊!

  

  “今生遭弑杀,后世堕恶趣”:你根本就没有想过死的问题,但阎罗王很快就会把你找回去的,你很快就要面对死亡,死后还要堕落恶趣,感受无穷无尽的痛苦!

  

  如果你真正明白了这些真理,内心能不悲悯吗?能不感到众生可怜吗?你看,众生多愚痴、多颠倒啊!若是这样,你的慈心和悲心能不引发出来吗?佛了知这些,明白这些,因此他慈悲。佛的慈悲是自然流露的,不像我们要特意发。我们往往能给穷人发慈悲心,不能给富人发;能给残疾人发慈悲心,不能给坏领导发。不能给富人发慈悲心,因为他们“有的是钱。”不能给坏领导发,因为“太坏了!”对其怀恨在心。你看,都是父母众生,都同样愚痴颠倒啊!为什么对他们不发慈悲心呢,为什么不要救度他们呢?若是分别,就不叫慈悲心。

  

  我们为什么要发慈悲心?因为他们愚痴颠倒,烦恼痛苦。富人、穷人,健康者、不健康者,有什么差别?都一样是愚痴颠倒的,都是烦恼痛苦的。佛讲的慈悲心是平等的。无论是有钱的富人,还是坏领导,他们也是受业力牵引,被烦恼控制而不得自由啊。都应该可怜,应该发慈悲心啊!

  

    庚二(行相)分二:一、愿安乐;二、愿成利益之因。

    

    辛一、愿安乐:

    

    自聚福德云,何时方能降,  

    利生安乐雨,为众息苦火?

    

  这是自己发愿。

  

  若你的福德圆满了,智慧也就圆满了,这样就可以利益众生。若要利益众生,就要靠智慧和福报。这个“福报”指善巧方便,也就是度化众生的能力。只有福德圆满了,智慧圆满了,才能真正利益众生。

  

  你给他吃的,给他穿的,这只是暂时的利益,不是究竟的利益。什么是究竟的利益?你让他听法,让他明白真理。他自己明白真理了,自然就不烦恼、不痛苦了。

  

  佛经历了三大阿僧祗劫的苦修,最终成道利益众生。他是怎样利益众生的?就是传讲佛法,让众生明白诸法的真相真理,让众生破迷开悟,这样他们自己就不烦恼、不痛苦了。这就是究竟的利益,能彻底解决众生的问题。若要利益众生,就要这样,所以自己要发愿。什么时候有这个能力?就是跟众生多结善缘,这样你将来就有力量了,就能度化他。

  

    辛二、愿成利益之因:

    

    何时心无缘,诚敬集福德,  

    于执有众生,开示空性理?

    

  我们今天都要这样发愿。自己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二资圆满,成道了,成佛了,然后给这些众生宣讲真理,宣讲空性,让大家明白空性真理,明白诸法的究竟实相,这样就能真正利益他们。这叫度化他们。

  

  我们今天也跟寂天菩萨一起,发这个愿,发这个心,尽快让自己圆满成佛,然后转*轮,让众生明白诸法的究竟实相——空性真理,这样利益、度化有情众生。

  

  好,今天讲到这。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入菩萨行论》讲记(一百零五)》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