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观根本慧论》讲记(2)顶礼句▪P2

  ..续本文上一页以太了不起了,太伟大了!能讲缘起是“诸说中第一”。世间人、外道、内道(声闻、缘觉、菩萨等)也有很多学说,但是能说缘起者,佛陀堪称第一。

  

  世间很多人也擅于演说,办了很多培训班讲怎样去挣钱、怎样去夺权,讲起来滔滔不绝、出口成章。世间人认为有钱有权就能解决问题,就能解脱烦恼,每天为了钱权等世间利益而起早贪黑地劳作,实际上都是徒劳无益,所想和所行完全是背道而驰。所以佛经常讲“众生愚痴颠倒”。人人都想解脱烦恼、解脱痛苦,但却不知道解脱烦恼痛苦的方法。有钱有权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加重了内心的烦恼和痛苦。

  

  外道也讲很多解脱烦恼痛苦的方法。但都是错误的、颠倒的。通过这些理论和学说,只会增强内心的分别执着。执着有两种:一种是俱生我执,一种是遍计我执。遍计我执是通过外道的学说、论典而在相续中形成的执着。比如,有的外道认为世界上有造物主,一切法都由他们来制造,这是常见。有的认为人没有前世、没有来世,如同地上突然长出的草一样,人死如水干灯灭,一切法都是突然而生、突然而灭,这是一种断见。我们通过这些学说,相续中就会产生这种执着,这都属于是遍计我执。俱生我执是与生俱来的,不是父母教的,也不是老师教的,每个人生下来的时候就知道有我,自然就这样认为。这是无始劫以来的串习。有俱生我执,就只能增长我执、增长烦恼,解决不了问题。

  

  声闻和缘觉也讲一些无我和空性的道理,但是都不究竟。佛菩萨们讲缘起性空的真理,是以佛的教言讲的,唯独佛陀能以圆满的智慧宣讲缘起,所以说“诸说中第一”。

  

     “善灭诸戏论”:讲缘起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善灭诸戏论”,讲缘起能圆满自利,也能圆满他利。

  

  圆满自利是证悟缘起性空的实相真理。证悟了这个实相真理,就能断除一切障碍、圆满一切证量,这样断证功德就圆满了。若是没有证悟缘起性空的实相真理,你就没有能力讲缘起性空的真理。有能力讲缘起性空,肯定是证悟了缘起性空的真理。断除了一切障碍,就是所断圆满;证悟一切证量,就是所证圆满。断证的功德圆满了,自然也就解脱、成佛了。

  

  圆满他利是能讲缘起性空的真理,让有缘众生明白诸法的事实真相。通过讲缘起性空的方法,众生也能解脱成佛。

  

  若要永远地解脱烦恼痛苦,使自己的福德和智慧达到究竟圆满,就要懂得缘起性空,就要证悟缘起性空,这样才能达到目的。若要帮助众生解脱烦恼,真正达到功德圆满,也要讲缘起性空的道理,这是唯一的方法。

  

  “我稽首礼佛”:佛陀能讲缘起。著者忆念佛陀能讲缘起的功德,以此方式做顶礼。

  

  下面我们要遣除关于这段偈颂内容的三个疑惑。

  

  疑惑一:按原文来讲,著者龙树菩萨先是讲缘起,后讲“不生亦不灭”等。这会令人产生疑惑:他的前说和后说之间是否存在矛盾?前面讲,无论是有为法还是无为法,一切法都是缘起,都是以因而生,都是观待而成。接下来又说“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这是说诸法没有。这不是前后矛盾吗?

  

  我们要遣除这样的疑惑:一切法是因缘、缘起,这是在显现上讲的。一切法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是远离八边的大空性,这是在本体上讲的。缘起是“有”,空性是“无”,二者并不矛盾。讲缘起、有,是在显现上讲的;讲空性、无,是在本体上讲的。前者是名言谛,后者是胜义谛,二者站的角度不一样,实际上这二者不但不矛盾,甚至可以成为一体,其实本来就是一体的。

  

  疑惑二:是否违背世间法而成为断灭?世间指眼、耳、鼻、舌、身、识,它们是无欺骗的,所看到、听到或是觉受到的都是现量的、亲见的。而此处讲“不生亦不灭”等,就违背了世俗的感知。在眼、耳、鼻、舌、身、识面前,这些都是事实存在的,若是说不存在,这叫断灭法。

  

  此处并没有违背世间法。这里并没有说在世俗面前,在凡夫的境界中不存在。我们的见闻觉知都属于世俗谛,在名言、世俗上,在世间面前,这些法都是事实存在的。但是,在胜义谛上,在佛菩萨的境界里,这些法是不存在的。二者并不矛盾。

  

  为什么不是断灭呢?抉择远离八边的大空性时,这些法在世俗谛上都是事实存在的,所以就没有成为断灭法。若是在世俗谛上也不存在,就是断灭法了,就不是空性了。

  

  疑惑三:违背佛陀的教言。佛在很多经里讲柱子、宝瓶等法都是有生有灭、有来有去的,讲了很多轮回和因果等真理与真相。现在你说这些都不是事实存在的,就违背了佛的教言。

  

  我们应该了知,佛讲法的时候站的角度不一样,针对的众生不一样,所以有很多了义和不了义的说法,这些都是不矛盾的。

  

  以上这些疑惑,我们通过教证、理证都可以遣除。

  

  顶礼句有其直接意义和间接意义。通过顶礼句,我们可以了知:谁在顶礼?著者龙树菩萨;向谁顶礼?向佛陀做顶礼;以什么方式顶礼?忆念佛特有的功德。这是顶礼句的直接意义。此外,还有间接包含的含义,即具有内容、必要等四法。

  

  以前印度那些大德们在宣讲佛法的时候,要遵循一些规定。比如在那烂陀寺,班智达宣讲经典的时候,以五种圆满的方式展开宣讲;宣讲论典的时候,以必要、关联等四法的方式展开宣讲。《中观根本慧论》是论典,也应该以必要、关联等四法的方式展开宣讲。

  

  这部论典的顶礼句间接讲了四法:第一,内容;第二,必要(暂时的必要);第三,必要之必要(究竟的必要);第四,关联。为什么要依这四法展开宣讲这部论典呢?就是让跟随者或后学者解除疑惑,能明白这部论典的内容是什么,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是否有学修的必要。

  

  第一,内容。这部论典主要强调的是缘起,但是也讲了空性,所以此论内容是远离八边戏论之实相,息灭一切戏论,以此作为其所诠内容。

  

  《中论释•善解龙树密意庄严论》里讲:虽然某些人认为“仅仅息灭八边戏论之无遮为此论的内容,若以无生无灭等具八种特点之缘起法为此论之所诠,则该论的直接内容将成为世俗谛。”但此论则以“缘起而生真如性,远离八边戏之实相,息灭一切戏论”作为其所诠内容。

  

  有的人认为,这里主要强调的是佛能讲因缘、缘起的功德,因为世俗谛主要注重讲缘起,所以这部论典的内容应该是世俗谛。但是依自宗的观点,尤其是麦彭仁波切的观点,此论也讲缘起,但主要是讲远离八边戏的空性,应该以此作为所诠内容。

  

  第二,必要,也可以说是暂时的必要。后学者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论典的必要是什么?就是通过学习这部论典,让众生在相续中产生证悟远离八边戏论的空性智慧。你学习这部论典,就能产生这样的智慧,能证悟远离八边戏论的空性。

  

  第三,必要之必要,也是究竟的必要。通过学习这部论典,可以产生这样一个空性智慧,再进一步修行,最终能获得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果。

  

  第四,关联。通过学修这部论典,就能产生证悟空性的智慧。“内容”和“必要”之间是方便和方便生的关系,“必要”和论典的内容之间有这样的关联。

  

  内容、必要、必要之必要、关联,这是四法。一个后学者看到这些,就会进一步地学修这部论典。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中观根本慧论》讲记(2)顶礼句》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