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观根本慧论》讲记(10)观去来品(3)▪P2

  ..续本文上一页以观察量来观察,来也和去一样是不可得、不存在,一样能抉择其空性,无实有,没有实质性。其实,来去是相观待而立的。去不可得,来也就不存在了;来不可得,去也就不存在了。  

  

  没有来,也没有去,所谓轮回实际上也是如此,也不是事实存在,从另一个道转生到这个道来,从这个道往另一个道里去,都不存在。所以,轮回也不存在,也不是实有。来去是假象,轮回也同样是假象。来去包括轮回,轮回也不离来去。若是来去不存在,轮回也就不存在;若是来去不是实有,轮回也不是实有。  

  

  我讲过,你真正了解轮回、明白轮回的真相的时候,它并不可怕。它也是因缘和合的现象而已,也是显而无自性的,不是实质存在的,这就是轮回。为什么说轮回无始无终呢?若是有实实在在的轮回,就必须要有实实在在的始终。若是有实实在在的始终,就不能是无始无终,必须是有始有终。那为什么还要说无始无终呢?这个始和终不是事实存在,始里面有终,终里面有始,轮回最终也就是一念,它根本不存在。若它不是一念,不是当下,而是有过程,那就必须要有始和终。若它有实实在在的过程,必须有开始、中途和结尾。  

  

  我们经常讲父和子、鸡和蛋,说不清楚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也说不清楚是先有父还是先有子。若是先有父亲,那父亲是怎么来的?若是先有儿子,那儿子是怎么来的?科学家们到现在没有真正弄明白宇宙的原始,他们肯定弄不明白。宇宙就是佛陀所讲的轮回,无始无终,你找不到它的开始,也找不到它的结束。所以我们经常讲,个人的轮回有结束的时候,但是整体的轮回没有结束的时候,所以轮回没有开始的时候,也没有结束的时候,它是无始无终的,最终就是一念。因为它在一刹那中生灭,生的同时灭,灭的同时生,没有前后。若是有前后,就不是一念;若是有前后,就不是无始无终了。  

  

  来去不可得,轮回也就不可得了。没有实实在在的来去,也没有实实在在的轮回。破来去的同时,也在破轮回,轮回也不是实有,也不离空性,就是大空性。它最终只有一念,一念是没有前后,我们经常讲“当下就是”,一念就是“当下”。轮回最终只有当下,没有别的。所谓“从这一道转去那一道”、“从那一道转来这一道”,这些都是以分别心假立的。  

  

  有实宗始终放不下“有来有去”这个观点,他们认为“确实有啊,是现量见到的啊。”同样,我现在讲“轮回也不存在,轮回也是一念,也是当下,没有轮回”,大家就不明白了,“怎么没有啊?从这转到那,从那转到这,这不叫轮回吗?”若是不仔细观察,轮回像是事实存在,来去也似事实存在。但是,这是在世俗谛上存在,在名言上存在,在眼、耳、鼻、舌、身的面前事实存在。  

  

  我们遮破去来,若是你真正懂得和证悟了这样的一个真相,才是真正懂得了轮回,才是懂了轮回的事实真相,这很重要。为什么要遮破去来呢?在前面讲了,佛在经中,尤其在《般若经》中讲了很多真理。龙树菩萨通过各种理证进行了遮破,抉择了佛的究竟密意,也是在抉择佛、如来。佛在《金刚经》中讲:“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不来不去,不去不来,就是如来。此外,《般若波罗蜜经》云:“佛告极勇猛菩萨言:“善男子,色法去来不可见故,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五阴去来不可见者,是名般若波罗蜜。””不可来,不可去,这就是般若波罗蜜。  

  

  以龙树菩萨的这些理证遮破来或去,都非常容易。若你是位智者,这两天进行了这么多的观察,就应该已经彻底明白了:原来来去是种假象,只是个名称而已。事实上确实不存在来去,诸法确实是不来也不去。  

  

  龙树菩萨是站在各种角度,以各种方法进行遮破的。也许有些人觉得这里很多逻辑都是重复的,其实不是,而是站的角度不一样。为什么?因为众生的根基和意乐各种各样、五花八门,所以只有站在各种角度,以各种方式进行观察,才能真正让众生了知诸法的究竟实相——不来亦不去,来不可得,去不可得,都是空的。  

  

  那是不是没有来去?在胜义谛上没有来去,但是在世俗谛上可以有来去。世俗谛上的来去是什么?那是无常的、变化的,是不可靠的,是虚假的。若是能够明白这些道理,就达到目的了。“哦!原来来去、轮回都是假象,是不可靠的,是无常的,是刹那变化的。”这样,很多烦恼、畏惧自然就会消失。如果你明白了,自然就不烦恼、不痛苦了。现在我们之所以烦恼痛苦,就是不明真相。所以我经常跟大家讲:如果真心想解脱,就要研究佛理,要明白真相啊!  

  

  有的人想“我可以走捷径,直接修大圆满、大手印就OK了”。不可能一步登天。无论修大手印还是修大圆满,首先必须得有空性的见解。密宗里有生起次第、圆满次第,这些也都不离空性见解。如果没有空性见解,你修生起次第、修圆满次第,观本尊,统统就是儿戏!现在,不仅是小孩儿,很多大人整天也在玩游戏,沉浸其中,胜了、负了……有意义吗?这是小孩儿玩的东西,大人不应该玩儿;那都是几岁小孩子的境界,你不应该这样。如果没有空性见解,即使你观本尊观得再清楚,也和玩游戏一样,对你的解脱、成就没有任何帮助。在有空性见解的基础上,才有真正的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很多人一听“气脉明点”,就觉得很深奥,就愿意搞这些东西。别人一问:“你在修什么?”“我在修气脉明点。”其实根本不明白它的含义,只知道名称。修气脉明点也是一样,也要有空性见解的基础。  

  

  为什么说“修密法要有显宗的基础”?就是指要有空性见解。大空性的见解主要是在显宗里讲的,显密的差别就在于此。显宗强调的是空分,主要讲的是大空性;密宗强调的是明分,主要讲的是大光明。其实这二者是一体的,有空性的见解,才有光明的境界。若没有这些见解和境界而去修生起次第、圆满次第,修气脉明点,在一般情况下,如同玩游戏一样,没有任何意义;若是修不好的话,都是很危险的。生起次第修不好的话,也许你直接会变成魔鬼;气脉明点修不好的话,特别容易发疯,也许你直接就变成疯子。修大圆满法也是如此,立断指的就是空性见解,顿超也有观光圈里面的本尊等,如果没有立断法的基础,没有空性见解的基础,你搞这些也是没有任何的意义,也如同玩儿戏一样。“现在我在修顿超法呢!”整天在外边瞧着太阳,这就完了。若是有空性见解,有立断法的基础还行,如果没有基础,这就完了。所以不要修偏,空性见解是最重要的。  

  

  前面讲不生不灭,这里讲不来不去,很重要啊!破四边、八边才可以真正证悟空性,若不破这些边,你怎么能证悟空性呢?其实空性和中观都是一个意思。不堕落任何一个边,这叫中观;不堕落任何一个戏论边,这叫空性。  

  

  “如来”指佛,佛也是空性,也就是大空性。“波罗蜜”也是不来不去。你真正证悟空性了,心才能够在一切境相中如如不动。因为你从心里知道,一切这些显现都是自然规律,都是自自然然的,绝对不用去做什么,也没有必要去改造什么。让它自自然然发生,来了去了,聚了散了,好了坏了,生了死了……很自然。如果明白了这些,你的心就不动了,否则就会动心,不可能不动心。若看不破,能放得下吗?若没有放下,心能不动吗?没有放下本身就是动心。没有放下,这叫动心;心态放下了,这叫不动心,这叫如如不动。知道一切都是自自然然的,心里一点都不迷惑,这叫了了分明。你觉悟了、成就了以后,不是变成了塑像那样的东西。吃喝拉撒、行住坐卧一样有,但那当中是了了分明、如如不动的,这叫觉悟,这是成就。我们有一句法语:放下了,不要放弃一个人,不要放弃一件事。因为事事都是好事,人人都是好人,处处都是好处。  

  

  想解脱就要了知这些,想解脱就要证悟空性,没有其他的选择。“密宗里不是有很多捷径的路吗?”若是你没有证悟空性的智慧,它没有捷径的路;若是你有证悟空性智慧的基础,也许就有很多捷径的路。所谓的如来藏、本尊指的都是大空性,否则就跟外道讲的“自在天”和“神我”等没有什么区别了。我们也讲“如来藏”、“一真法界”、“本尊”、“如来”,也讲“如来或佛能给予一切”,也讲“自性能显现一切”,讲“一切功德都具备于我们的自性、如来藏中”等。我们所讲的这些指什么?指大空性。而外道就没有讲这个,若是外道也讲大空性,我们就没法遮破了。若是他说:“神我、天主指的是大空性。”那么现在我也可以换个叫法,叫“天主”,但是这个“天主”指的是空性——万法的自性。我要成就,要回归自性,必须要和“天主”融为一体。虽然没有称呼“佛”,但只是叫法和名称不一样而已,意义是同一个。  

  

  我们学修上师瑜伽时,最后你和上师可以融为一体。这时“上师”指的是自性、法身佛。法身佛指的是自性,也就是大空性。真正的佛指法身佛,上师也是佛,上师指法身上师。你和他可以融为一体,和他融为一体是回归自性,因为上师指自性。若不是空性,他处另外有个上师,你不可能和他融为一体,无法融入。没有这样的上师。上师本性也是空性,从本性的角度来看,他就是法身佛,你和他可以融为一体。你们要懂得上师瑜伽的意义,否则就成外道法了。外道也有这种说法:到天主那里,和天主融为一体;到神我那里,和神我融为一体,他们也称之为解脱。而我们指空性,佛讲过,佛也是指空性,真正的佛是法身佛。上师也是佛,也是指法身上师,你和他可以融为一体,也就是回归自性。因为他指自性。万法一心,都是一个自性,因为都是空性。这很重要,是内道还是外道,就看这个。你证悟空性了,一切都指空性,那就是内道,也就是佛道;若不是指空性,而是有其他的主宰或者造物主,有其他的皈依处,那就是外道了。  

  

  《观去来品》讲解圆满。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中观根本慧论》讲记(10)观去来品(3)》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