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如果属于欲界的一个众生,他转生到色界的时候,在他第一得到色界身的时候,这些不失坏法就会在欲界众生的相续中消失、毁灭。“一界初”,就是第一时间,初次;“受身”指得到天身或某种身的时候。
“尔时法独生”:在受身之同时,他就会得到不失坏法的得绳。这是小乘有部讲的,得到任何法都要先有他的得绳。得绳一到,就由它产生不失坏法。这个时候只有一个不失坏法,不是有很多的不失坏法。
比如在欲界的时候,善恶业、相似的或不相似的业等各自都会产生不失坏法,有很多不失坏法。一旦他转世,比如说欲界的众生转世到色界,在那边第一时间得到天身的时候,同时就会得到单独的一个不失坏法。也就是说,这时会产生一个新的单独的不失坏法的得绳,得绳产生的同时,就会引生不失坏法。
之前在世的时候,善恶业各自都有不同的不失坏法。一旦他转世,比如说色界的众生转生到欲界也是一样,这时就会单独新产生一个不失坏法,由它来做因果之间的关系。
如是二种业,现世受果报,或言受报已,而法犹故在。
“如是二种业”:“二种业”可以指善业和恶业,也可以指有漏和无漏二种业。
“现世受果报”:比如说在欲界之人间遭受果报,肯定有现世现报的,也有过去业现世报的,它们的不失坏法怎么办?比如说前世造的业,它的不失坏法是存在于现世中的;今生造的业,也有不失坏法。善业、恶业、有漏或无漏业等都有不失坏法。果报成熟以后,这个不失坏法就没有用了。这个时候,不失坏法是不是毁灭?
“或言受报已,而法犹故在”:果报成熟后,不失坏法也不会毁灭。不失坏法只在两种情况下才会毁灭,其他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毁灭。
它就像债券一样。果报虽然已经成熟了,但是不失坏法债券还存在。债券是据以收回债务的,既然债务已经收完了,若还以债券收债,就有无穷无尽的过失。为避免这样的过失,他就说,这个是债券,但是债券已经作废了。债已经还完了,债券就不起作用了,虽然有债券,但是凭借它要不到债务。同样,这时不失坏法就如残留的债券一样,它的果报已经成熟了,尽管它依然存在,但是起不到作用了。它还是存在于相续当中,但是不可能再因此而感受果报。
若度果已灭,若死已而灭。
不失坏法只在两种情况下才会毁灭,其他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毁灭。
“若度果已灭”:“度果”就是超出三界,这个时候成为圣者了。不失坏法不是见道之所断,所以见道时它不会毁灭。但它是修道的一个所断,所以它可以“度果”。“度果已灭”是指预流果度到一来果的时候,属于预流果的这些不失坏法自然会毁灭;一来果度到不来果时,属于一来果的不失坏法自然就会毁灭;不来果到阿罗汉果时,属于不来果的不失坏法都会消失。阿罗汉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入有余涅槃时,他的相续中还有很多不失坏法。入无余涅槃时,属于有余涅槃的不失坏法都会毁灭;在无余涅槃上面就没有了,结束了。
“若死已而灭”:所谓死亡之后的毁灭,比如我们欲界的众生死了转生到色界,在欲界之人间时有很多善业、恶业,有漏和无漏的业,所造之业的不失坏法都存在,一旦转生到天界,初次得身时,只会得到单独的新的一个不失坏法,在欲界之人间时相续中的不失坏法都会自然息灭、毁灭,因为他已经死了、转生了。那是不是不失坏法就彻底没有了?不是,而是在那边单独新产生了一个不失坏法。这也是毁灭不失坏法的一种情况。不是彻底没有了,但是部分不失坏法通过死亡转世而毁灭。
在上述两种情况下,不失坏法会毁灭,其他任何情况下它都不会毁灭。比如在现世中承受果报了,这个不失坏法就起不到作用了,但它还是存在的。为什么?“度果而灭”“死已而灭”,不失坏法在这两种情况下会毁灭。这时既不是度果,也不是死亡,它没有遇到毁坏它的因素,所以它不会毁灭。
子五、宣说以本体而分类:
于是中分别,有漏及无漏。
前面讲了属于欲界、色界、无色界、无漏界的四种不失坏法。属于欲界、色界、无色界的都是有漏的不失坏法;圣者们相续、境界中的不失坏法则是无漏的。所以最终还是分有漏和无漏两类。不失坏法本身不是有漏或无漏,但他是持有漏法、持无漏法,所以分为有漏与无漏两类。这是按照本体进行的分类。
癸三、摄义:
虽空亦不断,虽有而不常,
业果报不失,是名佛所说。
以不失坏法与业相关联所具有的四种特征:
“虽空亦不断”:什么叫空性?一切法到第二刹那的时候都是毁灭的,都没有一个恒常性,所以都是空性。前面讲过,小乘尤其有部宗认为这叫空性,不是自性空,但是也可以在这个上面安立空。因为这些善业、恶业在第一刹那产生的同时,没有留在第二刹那就毁灭了,他们认为这就是空性之义,也是空性。业虽然毁灭了、没有了,但它的不失坏法还有,不断灭。
业在第二刹那就毁灭,所以它是空;但它不是断灭,不是没有了,也不是不产生果报。若它毁灭后再也不产生果报的话,就是灭。它不是断灭,没有断灭,因为有不失坏法。虽然它是空,第二刹那就毁灭,但它不是断灭,这个因果关系由不失坏法的作用作连接。
“虽有而不常”:三界的众生,包括圣者的相续当中都有不失坏法,但它不是常有,没有恒常性。一直到果报成熟或它遇到自己毁灭的情况时,它也毁灭,所以它也不是恒常。
“业果报不失”:业果之间有这样的不失坏法,所以业果不会有丝毫的浪费,也可以说丝毫不爽。
“是名佛所说”:以具有四种特点的不失坏法安立这样的因果关系,这样自然就远离了断灭和恒常的这些过失,这也是当时佛所宣说的。
有部认为,经部以相续安立因果关系不合理。他们认为,由不失坏法来作用,可以合理地安立因果关系,也能遣除断灭和恒常两种过失,而且这也是佛陀亲自所讲的因果关系。这是有部的观点,他们认为这是最合理的。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1有部的果位只有预流果、一来果、不来果、阿罗汉果这四个果位。住于这四个果位的有声闻、缘觉,也有佛。
《《中观根本慧论》讲记(26)观业品(2)》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