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没有清楚事物的真相,不懂得珍惜,不会生活。
我妈妈已经六十多岁了,本该好好的颐养天年,可是她还是忍不住整天担心自己的孩子,操心完一个,还有下一个。有时候还来我这里为我操心,她说你盖那么大房子又没有钱,怎么办?我就笑着安慰她,都会有办法解决的。我想操心儿女可能可以给予她慰藉吧,这就是父母之爱,简单而伟大。虽然母亲担心对事情本身并无帮助,但我觉得自己很幸福,因为我懂得珍惜,我明白母亲之担心是出于母爱。
适当担心
一个人做事情的时候,肯定要有一份责任在身,既然有义务做好一件事,担心常常在所难免,可是时刻要提醒自己:担心没有任何帮助,就无谓空添烦恼。
举个例子,昨天有位法师开车出去,我想起来他没驾照的,当时我的心里咯噔一下。后来想了想,他既然敢开出去,肯定有他开出去的把握,我担心也没用,所以也就不想了。后来我问他怎么没驾照就把车开出去了,他说他只是到后面的水泥路上去练练车而已。是啊,担心很多时候都是多余的。那位法师把车开出去,只是在寺院旁边的水泥路逛了逛就回来了,也没开到大路上去。如果我一直在担心,我的心就会停在他那里,可能还会打电话去问,在他回来之前我肯定会坐立不安。
在我们的生活中像类似的事情也是司空见惯了。比如说当孩子出门的时候,总是在担心会不会有人把他拐走呀,会不会出什么事情呀,其实孩子长大了,他们已经能够独立的生活了,问题也应该他们自己去担心去解决,家长无谓过于担心。
在佛教里,如果一个人寿元已尽,谁都无法阻止,就算天天守着不让他出门也是于事无补。也许当他该走的时候,就算是喝水也会呛死。如果命不该绝,他怎么都会没事的。孩子三十岁之前,很多事都是前生的业力所致,所以说有时候我们的担心都是多余的。
所以作为父母,只需要子在孩子会走路的时候,让他自己穿鞋;在孩子会吃饭的时候,不要再去喂他;在孩子自己会煮面的时候,就教会他怎么开煤气灶就行了。父母叫做孩子的监护人,监护人就是监督他成长,教会他如何独立地面对生活。可是有很多人不是这样的。记得有几个上海的老板跟我说,他们那里招进来的很多大学生,跟同事之间发生矛盾就回家找妈妈。这是由于父母的溺爱还是不愿放手让孩子独立呢?如果父母把孩子惯到这种地步,恐怕以后的路有得操心了。父母把很多孩子应该做的事做了,使得孩子很少有机会体验生活,没有自己独立的生活空间,没有自己的生活理想。对孩子的未来来说,这些都是不利的。
营销人生
营销这个词,在今天随处可见。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营销,每一种物品需要营销,每一个组织也需要营销。这些都是源于品牌效应,比如说国外许多产品都是以其知名的创始人来命名的,把这个人做事情的理念、做事情的方法通过一个牌子延续下来,使人们看到一个牌子就想起某人良好的品质和作风。
当你用认真、亲和的心去做事的时候,对方就会回赠给你良好的结果。以学习为例,如果你以欢喜、平和、认真严谨的心来学习,那么你所学的各种知识就会被你全盘吸收;可是如果你用傲慢、厌恶的心去面对学习的时候,从心里你就已经抵触别人的理论和见解,那你就不可能认可和接受那些知识。与人相处的时候,如果你是个谦虚大气之人,当某人的想法与你的不谋而合,你自然会去接受他。可是当你用傲慢填满了自己的内心的时候,你就不会去接受别人的观点了,而这样自己就更加不可能成长。在生活中,你是愿意跟一个亲和的人在一起共事,还是跟一个傲慢的人在一起呢?这些道理,就是要你学会亲和,让别人对自己留下最真诚、亲和的形象,以这种方式来营销自己。
其实,亲和是最大自信。那些招摇过市的人往往是不够自信的人,在别人面前傲慢的时候,就是他最不自信的时候。一个和亲和的人实际上是很有内涵,知识很渊博,在各个方面都很优秀的人,他根本不需要在别人面前显摆,不需要别人的肯定才能自信。当然,亲和的人也会营销自己,而且他的方式比不亲和的人高明得多。
其实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一个竭力在别人面前夸赞自己的人,其实内心是贫瘠的。营销都讲究方法策略,不过真正高明的营销绝对不是靠语言来修饰的。
就像到濮院随便问路上的一个行人,他也知道香海禅寺。因为这些年来,香海禅寺致力于为别人服务的时候,要做到尽善尽美。我们结缘的小册子所用的纸都是最好的,让别人拿着看的时候不容易弄破,而且每一个版面都要给你视觉的感官享受,这些做好了才是对别人负责。这就是我们对香海禅寺所做的营销了。
我们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最好,使人满意。人们自然就认可了我们,也就自然接受了我们。出去演讲的时候,我几乎从不推销香海,甚至也很少提到香海。可是人们还是记住了香海,认为香海为人着想,对社会有贡献。这是因为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一心只想着去帮助别人,人们的问题得到了良好的解决,自然就认可了你。
虽然严格来讲这是一种奉献精神的效应,可是这也是一种最好的营销。
真正的营销应该是从“术”的营销上升到“道”的营销。去真正地去满足每一个人的需求,这才是最好的营销。不过别人不需要的东西,你就不要硬要塞给人家。也许你认为很有价值的东西对别人来说没用呢。所以,当你一定要把人家没用的东西推销给别人的时候,人家表面上即使接受了你,可是心里一定还是没有认可你。所以我们首先要清楚别人需要什么东西,然后再提供这些东西给真正有需要的人。
其实这也是佛学的利他精神。只要你把这种思想融入你的生活,那么你的人生将会不同。
完善自己,利益他人
当我们自己不够圆满的时候,我们要想去利他,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可能不仅帮不到别人,自己的力量还要被削减。可是当我们自己足够圆满时,再去利他就能做到事半功倍了。所以当你发现自己某一方面不足,需要充电,需要吸取更多知识的时候,那么你应该先去充实自己,等到自己的能力充足了再去帮助别人。反之,当你自己能力不够的时候,可能很快就会迷失自己本来清净的心,而被事情牵着走,直至失掉本性。
当然,所有的事不能一概而论。有时候我们可以一边不断地学习,从而增强自己;一边不断地利益他人,在利益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就像我现在做的事情一样,在这些过程中,只要足够细心就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其实每一个人做的每一件事情,或者是思考的每一个问题,都是一种学习。当然,学不学得到就看你有没有一个学习的心去接受每一个学习的细节了。
禅修是一生的事,通过它,我们可以一点点的转变,将自己原先不良的态度转化成正确的,再来面对生活的时候,你会发现即使天在下雨,你的心中仍是阳光明媚。生活的好跟坏,就是我们用积极的心态和消极的心态组合而成的。如果我们的心是积极的、乐观的,那么你的每一天都将是灿烂、美好的。
我们现在禅修就是体验这种身心合一的感受,锻炼自己的觉察力和感受力。希望我们学会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让禅修和自己的生活合而为一。
《禅修人生》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