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第十二期止语禅修班开示

  贤崇法师第十二期止语禅修班开示

  佛光居士整理

   今天看到你们来到这里一起禅修,我想大家都是有缘之人,既然是缘,我们就要珍惜这样的一个缘分。世界上有50多亿人,大家能碰在一起,同吃同住同修,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香海禅寺之所以推出禅修,就是想通过这样的一种方法,改变大家原有的一些思维方式。佛教里面讲,我们之所以痛苦不快乐都是因为我们对事物不了解,对人生的思考,对自身的认识不正确,不正确的认识就会导致迷失、痛苦、迷茫。禅修就想通过这样的一种错误的认识转换成正向思维。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自己的人生非常的辉煌与灿烂,自己的人生能心想事成,期待自己在短暂的生命里面能活得有价值又有意义。但是这样的一种期待往往跟现实社会离得很远。比如说大学生刚从学校里出来豪情万丈,等真正走入岗位以后,没过几年,对什么都提不起信心,最后什么抱负和梦想都束之高阁,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总是以一个标准去衡量每个人的人生价值,所以大家都涌上一个塔尖,最后很多人都从爬到塔中间就掉下来了,摔得头破血流。我觉得生命的价值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展现多种人生存在的价值,为什么要以一个方向去看齐?好像只有当官,只有当老板,只有成为某某艺术家才是人生追求的最终目标,其实不是的。如果一个人能把地扫好了之后,也能从扫地当中得到一种快乐,也能体现他的价值。所以,我希望禅修能改变这样一种观念,然后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去体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转变这种观念,是要有一些方法。特别是禅修当中,我们要通过内在的察觉,然后了解自己、了解事物,正确地透视人生。不然的话我们永远随着这个世间的大流走。想想看我们活在这个世界是不是这样?老师告诉你要实现理想,家庭告诉你要事业有成,同学告诉你要当官。身边所有的朋友都引导你一个方向走。这个方向是什么?佛教把它总结出来就是财、色、名、食、睡。这几个名词我想大家都经常听到。大家都是为了财,为了名,把自己所有的时间、精力、青春、快乐往这方面一投,最后把健康也投进去了。当我们青春的时候,我们没感觉到,我投入了青春,我投入了健康,我投入了时间,我投入了全身所有的东西。等到你40岁之后,或者50岁之后,你去想一想,这一生一直在这样做,生命价值的体现到底是什么?我们很少把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这些东西。

  我们整个社会,包括国家乃至整个世界都被舆论导向所牵引的方向走。我们人生存在的价值,只有用钱财才能衡量。我们往往就失去自己,所以在商场里边碰得头破血流,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了自己的本性,找不到自己的人生地位。最后一生就这样在黑暗当中摸索了一生,自己到底得到了什么?当在大方向里迷失的时候,很难找到自己的定位,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我们一生当中得不到光明,永远属于黑暗、迷茫的这样状态里边浑浑噩噩地过一生。导向的一个结果是什么?黑猫白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不管抢劫,用什么方法能赚到钱,你就是有本事。是不是都变成这样的一个状态?那整个社会就变成很可怕了。所以在街上走着路,包被人家偷了抢了,晚上走在路上总是担心害怕。这样,我们时时刻刻处在惶恐和不安之中,我们就不快乐。佛教把这样的一种状态叫做地狱,因为你恐惧,因为你的神情不得安宁。你活在一种朝不保夕,诚惶诚恐的这样的状态里面。我们走路的时候是跑着走,眼神永远是游离不定。为了升学彻夜苦读,等到我们走到工作岗位的时候,被工作的业绩所压得喘不过气来。当你过了50岁之后,发现自己的身体是每况愈下的时候,你就发现人生最重要的就是健康。本来我们20岁的时候,觉得爱情是最重要的。30岁的时候,觉得事业是最重要的。50岁的时候,我们觉得健康是最重要的。当我们把这些东西从头到尾过滤一遍的时候,我就在想人活着安心是最重要的。我有时候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当中,能奉献一份真诚的爱,我觉得是最有意义的人生。

  刚才我们在放生池旁边讨论一个问题,说是“学完佛以后人生没有方向了,做任何事情没有那种激情了。”我早上让一个弟子在皈依的最后发的是什么愿?其实就是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大家知道这四个愿望是什么?芸芸众生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需要我们伸出慈爱的双手把他们拉到岸上来。烦恼和污浊时刻地煎熬着我们,让我们沉迷,挣扎在这个世间当中无法自拔,我们急需要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清静。我们要学习,我们要提升,我们要改变,我们要具备无穷的能量,让自己坚强。那就要学习更多的知识让自己有足够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这就是叫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是我们的愿望,这是我们的使命,这是我们人生的自身价值体现。

  在我车上贴了一个标签“一个有使命感的生命,是人类最伟大的作品。”当我们的人生,当我们的价值观,当我们具有一种大悲、大愿、大慈精神的时候,就发现我们跟着这样的一种愿力行使,就会得到极大的改变。不然的话,我们的眼光只看着我们的家庭,我们的思维只顾着自身的享受,我们的人生定位只看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这样,狭小的人生,就局限着你的人生,这样的人生永远被自己的欲望所捆绑,自己很难解脱出来,思路就会很局限,看待问题就会很偏激。当我们坐禅的时候,就不断要把自己的那种原来局限、狭小一种思维方式把它打开来。古代那些好的皇帝和大官都是以天下之忧为忧,以天下之乐为乐。这种思想就跟菩萨的思想是一致的,同体大悲,无缘大慈。同体,就是你快乐我能感受到,你痛苦我能感受到,把你的痛苦想成自己的,把你的快乐同体起来。一个动物,在水深火热当中煎熬,我们何忍于杀它?满足自己的口欲?一个身边的陌生人跟我们不是亲人,不是朋友,当他们在病床当中挣扎、痛苦的时候,我们能感同身受,这就是无缘大慈。我们的禅修就是培养自己这样的一种德行、一种良知。因为这样的思想在我们内心里边升华起来的时候,我们碰到一点点痛苦的时候就不会为之悲伤。

  所以,佛教的思想绝对不是悲观的,更不是消极。如果我们没有认识到这样的一种宽度、广度和深度,只是看着一切事物都是空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无常的,那我何必去争取,何必做这件事情呢?这样,我们的心就打不开,我们对自身都会厌弃,更何况去帮助别人?如果把自己内在的一种局限打开了,就会发现你身上潜在的能量不断的得到涌现。不会因为今天一个员工离我远去而痛苦不堪;不会因为今天我的店倒闭了,长期困扰着自己走不出来;不会因为我的另一半今天离我远去而痛苦难堪;不会因为父母的离去而久迷不振。

  很多年轻人,一看到自己恋人突然间跑到别人怀抱的时候,他就觉得人生一片漆黑,甚至想去自杀。在某一个年龄段是这样的一种状态,这就是他的心不够宽广,对人生的认识不够深远,所以才会在这样的一种感情局限里面解脱不出来。我们禅修就要不断的得到蜕变,就是蜕变这样一种狭小的思维。需要拓宽自己的人生境界,然后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学佛是让你更好的认识事物的变化,人的无常。万物都是流动的,都是一种变化、无常、流动、生灭的概念,告诉我们宇宙一切东西不可能永恒,固定不变。感情会变化、人际会变化、事业会变化,任何东西都在无常当中生灭存在,成长。是不是这样的一种状态?仔细去想想看,我们小时候玩的朋友现在还能在一起的有几位?以前很好的朋友现在能走在一起的又有多少?曾经成功的事业离你远去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反过来讲,我们现在所执着的事业,执着的人际,执着的亲情在不久的将来,也许会突然间在你面前消失,你会怎么想?现在我们把每件事情都看的太重要了,等你过了20年之后,30年之后,50年之后,他一定还会这样样吗?我们很少去思考这样的一个现实。在现在来讲,如果突然间某一个人在你生命里面消失的时候,我们觉得无法承受,当我们把时间推后30年、40年、50年之后去想象的时候,人们都会离我们远去,我们的年轻会变成衰老,我们的事业会变成过去的记忆。所以我经常建议很多人到养老院去走一走,到坟墓去看一看,到殡仪馆去跟他们接触一下。在我们人生里面就很多的觉醒,就不会因为金钱的流失,因为感情的叛变,因为事业的失败长期困扰在里面,这就是让我们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人生,就不会有太多的痛苦。

  人和人的交往你如果要不断地吸引另外一半的时候,那你身上就要创造出更多吸引他的东西。只有你创造出更多跟他相同理念,相同价值的时候,对方就没办法离开你。你要硬把他绑在一起,那是很痛苦的一个捆绑。所以当缘分没有的时候,该离去你也不要去执着,当缘分聚足的时候,一定要黏在你身边你也不要去排斥。有很多孩子的母亲跟我说:孩子不愿意读书,不愿意上学,他就很痛苦。我就跟他说:孩子不愿意就不要强求他去读,即使是没考上大学了,又怎么样呢?我们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没有读过大学同样事业有成。我说现在让他停下来好好去社会去历练几年,哪一天他如果再想读的时候还可以让他去读。当然了,通过你的努力,通过你的思想沟通可能会让他有所改变,这种改变需要有一种缘去创造。

  如何让自己更理智地存在这个世间?那就不要被这个世间的一种价值观牵着你走。不要认为只有拥有强大的金钱才是一种成功;也不要认为你登上某一个岗位才是一种成功;也不要认为你当上某一个官员才是一种成功。这些东西,对一个能透视人生,能感受生命的人来讲真的是无关紧要的。但是我们人往往喜欢把这些希望的东西,永远作为一个实在的东西,来体现自己的存在价值…

《第十二期止语禅修班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