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最后让自己很不快乐,被他们牵着鼻子走,成为他的奴隶,永远迷失了一个自我。我经常跟很多人分享,要跳出来,跳出来,去看看自己在做什么?去看看自己在讲什么?观察一下自己在想一些什么想法?所以财、色、名、食、睡会左右我们人生的大方向。更是因为我们把这些希望生命无常变化的东西,认为是永恒的,认为是不变的。我们的痛苦都是因为这样产生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迷”。
迷,就是因为我们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每一个人存在都有“生、住、意、灭”,都是“成、住、坏、空”的。一个人生下来,然后长大、成人、衰老最后到死亡。事物都有因缘相聚而存在的,最后到变异到消失,所以我们叫“成、住、坏、空。”这就是佛学里面讲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原理。色,不可能一成不变,色就是我们所说的山河大地,房子、地板、椅子、人,所有的物质都是色。那些东西不可能一成不变,人会变化,房子会变异,山河大地也会变异,任何东西都是如此。当我们把他想成永远不变的时候,我们痛苦就跟着来了,你会认为某一样东西永远都漂亮的时候,天天摸着它,天天保护着它,让它一成不变。当突然间哪一天被人偷走,或者毁坏掉的时候你就很痛苦。你买一辆好车,突然间在路上跟别人碰了,你就会痛苦,为什么?因为你认为它是不变的,你认为跟买它的时候是一模一样的。你要想到即使现在不坏掉,不久的将来同样也会坏掉。正确地认识它以后,在你面前再出现什么状态,你都能坦然去面对。这就是我们人总是认为一切东西永恒的,很多女孩子想留住青春,想脸蛋永远那么白,皮肤永远是那么光泽,可能吗?所以我们不快乐,不快乐就是建立在这样错误的基础上。“缘起性空”的思想和“色即是空”的思想,就是让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存在的原理。
公司要让员工永远地凝聚在自己的身边,那就要创造出他所需要的东西,他需要工资,他需要展现自身的价值,他需要和睦的氛围,这些东西都能满足他的时候,你用鞭子去抽他,把他赶走他都不愿意离你而去。我们的家庭也是如此,当很多家庭碰到支离破碎的时候,很多人都把这样的一种结果都归咎为别人的原因,都归咎为社会的原因。我们很少去想一想自身的原因,真的就是这样。所以我们不要去抱怨,不要把一切的问题都归结在别人身上。我们应该从自己的内在里边去不断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禅修就要求我们把心静下来,再静下来,把我们所有的那种思维专注在某一点上做一些事情。
跟一个客户谈判的时候,你用专注的心跟他去交流的时候,人家就能感觉到你的真诚,你的友善、你的付出。你仔细想想看,如果这个人跟你交谈的时候,眼睛游离,飘游不定,他展现的言语就说明有问题。这样的一种交谈我觉得没必要再继续下去。人家说克林顿最大的成功是什么?当你跟他谈话的时候,他就能专注的跟你分享。离开的时候他就不会挂碍你,然后去做其它事情。他身上最大的魅力就是这一点。这些状态,我们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达到,所以需要用禅修把它稳固下来。当我们禅修的时候,当我们的心冷静下来的时候,我们能捕捉到别人的神情,别人的心念,别人的举止,别人的言谈。这样,我们就更容易的捕捉到事物潜在的变化。你能捕捉到这样的一种变化,就发现事物的原本是怎样的一个走向?我如何去捕捉它如何更好地定位自己,把自己现在所能做的事情,用心的把它做好。事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它已经是最末端的一个展现方式,只有事物还没有展现出来,我们已经感觉到它未来的状况,才能知道未来我们该怎么走。所以引领这个世间真正的风云人物,他都有捕捉事物潜在的那种意识。你没有捕捉到一点,你这一生永远是被动的人生,你如果能捕捉到这样的一种潜在的意识,你就能永远地引领社会,那样的一种状态靠什么得来?就是靠禅修能得到。因为我们的心浮躁的时候,别人展现在你面前的东西你都发现不了,更何况潜在的东西靠什么去感觉?所以禅修就是希望我们能把心沉淀下来,沉淀下来,再沉淀下来。不要靠我们的眼睛、耳朵、身体去感知东西。真的,靠我们的六根感觉的东西很多都不真实的。一个人在你面前说得天花乱坠,把你的浮现在外表的六根都迷失掉了,他说的很好听,他的声音很诱耳,那些内容很容易迷惑人,所以我们所说的六根不清静的时候,接收外在的东西都是不真实的。禅修就要把我们的六根所受的东西一定要用直觉去感悟。你看古代的那些艺术家,为什么他后来有那么高的成就,就是因为他靠那种灵性去捕捉事物,他找到那种美,别人永远没办法模仿。
所以,在我们理想的人生状态里面,我们一定要通过禅修去展现自己内在的东西,把我们的内心培养成一种丰足状态的时候,我们的内在的喜悦,人生的价值,不是靠外在给你评论好,你就是好,靠外在给你评论坏,你就是坏,不是这样的状态。昨天一个朋友给我打电话说“佛教里面很多人对你的一些做法很质疑,跑到酒店去包了一个会议室,给人家讲佛法。”我说这些东西我不在乎他们怎么评论,因为无关紧要,我认为自己这样的做法是正确的,别人再怎么评论都无关紧要。就像佛教界的太虚法师被誉为开创新时代佛教的宗师,他在世的时候,他寺院的出家人到其他寺院去挂单,别人都把他们赶出去,人家都骂他们是邪魔歪道。我们现在所展现的的佛教思想,就是太虚大师当时的那个思路所延续下来的“人间佛教”。他说佛教不是追求形而上的东西,应该在现实里面去改变自己,去拓宽自己,去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更愉快,更清静,更和谐,这才是我们所说的人间佛教的一种真正的精髓。也就是说他当时是这样的一种状态,被教会的人士所诋毁所排斥,我们不会去以这样的一种敌意来说明自己,就是说当我们认定的自己的那个方向,沿着这个方向去做是正确的,不要去在乎别人的评判,不然的话你永远活不出一个自己。你如果是墙上的芦苇,东风吹来倒西边倒,西边吹来倒东边倒,那你永远就没有自己的正见。我们刚才在那边讨论《秘密》的时候,事实上就是这样的一种思想。当我们认定自己的方向,认定自己的人生,认定自己的价值体现的时候,排除万难走下去,最后,所有的这个愿望就会在你身上展现出来。
我经常会碰到很多老人家在念佛,身边就有人叫他念阿弥陀佛,有的人叫他观音菩萨,有的人叫他念地藏王菩萨,有的人叫他打坐。最后他自己不知道念哪个佛号是好?我就跟他讲你就念一个佛号,不管什么佛号,你从始至终地念下去保持一个清净的心,最后你就能得到解脱,都能往生西方。这件事情告诉我们什么?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如此的,今天这个人告诉你游泳好,明天那个人告诉你画画好,后天那个人告诉你打羽毛球好,最后你好像什么都好,最后什么都去尝试,最后什么都没得到。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是靠自己去感悟,自己去提醒。我们想一想自己的信心,想想自己的特长,想想自己目前的可能性的能做一些什么?既然选定了这个职业,再困难也要走下去。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想一想它有多少可能性。这个世间百花齐放,万紫千红,每一棵树都可以展现它存在的价值。不是玫瑰花的那种美丽和艳丽才是花朵绽放的唯一的标准。禅修就通过让我们的身心宁静下来以后,能更正确地去选择自己,定位自己,然后再从内心里面去觉察和反思,让自己的内在能更正确地思考。我们不要被别人的阴影所左右,也不要受自己的情绪所干扰。我经常跟人家讲,我们的人生就是两个方向,一个是天使,一个是魔鬼。当你的身心填满着魔鬼的时候,天使的身影无法在你的心中,就没有位置了,那我们的人生就会走向深渊、迷茫、最后展现出来的自己,你自己都不敢相信。因为我们被名、闻、利所占据,对世间的丑恶黑暗所填满,对世间的这种染污,负面的东西所包围。你的内心当中就没有清静、光明、善良、真诚。那种人生时刻都煎熬在地狱里面。所以我们一定要从那样的状态里面解脱出来。禅修就要我们产生这样的一种改变。从自身里面改变,从内在里面改变,从行为当中改变,从言语当中改变,从我们的行、坐、卧当中改变,改变不要认为,我能吟一首诗,我能写一篇文章才是一种改变,从现在开始,我的举止,我的坐姿,我的言谈,我的神情,我的思想,从当下的此时此刻开始,不要想着我明天再改,也不要等着我下个月再开始改,也不要想着,我要等老了再来做这些事情,不要!永远不会有等待你那一天的到来,所以从现在开始,你才会感觉到到它在我们身边的存在。禅修就不断地自我反思,不断地自我内在的觉察,从这里面不断地自我反思。要想我们的人生达到自己的期待,就不要把自己的命运依附在别人身上。这个世间没有救世主,包括佛陀它也告诉你,它不会把你从地狱里边拉到天堂,也不会从天堂里面把你惩罚到地狱,最终能改变的是我们自己,你想不想改,你想什么样的人生,从现在开始就去定位自己。未来的未来,就是你理想的状态。你如果不想改变的时候,谁都不可能把你按到那个水里面去喝水,别人吃饱了,会让你不饿吗?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世间的任何东西的存在,就是这样一个原理。佛学的思想就告诉我们这样的一个真理,当我们要改变的时候,从我们的念头开始改起。当我们要有一个积极快乐的人生,那我们首先要把我们的心打开。我们的心仅有一个水杯大的时候,一粒灰尘掉进去都会掀起三千浪的波,一点点事情都会让你歇斯底里,世界一片漆黑。当我们的心如果像天空一样的没有边际的时候,任何东西的存在都不能左右你。大家好好去想一想,真的,这些想法,这些思维,都是我自己时刻在反思的。不是说我在这里教育大家,我没有这个资格,因为我自己每一天都在自我反思的过程当中,把这样的一个想…
《第十二期止语禅修班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