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最後讓自己很不快樂,被他們牽著鼻子走,成爲他的奴隸,永遠迷失了一個自我。我經常跟很多人分享,要跳出來,跳出來,去看看自己在做什麼?去看看自己在講什麼?觀察一下自己在想一些什麼想法?所以財、色、名、食、睡會左右我們人生的大方向。更是因爲我們把這些希望生命無常變化的東西,認爲是永恒的,認爲是不變的。我們的痛苦都是因爲這樣産生的。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迷”。
迷,就是因爲我們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每一個人存在都有“生、住、意、滅”,都是“成、住、壞、空”的。一個人生下來,然後長大、成人、衰老最後到死亡。事物都有因緣相聚而存在的,最後到變異到消失,所以我們叫“成、住、壞、空。”這就是佛學裏面講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原理。色,不可能一成不變,色就是我們所說的山河大地,房子、地板、椅子、人,所有的物質都是色。那些東西不可能一成不變,人會變化,房子會變異,山河大地也會變異,任何東西都是如此。當我們把他想成永遠不變的時候,我們痛苦就跟著來了,你會認爲某一樣東西永遠都漂亮的時候,天天摸著它,天天保護著它,讓它一成不變。當突然間哪一天被人偷走,或者毀壞掉的時候你就很痛苦。你買一輛好車,突然間在路上跟別人碰了,你就會痛苦,爲什麼?因爲你認爲它是不變的,你認爲跟買它的時候是一模一樣的。你要想到即使現在不壞掉,不久的將來同樣也會壞掉。正確地認識它以後,在你面前再出現什麼狀態,你都能坦然去面對。這就是我們人總是認爲一切東西永恒的,很多女孩子想留住青春,想臉蛋永遠那麼白,皮膚永遠是那麼光澤,可能嗎?所以我們不快樂,不快樂就是建立在這樣錯誤的基礎上。“緣起性空”的思想和“色即是空”的思想,就是讓我們正確地認識事物存在的原理。
公司要讓員工永遠地凝聚在自己的身邊,那就要創造出他所需要的東西,他需要工資,他需要展現自身的價值,他需要和睦的氛圍,這些東西都能滿足他的時候,你用鞭子去抽他,把他趕走他都不願意離你而去。我們的家庭也是如此,當很多家庭碰到支離破碎的時候,很多人都把這樣的一種結果都歸咎爲別人的原因,都歸咎爲社會的原因。我們很少去想一想自身的原因,真的就是這樣。所以我們不要去抱怨,不要把一切的問題都歸結在別人身上。我們應該從自己的內在裏邊去不斷自我反省、改變和提升。禅修就要求我們把心靜下來,再靜下來,把我們所有的那種思維專注在某一點上做一些事情。
跟一個客戶談判的時候,你用專注的心跟他去交流的時候,人家就能感覺到你的真誠,你的友善、你的付出。你仔細想想看,如果這個人跟你交談的時候,眼睛遊離,飄遊不定,他展現的言語就說明有問題。這樣的一種交談我覺得沒必要再繼續下去。人家說克林頓最大的成功是什麼?當你跟他談話的時候,他就能專注的跟你分享。離開的時候他就不會挂礙你,然後去做其它事情。他身上最大的魅力就是這一點。這些狀態,我們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達到,所以需要用禅修把它穩固下來。當我們禅修的時候,當我們的心冷靜下來的時候,我們能捕捉到別人的神情,別人的心念,別人的舉止,別人的言談。這樣,我們就更容易的捕捉到事物潛在的變化。你能捕捉到這樣的一種變化,就發現事物的原本是怎樣的一個走向?我如何去捕捉它如何更好地定位自己,把自己現在所能做的事情,用心的把它做好。事物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它已經是最末端的一個展現方式,只有事物還沒有展現出來,我們已經感覺到它未來的狀況,才能知道未來我們該怎麼走。所以引領這個世間真正的風雲人物,他都有捕捉事物潛在的那種意識。你沒有捕捉到一點,你這一生永遠是被動的人生,你如果能捕捉到這樣的一種潛在的意識,你就能永遠地引領社會,那樣的一種狀態靠什麼得來?就是靠禅修能得到。因爲我們的心浮躁的時候,別人展現在你面前的東西你都發現不了,更何況潛在的東西靠什麼去感覺?所以禅修就是希望我們能把心沈澱下來,沈澱下來,再沈澱下來。不要靠我們的眼睛、耳朵、身體去感知東西。真的,靠我們的六根感覺的東西很多都不真實的。一個人在你面前說得天花亂墜,把你的浮現在外表的六根都迷失掉了,他說的很好聽,他的聲音很誘耳,那些內容很容易迷惑人,所以我們所說的六根不清靜的時候,接收外在的東西都是不真實的。禅修就要把我們的六根所受的東西一定要用直覺去感悟。你看古代的那些藝術家,爲什麼他後來有那麼高的成就,就是因爲他靠那種靈性去捕捉事物,他找到那種美,別人永遠沒辦法模仿。
所以,在我們理想的人生狀態裏面,我們一定要通過禅修去展現自己內在的東西,把我們的內心培養成一種豐足狀態的時候,我們的內在的喜悅,人生的價值,不是靠外在給你評論好,你就是好,靠外在給你評論壞,你就是壞,不是這樣的狀態。昨天一個朋友給我打電話說“佛教裏面很多人對你的一些做法很質疑,跑到酒店去包了一個會議室,給人家講佛法。”我說這些東西我不在乎他們怎麼評論,因爲無關緊要,我認爲自己這樣的做法是正確的,別人再怎麼評論都無關緊要。就像佛教界的太虛法師被譽爲開創新時代佛教的宗師,他在世的時候,他寺院的出家人到其他寺院去挂單,別人都把他們趕出去,人家都罵他們是邪魔歪道。我們現在所展現的的佛教思想,就是太虛大師當時的那個思路所延續下來的“人間佛教”。他說佛教不是追求形而上的東西,應該在現實裏面去改變自己,去拓寬自己,去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更愉快,更清靜,更和諧,這才是我們所說的人間佛教的一種真正的精髓。也就是說他當時是這樣的一種狀態,被教會的人士所诋毀所排斥,我們不會去以這樣的一種敵意來說明自己,就是說當我們認定的自己的那個方向,沿著這個方向去做是正確的,不要去在乎別人的評判,不然的話你永遠活不出一個自己。你如果是牆上的蘆葦,東風吹來倒西邊倒,西邊吹來倒東邊倒,那你永遠就沒有自己的正見。我們剛才在那邊討論《秘密》的時候,事實上就是這樣的一種思想。當我們認定自己的方向,認定自己的人生,認定自己的價值體現的時候,排除萬難走下去,最後,所有的這個願望就會在你身上展現出來。
我經常會碰到很多老人家在念佛,身邊就有人叫他念阿彌陀佛,有的人叫他觀音菩薩,有的人叫他念地藏王菩薩,有的人叫他打坐。最後他自己不知道念哪個佛號是好?我就跟他講你就念一個佛號,不管什麼佛號,你從始至終地念下去保持一個清淨的心,最後你就能得到解脫,都能往生西方。這件事情告訴我們什麼?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是如此的,今天這個人告訴你遊泳好,明天那個人告訴你畫畫好,後天那個人告訴你打羽毛球好,最後你好像什麼都好,最後什麼都去嘗試,最後什麼都沒得到。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價值是靠自己去感悟,自己去提醒。我們想一想自己的信心,想想自己的特長,想想自己目前的可能性的能做一些什麼?既然選定了這個職業,再困難也要走下去。在這樣的一個基礎上想一想它有多少可能性。這個世間百花齊放,萬紫千紅,每一棵樹都可以展現它存在的價值。不是玫瑰花的那種美麗和豔麗才是花朵綻放的唯一的標准。禅修就通過讓我們的身心甯靜下來以後,能更正確地去選擇自己,定位自己,然後再從內心裏面去覺察和反思,讓自己的內在能更正確地思考。我們不要被別人的陰影所左右,也不要受自己的情緒所幹擾。我經常跟人家講,我們的人生就是兩個方向,一個是天使,一個是魔鬼。當你的身心填滿著魔鬼的時候,天使的身影無法在你的心中,就沒有位置了,那我們的人生就會走向深淵、迷茫、最後展現出來的自己,你自己都不敢相信。因爲我們被名、聞、利所占據,對世間的醜惡黑暗所填滿,對世間的這種染汙,負面的東西所包圍。你的內心當中就沒有清靜、光明、善良、真誠。那種人生時刻都煎熬在地獄裏面。所以我們一定要從那樣的狀態裏面解脫出來。禅修就要我們産生這樣的一種改變。從自身裏面改變,從內在裏面改變,從行爲當中改變,從言語當中改變,從我們的行、坐、臥當中改變,改變不要認爲,我能吟一首詩,我能寫一篇文章才是一種改變,從現在開始,我的舉止,我的坐姿,我的言談,我的神情,我的思想,從當下的此時此刻開始,不要想著我明天再改,也不要等著我下個月再開始改,也不要想著,我要等老了再來做這些事情,不要!永遠不會有等待你那一天的到來,所以從現在開始,你才會感覺到到它在我們身邊的存在。禅修就不斷地自我反思,不斷地自我內在的覺察,從這裏面不斷地自我反思。要想我們的人生達到自己的期待,就不要把自己的命運依附在別人身上。這個世間沒有救世主,包括佛陀它也告訴你,它不會把你從地獄裏邊拉到天堂,也不會從天堂裏面把你懲罰到地獄,最終能改變的是我們自己,你想不想改,你想什麼樣的人生,從現在開始就去定位自己。未來的未來,就是你理想的狀態。你如果不想改變的時候,誰都不可能把你按到那個水裏面去喝水,別人吃飽了,會讓你不餓嗎?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我們世間的任何東西的存在,就是這樣一個原理。佛學的思想就告訴我們這樣的一個真理,當我們要改變的時候,從我們的念頭開始改起。當我們要有一個積極快樂的人生,那我們首先要把我們的心打開。我們的心僅有一個水杯大的時候,一粒灰塵掉進去都會掀起叁千浪的波,一點點事情都會讓你歇斯底裏,世界一片漆黑。當我們的心如果像天空一樣的沒有邊際的時候,任何東西的存在都不能左右你。大家好好去想一想,真的,這些想法,這些思維,都是我自己時刻在反思的。不是說我在這裏教育大家,我沒有這個資格,因爲我自己每一天都在自我反思的過程當中,把這樣的一個想…
《第十二期止語禅修班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