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次短暂的旅居,所以把禅修跟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禅修不等于你静静坐在这里,实际上行住坐卧,言谈举止时时刻刻都可以体现禅修的宗旨。
这次我在交大拓展训练的时候,一个房间住三十多个人,一到晚上睡觉的时候,呼噜声此起彼伏,这些人每个都是老板,都有一个大肚子,都是打呼噜的高手。有时候听着他们打呼噜打着打着中间断就断了,我还在等着他把后面的呼噜打完呢!这也是对我的一个成长,我平常不喜欢跟别人住在一起,进去的时候他们说给我单独安排一间,我说不用,这个机会很难得,我也要接受一下团体生活,我也要挑战自己的极限。我平常累的时候就观照自己的心,让它放松下来做一个深呼吸,拍打一下,精神很快又找回来了。所以,我们禅修的过程就是要跟自己的生活连在一起。累得实在不行了,回来就应该闭上眼睛,把心收回来,做几个深呼吸,这样你的能量又可以回来了。
我常把禅修比喻做止沸,经常拿一凉盆水放到沸腾的水中,沸腾就会止住,那锅水就不会烧干。我们的身体也是这样的,不断在沸腾的时候,水就会烧干,禅修就是那盆凉水,是让你补充能量的,我们身体的毛病都是自己正常循环当中出问题了,我们自己本来有一套免疫系统,自己可以调节自己,都是我们自己平常的时候自己没有注意。比如我那天牙齿痛,后来我就找到原因了,那时连续几天很晚休息,宋老师老是拉我去吃留莲,又吃了很多辣椒,这样一来就上火了。其实,我们本来都有一套非常好的免疫系统,这种免疫系统要靠我们自己去保护。
所以,禅修要跟我们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回家吃饭的时候,感觉饭菜很美味,要记得赞美做菜的人;看到公婆、岳父岳母也要赞美他们;看到孩子,要学会欣赏他,甚至看到花草你也应该赞美它两句,那个鲜花就会与你产生物感,开得更灿烂更美丽。你们知道《水知道答案》这本书吗?连水都知道你对它的赞美,更何况你赞美的是人!我们用全身心的爱迎接今天,学会赞美别人,学会鼓励、欣赏别人,当我们身上每一个细胞都鲜活存在的时候,你身上肯定不会有毛病,癌症不会来到你身上。你不用去担心,担心本身就是一种毒素,就会使负面的东西在我们身上成倍地增长。我们要把任何担心都抛开,用清净喜乐的心活在这个世间,这样才会开心。我们人往往不会欣赏自己,不会欣赏自己所拥有和得到的东西,总是想着别人的东西,有对比的时候就很痛苦。刚才有个同修讲到别人开宝马,住别墅,总是去攀比,但是,我们自己拥有的别人也未必有,应该珍惜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你就会发现生活处处都是美好的。安静地思考自己的能力、地位等等,自己目前有多少资源就做好多少事情。
我最近经常讲,人要相信命运,很多东西是要因缘条件成熟了才能推进,条件不成熟你再怎么想都没用,事情还是做不成。一切东西的存在都有自在自为的规律,违背了原因和条件,你还想达到的那个目标就会很痛苦,就会像赶鸭子上架一样。
我们在面对困难、碰到问题的时候不要跟着自己的情感去对抗,不要感情用事。比如你父母得了绝症了,在你有能力的条件下就去治疗他,实在不能治疗就没必要弄得两方面都痛苦。大家知道有一本书叫《人间正道》,后来拍成电视剧《天道》,里面有一个人他的父亲得了癌症,最后发现再努力也没办法,就只好眼见他父亲去世,结果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他。大家想一想在不可能医治的情况下放弃治疗到底是孝顺还是不孝顺?不过我们作为子女的,只要父母有万分之一的希望,都要想法设法地去治疗他,如果治疗不了才选择放弃,这时候病人也能减少一些痛苦。
人活在这个世间要遵循因缘法则,如果不遵循,即使你花了大量的精力,结果还是得不到什么收获。这也就是要求我们明白我是谁,我在哪里?就像我以前学英语一样,我的语言天份特别差,整个学校就我英语最差,后来还跑到厦门去学日语,我很刻苦地学,没想到别人学几天就超过我了。我在宁海将近四年,就连最简单的说吃饭我都不会讲。我这种言语的天赋很弱,在学生时代很渴望把英语学会,甚至规定自己每天要背多少个单词,自己的房间到处贴着单词,发现还是不行就放弃了,不想再浪费时间了。这也是在告诉我们人要遵循因缘法则。我经常讲敬天爱人,大自然的法则不能违背。就像我们的身体一样,冬天寒冷了就应该多穿点衣服,但是很多女士还是穿的非常少,年轻的时候还好,等到你年老的时候问题就来了。
所以,我们要明白我是谁,我在哪里?我是人,我活在这个世间,衡量万物,同时也被万物所限制、所衡量。我们在万物中不过是一个点,因此不能以点概面。就像外面的草一样,很多人都说要打什么除草剂之类的,我说不需要。还有我们寺院到了冬天树木就开始掉叶子,你今天扫了只是扫今天的叶子,明天掉下来的叶子你还是要扫。你一口气想把后面所有的东西都解决掉是不可能的,每天要做的就是当下的事情。只要你努力把每一个过程做好,原来期待的结果就自然地浮上来了。当我们明白自己在做什么的时候,就自然而然知道后面该往哪里去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每个人都期待美好的结果,但是如果结果能不能按你的预期实现呢?那就要一步步慢慢地做起来。人生路上,时刻关注自己的内心,明白自己所处的位子,属于什么样的一个角色。人最不容易做到的就是明白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的处境,所以才活得痛苦。
三、有大愿者必有大福报——禅修究竟为了得到什么
今天要讲的第二个主题是“有大愿者必有大福报,有大福报必有大成就、大业绩”。
我经常跟一些年轻人讲,要把自己的人生定位为一个有大愿力之人。愿是理想,愿是人生方向,愿是人生期待的美好结果,愿越大成就越大。一个有大成就的人,他的爱慈济众生,芸芸众生都会成为他力量的推动者。世界上的大型企业之所以能遍布五大洲,是因为它的每一个产品,所推动的理念都能普泽到很多人。一个世界首富必然有非常大的心量,他的出现能把许多问题解决掉,解决的问题越多,他的成就越大。首先要想到是为了别人,有一颗想帮大家解决问题的心。
德鲁克的管理学就讲到了我们每个人存在这个世界都是一个点,在这个点上定位好自己之后,就要思考如何把这个点运作得最好。比如说我们寺院的客堂,你在客堂工作,就应该把接待客人的工作负责好,寺院也是这个社会的一个点。当人人各司其职,都能把它运作好的时候,这个社会才能良性地运转。但是我们人往往忘记了这一点,自己的观念里面总是想着我要得到什么,而不是付出,不是去帮助这个社会解决一些问题。
我们的愿力为什么发不起来?是因为我们的思维出了问题,我们经常会忘记自己在这个时间属于什么样的角色。现在很多企业都讲企业文化、企业的定位、市场份额等等,而把最根本的东西忘记了,做起来就很辛苦。招一个员工不是为了让他天天给你赚多少钱,而是联合在一起去完成一个使命,把这个枢纽运作得更好,所有的事情不是为你做,也不是为他做,而是形成一个共同的、面向大众的、能够产生更大福祉的使命。所以,我告诉寺里的义工,你们来这里不是帮贤崇法师完成理想,而是一起搭建一个平台,让这个平台惠及更多的人。我们为什么要创立“和基金”,要完成一个什么理念?其实就是一个义工银行,义工银行运作好了以后就解决了将来自己的养老问题,不用依靠家人和国家。我健康的时候帮助别人,然后把时间存到义工银行里面,不健康的时候把这个时间取出来用,这样就不需要依靠子女。这个方法如果运作得好,以后的养老院就不需要请外面的人。我们旁边有个养老院,早上起来大家把凳子搬出来一起晒太阳,从早上晒到晚上,这是对社会资源最大的浪费。因为他活着要消耗社会的资源,这个时候你还健康就可以去扫地、拔草、种菜、帮别人按摩等等,为什么不去这样做呢?
所以,我想以后通过“和基金”创立一个这样的机制,只要我健康就是一个资源,只要我健康就可以帮助别人。我们是社会的枢纽,我们的存在是帮助社会解决问题,所以,才有“和基金”等诸多的想法。
我们的存在不是为了向社会索取多少,而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为社会解决问题的角色,你以后的成就就能够无穷大。这就是有大愿者必有大福报,有大福报就有大成就,所有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为什么从古至今有那么多人在顶礼佛陀?不是他能保佑你什么?不是的,其实是他教你的智慧能让你得到快乐、得到解脱、得到自在、得到喜乐,佛陀这种思想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因为他而得到解脱。
所以,我们要思考一下自己在这个社会的作用,思考一下我在哪里,要往哪里去?从自身的角度去思考一些问题。如果为了争取名利才显示出我自身存在,那么你自身的德行不够的时候,即使给你名望也驾驭不了。我经常讲富贵有三种:第一种如山中花草,自己春天绽放,秋天结果,这是用德行得到的富贵;第二种像盆里的花草,通过人的培植才能开花结果,这是通过功名得到的富贵;第三种则是靠权力得来的富贵,就像把花从地里捡起来插到花瓶里一样,今天看上去很漂亮,两三天就枯萎掉了。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富贵能持续下去,就需要你的德行,就要像山中的花草那样一到春天就自然而然地绽放。我们要发大愿力,为这个世间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你的力量可能很小,只要你去努力和坚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提倡“爱的裂变”,只要你把爱通过自身推广开来,人生就会有变化,通过你传播给十个人,那十个人能够再传播给另外的十个人……
找到自己就知道如何去做。一般人衡量一个人只看他的财富有多少,名望有多少,头衔有多少。我在外面经常收到很多名片,那些人头衔真多,一张印不完印两张,还要折页,那么多的头衔实在的也就一到两个。这就是我们一般人衡量别人成就的标准。佛教里面讲的是要用减法,不断地减,减到为无,减到为空,等到你内心当中对名闻利养的追求归零的时候,你身上所产生的能量会成倍数地增加,以前是加法,但是归零之后产生出来的就相当于乘法。当你开家长会的时候,在幼儿园里还显示自己是个董事长,这样难道不愚蠢吗?那个场合你和工人、农民一样,就是孩子他爸,就要把所有的包袱卸下来,归空才能自在,才能谦卑,这样才能真正学到东西。为什么一个人小的时候学习新的知识最快,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的效率越来越低呢?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小的时候你拥有一颗谦下的心,感觉自己是一个孩子,因此将自己放得很低,而谦下就是最大的高贵,这使你学会最多的东西。
每天禅修就是要让自己归零。我们每天都有烦恼产生,障碍在自己身上层出不穷,因为你把自己看成一个实实在在的固体,一个固体跟另外一个固体碰到一起,矛盾就由此产生。空性就是把自己认定为无,像虚空一样,什么东西过来都没有关系,那你还有烦恼吗?还有计较吗?还有我慢、我执吗?当这些东西都没有的时候,谁都伤害不了你,因为你让自己空掉了,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最究竟的大智慧,当你空的时候,在你心中可以升起无量无边的大智慧。
我们这个地球飘浮在空中,那些宇航员都在外太空的时候都在那里飘,为什么我们没掉出大气层之外?为什么我们不会掉出地球之外?因为我们的业力、执着、欲望强强地把我们的心捆绑在这个地球之上,离开了就活不了,这就是业力,是与生俱来的欲望深深地把我们绑在三界中。所以,要把这个世间困扰你的东西都解除掉。你对这些有一丝一毫的贪恋、执着、放不下的时候,你的内心就不能得到解脱,不能归零,不能归空,你就不快乐。归零、归空就是我们每天禅修要自我观照的一个修行方法。
最后一个要求就是要专注、坚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专注其实也是归零的体现,你心中没有归零的思想根本做不到专注,大家坐在这里还想着家里、公司、朋友等等,你就不能专注当下,不能专注当下就得不到多少东西。专注也是我内在要修的一个方向,我经常不专注,开车的时候有时打手机还发短信,最近我到上海都不开车,改坐火车,坐火车可以看书。有一次坐火车我也抵触了很长时间,因为那个车是四位数字的火车,再加上这车是跑远途的,卫生打扫得不好,刚进去的时候特别难受,臭味实在难闻,后来时间久了就感觉好多了,也就接受了,其实这都是我们内在的情绪在抵抗。大家这几天来这里禅修,来了就把心安下来,时刻关注自己的心,这只是一个短暂的训练,最主要的就是把这种关注当下的理念与日常起居做有机的结合。当你生活中时刻处于这样的状态,身体就是打开的而不是绑紧的,是奉献而不是索取,是包容而不是敌对,负面的东西都会改变过来,很多事情你就能做好。这是两种思维方式,两种看待问题和理解问题的方法。
今天就到此结束,我们这个禅修讲课讲得太多了,应该还是让大家自己多修,在这里只是播一个种子,要得到收获还要大家回去以后的坚持,回去不坚持讲得再多都是没用的!
《禅修中的认识论与价值观》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