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管理情绪、端正行为的心灵药方——天亲菩萨“五事持故”分享

  管理情绪、端正行为的心灵药方

  ——天亲菩萨“五事持故”分享

  禅三第四期贤崇法师开示

  杨柳整理

  尊敬的照明法师、各位同修:

  早上好!从大家报名到现在我一直在外,直到昨天才回来,我的老同学还特地从福建赶过来,真的很对不起。照明法师在佛学教育上有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有这样的导师带领你们度过这期禅修,在座的各位都很有福报。

  我今天要讲的是天亲菩萨《发菩提心论》中的“五事持故”。什么叫做“菩提心”呢?菩提心的本体就是利益一切众生、让他们获得如来正等觉果位的希求心,《现观庄严论》中说:“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求无上菩提之心。所以菩提心又称无上菩提心、无上道心、无上道意,或略称道心、道意、觉意。天亲菩萨讲,发无上利他之善心有五种原因,称为“五事持故”,它指的是:一者能坚固其心,二者能制伏烦恼,三者能遮(止)放逸,四者能破五盖,五者能勤修行六波罗密。这五个决定誓指的是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有怎样的价值和意义呢?今天,我这这里谈一谈自己所感悟到的一些东西,但愿能够给各位同修带来一星半点的启发就好。

  一、能坚固其心

  首先,发无上菩提之心能够使我们固化我们的心灵,使我们能够坚定地行完正确的道路、凝望良善的信仰。

  我们知道,在这个世间上做任何事情,当你认定了正确的方向,剩下来的就是要坚持,你能坚持多久,最后你的果报就越大。古话说“千百里者半九十”,很多事情如果你不能坚持到底,那么前面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费。特别是我们在禅修的过程中,在刚开始的一两个月虽然你每天坚持,还是很可能还是没有入门。你会有一些零星的感受和体会,但要真正地获得禅修的好处,就要不间断地从内心去提升和觉察自己。

  2009年我们办了50多期的禅修,人少的时候七八个人,多的时候90多个人,但是不管人多人少,我们的质量都是一样的。哪怕只有一个人过来禅修,我们也会给他相同质量的分享。我们一定要坚持自己的理念和做法,当我们抱着这种思想去做事情,想做的事情就一定能做成。

  记得有一个很著名的游泳健将曾经想创造一个横渡大西洋的世界记录。当他那天游到英吉利海峡时雾特别大,到最后坚持不下去了。因为雾太大看不到岸边,就这样放弃了,等他爬上船一看,其实离岸边没有多远了。所以,人生不要给自己找任何的借口,包括自己的修行、事业、为人处世,都要有坚持的精神,不能半途而废,否则到最后后悔的是自己。

  二、能制伏烦恼

  我们说,发菩提心能使自己更为坚定,而一个坚定的人自然很少生出烦恼来。这是一层因得一层果报,修行如果得当,自然会将人心引到开阔的境地上来。

  但问题是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缺点,这些缺点会影响我们,使我们常常进退维谷。知道为什么我们不能有所突破吗?最大的枷锁就是我们的烦恼,很多障碍、妄想使我们不能自拔。烦恼使我们身上产生毒素,就像绑在我们身上的枷锁,腐浊我们的身心健康。佛教里面有一句话叫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自净其意,就是让我们的内心安静下来、干净下来。干净就是没有烦恼,得到无上清净,没有是非我执,没有任何障碍,这样就不会受到别人的干扰。我昨天在厦门对企业家们讲到,你长得美若天仙的时候,别人骂你很丑,你一点都不会在意,这是很正常的;但你如果长得很丑,别人骂你丑,你肯定会跳起来,因为你内心知道自己恰恰缺少这方面的东西。很多女士到了一定年龄以后就怕别人问她年龄,人家说问的人不礼貌,其实是因为被问的人心存芥蒂罢了。当你十八岁时,人家问你多大了,你肯定巴不得马上说我十八岁了。而当春秋见长,这个问题竟然变成了一种冒犯。你还是你,但是年龄改换了你年轻的、不设防的、快乐的心。就是这样,当自己内心缺少什么,就会畏惧什么!

  在《名牌至上》一书中,作者指出“亚洲拜物教”已经形成,年轻人疯狂地追求一线奢侈品牌,纷纷期望把成功穿在自己身上以获得尊重。一项针对 20至30岁的东京女性的调查显示,将近 94%的人拥有一件 Louis Vuitton单品。其他名牌的普及率也很高,92%的人拥有 Gucci,57%拥有 Prada,51%拥有 Chanel,从经济新贵到贫民百姓都成为了奢侈品的忠实拥趸。这个现象说明什么?说明在物质的掩映下,人的心灵越来越显出浮躁与苍白。一个真正对自身充满信任与尊重的人,不需要假借这些象征性符号来标示自己的地位。一个内心饱满的人,他或许也会使用名牌,但是他在意的只是品质,而非更多凭借象征符号体系产生的标榜意味。超越自身实力的无妄之求,只能使人产生更多的烦恼。这些烦恼都存在于自我的内心,被别人一点就燃起来了。我们内心的烦恼太多,所以要一一去观照它、觉察它,最后去面对它。

  真正的修行是什么?修行就是修道圆满,不断把自我缺陷改正过来,不断把负面的情绪导向正面,不断把自我心量打开。心量的大小决定你人生的格局,人生的格局就会影响你未来的成就。不用非得做一个大企业,做一个风云人物,当你有一定的心量,人生在就会很快乐。不然的话,所有的东西都会羁绊你。别人说你一句你就会很在乎,说明心量还非常的狭小。想想看,我们每天有饭吃,有房子住,有衣服穿,我还在乎什么?人生最关键的就是这么几点,为什么那么在意别人的评价呢?吃饭不就是为了填饱自己的肚子吗?为什么要在乎吃什么山珍海味呢?有衣服能够穿暖为什么还要在乎穿什么名牌呢?这些东西都是为了让我们的生命健康地持续下去。有时候我就想,我如果得癌症了,那是我的业力,说明的生命应当要到此终了,如果没有钱治我就不治。

  大家知道台湾有一个很著名的法师叫圣严法师,当医生告诉他,他的生命即将终结,只有通过大型手术才能把这个病治好。但是圣严法师放弃了治疗,不是因为他没钱,也不是因为可能会治不好,而是圣严法师觉得这是业力告诉他生命应该到这里结束了,所以他放弃医治,去年去世了。圣严法师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被世人认为是台湾第一大禅宗高僧。但是很多人都有这样那样的恐惧,结果过多的担心反而会生出更多的问题。

  我们所有人的执着都是因为欲望不断地在自我膨胀,我不是要教你们消极的思想,而是要用更高远的境界去看待人的生命,用开阔的视角去看待自己存在的过程。为什么我今天特别烦,这时要不断地追问下去,把因找出来,把根源找出来,最后发现所有的烦恼都是自找的。要远离烦恼,实际上最佳的方式就是通过自省制服它。

  古代的禅师在参话头:我是谁?那个骷髅是谁?那个顶着死尸行走的是谁?大家想想看,这是把我们自身一层一层地进行解剖。但是很多人还是喜欢往自己的脸上抹东西,在自己身上花那么多钱,就是因为放不下我执。其实自然是最好的,保持良好的心态,让我们身上的毒素少一点,最后死的时候不至于那么痛苦。你们知道得了癌症的人是多么的痛苦,身上有千百个毛孔在疼痛,每一寸肌肤都在受着痛苦的煎熬。到了晚期,如果不打杜冷丁都睡不着觉,最后七孔流血。想想那是多么的难受,身体痛苦的同时自己的脑子还是清醒的,比地狱里面的那种痛苦还要苦。我们都不会珍惜自己,每一次生气,我们身上的癌细胞都在翻倍地增长。我们不能任意给自己制造烦恼,要让自己的心时刻安静下来。什么叫安住?你们说一说。

  学员:安住就是把心闲下来、清净、没有妄想、活在当下。

  法师:这都是!也可以说安住是我们的身体在哪里,你的心就在哪里。我们对世间万事万物的计较、执着、挂碍都要放下,时刻让自己处于宁静、喜乐、安详的状态里。这种安住需要我们不断在身心合一的状态中去感悟。

  三、能遮(止)放逸

  天亲菩萨立决定誓,要发菩提心,第三就讲这无上正等正觉能使人保持度量,使放逸之心休止。

  放逸是什么?就是我们常说的跟着感觉走,让自己的行为无节制地做任何事情。有人说,放诞是魏晋风度中最吸引人的东西,比如“天生刘伶,以酒为名”, 这一点我不能同意。魏晋名士的放诞是一种生命的藏锋,是为了保全自己而做出的有效伪装。今天的人,喜欢喝酒就喝的酩酊大醉,我喜欢夜生活就通宵玩乐,这样的放诞往往是形式超过内容,放纵了自己的感官享受,最后危害到自己的身体。所谓物极必反,我们过分地透支身体的能量,必然就会短命。就像一壶水,你用小火烧可以烧一天,你如果把火加大好几倍的话,可能几十分钟就把它烧干了。我们身体的能量也是这样,你本来可以活100岁,但是你一直在透支,最后只能活的很短。如果想让自己健康、长寿,就不能让自己过激地做事情。生活要不断地保持和谐,保持身体和心灵的和谐,身体和自然的和谐,身体和事业的和谐。琴弦长时间绷紧就容易坏掉,好的老师弹完琴以后都会把琴弦放松,第二次要弹的时候再重新调。我们的身体跟弦一样要松紧有度、劳逸结合,在生活当中时刻注意身心的和谐,你能和谐就不会过激,这样就能保持从容的心态去生活。

  什么叫修行?修行就是觉察自己的行为,不要妄图判断别人的是与非,别人的对与错,那些都是别人的事情,跟你有什么关系呢?但我们总是觉得这样做是对的,要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等等,找一大堆的理由,然后给自己找一大堆的是非和烦恼出来。为什么自己要贬低自己?为什么不让自己放下?在生活当中我们经常当这样的愚者:不会用更开阔的心去面对自己的每个当下。这说明我们是众生,是愚者,看待问题还很肤浅。看到别人企业做的很大,别人有好车、有别墅,你也想要,你每天活在对比和计较当中,永远都不会快乐,只有自…

《管理情绪、端正行为的心灵药方——天亲菩萨“五事持故”分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