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管理情绪、端正行为的心灵药方——天亲菩萨“五事持故”分享▪P2

  ..续本文上一页己内心充满着喜乐,才能活得快乐。为什么要跟别人对比呢?每个人都有一个独立的自我世界。很多母亲教育孩子要成为什么大官,什么大学的教授等等,当所有人都往一个塔尖去挤的时候会怎么样?只能让自己挫败得更严重。三毛在很小的时候,老师就问大家长大了要当什么?很多同学都讲要当科学家、国家元首、企业家等等,只有三毛讲她要成为一个快乐的拾垃圾的人。老师就找她谈话了,你的理想怎么可以是一个捡垃圾的人呢?如果是你们的孩子说长大后要捡垃圾,你们会怎么样?会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吗?是不是也会把你自己的价值观,自己所认可的那种方向强加给孩子呢?父母总是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下一代,很少有人去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孩子自己渴望的东西,对孩子应当要有意识的引导。你要让他学书法,首先就要让他喜欢上书法,才能把它学好,不要强制他去做一些事情,让他无可奈何地接受。真正智慧的父母亲应该要学会引导孩子的兴趣爱好,人家说“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只有全身心投入到喜欢的事物当中,他才会很投入地去做这件事情,反之就会痛苦不堪。要培养孩子的兴趣就需要父母好好去引导,人家说孩子最好的老师是自己的父母,因为父母最了解孩子喜欢什么。多拿点时间陪陪你的孩子,多拿点时间跟他去玩一玩,能抱他在怀中的时间很快就会过去的,同时也要想想自己的父母是如何把自己带大的。

  在生活中要学会观照自己,要时刻觉察自己,不要让自己的烦恼蔓延,所以要遮止放逸,不要让自己的心任意自流。

  四、能破五盖

  “盖”就是烦恼,五盖就是五种覆盖众生心识,使人不能明了正道的烦恼。这里说发菩提心要破除五种烦恼。

  首先要破除的是贪欲。人天生具有贪欲之心,这是很正常的。佛陀告诉他的弟子们要守欲知足,要淡泊名利。这里要注意两点:第一,人生来就有欲求,所以要守;第二,真正好的方法是要求我们把名利看淡,而不是让人们消极对待,不去追求。人要吃饭才能滋养身体,这是生命所必需的;那过度的欲什么是呢?这个饭菜不好吃我不吃,这个菜好吃我就多吃点。你们这几天在寺里吃饭有什么感受?当你的内心专注于你的饮食,专注于你的味觉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个饭才是最好吃的。但是很多人不是这样的,吃饭的时候在聊天,在想别的问题,然后遇到好吃的东西就想着摇自己储存起来,人类就是这样,天生具有贮藏物品的倾向。大家知道吗?动物世界里面拍到狮子吃饱的时候,一只绵羊从它身边经过,它不会去抓它,但是我们人呢?就会把这个羊冰冻起来,今天吃不完留到下一顿吃,下顿吃不完就把它卖掉。少欲是属于正常的生活,当你贪得无厌的时候,就会给自己制造很多烦恼。学佛就要把自己那个欲望放下,但不等于放弃。

  第二要破除嗔恚。嗔恚就是生气、愤怒。人生气的时候会怎么样?脸就会变形,满脸通红,两个眼珠就像要爆出来一样,这时他身上的血就会短暂地凝固。经常生气的人他脸上的肉都是横的,经常保持慈祥的人他的脸就像花儿一样的绽放,而经常禅修的人他脸上非常的宁静、祥和、自在,行住坐卧、言谈举止都那么从容有度,所以有什么样的心念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和表现。很多人问我师父你会不会看相?我就说你们每个人都会看相,当你看一个人面相很舒服,这个人就有修行,境界就很高,这样的人做事情就很容易成功,如果这个人满脸嗔恨,你都不想跟他讲话,更何况做事情呢?就这么简单。

  第三要破除惛沉睡眠。睡眠不能过度,成人每天至少要睡六个小时,如果你觉得不困就不要去睡觉。平时疲惫的时候就让自己的身心安静下来,然后做一次深呼吸。昨天在厦门讲完课累得不行了,离上飞机还有两个多小时,还要陪朋友吃饭聊天。厦门的天气又很热,有二十多度,我穿着很厚的衣服还戴着帽子,我回到酒店洗了个澡,打会儿坐,就清净下来了,身体的能量很快又恢复起来。当我到机场的时候,特别的困,好想在机场的凳子上睡一觉,但是我是师父啊,不能做这么失礼的事情,我就把腿盘起来在那里打坐,上飞机以后我精神就很好了,拿本书开始看。大家在生活中要学会张弛有度,要靠自己去把握,在工作当中有时候压力会很大,要做事情没办法。但是,首先要学会心的放松,用宽松的心去面对,这件事情今天实在完成不了,精神已经疲惫得不行了,那就让自己休息一下,明天早点起来把这件事情做好。

  第四要破除掉举恶作盖,又作掉悔盖,身无故游行为掉,心中忧恼为悔,就是说要把无目的的行为,心中的烦躁、躁动、妄想破除掉。我们的心一吊起来的时候就会不安,刚才教大家把心安下来,把心放下来,放下来就能活在当下,所以要时刻观照自己的内心是否安住在当下。水搅拌的时候就会浑浊,沉淀下来的时候就清澈,连水底都能看得清楚。我们的内心也是一样的,浮躁的时候就会上下不安,头脑当中就失去理智,看待问题就不明智,在那时候的决策判断几乎都是错误的;而我们内心安静下来的时候,就会很清楚地去处理每一件事情。所以,消除掉悔盖很重要,通过禅修就能把我们躁动的心沉淀下来,这样才能平静地看待问题。佛教里面讲戒能生定、定能生慧。破除掉举盖就是为了防止我们烦躁、妄想纷飞。

  最后讲要破疑盖。疑,就是怀疑不决,对一些问题没有明确的决策,没有站在另外一个高度看待问题。聪明不等于智慧。很多人只会看眼前的问题,彷佛家庭破裂了,事业倒闭了,生命存在就没有意义了。于是很多人就会选择自杀、一蹶不振、借酒消愁等等。如果企业倒闭了,你想一想还有几十年的时间可以东山再起呀!把企业放下的时候你可能有另一种生活方式呢!杭州有一个永福寺,浙江省政府有一个退休的处长跑到寺里去看门,因为以前忙于政府的工作,非常的繁忙,天天为各种事情操劳,现在无官一身轻,在寺里扫地、看门就觉得很舒服。你今天失去了一直以来你最看重的东西,说不定是放下一个很大的包袱,让自己以另外一种生活方式展现出来,所以生活当中的是与非,很难用一个单一的标准来看待。方方写了一篇小说叫《刀锋上的蚂蚁》,说一个潦倒的画家受资助在海外获得了成功,但是同时,他也背叛了他的婚姻。所以要记住,没有一件事情,只有一个结果。当一个人眼睛失明了,断掉一条腿,他们如何去面对自己的明天?抱怨有什么用?应该以另一个视角去面对它、接受它,最后解决它。

  破除五盖的思想对我是很有帮助的,经常用五盖来观照自己的内心,观照自己的生活,生活处处都是相通的。

  五、能勤修行六波罗密。

  六波罗密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这一条宋老师跟大家讲过了,我简单地讲一下:

  一说布施。布施是向有需要的人行有需要的事。布施没有多少,不分大小,都能够带给你一颗丰足的心。你如果有一颗布施的心,你的行为举止就能处处自利利人。

  二说持戒。我们要规范自己的行为,不要让自己的行为放逸,有时候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和制度,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秩序,来到寺院要遵守寺院的一些规矩,要想身体健康就要遵守健康的方法,这些都是持戒。佛教的持戒就是为了保护我们更好地活着。

  三说忍辱。从某个角度来讲忍辱就是包容,是一种疏导,是一种身体跟心灵的和谐。在一些场合你如果不能接受某事,就很容易产生抵抗情绪,或者就会造成矛盾和冲突,当你接受下来的时候,会发现很多事情很容易得到解决。实际上忍是一种智慧,而不是一种消极。人家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其实就是在说一种包容度。你如果是一个企业的领导人,你能忍受多少不同的观念和看法,你的成就就有多大。如果这个人意见跟我不同,明天我就把他开除掉;那个人提我一点小意见,我就开始疏远他,那你下面的人都会像奴才一样,这样的人能有圆融的思想吗,能团结更多的人来面对一件事情吗?一个有领袖性的人,他底下就能包容很多人。唐太宗设立的谏官是不能杀的,连皇帝自己也不能杀,他们专门挑皇帝的毛病,专门骂皇帝。唐太宗有时候被骂得很没面子,真想一下子把他们全部杀掉。大家知道魏征吧?他天天挑唐太宗的毛病,有时候弄的唐太宗都下不了台,虽然唐太宗很生气,还是很佩服他、尊重他,所以唐朝才会有贞观之治。所以,要经常反思自己是不是这样。忠言逆耳,听不得意见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

  四说精进。就是不懈怠,认准的方向我们要朝着它前进,一直去坚持。很多人讲执着就是精进,其实执着是坚持负面的东西,月亮是拿不下来的非得把它拿下来这就是执着。精进呢?就是这个事情使正确的、正面的,而且能够通过努力完成。

  五说禅定。这两天大家都在学习坐禅,禅定能够时刻让自己的心保持安静,让自己从容有度的生活,让自己时刻活在当下。

  六说般若。般若就是智慧,是出世间的智慧。智慧是什么?智慧就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对待人、对待事、对待物,对待一切的一切,头脑当中对任何东西都非常的透彻,这是建立在不断地思考、修行的基础之上的。明明知道物质不可能永远归我所有,那我现在如果拥有了就好好珍惜它,一切的东西都是如此。就像我们这里的地毯一样,这一期刚铺好你们就进来了,你们就很有福报啦!享受的是最新的地毯。我跟慧文讲,虽然这个地毯很漂亮,但也只能使用一年,一年过后就破旧不堪了,就要换掉。保护得好新的过程就长一点,保护得不好新的过程就会短一点。所以我们也要好好地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健康、亲情等等,拥有一天就珍惜一天。好好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不要跟他制造矛盾、烦恼,通过禅修把心安住下来,好好去享受生活的每一天,工作是享受,生活也一样!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阿弥陀佛。

  

《管理情绪、端正行为的心灵药方——天亲菩萨“五事持故”分享》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