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花开花落两由之▪P2

  ..续本文上一页基本上是不会得到解决的。而外国的空姐在发完餐饮之前之后都会一直在走廊上走来走去,随时为乘客提供服务。这就是被动与主动的差别。

  主动的人积极向上,永远能够找到事情做;而被动的人自心没有渴望,其实总是被人所驱役,那就会觉得上班很痛苦、乘客很麻烦,各种消极的情绪一起来,哪里还能够保持灿烂的微笑呢?唯有主动的人才能够成为生活的强者与主宰者,自发地寻求自己的生活。

  《大唐西域记》载,释尊诞生时,向四方行七步,举右手而唱咏之偈句:“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今兹而往生分已尽”。“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句话常常被误解为是妄自尊大的说辞。其实,这句话应该理解为“命运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改变的”,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者。

  你敢不敢面对自己,想不想挑战自己的极限,能不能成为自己的主宰而不被驱役呢?佛陀的话引发我们进行如上的思考。这句话中的“我”其实是指“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天真佛性。这种佛性是每个人都有的本来面目,期待着我们自己通过不懈精进去实现它。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是二十四个小时,除了上班的时间以外,我们都去干什么了呢?可能和几个小姐妹嗑瓜子,一聊就是三个小时;聊的无非就是哪个人又买了什么新车,哪个人换了一套大房子,哪个人又买了什么奢侈品,哪个人有了外遇,哪个人又去整容了……许多女孩子都想让青春永驻,但是如果大家都是在用青春谈论这些东西,那么青春停不停驻又有什么意义呢?青春停留下来无非也就是让你多磕几百斤瓜子,多说一些八卦而已啊。这些时间为何不用来仔细思考一下客户的需求,或者为自己充充电,学习其他的知识与技能呢?

  我曾经听说,有些老演员真的是什么技能都去学的,炒菜、修马桶、电焊,他们什么都会。为什么要学习这些技能呢?因为作为一个演员,他有可能会演到任何一个角色。他们是在为自己的将来做好打算。

  有人会说,我又不是演员,我学这些做什么呢?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角色的转换:作为父母,难道不应该去学怎么教育孩子吗?作为员工,难道不应该去学习业务技能吗?作为上司,难道不应该去学习新的管理知识吗?作为压力沉重的现代人,难道不应该去学习怎样获得积极健康的身心状态吗?

  我们作为和尚,是不是真的就“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过得过且过的生活呢?是不是只要好好念经就可以了呢?其实不是的。我们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份子,必须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技能,了解各种先进的技术与理念。这样,我们才不会和时代脱节,才能够和大家处在同一个平台上沟通交流,更好地实现寺庙的教育功能。

  只要你想去学习,永远都会有学不完的东西。我经常对一些从事美容行业的女士说,其实你们日常所服务的对象,往往都是当地一些最为优秀的女性。你们有没有从她们身上学到什么或者得到什么启发呢?有没有觉得这个客户特别善良,那个客户特别敬业呢?如果你们从来不向自己的客户学习,而总是将她们当作案板上的肉一样进行无差别、无意识的对待,那么你们自己如何才能成长起来呢?

  只要你有学习的心,学习的机会就无处不在。我把“不耻下问”四个字贴在自己的床前。作为一个常常在讲台上讲课的人,放下自己的身段,走下讲台向同学学习,这是一个重要的过程。也许我在佛学方面懂得稍比你们多一些,但是在护肤美容或者营销方面你们可能懂得更多,那么我就很应该在这方面向你们学习。

  朱熹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看上去像是描述自然美景的,但它的题目却是《观书有感》。这是为什么呢?朱子笔下的自然巧妙地象征着我们学习的过程。池塘为什么得以清澈如许呢?这是由于池中之水为活水之故。

  那么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何以能够进步呢?与人交流、与书交流,自出机杼、自铸伟词,这就是“活法”。如果只是一直埋首故纸堆,而不思、不问、不写、不做,这就是“死法”。

  四、用死亡观照生命

  小时候,我们都读过朱自清的《匆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当我每次站在镜前看到自己日复一日渐渐老去的样子时,我深深明白《匆匆》所言非虚。时光这样东西,是我们无论如何都无法挽留的。每一天临睡,我都会对自己说:“今天结束了。它可能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明天我不一定能够醒来。”当我们时时观想自己的死亡时,便不会感到无法面对它了,那你每天都能够喜乐地活着。

  有人说,逾七成的癌症患者之所以在被确诊以后很短的时间去世,很大原因是被吓死的。如果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敢于面对死亡,那么他们存活的时间可能会长很多。精神的崩溃是导致身体病变的重要原因之一。换一种思维,换一种心态,生命可能会更加快乐和幸福。

  有一只狗总是觉得尾巴长得离自己很远,怕自己控制不了它,尾巴会跑掉。于是它拼命想要咬住自己的尾巴,可是无论如何努力都咬不到。它咬累了,于是很疲惫地向前跑着,可是它回头时惊讶地发现,无论它怎样跑,尾巴始终都在自己的身上。

  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强求也没有用。事业、家庭、人生都是一样,有时候随顺一点、看开一点、宽容一点、放下一点,就会幸福一点、开心一点、洒脱一点、成功一点。这就是生命的真谛,这就是宇宙的规律。潮汐涨涨落落,月亮圆圆缺缺,溪流走走停停,人聚聚散散,珍惜当下,一任自然,就自然能够天空海阔,自在无比。

  用死亡来面对生命,这是一种艺术化、哲学化的反向思维方式。它教我们跳脱出无限繁芜的世间,用凡人眼中的终极痛苦来面对人生中的一切苦难。

  《功夫熊猫》里最高的武功秘笈就是一张白纸。这种境界是什么呢?就是你心中没有可对待之物,这“无”中包含无限生机:什么想法都可以在这里升起,什么方式都能够得到运用。人出生时的状态就是这样,一张白纸,因此老子用婴儿的阶段来比喻“道”。为什么婴儿百兽不欺,百毒不侵呢?因为他最柔软,最没有分别和对待。为什么狼会吃掉大人,却不会吃掉婴儿,反而会将他养大呢?这就是“柔”的力量,归根到底,就是“无”的力量。

  日本武士道在对招的时候,首先要打坐,要观空。他静坐不动象征着武功的最高境界,就是无招胜有招。因为有招就一定有对治的方法,唯有无招,才是无敌。

  五、用空性追问究竟解脱

  佛教里最高的境界就是“空”。“空”是什么呢?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是“色”,它们无一不在流动生灭,并没有其稳定的自性。因此说“色即是空”。

  有一样东西是一成不变的吗?大家在公司里上班,客户在变化,同事在变化,老板在变化,产品在变化,市场在变化,理念在变化?那么你能不能积极地面对这些变化呢?家庭也一直都在变化:一个家庭成立以后,丈夫在变化,孩子在变化,你自己也不断在变化。这些变化中,我们所要记住的,是“无常”的道理。世事无常,所以得到了不要太高兴,失去了不要太悲伤。只有真正明白这一规律的人,才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才能做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有些人在遇到人生的问题时就不知道如何应对,哭爹喊娘是没用的,靠人帮助也没有什么大的作用,靠山山倒,靠墙墙塌,只有你自己独立起来,才能切实解决问题。独立需要你面对问题有独特的方法,考虑问题有深入的见解。

  面对问题,一般的人会用单向思维,稍好一点的人会用双向思维,聪明的人会用多向思维,而智慧的人则懂得“空性思维”。“空性思维”就是超越有无之上的“不二思维”。作为一个领导者,思维需要超越于是非之上,清净和染污之上,唯有如此,才能俯视问题,使问题不解而解。

  当我们具有智慧的高度时,格局便会无限打开。我们还是会积极地去做每一件事情,但不会纠结于任何的成功或失败。而不懂得智慧的人,可能会“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今天人虽然来到了香海,心却不知道跑到什么地方去了;也可能每天像牛和马一样地努力,但却并不明了自己之所以努力的原因。

  我们都有我执、我见、我爱、我慢,但是“我”的想法、姿态、存在无疑都是在自铸牢笼,限制着我们发展的格局。

  唯独具有智慧者,才能真正主宰自己的生命,才能获得洒脱、清净的究竟解脱。想要在生命中做出大业绩者,必须要有这样的胸怀与格局来看待自己的一席生命。

  一个人的心小了,问题就大了;一个人的心大了,问题就小了。如果我们的心量如同恒河沙一般广阔,那么什么问题放不下,什么问题不能面对呢?否则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在我们的心中兴起波浪。

  人生的幸福、格局,归根结底就看我们的心量。而修行则就是一个不断打开心量的过程。惟其如此,才能坦荡从容,获得究竟解脱。当然这是一个渐修的过程,是一个培福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改变自己无始以来的习气,改正自己的弱点,慢慢达成心中的圆满。

  

《花开花落两由之》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