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灵山有路,“放下”是勤▪P3

  ..续本文上一页女孩子其实根本不知道她是公司的什么“客户”,她来公司的目的,但她有颗善良的心,布施的心。最后从从楼下走到办公室的门前时老人想,公司里有这么好的员工,这么好的公司我为什么不支持他们呢,这个时候她已经决定迁走了,所以她去了之后说出的话和以前自己准备说的完全相反,仅仅是在进门前的一念之间转变了。

  所以,我们有时候做不好某件事的真正原因其实是我们自己。现实中,一般人都会把问题推给别人,不断地指责别人,这是没有效果的。你越说他不好,他越觉得你无理取闹;当你反过来反思自己的时候别人就会为你而改变。所以真正的修行就是在自己身上下功夫,把自己修好了你生活遇到的任何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所以这就是我们怎样从佛法的智慧里面去吸取,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当你的心里“空空如也”没有自己的时候,你才会更好地行布施,否则就被“小我”所控制,所羁绊。

  四、无境慈悲,逆来顺成

  提到慈悲,大家都知道,我们佛教里有个大菩萨以慈悲称著,她就是观世音菩萨。释迦摩尼我们不一定知道,但观音菩萨没有不知道的。不信教的也知道,甚至基督教、伊斯兰教都知道,道教还把她列位观音娘娘。有些求佛的弟子说,基督教圣母玛利亚也是观音菩萨的化身。从表面上可以这么去讲,实际上它的内涵是一致的,就是慈悲,也是慈祥,也是付出,也是友善。

  观音菩萨代表一种境界,就是以乐拔苦的那种心,无量众生不管在哪里呼救都有一个人在身边去帮助他,那个人所代表的就是观音。当你在修观音菩萨法门的时候,就要观照自己像一个观音,你想,我像一个观音,我的相貌如此的完美,我的笑容像她那么慈悲,然后你的一举一动一切一切都相似,你这样切换过去自己就是观音了。虽然你还未达到观音的那种境界,但是要时刻这样要求自己,观照自己。佛法修行就是这样,当你要修观音菩萨法门,那你就要切换到观音菩萨那种频道去自我修正,最后你就会渐渐成为观音菩萨的化身。

  实际上我们夫妻之间、父子之间、员工之间,或者说同事之间、朋友之间,来到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不是无缘无故的。既然不是无缘无故的,这个人不断地让你难受、和你冲突,实际上是有因缘的。相反,你要感谢不断让你难受这个人,因为通过他让你的心智你的人生会得到飞跃性成长,这种理论我们讲起来很容易做起来难,但是,此时此刻就是你最好的一个修行。你以什么角度解读世界你其实就是什么样的人,因为你的频道和它相应,你觉得这个世界是冷漠的,那么你的心就是冷漠的。你厌恶这个世界,世界也厌恶你,你怨恨这个世界,世界也怨恨你。如果你觉得世界很美好,那么你的心也很美好,你以慈悲之心观照这个世界,你就觉得这个世界温暖、慈祥。佛教有句话:万法唯识。就是说你起个什么心动个什么念,这个世界会跟着变。“我”是生活当中的一切源头,我们今天有什么样一个结果就是以前种下的因。我们要想吃西瓜那肯定种西瓜,种南瓜结不出西瓜出来,这是佛法因果最基本的规律。但是我们不这样做所以我们结不出这个果来。

  《法句经》里面讲到了慈悲,修行慈悲有十二种利益。你看有慈悲心的人在学校里他会得到同学的拥护,在公司里会得到大家的支持,在市场当中永远都是获利的,所以你不管在哪个地方都会得到巨大的利益。慈悲有这么多的功能和利益,为什么我们得不到呢,因为我们的慈悲还没有达到究竟,没有达到彻底,还没有达到慈悲三昧的境界,因为我们的慈悲还没有做到“无境”,“无境”是什么?同体大悲,无缘大慈。别人生病,就像你自己生病一样,别人痛苦就像你自己痛苦一样,别人没钱花就像你自己没钱花一样,如果能做到这样,那才是真正的慈悲。孔子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理,如果能做到设身处地地感同身受,这就是慈悲。

  所以有慈悲心的人他拥有巨大能量,走到哪里就把磁场带到哪里,“无敌”于天下。古代有很多帝王,他把别人城池攻破以后为什么不能持久地占领那个地方呢?就因为他从来不把这个地方的人当做同族人看待,他把这些人当奴隶,而不是父母兄弟。你以慈悲心面对他这些人就愿意被你统治,反之就会不断反抗。我们回头来看看,清朝、蒙古族现在还有吗?没有了。五胡乱华的时候那几个民族,现在还有吗,没有了。这和我们《道德经》里面的智慧是相应的,什么“安静,居后,处下,包容,牝母,大地一样”,这些思想是我们中国人真正的智慧。你能自己卑微到像大地一样的,你是最低的,但没有人能掀翻大地。水是最柔弱的,但它可以淹没一切,至柔而至强。水能成其大就因为它永远往下流。当你把你的人格、思想、面子全部放下,放到最低,你才会生出巨大的能量出来,这个时候你就像大地,像大海,不可摇撼。那几个少数民族因为不知道我们中国人《道德经》的智慧,所以他们失败了,因为他们不拥有佛陀慈悲的思想,所以灭亡了。

  五、无上法宝,悲智双运

  我们来总结一下。慈悲和智慧是佛教的两个翅膀,就像鸟之双翼人的双腿一样,缺一不可。慈悲要用智慧去引导,智慧要用慈悲去衍生,所以它们相互依存而抱缚。一个有智慧的人没有慈悲,他没有福报;一个有慈悲的人没有智慧,就像一个土财主。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老好人,处处被人压、骗,为什么,因为他没有智慧,仅仅有慈悲心,最后他没能真正做好自己的事情。所以我们要用智慧去引导我们的人生,但智慧来自哪里?来自你眼光的高度,透视事物的深度,来自“空”的宇宙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观照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去修行,从日常的每件事做起,佛法虽然是出世间的,但并不离世,相反要在市井生活中去成就。所以说佛教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如果你能部分地汲取我上面所说的智慧与慈悲的力量,能够以“空”观关注你的人生,以布施来化缘你的生命,那么你的人生将无往而不利,这是一条解脱之路,终极解脱的大道,千百年来,自人类有史以来,没有第二条解脱之道。  

  

《灵山有路,“放下”是勤》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