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企业家:你真的成功了吗▪P3

  ..续本文上一页间,把全国所有的省级和副省级城市全部都开上他们的店,复制这种经营思维和模式。他自己跟我讲,这一套模式之所以能快速运行,最大的受益源于每天坚持打坐,通过打坐,把自己想不通的问题全部都打开,然后要求手下所有员工,结合自己的岗位,不断凝神想象。实际上,打坐就是培养凝神想象,就是凝视、聚焦、专注你现在所做的事情,沿着这一条思路不断地想下去。为什么有很多企业的计划、战略制定的非常好,有的却风马牛不相及,甚至根本没办法施行?实际上就是凝神想象这个工作不到位,没有沿着自己所要针对的这条道路不断地深入想下去。

  我经常讲乔布斯的案例,乔布斯就是一个禅修者。他在《乔布斯自传》里面经常提到一个思想:他平时喜欢把所见的酒店布置、灯光、笑容,以及风格迥异的建筑、自然风景等那种感觉深深地印在头脑当中。他把所有美好的东西融汇在一起,创造出自己的产品——不是建筑、不是风景、不是酒店、不是汽车、不是服装设计、更不是女孩的头型……但最终汇集而成的,却让每个人喜欢非常,这靠的是什么?凝神想象。

  同行永远无法超越的秘密

  我经常跟很多做服务行业的人在一起聊天,做服务行业是永远围绕着人为核心而转的。客人走到酒店来,看中的是什么?你的总台布局;耳朵里听到的音乐;鼻子里闻到的香味;服务员的笑容和殷勤度;衣橱是否最方便且最符合挂衣习惯?橱门是顺推还是逆推,是否符合一般右手的习惯?衣架有否最常用、最方便?浴室洗澡时,是否像希尔顿酒店那样高明,在浴室即可方便地取一件外衣放到浴缸里面去……虽然都是很小的细节,但都是为了吸引客户,因此每个细节绝不容忽视。中国大酒店为什么能连续五年获得世界级五星钻石奖,它的一整套思路,就是永远把人当作最重要的一个对象去解读。

  如果永远能凝神为你的客户着想,你的创新将会永无止境。很多人认为创新很难,其实,有时真的很容易,为什么?因为你永远针对客户的需求而自我改变,并非把自己的一厢情愿作为出发点,那你的创新就会无止无境,你的同行永远都只能望其项背。

  所以,我刚才跟杨博士也谈到这个主题,如果能沿着这样一条思路不断思考:未来中国的发展怎样?未来人类的信仰如何?未来人类的生活怎样?未来人需要什么?我想不管是政府领导也好、创业者也好,或者说宗教人士也罢,就一定会发现自己会永远随着时代、人类、社会、政治、世界格局的发展而变化。

  以我自己为例来说明一下。我原来在普陀山教书,谁也不认识,香海之初,就有一座山门殿、一堵围墙、一栋小小的宿舍楼,所有的地方几乎就是荒草连天。那时候寺院最美的风景,就是荒草地、夕阳和漫天飞舞的麻雀。而今非昔比,在七八年的时间内,我们筹了近7000万的工程资金,发展到如此规模。但硬件建设从来不被我们认为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唯一能引以自豪的恰是我们对文化的推进。2011年文化投入240万,2012年投入288万,以这么大的资金去做文化产业,就是因为我们有一直在考虑如何为我们身边的人做好思想文化服务的理念。我们成立了飞信平台,每天要发出短信17000多条;每天还发送邮件,内容丰富多彩,包括历史、文学、小故事、小诗等;我们还举办读书会,邀请身边的朋友一起加入,每个月由身边人推荐两到三本书寄到会员手上。

  为什么这样做呢?因为我们想让身边的人都能得到学习、得到提升、能跟我们一样成长。我们把这个平台打造成一个学习、成长和教育的平台,正因此,我们的创新才会与日俱增。我们计划今年在全国招20个对禅修有兴趣的学生,准备把他们培养成导师,一到两年内完成规定的读书、打坐训练,使其对禅修有一定的体验。培养成后,派遣到各地去举办禅修班影响别人,因为仅靠我们几个人,永远教不过来,只有让更多的人成为导师,才能不断地去影响更多的人。这种行为、这种想法,就是永远围绕着人、社会需求等来展开的改变。因此,所有问题的解决方法,都来自于自己要服务的这一群人,他有更多的需求,而你能满足他们。

  所以,把打坐这样的工具,与自己所做之事结合,不断地深入思考,智慧会在此过程中不断地开启。如果坚持下来,终身受益无穷,甚至以后只要想什么就能实现什么,只要想,一定能实现。我们并不是把禅修形容的神乎其神,实际上所有的主因都是我们自己,自己才是生命的主人。想做肯定能实现,只要愿意付诸行动,不久的将来它必然展现在面前。因此,希望禅修能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禅智解惑录

  问:我有时睡不着,自己都在考虑问题,想好多事情,这跟打坐大同小异吗?

  贤宗法师:想问题这一点上有些相似,但睡觉跟打坐不是一样的,因为佛教里面讲了,打坐是要我们觉醒、觉悟。另外,我们躺在那里想问题,想着想着有可能睡着了,而打坐需要一个很清醒的状态,你要昏昏欲睡的话,千万不要去打坐。所以,中国茶叶为什么会那么流行?我们十大名茶,实际上是最先从寺院开始的,为什么呢?因为古代的那些禅师要打坐之前,都会在禅堂里面熬一桶茶,喝一碗提提神,这时才能观照自己内在的觉醒,从中得到觉悟。实际上,凝神想象是一门功课,而不是打坐练习。当然,如果失眠,打坐可能有一定的帮助。

  问:法师,我们可不可以收到您寺院发出的短信和邮件?

  贤宗法师:可以呀,谢谢。我把我的手机公布给你们,我们寺院有一专门负责发送短信的电话也给大家,你们也可以加入我的微信。你可以把你的地址留给我们负责人,会定期寄给你每期杂志。我们寺院有网站、博客、微博、微信、企业QQ,大家都可以登录浏览。

  问:很多人对打坐的方法,不是很得要领,包括很多人觉得就像是坐在哪里一样,可否再讲讲其中一些要领,比如说数息,他们好像没有完全听懂。

  贤宗法师:打坐最关键一点还是要轻安,因为人处于很轻松的状态之中,觉性才会特别敏锐,如果把自己弄的紧张兮兮的,觉性就不容易生起。当然,初期可能是有些脚酸、脚麻,一段时间训练后就会适应了,不用担心,实际上忍一忍过去后,腿会很舒服。

  呼吸,主要对治散乱性,如果吸进来、吐出去,你的心还很乱的话,那你就要把它变成一段一段,就是吸一半停一下、吸一半停一下,吸进来再停一下。吸进来的过程中,把它分成三到五次或者一到两次,你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停顿上面,然后再吸进来,就会塞吸。

  如果在打坐的过程中,你想观察某一些东西,那你就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一件事情的思考上。有一些人通过打坐治病,怎么做到的呢?比如身体这一块不舒服,有人会把它不断地放大、放大,里面的每一个细胞活动空间就像一个足球场那么大,它们可以很舒服地在里面走啊、跑啊、跳啊,每一个不良细胞全部被转换过来,你就会感觉到这个地方的疼痛在慢慢地减少,直至彻底消失。有一个女老板,原来的腰围很大,年轻时买的衣服都不能穿,后来她坚持打坐两个多月,采用腹式呼吸法——气吸进来,然后腹部鼓起来,气吸再进去时,腹部憋回去。一段时间以后,她的腰围就恢复如初。呼吸还可以让身体变得有曲线,关键看你怎么样去运作它。

  因为生命在呼吸之间,我们的血液就是靠呼吸推动而循环。如果每一次吸气直到最后一点都吸不进来为止,憋住几秒钟,然后再慢慢地吐出去,身上的血液就会大幅度加速循环更换,有利于我们身体健康。比方说正常身上所有的末梢血管,可能要10到20次呼吸后才能换一次,但这样2到3次,身上的血液就能全部更换。所以,道家有小周天的吐纳方法,就是为了健康和长寿的养生之道,可以自吸,还可以自生,让我们感觉很舒服。

  另外,当打坐到一定程度后,你会入定,可以几天不吃饭,坐在那里一动不动,那时可能呼吸会停止、消化会停止。什么都停止时,虽然感觉好像刚刚入定,甚至好像也就几秒钟的时间,实际上几天已经过去了。虚云法师曾经有一次冬天在山上结茅棚闭关,有一日把芋头放在锅里煮,觉得离煮熟的时间还很长,就去打坐,一坐入定了,等他弟子春节过后跑上来看他时,虚云法师还很疑惑弟子们怎么刚刚下去就跑上来了,其实半个月已经过去了,掀开锅芋头还在里面,早已霉高寸许,坚冰如石。这就像我们平常说的那句俗话:天上一天,地下千年。所以我们要通过打坐,改变自己的身心,让自己时刻处在愉悦的状态里,寿命就会延长、身体就会很健康,生意就会兴隆。

  问:入定的时候,如果被人碰醒了怎么办?会不会走火入魔?

  贤宗法师:不会。走火入魔?哈,那种神经兮兮的人不打坐都会神经不太正常。

  你可以用空观去观,因为到了一定境界以后,妄想就会很多,妄想就会变成魔,如果贪女色,就变成美女;如果恐惧,它就会变成军队乃至刀枪来杀你。碰到那种境时,你就可以观空,无我的状态下,谁都没办法伤害到你。当然,现在根本不会着魔,你想有都没有,因为你的心都定不下来,根本不可能有那个境界,所以不要担心。

  问:师父,打坐的姿势,是不是一定要抬头挺胸,还是放松?

  贤宗法师:不要刻意,坐直就可以了。但不要挺的直直的,没必要,就是很轻松的状态,身体坐直。稍微有一点弯曲也不要紧。

  问:在家里或生活当中,打坐有什么要求吗?比如家庭里的环境、需不需要定时等。

  贤宗法师:这个没关系,当然能定时最好,如果不能定时,什么时候有空什么时候打坐就可以。

  环境也没有什么特别要求,即使旁边有人讲话,你受干扰,也不要紧,你就去观他的声音,你把自己变成一个空气,声音过来,这边进来,这边走掉;那边进来,那边走掉,不留任何停留。

  问:给大家推荐几本禅修方面的书吧,行吗?最好把书名写一下。

  贤宗法师:一些具体的书名,我还真的不是记的很清楚。

  台湾有一个圣严法师,他有打坐系列的书籍,你们到网上搜索一下。南怀瑾老师也有很多关于打坐的书。泰国阿姜查、法国的一行禅师都有很多禅修著作。我们读书会曾经推荐过一本铃木大拙的《禅与生活》,这本书也很好。

  问:读书会关于企业管理方面有哪些书?请您介绍一下。

  贤宗法师:你们可以去关注我们的网站、我们的杂志、读书会,那里面管理方面的书很多很多的。我们前一段时间推出了日本的一本《青年志气》,还有稻盛和夫先生的《人为什么活着》。

  稻盛和夫有很多管理方面的书,还有号称管理之父的美国德鲁克,他的名著是《管理精华》。管理的书太多了,我一下子想不起来。我们的杂志后面都有推荐,包括佛教的、禅修的、管理的,有时还会推荐很多管理方面的电影,比如《乔家大院》、《亮剑》、《大秦帝国》等等。另外,我最近听到北大的几个老师在讲《史记》、《资治通鉴》、《三国志》,都非常好,可以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待朝代的更替,从朝代的更替去挖掘企业的一些决策和思考。

  我一直喜欢告诉别人:人和人最大的不同就是思维的不同。思维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方式,会决定着以后的存在方式。佛教里面有很多思维方式,可以看看古代哲人、智者、谋士、帝王,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当然,不是鹦鹉学舌,而是学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

  做企业,应该形成什么样的思维呢?应该形成一种大格局、高远、深邃、异于常人的思维。比如,大家都要发财,都要升官,你千万不要这样去想,要逆反式地思考问题。追随大众的行为,就会磨灭在大众当中,就不会有创造性的思维。高度跟别人不一样,结果肯定与众不同。这方面讲起来就没完没了,最关键的还是一句话:看你的福报,有福报的人,自然就有那样一个格局。

  问:师父,我想提三个问题,第一,打坐的时候需要吸气吐气,吐气的时候是用鼻子还是用嘴?因为舌头需要顶住口腔上部;第二,气功是不是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第三,有的高僧圆寂时有舍利子,为什么?而且据说,有的高僧能算出自己圆寂的日子,是不是真的,为什么?

  贤宗法师:这三个问题提的都很实用。打坐的时候也看个人的习惯,我吸气是鼻子、吐气也是鼻子,不过吸气一定要用鼻子,吐气可以用鼻子也可以用嘴。

  气功肯定有一定的作用,但不是绝对。

  关于预知时至的问题,实际上你打坐,深入打下去以后,你也知道你哪一天会死。

  舍利子这个问题,也是视个人情况而定,并不说修行人一定都有舍利子,但是没有修行的人绝对没有舍利子。所以,古代很多著名的出家人,都有很多很奇怪的现象。我最近在《读者》上读了一篇文章,题目叫《神秘的舍利子》,里面描述说五台山有一个显通寺,师父去世时,就跟弟子讲要把心留给他们,等尸体火化后连头盖骨都烧成灰了,但心却真的没有烧掉,当场捡出来了,肉团心嘛,当时很软,几天后才变硬,这是真实的事情。去年南怀瑾老师去世火化,舌头好像没化掉,网上是这样记载的,具体情况我也不太清楚了,汽油木材堆了那么多去烧,连骨头都烧成灰了,舌头没烧掉,这的确不可思议。但我觉得这些并不重要,佛教不注重有相的东西,最关键的就是我们一起学佛,学什么?学佛的智慧,学怎么样解读人世间万世万物的存在规律,学来之后,能改变我们的生活状态,这才是最重要的。

  《金刚经》里面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因此,如何能在虚妄当中解读有相的人生;如何能从出世间的角度去看待世间的万世万物;如何能从通透的出离心里面看出苦难的人生;如何能从苦难的人生当中无怨无悔地活着,即使被别人当牛做马地驱赶着,心也没有丝毫嗔恨之意,那才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和修行的境界。

  好了,我们今天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企业家:你真的成功了吗》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