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拔蜡烛,全干这些粗活。他为何要这样干?他说来到这里就有一个归属感,看到这种环境就感觉很舒服,而且大家都能以相同的理念去做事情。如何打造这样的一种磁场,恰恰是做企业领导人一定要去思考的事情,我们称之为文化也好,软实力也罢,或者说企业品牌和价值也可以,总之,它是这样的一种理念。
你想想看,一个大学生毕业后,他宁愿选择到大公司里面去拿很少的钱,也不愿意到一些小公司里面去拿更多的薪水,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大公司形成了那种文化,在里面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这为他的将来的更好发展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一种好的文化氛围就有一种好的凝聚力。
你会善用人才吗
禅修,就是一个自我修炼、自我觉醒、自我反思,打开自己内在心结的一个方法。我们经常说禅修禅修,实际上就是参禅悟道。参什么?参人、参事、参你每天所碰到的问题。就拿我来说吧,以前不会照相,当我看到别人能把周围的景物拍的那么美时,也就很羡慕地跟着去学。刚开始学时,发现照片一照出来非常漂亮,再细琢磨发现,漂亮背后是什么样的一个点在左右着景物的丑美呢?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角度,就会有不同的效果。实际上每个人都有其最美的一面,照的效果不好,只不过是没有捕捉到那关键的一点而已,世间万物都是如此。
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图,就是在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存在着阴阳两面。比如说,当我站在大家面前时,大家看到的是我前面,后背却从未离开过我。对人世间一些事物的解读,实际上也是如此。掌握了此理,处理问题的方法就会变得善巧圆满,比如对于性格外向之人,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其外向的能力,运用得好,这个人就成一块金子;运用的不好,甚至让他去做内向的事情,他就会变成一个垃圾。
世间的每一样东西都是如此。身边的人如此,所做的事情亦如此,永远都有正、反两面之分。能发现正面,整个通道就很顺畅;看到的都是反面,整个通道就是乌七八糟。这就告诉我们,对人、对事物、对人生方向的选择,完全取决于以什么样的一个心念来解读。就像今天诵读《金刚经》时,我们有没有念到这么一个词?叫做“善护念”。何谓“善护念”?就是以正确的、向上的、阳光的、喜乐的心,去解读人世间的万事万物。当以这种心去解读时,你会发现每一个人都很美,每一件事都做的很好。为什么?因为,一条积极向上的通道已在你面前打开,尽管你心理很清楚,每个人有阳光一面,肯定也有阴暗的另一面。如果能利用他阳光的一面,其阴暗的一面就慢慢被淡漠了。
唐太宗的治国精神中,有一个案例:隋朝时有一个大臣,善于阿谀奉承、溜须拍马、行贿受贿,是个十足的奸臣,有人说隋朝的灭亡,有很大原因由他而致,到唐朝时,他却变成了忠臣、谏臣、刚正不阿之臣。后来有人就问唐太宗,一个以前如此肮脏和卑劣之人,为什么突然之间变成圣人了呢?太宗回答说,氛围造成的。唐太宗正是能看到别人积极的一面,忽略其消极的一面,所以每个人在他面前展现的都是正向能量,其负能量自然也会转变成正能量了。
以这样的心态看待任何事物,我们会发现:身边如果有阴暗的现象发生,那也是自己内心的善念还没有升起,没有善念的感召,负能量的东西才源源不断地在你面前显现。
所以,佛教里面讲了“业”这个概念,业力是什么?就是在你身上所展现出来的那种行为状态,也就是所谓的今天的“果”,这种果是遇到前因和条件方成的。就好像这一堆柴火,用火一点便能烧起来,如果这是一堆石头,火怎么点也烧不起来。为什么一个人会惹你生气?自己的内在跟他有相应的因,碰到相同的缘,就能产生共振,如果没有那种相应的缘,即便有相应的因,也没有办法发生作用。这就告诉我们:人生的不如意,事业的不成功,诸多问题的遇见,自己才是最主要的根源。所以,在修行的道路上,一定要改变自己的心念,有空就打打坐,静下来,好好反省自己。什么样心念就会形成什么样的行为,什么样的行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来到身边与你一起共事,就能做出什么样的事情。你必须明了——你自己才是所有事情的中心。如果不想有一个坏的结果产生,你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改变自己的每一个念头。所以,佛教里面讲心念是一切的根源,只要善于护住自己的念头,才是人生修行的最主要方向。当然,要把这个念头修下来,真的是很不容易。
如何让福报生生不息
我们的习气、业力,以及无始以来所种下的因,形成了今天这个果。既然今天是一个果,我们已无法改变,唯一能做的就是要种好今天的因,明天才能有一个善果。
今天再跟大家分享一个理念,也是事物发展的一个规律:如果要想富有,就要学会布施;要想人生快乐,就要学会种善因。何谓善因?怎样的起心动念才算为善?简单地说,我们的内心像山间的纯净水,洁净无暇;像绽放的鲜花,美不胜收;像冬天里的阳光,充满光明和温暖……当内心处于这样一种状态之时,我们的行为就会辐射出一种与之相应的肢体言语和眼神,这种行为一经投射出来,整个人就会在这种状态中游走。这时,你就能从中感受到一种非比寻常的气场,为什么有的人内力如此之强,磁场如此巨大,他讲出来的话那么悦耳动听,他的笑容会如沐春风?原因皆在于此。这样的气场非修而不能得也。
佛教中还有一种思想:如果没钱,你也可以照样布施。靠什么去布施呢?你的眼睛,看出去要有种纯净度;你的嘴角要挂着最甜美的笑容;你可以用自己的身体去帮助别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只要你藏有一颗爱心,展现出来的所有行为都充满着爱的温暖,一股巨大的磁场就会在你身上形成,而且能把相同频率的人都不断地吸引到身边来,这群人越聚越多时,你就无所不能了。
我跟企业家讲的最多的就是这样一个公式:好产品,是公司最重要的东西,好产品靠谁开发设计?靠人,那人靠什么吸引而来?文化、氛围、价值、品牌等等,那文化等靠什么形成?企业的创始者,他以什么样的心来解读人、解读世界、解读产品等,就会形成什么样的理念,那这个使命背后是什么?这就与宗教息息相关了——福德、命运等。福德、命运实际上就是心。
所以,企业要做的好,首先就要培养福德。就好比水,水越深,能够承载的船就越大;如果很浅,纸放在上面都无法承载,更遑论船舶。水的深浅就是你的德行,什么样的德行才能承载住大轮船?
我经常跟大家讲,如果一个很贫穷的人,突然间中了六合彩,一下子几千万到他手上,对他来讲就是一场灾难。因为,一夜之间暴富,他根本不知道这个钱怎么去花,他会拿着这些钱,买汽车、买房子,不工作,每天打麻将、赌博、吃喝玩乐……等到钱挥霍完了,再工作的能力也没有了,其孩子也因曾经是富二代而百般享受过,不愿意读书,染上一身坏习气,你说是不是灾难?所以,每每思考这个问题,我总是感慨万千:没有那种德行的人真没办法承载那样的福报。如果具备这种德行,通过不断地努力,以后会变得很富有。就好像很大的容器,有一点水倒进来,留下;再一点水倒进来,又留下,慢慢地积少成多,集腋成裘了。世间的道理就这么简单。
成倍提升效率的妙诀
打坐就是一种静心的方法,通过它不断地去醒觉人生,不断地找到自己的问题,然后去修正它、改变它、提升它,人生从不正确慢慢地走向正确。因为人都有一个共同的习性——生理需求,比如,肚子饿了要吃;看到漂亮东西,眼睛不愿意移开;听到悦耳的音乐,耳朵就追寻而去。所有欲望都被生理的这种需求牵着走,只要是人、只要是流转的三界众生,皆有如此习性,这是共业的显现。
如何从共业之中走出一条自己的别业之路,走向一个与众不同的方向?唯一的办法就是修行。所以,我们用戒律去要求自己。当不做不该做之事时,心才能安静下来,才能止住,才能定下,头脑中的胡思乱想就会越来越少,看问题、思考问题的敏锐性就会增强。所以,佛陀才会告诉我们“戒定慧”这个词汇。
让自己的身心止住,然后安静,最后就能开发智慧,这就是打坐对我们的帮助。打坐、禅定一定要坚持,如果不坚持,三天两头坐一坐,没用;回去坐一个礼拜也没有用。一定要把它变成一个生活习惯。刚开始时,可能拿个蒲团坐在那里,以后要做到行住坐卧、言谈举止,随时随地都在静坐,达到静中有动,动能生静的状态。例如,我们在走路、在谈话、在开会、在开车、在做什么事情……在动当中,要去感受自己身体的宁静、无染、轻安、喜乐的那一种状态,去体现动静结合。同理,在打坐静心的过程中,又能体现出动的状态,比如反省、观照、不断地自我发问,然后从中找出一些自身的问题。身体也需要动静结合,坐一段时间以后,我们要起身去动一动,让血液得到循环。所以,古人讲禅宗的最高境界,就是行住坐卧、语默动静、吃饭睡觉都是禅。比方说,抹桌子时,你的心聚焦在这个桌子上,聚焦在自己的手上,聚焦在自己的身体上,然后不去想其他的东西,你就会把这张桌子抹的非常干净,当你聚焦时的那种心无旁鹜的状态就是禅。
如果企业里面,能让每一位员工都能沉浸在禅修的状态下工作,不仅感觉工作轻松,而且效率也非常之高,不知不觉中时间就会飞逝而过。因此,公司需要形成这样一种氛围,而且氛围越浓,状态就会越好。
杭州百优卡二手车市场的老板,当初在杭州就一家小小的店,后来他来我们寺院进行禅修、学习,之后把整个公司的高管全部拉来学习打坐。在我跟他交往的短短三年里,他从一家店,已经发展到三十多家,现在有三家风投公司要为其投资,而且把世界最著名的二手车市场创始者——美国一位老板都吸引过来欲同其合作。他准备用三年时…
《企业家:你真的成功了吗》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