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拔蠟燭,全幹這些粗活。他爲何要這樣幹?他說來到這裏就有一個歸屬感,看到這種環境就感覺很舒服,而且大家都能以相同的理念去做事情。如何打造這樣的一種磁場,恰恰是做企業領導人一定要去思考的事情,我們稱之爲文化也好,軟實力也罷,或者說企業品牌和價值也可以,總之,它是這樣的一種理念。
你想想看,一個大學生畢業後,他甯願選擇到大公司裏面去拿很少的錢,也不願意到一些小公司裏面去拿更多的薪水,這是爲什麼呢?因爲大公司形成了那種文化,在裏面可以學到很多東西,這爲他的將來的更好發展做好了充足的准備。一種好的文化氛圍就有一種好的凝聚力。
你會善用人才嗎
禅修,就是一個自我修煉、自我覺醒、自我反思,打開自己內在心結的一個方法。我們經常說禅修禅修,實際上就是參禅悟道。參什麼?參人、參事、參你每天所碰到的問題。就拿我來說吧,以前不會照相,當我看到別人能把周圍的景物拍的那麼美時,也就很羨慕地跟著去學。剛開始學時,發現照片一照出來非常漂亮,再細琢磨發現,漂亮背後是什麼樣的一個點在左右著景物的醜美呢?選不同的背景、不同的角度,就會有不同的效果。實際上每個人都有其最美的一面,照的效果不好,只不過是沒有捕捉到那關鍵的一點而已,世間萬物都是如此。
所以,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陰陽圖,就是在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存在著陰陽兩面。比如說,當我站在大家面前時,大家看到的是我前面,後背卻從未離開過我。對人世間一些事物的解讀,實際上也是如此。掌握了此理,處理問題的方法就會變得善巧圓滿,比如對于性格外向之人,我們就要充分利用其外向的能力,運用得好,這個人就成一塊金子;運用的不好,甚至讓他去做內向的事情,他就會變成一個垃圾。
世間的每一樣東西都是如此。身邊的人如此,所做的事情亦如此,永遠都有正、反兩面之分。能發現正面,整個通道就很順暢;看到的都是反面,整個通道就是烏七八糟。這就告訴我們,對人、對事物、對人生方向的選擇,完全取決于以什麼樣的一個心念來解讀。就像今天誦讀《金剛經》時,我們有沒有念到這麼一個詞?叫做“善護念”。何謂“善護念”?就是以正確的、向上的、陽光的、喜樂的心,去解讀人世間的萬事萬物。當以這種心去解讀時,你會發現每一個人都很美,每一件事都做的很好。爲什麼?因爲,一條積極向上的通道已在你面前打開,盡管你心理很清楚,每個人有陽光一面,肯定也有陰暗的另一面。如果能利用他陽光的一面,其陰暗的一面就慢慢被淡漠了。
唐太宗的治國精神中,有一個案例:隋朝時有一個大臣,善于阿谀奉承、溜須拍馬、行賄受賄,是個十足的奸臣,有人說隋朝的滅亡,有很大原因由他而致,到唐朝時,他卻變成了忠臣、谏臣、剛正不阿之臣。後來有人就問唐太宗,一個以前如此肮髒和卑劣之人,爲什麼突然之間變成聖人了呢?太宗回答說,氛圍造成的。唐太宗正是能看到別人積極的一面,忽略其消極的一面,所以每個人在他面前展現的都是正向能量,其負能量自然也會轉變成正能量了。
以這樣的心態看待任何事物,我們會發現:身邊如果有陰暗的現象發生,那也是自己內心的善念還沒有升起,沒有善念的感召,負能量的東西才源源不斷地在你面前顯現。
所以,佛教裏面講了“業”這個概念,業力是什麼?就是在你身上所展現出來的那種行爲狀態,也就是所謂的今天的“果”,這種果是遇到前因和條件方成的。就好像這一堆柴火,用火一點便能燒起來,如果這是一堆石頭,火怎麼點也燒不起來。爲什麼一個人會惹你生氣?自己的內在跟他有相應的因,碰到相同的緣,就能産生共振,如果沒有那種相應的緣,即便有相應的因,也沒有辦法發生作用。這就告訴我們:人生的不如意,事業的不成功,諸多問題的遇見,自己才是最主要的根源。所以,在修行的道路上,一定要改變自己的心念,有空就打打坐,靜下來,好好反省自己。什麼樣心念就會形成什麼樣的行爲,什麼樣的行爲就會吸引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人來到身邊與你一起共事,就能做出什麼樣的事情。你必須明了——你自己才是所有事情的中心。如果不想有一個壞的結果産生,你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改變自己的每一個念頭。所以,佛教裏面講心念是一切的根源,只要善于護住自己的念頭,才是人生修行的最主要方向。當然,要把這個念頭修下來,真的是很不容易。
如何讓福報生生不息
我們的習氣、業力,以及無始以來所種下的因,形成了今天這個果。既然今天是一個果,我們已無法改變,唯一能做的就是要種好今天的因,明天才能有一個善果。
今天再跟大家分享一個理念,也是事物發展的一個規律:如果要想富有,就要學會布施;要想人生快樂,就要學會種善因。何謂善因?怎樣的起心動念才算爲善?簡單地說,我們的內心像山間的純淨水,潔淨無暇;像綻放的鮮花,美不勝收;像冬天裏的陽光,充滿光明和溫暖……當內心處于這樣一種狀態之時,我們的行爲就會輻射出一種與之相應的肢體言語和眼神,這種行爲一經投射出來,整個人就會在這種狀態中遊走。這時,你就能從中感受到一種非比尋常的氣場,爲什麼有的人內力如此之強,磁場如此巨大,他講出來的話那麼悅耳動聽,他的笑容會如沐春風?原因皆在于此。這樣的氣場非修而不能得也。
佛教中還有一種思想:如果沒錢,你也可以照樣布施。靠什麼去布施呢?你的眼睛,看出去要有種純淨度;你的嘴角要挂著最甜美的笑容;你可以用自己的身體去幫助別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只要你藏有一顆愛心,展現出來的所有行爲都充滿著愛的溫暖,一股巨大的磁場就會在你身上形成,而且能把相同頻率的人都不斷地吸引到身邊來,這群人越聚越多時,你就無所不能了。
我跟企業家講的最多的就是這樣一個公式:好産品,是公司最重要的東西,好産品靠誰開發設計?靠人,那人靠什麼吸引而來?文化、氛圍、價值、品牌等等,那文化等靠什麼形成?企業的創始者,他以什麼樣的心來解讀人、解讀世界、解讀産品等,就會形成什麼樣的理念,那這個使命背後是什麼?這就與宗教息息相關了——福德、命運等。福德、命運實際上就是心。
所以,企業要做的好,首先就要培養福德。就好比水,水越深,能夠承載的船就越大;如果很淺,紙放在上面都無法承載,更遑論船舶。水的深淺就是你的德行,什麼樣的德行才能承載住大輪船?
我經常跟大家講,如果一個很貧窮的人,突然間中了六合彩,一下子幾千萬到他手上,對他來講就是一場災難。因爲,一夜之間暴富,他根本不知道這個錢怎麼去花,他會拿著這些錢,買汽車、買房子,不工作,每天打麻將、賭博、吃喝玩樂……等到錢揮霍完了,再工作的能力也沒有了,其孩子也因曾經是富二代而百般享受過,不願意讀書,染上一身壞習氣,你說是不是災難?所以,每每思考這個問題,我總是感慨萬千:沒有那種德行的人真沒辦法承載那樣的福報。如果具備這種德行,通過不斷地努力,以後會變得很富有。就好像很大的容器,有一點水倒進來,留下;再一點水倒進來,又留下,慢慢地積少成多,集腋成裘了。世間的道理就這麼簡單。
成倍提升效率的妙訣
打坐就是一種靜心的方法,通過它不斷地去醒覺人生,不斷地找到自己的問題,然後去修正它、改變它、提升它,人生從不正確慢慢地走向正確。因爲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習性——生理需求,比如,肚子餓了要吃;看到漂亮東西,眼睛不願意移開;聽到悅耳的音樂,耳朵就追尋而去。所有欲望都被生理的這種需求牽著走,只要是人、只要是流轉的叁界衆生,皆有如此習性,這是共業的顯現。
如何從共業之中走出一條自己的別業之路,走向一個與衆不同的方向?唯一的辦法就是修行。所以,我們用戒律去要求自己。當不做不該做之事時,心才能安靜下來,才能止住,才能定下,頭腦中的胡思亂想就會越來越少,看問題、思考問題的敏銳性就會增強。所以,佛陀才會告訴我們“戒定慧”這個詞彙。
讓自己的身心止住,然後安靜,最後就能開發智慧,這就是打坐對我們的幫助。打坐、禅定一定要堅持,如果不堅持,叁天兩頭坐一坐,沒用;回去坐一個禮拜也沒有用。一定要把它變成一個生活習慣。剛開始時,可能拿個蒲團坐在那裏,以後要做到行住坐臥、言談舉止,隨時隨地都在靜坐,達到靜中有動,動能生靜的狀態。例如,我們在走路、在談話、在開會、在開車、在做什麼事情……在動當中,要去感受自己身體的甯靜、無染、輕安、喜樂的那一種狀態,去體現動靜結合。同理,在打坐靜心的過程中,又能體現出動的狀態,比如反省、觀照、不斷地自我發問,然後從中找出一些自身的問題。身體也需要動靜結合,坐一段時間以後,我們要起身去動一動,讓血液得到循環。所以,古人講禅宗的最高境界,就是行住坐臥、語默動靜、吃飯睡覺都是禅。比方說,抹桌子時,你的心聚焦在這個桌子上,聚焦在自己的手上,聚焦在自己的身體上,然後不去想其他的東西,你就會把這張桌子抹的非常幹淨,當你聚焦時的那種心無旁鹜的狀態就是禅。
如果企業裏面,能讓每一位員工都能沈浸在禅修的狀態下工作,不僅感覺工作輕松,而且效率也非常之高,不知不覺中時間就會飛逝而過。因此,公司需要形成這樣一種氛圍,而且氛圍越濃,狀態就會越好。
杭州百優卡二手車市場的老板,當初在杭州就一家小小的店,後來他來我們寺院進行禅修、學習,之後把整個公司的高管全部拉來學習打坐。在我跟他交往的短短叁年裏,他從一家店,已經發展到叁十多家,現在有叁家風投公司要爲其投資,而且把世界最著名的二手車市場創始者——美國一位老板都吸引過來欲同其合作。他准備用叁年時…
《企業家:你真的成功了嗎》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