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万行摄群生
贤宗法师河南郑州山友会开示之二
杜柯整理
布施的最高境界是三轮体空
对佛教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六度,就是六种让你渡到彼岸的方法。这个题目我曾讲过好几次,每次都新的体悟和受益。
六度的第一个是布施。我们通常的理解是,把钱财给别人叫布施。但在佛教里不仅如此,它分财施、法施和无畏施。刚才说的这个叫财施。那什么是法施呢?——把你的思想、方法、技能传授给别人。相比较,佛法当然是最上等的法施,因为它是教人出离生死轮回的大学问。无畏施,就是使病人或者需要帮助的人不恐惧,不担心,不痛苦,不纠结,心里安宁、幸福、自在,这都属于无畏布施的范畴。
记得以前看过《读者文摘》上一篇文章,说你如果想富有,先要学会布施。很多人想,如果我有两元钱,给他一元我不就少了一元吗?其实不是这样。你自己想幸福,首先要关心别人,那个关心就是一种布施。员工在你的公司里做事,除了给他更好的待遇外,还应关心他的生活、他的家庭。这就是一种布施,有大悲心在里面。佛教讲,财布施不如法布施功德大,《金刚经》里还谈到了“三轮体空”的布施,这是布施的最高境界,自然功德无量。什么叫“三轮体空”?比如说我送你一笔财物,你,我,和财物三者皆空掉——我不要你感恩,也把这事忘掉,也把自己的布施之物忘掉,换句话说,我布施就像没布施一样。这样的布施是成为一种习惯,就像吃饭喝水一样。“施惠莫念,受恩不忘”,不要念念不忘你给人家的帮助,也不要得意于自己的道德境界是多么高尚,更不要老想着人家什么时候能还我、报答我。对方一旦忘掉或对我不好,就骂人家是小人,忘恩负义。如此等等,就是你在布施的时候心有所求,这样的布施不是布施,叫施舍,或者叫交易。
我看过不少电影和电视剧,在这里给大家推荐几部,它真的可以提高你的人生境界,让你活得更通透,更有深度,更有意义。
韩国的《商道》,我们经商的朋友都应该去看看。还有《乔家大院》、《大染坊》、《大宅门》、《闯关东》、《潜伏》、《我的青春谁作主》等等。像《天道》,我看了不止一遍,《商道》》也看过好几遍。历史片《朱元璋》、《大汉天子》,还有《贞观之治》、《康熙大帝》、《雍正王朝》都拍得很好。有空时去看看《大秦帝国》,这是一部很好的片子。《大秦帝国》看完之后最好看看孙皓晖的原著,我曾花了很长时间把那十一本看完,看得我热血沸腾。
就智慧而论,中国历史上有两个时期最为光华精湛,一是魏晋南北朝,一个是春秋战国。《大秦帝国》以秦王朝的崛起为主线,它通过发展、变革,一直到强大,最后统一六国,记载的是这一段历史。我觉得现在很多企业管理学到的东西,还有《孙子兵法》、儒家、道家、墨家、兵家、法家等等东西,在这套书里全部包含有。
我们知道,周王朝开始有很多大大小小的诸侯国,最后兼并到只剩下六个。这六个继续兼并,个个都怕被别人灭掉,又想去灭掉别人。怎样才能救亡图强?需要人才。而当时士人是最有学问的,他们游说于各个国家之间,兜售自己的政治主张,施展自己的经纶抱负。魏国不要我可以到楚国去,楚国不要我可以到秦国去,秦国不要可以到晋国去。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只要有真本事,总会有启用的一天。时势所迫,那时候的士人非常牛,国王常把他们视为座上宾,甚至他们有“天子呼来不上船”的倨傲。正是这样一个时代,促使了思想文化的大繁荣。其时的政策比现在还“双百”——既可以百家争鸣,又可以百家齐放,所以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思想文化的黄金时段,造就了第一个高峰。因此,我们应该去了解这样的文化,了解他们的精髓。他们的很多思想,到今天也没有过时。
我建议大家多读几部书,像《孙子兵法》、《四书》、《道德经》、《金刚经》,这些都可以。不一定要每天读,一定要经常读。没有时间,念念《心经》也可以。我们寺院去年念了一年《道德经》,每天吃饭的时候读一遍,很多师父都会背了。看这些书的时候,你的智慧就会增长,自然把这种智慧观照到你的企业上,治企如治国,治国如治家,都是相通的,所以一个企业不管大小兴衰,都可以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
布施的内涵,我们不断沿着这样一种思路深入思考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学习,去践行。企业文化不能只停留在头脑中,如果你每天能做一件善事,给人倒一杯茶,或给人一个诚心的微笑,积少成多,就会改变自己的气场。每个人这么做,便会改变公司的气场。善事多了恶事就少了,恶事少了正能量就壮大了,那么整个公司会变成什么样呢?
布施,要从生活中点点滴滴做起,每时每刻去履行。它可以无限地延伸出去,就像今天大家拿到光盘,你觉得好,可以找朋友刻录,把它传递给更多的人,那么,就会有更多人受益,这就是一个布施的行为。你在布施什么?好的思想,善的观念。可能有时候,别人的一个小小的举动改变我们的一生。同理,你的一个小小善举,也许让别人的一生发生天翻地覆变化。那么你就是他生命中的贵人。也许他并没有在意,但你已经在积福报了。
几年前我们寺院印了小册子,从第一版到现在,已经达150万册之多。我曾记得,有个朋友是做销售的,他当时约谈一个主管,但是怎么都没成功。最后就把这几本小册子通过他的秘书递给对方。结果第二天那个主管就来电话了,因为他看了小册子后觉得蛮好,就对他产生了信任。他想推荐这种理念的人,一定是个好的合作者。
所以布施的行为可以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不要想到只有钱财才能布施,我没有钱,这条路就断绝了。不是这样,你没有钱,可以用自己的身体布施,你帮人家扫地、挑水、擦地板,都叫布施。你给别人一个微笑,一个安慰,一个善意的祝福,也是布施。当然还可以法布施,像前面说的小册子,很多优秀的书籍,很多好的思想、方法、技巧,这些都是。
一个总是在布施的人,是一路在给自己种植福报,他的人缘会越来越好,事业会越来越发达,身体会越来越健康,家庭会越来越和谐。因为他总是从对方的利益出发,为对方考虑。谁不喜欢这样的人呢?如是因,如是果,因缘果报,丝毫不爽。这天地间就是一个大的方程式,只有圣人才能解得了。
因此,布施可以作为企业的一种文化好好贯彻,这种贯彻应该是自而下的,老板和领导以身作则,去影响大家,最后使员工达到自愿、自发的境界。因为布施,本来就是一个自愿的行为。
以戒为师与火内栽莲
持戒,简单地说,就是我们要做什么,不做什么。把负面的东西去掉,正面的、积极的东西就出来了,成长起来。有人认为佛教很麻烦,不杀生、不偷盗、不饮酒等等,把自己束缚住了。我要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假如你现在是一只羊,你宁愿被杀掉煮了下酒吗?有人可能认为,它作为羊,就是应该被我杀的,要么为什么是一只羊呢?我说这叫愚痴,你是今日有酒今日醉,不管明日喝凉水?其实生死轮回一直存在,你今生有幸为人,下一生就可能成为畜生,成为羊,到那时候你就有苦说不出来了。
有一次我去荷兰,到公园里面玩,一只兔子懒洋洋趴在路中间睡觉,二十个人从那里经过,都没惊动兔子。为什么外国的兔子这么胆大?很简单,当一个动物没有人愿意伤害它的时候,它就觉得无所谓了。如果我们公园有这样一个兔子,那肯定跑的比火箭还快。
曾有一个德国男子,开着法拉利在回家路上,发现一只刺猬正在横穿马路。他来不及刹车,只好向公路的护栏撞去。结果,人和刺猬没有受伤,法拉利严重受损,光维修费约30万元人民币。事后记者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没有什么东西比生命更珍贵,哪怕是一只小刺猬,也值得我为它让路……”
大家看看,这是什么样的境界?人家没有宗教信仰,仅凭人道主义就可以这么做。所以,杀生是第一大恶,被佛教列为第一重戒。杀动物如此,杀人就更不提了,任何法律都不会允许杀人,如果有这样的法律那不叫法律,叫刑法。
在这里我要说的是,杀生和吃肉是两个概念。佛教根本五戒,只有杀生,没有吃肉。佛教的戒荤腥,是相对出家人而言。对于一般大众,你做到不杀生就行了,当然最好是吃素。佛教有所谓“三净肉”,就是不为己杀,不见杀,不闻杀,这样的肉是可以吃的。当然,那也是佛祖慈悲,因为吃肉其实是变相杀生,为什么呢,——如果世界上没有吃肉的人,就不会有杀生卖肉的人。但是一般众生做不到这一点,所以佛祖提出了吃“三净肉”,这是退而求其次的做法。
讲到这里,有人害怕了:说连肉都不能吃,我幸亏没有出家,没有信佛!其实,这不是什么幸事,但凡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现在的肉由饲料和激素长成。如今的肉不叫肉,那叫毒。你吃肉,等于在吃毒药。毒药吃多了,身体早晚会出问题的。
六度的第三个叫忍辱。
大家都觉得“忍辱”是个非常艰难的事,你有这样的想法,就说明你的层次还比较低,所以觉得难。我有一个朋友,他的孩子人高马大,但是在学校里经常被同学欺负,他母亲很着急,我就问她:你的孩子每次回家是不是很难受、很郁闷,或者唠唠叨叨向你诉苦?她说不会啊,每次回家都显得无所谓。我说那没关系,你儿子跟他的同学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中,所以伤不到他。伤害是什么?如果生活中一个人能伤害到你,说明你的境界还不高,打个比方,如果你在三楼,他在一楼,他拿把刀也杀不到你,因为那个高度不够。他之所以能伤到你是因为你和他在一个频道,在同一高度。所以,当我们的心量不够大,境界不够高,解读事物的深度不够深时,你就常常被伤害。因此,忍辱最能看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在佛教修行中,忍辱也是非…
《六度万行摄群生》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