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佛菩提,其妙难酬
贤宗法师于新疆济泰集团开示
杜柯整理
驭心者王
佛教文化与企业管理并非风牛马不相及,而是存在诸多共通之处。它的博大精深,可以给现代企业文化以滋养,补充,指导,和提升。企业文化,简单地说就是人的文化。佛教文化,也是关于人的文化,不过一个在世,一个出世。所以,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完全可以实现某种对接和共融。
佛教的思想可以给我们无尽的帮助,这种帮助,说到底是来源于心的改变。换句话说,在于你站在一个什么样的高度来解读事物,高度到了,无不通达,高度不够,你发现到处都是死胡同。正如我们现在在地下室,前后左右都走不通,如果我们在飞机上呢?天南海北畅行无阻,这就是高度决定一切。
高度决定着我们的人生,决定着我们的事业,决定着我们的结局。那么什么是高度呢?
高度就是你的心对物的解读,对人的解读,对事的解读。佛法讲“万法唯心”,心以转境,“正依不二”,就是我们的心跟这个世界有着绝对的隶从关系,但不是我们的心隶从于这个世界,而是这个世界隶从于我们的心。这个世界好不好,最终决定着我们心的解读,你的心是光明的,世界就是敞亮的,心是痛苦的,世界就是扭曲的。当你的心只看到这个世界局限的一面,阴暗的一面,不如意的一面,其实是你的心有残缺,有黑暗,有障碍。
所以在做企业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把我们的思维从原来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不断打破新的局面,其实是心的疆域一次次开拓。
那么禅修有什么作用呢?它可以让我们的心沉淀下来,安静下来,从而提高我们的觉性,然后发现自己的问题,解决问题。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是如此,如果你的家庭有了问题,夫妻天天吵架,不能一味抱怨对方,因为往往一个巴掌拍不响,此时倒应该好好反省自己。如果你能静下心来,跟你的父母对话,跟你的爱人对话,跟你的孩子对话,他们就可以从你身上找出一大堆毛病来,这些毛病我们可能视而不见,或者不愿意改正。所以,自己才是问题的根源。
正念者昌
佛教的修行内容,一般有八个方面内容,俗称“八正道”,就是正念,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见,正思维,正定。这八种从里到外全是“正”,正而不邪,所以是八种正确的道路,如果你的一切都符合这八正,你的前景就非常开阔,可以畅通无阻,如果你违反了它,你的前景就有局限,会有很多障碍。
我们说第一个,正念。念就是念头,在八个中它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如果你没有正念,你的念头错了、出发点错了,你能有正语、正见、正思维、正业吗?
念头所展现身口意三个方面状态,眼神,举止,言语等等,一个人念头是正的,他的眼睛就直视,一如孟子所言: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个最骗不了人。人的念头正,一般说来讲话比较直接,不会遮遮掩掩,因为他没有私心包藏,可以光明正大表达。因此一个人念头正的时候,他的肢体语言,以及表现出来的气息,都给人舒服的感觉,别人都乐于接受。
当一个人念头正,他就会得到更多人拥护和支持。这是我们事业成功的前提。故而,我们的人生,首先就是修这个念头。佛教里面有个很厉害的戒律叫菩萨戒,即是修我们的念头。它不是具体行为的戒律,而是念头的戒律。遇到什么事,你起心动念只要是邪的,即使还没做什么,就犯了戒。比如夏天,在街上看到一个美女穿得比较暴露,你一看到她光滑修长的大腿,一种自然的反应,就想到关于肉体和性方面内容,即使这是动物的本能,但从佛教讲,你已经犯了戒。所以真正修菩萨戒的人,修到最后,见到一个裸体的美女,就和见到一块砖头没什么区别,心里没任何反应,这就修得差不多了。所以菩萨戒是比较“高端”的戒律,一般人开始也只是修沙弥戒和比丘戒。
如果邪念一来,你马上觉悟犯戒了,马上拉回正路;正念一产生,你就把它一直持续,不偏离正道,那么这个人就永远不会犯错,也就不会造业。假若我们作为一个团体,没有邪念,我们的团体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并且是正大光明、一心为公的时候,那我们这个团体就是浩然正气的团体,就是正能量的团体,就可以创造价值和奇迹。
说起来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没有这个大前提做保证,你即便再努力,再聪明,也可能事与愿违。有的人总喜欢旁门左道,以为那是终南捷径,岂不知人生邪念的成本代价太高了,纵观历史上那些用不正当手段得到某种福报的人,最后下场都很惨,没有一个不失败的。这时候他才明白那个不是福报,而是转福为祸,是祸报,因为你起心动念是错的,种的是恶因,怎么可能得善果?因果报应这东西不像种庄稼,可以现种现收,庄稼要一季,果报成熟也许要几十年甚至到来生。有的人不信来生,但你想想,为什么有人不明不白遭遇那么多灾难?为什么有人一生下来就是残疾?为什么这个灾难偏偏是你而不是别人?这些,都是有原因的。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缘果报是宇宙的自然规律。
当一个人不断依着正念做事的时候,发现自己得到的好处、收获的利益其实是最大的,可以永葆吉祥。共产党为什么能打败国民党最后统治中国呢,这里面有很深的道理,却是最基本的道理,就是古书上说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国民党军是美式武装,共产党那时候连一架飞机都没有,国民党的部队多受过正规训练,共产党的军队多是农民子弟,共产党靠着小米加步枪和广大人民的拥护愣是打败了他们。“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诚之谓也。
同理,如果我们的企业能为广大客户着想,为消费者着想,为我们的员工着想,能以此为方向,永葆正念,我们的企业不飞黄腾达都不行;如果我们的企业指导思想是邪的,不正当的,自私自利的,你就是通过走捷径快速达成某种结果,也不可长保。“货悖而入,亦悖而出”,是事物自然的规律,“德不配位”,也是如此,——好比水浅而舟大,船浮不起来。这个水,就是你的德行。厚德才能载物,你的德行太浅薄,就占据那个位子,你没有那么大的承受力去享受福报,所以逃不了一头栽下来的结局。
什么是企业文化,不是说在墙上糊弄几个墙报,贴几张标语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首先来源于我们的老板,其次来源于我们的高管,更次来源于我们企业的价值和使命。你是老板,以什么样的价值、观念来做事,把这种思想不断辐射开来,影响公司的每一个人,并且带领大家走向未来,这就是企业文化。上有所好,下必兴焉,老板怎么做,底下人肯定跟着干,所以,在一个企业里,老板的价值观,老板的正念非常重要,你是企业文化的奠基者和导航仪,你的方向错了,偏差了,企业这艘大船就跟着走。
人,最难修的也是这个念头。如何调服自己的念头,使它永归正途,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有容者大
修行,不仅限于出家人,生活中每一个需要成长和改变的人,都需要修行。禅修最关键在观照自己,如同我们每天早晨起来要照镜子一样,时时觉察自己,改正自己。“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因此,你如果真正在修行,就是在改变自己的命运,不用算命,不用问卜,不用烧香,不用磕头,你就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者。有段话这么说:
积德虽无人见,行善自有天知。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做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福祸无门总在心,作恶之可怕,不在被人发现,而在于自己知道;行善之可嘉,不在别人夸赞,而在于自己安详。
所谓“君子造命”,小人也造命,不过君子造的是善命,小人造的是恶命。究其原因,乃因为小人心中没有善恶标准或者把恶当做善,就因为他没有觉察力,没有常行观照的习惯。
倘若我们具备佛教中所言“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样一种无量无边开阔的胸襟,那么在波涛汹涌的商海中就会游刃有余。心大了,事情就小了;心小了,事情就大了。如果你的心是一只盛水的脸盆,如果你的心是一个池塘,如果你的心是太平洋,它们之承载和蕴涵的能力,不可同日而语吧?——假如一个淘气的小孩对着脸盆撒尿,脸盆里的水马上就浑了,骚味四溢;对着池塘尿尿,池塘里的水激起一圈涟漪,骚味渐渐平淡;对着太平洋尿尿,就像没尿一样,太平洋依然清澈,既闻不到骚味,也不变颜色。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太平洋有足够的水稀释它,消灭于无形。
同理,如果你的心胸足够开阔,什么事都可以包容,融化它。有句话说,“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就是如此。我也在做管理,也碰到很多问题。如果你身边,经常有几个刺头给你找麻烦,你把这样的刺头当敌人,想尽办法要消灭掉,事实上总事与愿违,最后你发现,刺头永远消灭不掉,因为今天没有了,明天又来一个,这里没有,那里又碰上,你唯一能做的,只有超越它。你把这个人当做是来修炼自己的,当做是来给自己晋级的——一个人在顺境中,成长往往不是很大,只有在逆境中,才能得到飞速成长。
在佛教里有“不二法门”,所谓不二法门,就是超越一切善恶、有无、真俗之上。这个境界很高,不是一般人可以达到的。你作为管理者,就不能和被管理者在一个阶梯,他在一楼,你至少在二楼,这样他就挡不住你。所以管理者一定要有二楼的思想。
“不二”就是“一”,指超越相对、差别之一切绝对、平等真理之教法,用此方法可以直入圣道,这是佛教的修行方法。那么我们作为管理者,用此方法就是可以适时变化,不执着于当下,它就是数学中的0,可以正,可以负,它与正负数都非常近。它就是《易经》中讲的太极,阴阳相抱,互为首尾,阳之极就到阴,阴之极就…
《趣佛菩提,其妙难酬》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