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花好月圆照禅心▪P2

  ..续本文上一页人一进来真的有很大视觉冲击。我们是通过这样的方法既筹集到了钱款,又在设计和塑造方面出了新。

  有人对我诉苦,说老公整夜不回来,他赌博,喝酒,干嘛干嘛。我说你为什么把自己的生命寄托在别人身上呢?你不能活出自己吗?你怎么能被别人左右。生命是自主的。当你能活出自己,你的内心是圆满的。当你的内心足够圆满时,生命是最完整的,没有缺憾。

  你内心丰足时,别人理不理你,无所谓。别人跟你离婚,你还和以前一样过,并没有因此迷失自己。前几天我们的读书会分享了一本书,《好婚姻,靠修行》,里面有一句话:当你独处的时候不感到孤独,跟别人在一起又不感到麻烦,这样的人才适合结婚。你看自己是否适合结婚。所以婚姻不仅仅是过日子,也是一种修行。你们修行不好,就在一起天天吵架,对方不理你了,就觉得天昏地暗。当你把自己依附在对方身上,绑缚在婚姻上时,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你没有自立,你靠在一棵树上,没有这棵树你就倒了。

  禅修的本质乃是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接受了禅修、佛法之后,人生就没有困惑,你便可以活出自己,走自己的路。所以修行就要求我们不断往这方面努力和提升,这种努力和提升决定了我们未来的高度、广度和深度。

  既自我主宰,又破除我执

  释迦牟尼佛出生时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这个“唯我独尊”,就是自我主宰。唯有这个自我主宰才是最珍贵、最伟大的。

  我们企业界现在提出一个口号,“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这二者有什么区别呢?制造,可能仅仅是复制,而创造一定是自己的,是独出机杼。这句话体现了一种民族自尊自立的精神,一种民族文化。

  一个民族没有自立起来,不可能创造灿烂的文化,一个人没有自立起来,不可能有所成就。自立是什么,就是自我主宰,就是穿自己的鞋走自己的路。自己的鞋适合自己的脚,自己的脚又适合自己的路。

  佛教讲,众生从发心修行到成就圆满佛果需要三大阿僧祇劫时间。这中间有很多次第,一直到见道之前,都是起起伏伏,上下不定,日有所增,夜有所减,佛教有个专门的术语叫“退转”。那么什么时候可以不退转呢,“见道”之后。而见道的过程,关键是破除我执。

  佛教修行最关键一个门槛就是要破掉我执。

  你碰到的所有事情,让你烦恼、嗔恨、纠结、伤心、沮丧等等,都与我执有关。一个企业做不大,遇到瓶颈,是我执;你思维局限,突破不了,不能有更好地创造,也是我执;你不善于交往,不能更好地面对自己,表现自己,还是我执。总之,碰到一切问题都能找到一把钥匙,它常常是我执。

  因为执着所以放不下。“放不下”是万恶之源。我们放不下的东西太多了,名利放不下,身体放不下,子女放不下,父母放不下,情爱放不下,知识放不下,学问放不下,成功放不下,失败放不下……总之,整个世界都放不下,所以人死时十有八九都是念念不忘,充满遗憾,抱恨而终。所以人是生得痛苦,死得可怜,在这中间又被五欲六尘操纵,活得十分煎熬。

  然后我们又开始了下一生, 又欣欣然开始了一个新的循环:生得痛苦,死得可怜,这中间又活得煎熬。一直如此。

  所以为什么要修行呢,修行就是要解脱自己,改变这种恶性循环。

  你放不下什么,什么就会造成你巨大的障碍。你好面子,面子就制约你更大发展,最后你就活在一个面具之下。企业突破不了瓶颈,也是放不下,放不下就是我执,因为老板太注重自己的利益,太放不下小我,太缺少大的胸襟和格局,太陷入僵化的思维,等等。

  台北故宫博物院里有一个翡翠白菜,才一点点大,怎么看都像一个石头,我看不出它有多大价值,好像在市场上5元就能买到。那个翡翠白菜给我都不要,有人会说,你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我不这么认为,我对葡萄不感兴趣。想一想,如果我拿回来太麻烦了,天天晚上睡不着觉,为什么?既然是稀珍之物,自然有人千方百计去偷、去抢、去盗,他们想尽办法要得到这个东西。我从此坐立不安,不能坦然过日子,一天到晚老提防着。这时候你说,我得到它是幸呢还是不幸?好还是不好?

  所以有人突然得到天外飞财,突然中了彩票,高兴得不得了,结果呢,一段时间之后你去看,家败人亡了。有了钱,要么家庭为分钱你争我斗,最后亲人反目,要么自己追求享受,买车买房,出了车祸,或者吃喝嫖赌,穷奢极欲,从此走上败亡之路。这时候你再反过头来看看,得这笔意外之财就一定是好事吗?

  因此,没有极大福报、没有深厚德土去承载的人,享受不了这个福报。

  世间的一切财色名利都是剑,都是火,拿剑者必死于剑下,玩火者必被火灼伤,这些都是非常危险的东西,而我们只看到了它的好处,忽略了它的坏处。自古“伴君如伴虎”,在古代,那些智者凡被皇帝选进宫时都是哭着走的,只有那些傻瓜才喜气洋洋,以为自己接近了权力的巅峰,富贵锦绣的人生从此开始,岂不知,真正险恶之旅也开始了。

  这里面就是思维方式的不同,一个有智慧的人,他的思维是通透的,可以辐射八面,无所不达,无所不畅。

  我们禅修,也是要养成这种观照能力,时刻观照自己,找到自己,不迷失自己。

  四锦句

  最后送给大家四句话:打开心量,放下自我,活在当下,奉献真爱。

  第一句话,打开心量。人活在世上,某种程度上,活得幸福与否决定于自己的心量。你内心不开阔,不强大,不圆满,就经常受到干扰,冲击,便失去平衡。一个经常快乐的人,实际内心有强大的平衡力,别看他可能没心没肺的样子,这其实正是需要我们学习的。

  第二句,放下自我。一个人以自我为中心,很多问题就会接踵而来,被深深缠绕。我们的第八识叫阿赖耶识,它有四个功能:我见,我爱,我慢,我痴。它错误地把第八识的见分当做相分——就是把一个不正确的东西当做正确的东西对待,从而产生了一系列错误结果。我们认为身体是永恒的,认为财产是永恒的,认为抓在手里的东西都可以一直拥有,把一个无常的东西当做常,拼命追求,从而颠倒迷惑,生死疲劳。

  生活中,时刻要用这种“无常”的思想来观照自己,这样,所有使你纠结的东西都会豁然放下,你会有种质的蜕变。此时,人家恭维你,不以为喜,人家骂你,也不以为悲。宠辱不惊,从容自在。

  然后,活在当下。活在当下就是好好吃饭,好好睡觉,现在上课好好听,中午休息躺下就能睡着。你永远能把握现在,把每一个现在做到最好,即是人生最佳的存在方式。但我们常常不在这种状态,吃饭时想着工作,工作时想着家庭,在家里想着外出,出去了又想回来。在这里想着那里,在那里想着这里,身心永远是分离的,不能专注当下。有本书叫《当下的力量》,我们可以去看看。你把握了当下,就把握了未来。

  禅修也是要我们活在当下,去感受我们的身体,感受我们的情绪,把握每一个状态,都不迷惑。

  最后,奉献真爱。

  佛教的修行要我们“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正而不邪就是保持正念,永守正道。所谓正道,是指所做的事情不是为了自己,因为为了自己就有私心,就陷入我执之中不能自拔。当你做事不是为自己的时候,这里面就没有私心,没有我执,没有私心、没有我执,你就可以把事情做到无限大。

  没有自利,一定利他。每个人都能利他,这个世界就是美好和平的世界,就是爱的世界,也是古代圣贤所期许的大同世界。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小世界,一个小宇宙,所以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道场,当这个场充满正能量时,就可以不断辐射开来。当你利益的人越来越多,你的人格魅力就越来越强。同气相求,同频共振,你拥有正念之时,就会把正念的人不断吸引到身边。我们现在所讲的公司文化、公司品牌、公司定位,以及公司软实力文化建设,这些一定来源于“正念”的统筹。只有不断把优秀的人才吸引到身边,企业才会越来越兴盛强大,并长而久保,否则,即便再风光,也终是过眼云烟。

  刚才李老师和我谈过一件事,令我十分认同。他说自己每到一个企业讲完课,都会建议他们成立一个基金会,老板和员工各投入一些钱,这些钱做什么呢,如果哪个员工有困难了,就把钱拿来帮助他。此是非常好的建议。我们在做慈善的时候,往往忽略了身边的人,实际上我们身边很多人也是需要帮助的,包括你的家人,员工,亲朋好友,他们也应该是我们利益的对象。

  把正念,把爱,传导下去,不仅改变自己,还可以改变世界。

  最后,请记住这四句话,实践这四句话,这便是修行。坚持下去,你一定会有巨大收获的。谢谢各位。

  

《花好月圆照禅心》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