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不坏,真谛永存(二)▪P2

  ..续本文上一页销量第一。人家是怎么起来的?就是慈悲心。所以真正能把企业做到无限大的人,一定有颗慈悲心,布施心。

  你时刻想着利益众生的时候,智慧就会无量无边开发出来,说实话,此时自己不去想佛菩萨都会加持你,有无穷的力量推着你不断前进。所以我们一定要打破思想的篱笆,把自己当做一滴水融入到大海中,融入到万事万物中。一个凡夫,要达到三藐三菩提,最终解脱,中间的过程就是发大愿利益众生的过程。行菩萨道,广种福田,福慧双修。

  其实能吃亏的人是最富有的,利益别人的人才是最强大的。利益别人的人永远不会被淘汰,被打倒,因为他与众生融为一体,他的能量就不是个人的能量。

   (九)成就第一稀有之法

  第十二章。

  这一章主要讲,如果我们能按照《金刚经》受持读诵,就会成就世上第一稀有之法。就是说,我们按照这样的思想去利益众生,你就能成为世间第一稀有之人,你能按照这样理念去做,便能成就无尽的将来。你能为别人付出,实际上,受益最大的是你自己。

  这几年,对我来说提升最多的就是讲课。我不断地讲,就要不断地学,不断地自我思考和总结,这个过程对我的影响很大。所以,一个能付出的人,他在这个过程中,其实会得到巨大的飞跃;反之,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常常纠结多而快乐少,等于作茧自缚,自己限制了自身的发展。

  人生在世,必定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是什么人,身边交往的就是什么人。你是个自私自利的人,周围环绕的都是小人;你是个光明磊落的人,来的都是坦荡君子。你在什么频道,就在什么样的圈子,所以你要想改变自己的圈子,先要改变自己的频道。

  很多人不了解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那你看看与你交往的都是些什么人,这就是一面镜子,也是观照。

   (十)相,非相,是名相

  第十三章。

  这一章讲到,“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这段反复告诉我们,相,非相,是名相。

  以此类推,“你,非你,是名你”,“我,非我,是名我”,“茶杯,非茶杯,是名茶杯”,“老板,非老板,是名老板”,“结婚,非结婚,是名结婚”,“丈夫,非丈夫,是名丈夫”,“母亲,非母亲,是名母亲”,“儿子,非儿子,是名儿子”……一言以蔽之,世间所有一切,都可以以此来概括。

  为什么?因为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成,它的存在是暂时的,那个存在的相也是暂时的,命名也是暂时的,它总处在不断变化之中。

  以这样眼光去看待一切,就把自己解放出来了。因为你看透了它,所以看淡了它。看淡了它,就放下了它,不再执着,纠结,痛苦,而是自在,随心,快乐。

  其实,生活中,你越能放下,就越能得到,越放不下,越得不到。你放下财富,就能得到财富,你放下权力,就能得到权力。所有的一切,无不如此。

  当一个人抓住一样东西不放,他最多只能拿到这样东西,其他的都没有机会拿到。因为他不愿意放下,被这个东西绑架了。你抓住钱不放,其实就被钱绑架了,成为钱的奴隶。有很多高官,最后都死在钱色上,因为他抓住这两样东西不放,结果被这两样东西绑架了,身败名裂。我就想,如果他们之前能来这里禅修就好了,为什么呢,虽然也许达不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境界,但至少学会打坐。学会了打坐,以后不管在外面还是在监狱里都可以修行,就是在里面也不觉得度日如年。

  一个内心足够强大的人,什么都打击不到他,就像王朔小说写的“橡皮人”,因为他无心,所以没有痛感,王朔写的是贬义。我们讲的则是褒义,我们的“无心”,是因为不执着,不着相。

  这样的人,一定是深悟般若三昧境界的人才能做到。三昧就是禅定。

  你能接触佛法,肯定是有福报的人;能应用佛法,则是有大智慧的人。你能用佛法的思想去指导你的人生,犹如新生一样,人生彻底改变。当然,不是说你学佛了就不会生病,就没有一切倒霉事了。病还是会生的,但你对生病的解读不一样,甚至牢你也可能坐,但你对坐牢的解读不一样。只要你身体存在,跟身体相关的一切都可能在你身上发生,比如家庭、婚姻、事业、子女教育、公司、健康,每一项的起承转合,荣枯成败,你都可能经历,所不同的是,该吃饭你还是吃饭,该做事你还是做事,但此时你是一个能主宰生命的人。

   (十一)离一切相,进入无为之境

  十四章,离相寂灭分。

  这一章主要讲离相寂灭。离一切相,得到第一稀有之法,得到无为法,破除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离相寂灭真正的道理,是让我们看透这个世界。我们为什么处处看不透呢?乃是被一切“相”所障碍。我们被相所迷惑,有各种各样的分别,善恶、正邪、美丑、黑白、真假……都在这个分别的过程中取舍。离相就是要超越相。比如你是一个佛教徒,一般情况下你很难接受其他的宗教。因为当你执着自己角色的时候,就很难接受其他的角色,就被自己的角色禁锢了,走不出来。人世间很多纷争由此而生,大家都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产生种种排斥,种种成见,以自己的立场,自己的视觉衡量事物。

  对于这一点,我可以说我比一般的佛教徒更不像佛教徒,我不仅看了很多小说,看了很多其他的书籍,还看了很多电影、电视剧。目的就是为了打破自己思想的局限,了解社会,了解各行各业方方面面,不把自己拘囿于一个狭小的圈子里。

  我们是个佛教的寺院,但我们读书会推荐的书很杂,有基督教的《与神对话》,有天主教的《德兰修女自传》,还有很多商业的书,教育的书,新科技的书。

  人,最容易在相上走不出来,总认为自己的想法、看法是对的。我们去看看大殿里的万手观音,她手里拿的是什么?各式各样东西。为什么呢,应以何身得度者,即显何身而为说法,她要度不同的人,就要用不同的方法。这是善巧方便。

  他们手里拿的这些法器,都在表象,在表法。当佛菩萨要示现各种身的时候他是什么身?是无身。只有达到无身的人才能示现无量身,正如前面讲的,只有一张白纸,才有可能写各种东西,只有你无招,才能变化出各种招,无招胜有招。所以般若实相就让我们进入到无为的境界。

  我在主持香海禅寺的过程中,也从来没有把香海禅寺当做自己的,不管别人怎么对我,赞叹也好诽谤也好,我都无所谓。这就是不着相。无所谓不是不负责任,实际上就是以无心对待有心,以无相对待有相。你了解《金刚经》思想后,就要用这种思想引导你的生活。

  一个“我相”就够人一辈子突破了,所以不是那么容易的。你要把“我”破掉,就见道了,就进入了初禅的境界,不会再往下跌,不会退转。故而,要长时间修行,长时间观照。在生活中修行,观照,你躲到深山老林去一个人修,不一定有好效果。

  如果在人生道路上能破除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自然而然便能放下我爱、我执、我痴、我慢,就能进入无为的境界,就能达到道的层面,通达一切。不是说你把什么都放下了思想很消极,恰恰相反,正是这种思想可以推动着我们更积极地入世,做事。

  

《金刚不坏,真谛永存(二)》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