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给孩子多一些鼓励,他们就会如春花一般,灿烂地怒放,给孩子鼓励,赞叹和支持,孩子长大后会很有善心,遇到问题也不会偏激,可如果一味地指责,孩子就会变得很内向,处事偏激,而且固执,时间久了,人格上就会有缺陷。我发现一个规律,如果你身边有一个爱说别人坏话的人,你应该想办法远离他,不然你会受他的影响,变得和他一样爱说别人坏话。爱在你面前说别人坏话的人,同样也会在别人面前说你的坏话,因为他眼中的世界本来就是不好的。相反,如果一个人爱在你面前赞美别人,这样的朋友就值得交往,因为一个会赞美人的人,他眼中的世界是美好的,他会在你面前赞美别人,也会在别人面前赞美你,这样的人,即使现在没有成就,以后也会有成就的。亲近小人,自己也会变成小人,亲近君子,我们会被君子的芬芳所感染,最后也会变成君子。
我前几天在微信上分享过一篇文章,《三十六种培养福报的富贵之相》,就是教人要远离小人,亲近君子,这是一个基本的处世之道,可人们就是做不到。人的习气就是喜欢说八卦,喜欢评论是非,道人长短,这种习气其实是非常不好的,第一是在给自己造业,第二是在断尽自己的善根,第三会减少我们原有的福报。赞叹一个人其实是用最少的投资去换取最大回报的投资方式,比如A在B面前赞美C,B会把A的话传给C,C听到后会很开心,见到A时就会跟他特别亲近,以后有什么好的事情也会跟他分享。
人格培养是一个人成就事业最基本的前提,很多人平时会忽略这些东西,认为只要有能力就能成就事业,实际上能力在人的成就中只占很少的比重,一个把事业做得风生水起的人,他身上一定具有非常多的优点,因为成大业的人需要具备巨大的人格魅力,就好比大的轮船需要深水来承载一样。在做任何一件事之前,我都会告诉自己,既然做了,就不要担心失败,全身心投入到这件事情中,然后是细致思考,谨慎前行,不拖沓,也不好高骛远,能做一点就做一点,慢慢去完成自己设定的目标。
3、广修供养
广修供养就是竭尽自己的所能去利于众生。台湾佛光山的宗主星云法师,曾经在一本书中写道,他每到一个地方都要买一点东西带回来,他不是真的需要那些东西,而是想为那个地方做点消费,大家是不是觉得他有点傻,不需要的东西还买,其实这是广修供养的一种方式。
有一次我去杭州上课,住在师弟开的茶馆里,有一群朋友到师弟的茶馆里喝茶,十几个人,来自全国各地,他们在楼上坐,我在楼下坐,楼上是茶室,楼下卖茶具,他们喝完茶下来结账,有个人买了一套三四千块钱的茶具,对我说:师父,这套茶具送给你。我很奇怪,我们互不相识,他干嘛要买茶具送我。他说:我和这里的老板只是一面之缘,但是我们这么多人来他这里喝茶,打扰了他那么久,我们要帮他消费一点,这些东西还请你收下,要是你用不上,可以转送给别人。那件事情让我深有感触,一个人能有这样的布施之心,必定有会大福报的。四年前周一烽先生创建浙商基金的时候,他下面有个职员跟我说:师父,一个人越在缺钱的时候,就越要布施,越没人,就越要把人送出去帮助别人,只有这样,才能解决身边的一切问题。我不解,五年前是我最困难的时候,当时我们的寺院正在建设,欠了很多钱,每天有人来讨债,他跟我讲这个道理,让我一头雾水。
直到现在我才真正明白那句话的含义,一个人如果能够坚持布施,比如挣了一千块钱,就拿出一百块钱去布施,经年累月下来,他整个人的气场会慢慢改变,原来做不到的事情能做到了,原来想不开的事情也能想得开了。中国有句古话叫“厚德载物”,有着深厚的含义:德,是布施,给与,有一颗利他之心,是不断通过自己的成长去利于一切众生。有德之人会得到社会的尊重,当你做一件事时,别人愿意帮助你获得成功。我现在不管去哪个寺院,都要捐点钱供养那个道场,我有一次去石家庄讲课,主办方给了我一万块钱,我把它给了李米老师,叫她拿去印书。
有一本书叫《保富法》,有一部电视剧叫《一代大商孟洛川》,推荐给大家看看。它们讲述的就是学会怎么样去布施。很多人在听这些道理的时候觉得是天方夜谭,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其实不是的。《水浒中》的李逵,在水泊梁山没人搞得定他,除了宋江,为什么宋江能搞定李逵,就因为李逵没钱的时候专门找宋江要,宋江有个外号叫及时雨,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他能及时做到,所以他可以成为别人的大哥。一个人能成就多大的事业,首先是看他能够润泽到多少人,你要让你的家庭幸福,就要照顾到家庭里的每一个人,你要让你的公司经营得好,就要惠及公司的每一位员工。一个人如果总是把眼光聚焦在一些小事情上,他就寸步难行。做父母的,要培养孩子的无量前景,首先就要培养他们博大的胸襟。我经常跟一些做策划和设计的朋友说,不知道天下你就不知道中国,不知道中国你就不知道浙江,不知道浙江你就不知道嘉兴,不知道嘉兴你就不知道你的行业。佛教里讲,一就是一切,一切就是一,一粒灰尘可以展现无量世界,无量世界可以归结到一粒灰尘,比方说在地球上看地球是那么的大,可是从太阳系或者银河系的角度来看,地球只不过是漂浮在太空中的一粒灰尘。因此,大小并不是绝对的,关键看站在什么角度来看。
在我们看来,人的一生已经够长了,可是在佛的眼中,一切的生死只不过是无量生死中的一个点,今生这个点过后,还会有无量无边的生死等着你。所谓的无量,就像恒河中的砂砾一样,一颗砂砾就是一个人生,如果我们能以这样的心态来面对我们的人生,你就会发现,仰望天空,自己是那么的渺小,当你站在大海上看世界时你就只是沧海一粟。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融入集体才能体现出他存在的价值,当大众的想法就是你的想法,大众的成就就是你的成就时,你的成就就能无量无边,所以我们所做的一切都要与芸芸众生融为一体,今天广修供养,是为了成就未来的一切。
4、忏侮业障
时刻反省自己,面对自己,改正自己的不足,当你看到别人缺点的时候也要想想自己的不足,安在当下,从一点一滴中去改变自己,佛语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每天给别人一个微笑,在地上捡一个垃圾,每天行一点小善,时间久了,也会形成无量的大善,当你的心灵像鲜花一样盛开时,你也就收获了美。通过忏悔把我们心灵的污浊洗净,让我们的心灵变得纯净,生命充满光明和喜乐。美国有个知名模特说:当你早上出门忘记化妆时,唯一可以补妆的只有微笑。如果不会微笑,你可以放一朵鲜花在跟前,然后对着它,想象自己就像这朵花一样鲜艳的绽放,慢慢的你就学会微笑了。会笑的人会越长越年轻漂亮。
有人问我,他死后会往哪儿走,上天堂还是下地狱,其实答案就在他自己身上,一个经常微笑,心胸豁达的人,死后一定是去往天堂,而一个充满嗔恨的人,死后往往是去往地狱。每个人都有一个气场,赌鬼有赌鬼的气场,吸引赌鬼,烟鬼有烟鬼的气场,吸引烟鬼,一个人如果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看看自己交往的人就可以知道。一个人未来往哪儿走,就看他现在怎么走,现在的行为决定着未来的去向。
5、随喜功德
当你看见别人布施时,就大声去赞美他,这样你也会得到和他一样大的功德。礼佛的时候,如果你顶礼的是十方善士一切诸佛,那么功德也是无量无边的。这种力量来自于不着相。佛经里有个典故,说达摩祖师来中国,面见梁武帝,梁武帝问他:大师,我广修佛寺,供养僧侣,功德应该很大吧?祖师回答:实无功德。梁武帝不解,问他何故,祖师回答:武帝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是刻意去做的,虽然有福报,但是没有功德。梁武帝问:怎样才算有功德?祖师回答:功德是以一颗清净心去做布施,为善而不贪,不痴,这样的布施才是功德圆满的。梁武帝又问:圣人追求的最高道理是什么?祖师回答:空空荡荡的,没有什么圣人不圣人的。梁武帝问:那么坐在我对面的是谁?祖师回答:不认识。
这个故事说的其实是三轮体空的思想,所谓的三轮体空是一种无我,无你,无物的空性的境界,就是说,无相的布施功德是无量的,而有相的布施功德是有限的,所谓的有相布施,就是有目的的布施,故事中的梁武帝就属于有相布施。一个人若能放下自己所做的一切,那么他的功德是无止境的,这种功德叫做无漏功德。
佛经里还有个典故,说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个贫穷的妇女,身无分文,就把自己的头发剪下来卖钱,在佛殿里供养了一盏灯,每天晚上佛弟子吹灭了佛殿里所有的灯,却唯独有那盏灯吹不灭,弟子问佛陀何故,佛陀说:供养这盏灯的人,以不着相之心供养了它,这盏灯是永远吹不灭的。作为一个平凡人,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做了善事不去着相,一旦着相,心里就会无端地生出许多烦恼,以怨报德。我们应该以无相的心量来随喜功德。
6、请转*轮
如来说法,一句一字,都是从菩提心中流出,大众闻法,一句一字入耳,都转入心中而成为妙法。转*轮,就是把你理解到的佛法告诉别人,让别人受益,这样的功德是无量的。《金刚经》有云:一个人用三千大千世界的珠宝去盖庙建塔,供佛布施,其功德都没有把佛法传授给别人,让别人受益那么大。比如有一天你听了一场讲座,从中获益良多,从此改变了你的人生,你又把这些话传授给别人,让别人受益,使每一个众生都有机会成佛,因此你的功德是无止境的。一个人知道多少并不重要,做了多少才是最重要的,一个人能否在其短暂的一生做出无尽的奉献,这跟他的观念是密切相关的。
果宁师兄送给我一本书,《时间的财富》,讲的是如何把人一生中的空余时间积累起来,转化成财富。我们寺院刚刚成立了一…
《“十愿”共修普贤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