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禅入商,商亦是禅
贤宗法师于上海 “白金大讲堂”启动仪式暨文化创新论坛开示
杜柯整理
我曾经讲过,佛教实际上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民族企业。这么说一点儿也不夸张,你看佛教从印度民族中产生,然后扩张、蔓延到了全世界,在各个角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历经两千多年而不衰。它,实际上就是一个成功的“连锁企业”,连锁的是时间,空间,和人心。
我们希望能把佛教这种超越时空的思想和智慧做一个借鉴,运用到企业中去,给企业灵魂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活力,提供无穷的源动力,这是完全可能的。现在,我借用蒋总刚才说的一句话,“我思故我在”,这句话本身就非常具有禅意,怎么说呢?其阐述的理念内核和禅宗非常接近,参禅的真正意义就是“我思”,我思什么,——思考我现在所处的位置,是一个什么状态,我需要做什么,应该怎么做?
古代的禅人,在参禅时提出了著名的“三问”:我从哪里来;我在哪里;要往哪里去?这是参禅最原始的功课。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只有在沉淀下来专心致志思考的时候,对自己面临的问题才会有一个清晰透彻的认识,那么在座的各位,我们每天也要用这三句话来参问自己:我,生从何来,死从何去?我现在需要怎么做?我的企业目前是一种什么状态,有哪些不足,将来要走向何方?
这么问时,你就是一个禅商。
什么是“缘起性空”?
其实一个企业最大的隐性力量的显现,就在于它往哪里去,这是每一个企业人必须致力思考的问题。当方向和位置找到了,你的企业便找到了坐标,仿佛于广阔无垠的茫茫大海中看到了灯塔,于纵横迷乱的经纬线上找到了交叉点。
所以今天在这个论坛上,我想给大家分享佛教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缘起性空”。什么是缘起性空呢?简单地说,比如眼前这个讲台,是由钉子、木头、油漆、人工等等组合而成,它们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才叫讲台。等到有一天,钉子生锈了,木头坏朽了,油漆剥落了,这个台子在哪里呢?当这些因缘全部离散的时候它就消失了。所以台子是在生灭的过程中不断地向前演变。不仅讲台是如此,我们坐的椅子,住的房子,眼前的花草树木,山河大地,乃至整个宇宙,我们看到的一切一切,包括我们的身体,都无不如此。这些俱是因缘和合而生,因缘离散消失。
我们的企业,我们的人生、家庭、朋友,都逃不过这一铁律。因为这一规律的本质是由无常决定的,而无常是所有事物本来的属性。故我们明白了人生无常的道理,就是找到了事物存在的根本规律。把握了这一根本规律,便进入了天地宇宙运行之大道。行在这个“道”上,你就能顺风顺水,轻松驾驭一切,主宰一切。
缘起性空的思想,是释迦牟尼佛在禅定和观照中,觉察宇宙万有,剖析各种事物相互关系时发现的。这使我想起庄周梦蝶的故事。庄子做梦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醒来后十分迷离怅惘:究竟是蝴蝶变成了自己,还是自己变成了蝴蝶?究竟是我现在醒来了,还是我现在在一个更大的梦中呢?其实回顾我们的人生,也是如此。想起从前,我们出生、上学,到毕业、工作,创业,所有经历的一切,都在不断流失,像水一样分分秒秒过去,不能抓住。过去了,便浑如梦中一样,幽梦之影,恍恍惚惚,伴随着我们这一生。今天回首昨天,宛然是梦,明天再回首今天,也宛然是梦。因此《金刚经》中有句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就在告诉我们,宇宙的一切,都是如梦、如幻、如影、如电的。看看我们的身体,有生老病死;我们居住的房子,有成住坏空;我们的事业,有盛衰荣枯。仔细想想,有哪样东西可以永恒不变长久如一呢?包括我们生存的地球,一样处在生住异灭的变迁之中。从整个宇宙看来,这些星球一样是刹那生灭的。星球尚且如此,何况人所拥有的一切,可谓命若蜉蝣,朝生暮死。但是人们在恋爱时,还在海誓山盟,期求永不变心。这符合自然的规律吗?感情也是无常的,不可能一成不变。当年秦始皇雄心壮志,想自己的江山永固,万寿无疆,挑战人类的极限,结果呢,秦二世就灭亡了。世间的万事万物无不处于变化之中,要于变化中追求不变的东西,理所当然为一种徒劳。因为他违反事物的本质规律。
一就是一切,一切归一
作为企业人,我们总是绞尽脑汁费尽心机,想让自己的公司蒸蒸日上,基业常青,想自己的分店芝麻开花,开遍世界每一个角落。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那如何才能做到呢?这里有一个根本原则:就是你的企业因什么而存在?——企业,一定因服务对象而存在,如果失去了服务对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好比有人来买鞋子,你才生产各种鞋,如果大家都不需要穿鞋子,你的鞋厂做什么?毋庸置疑,一个企业服务的对象越广,被需求的越多,自然就越兴旺发达。
有一天黄昏,我站在上海环球中心的楼顶,鸟瞰脚下灿如银河的万家灯火,突然就有了一种无比强烈的感悟从内心升起:啊,上海真大!这里不知有多少房子,多少人类,多少汽车,多少企业,多少组织……其实,这么多的一切,都是围绕人而展开的,人要安居,所以有了房子,人要生病,所以有了医院,人要出行,所以有了道路,人要读书,所以有了学校……我们环视周围的一切,无不是为了人类而存在。
企业的立企之本,也是为了“人”而存在的,在你给别人带来服务的同时,一定可以给自身带来利润,只有这种利益互惠流通,才能持续发展下去,成为人类社会生物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如果只是单方面考虑自身的利害,念念算计如何攫取更大利益,甚至不惜坑蒙拐骗损害消费者,这样的企业,是把“双行道”改为“单行道”,于是,发生车祸、拥挤、坍塌等交通事故,就在所难免了。
一个企业,能够利益到千千万万的众生,惠泽身边的每一个人,它就是我们佛教里面讲的菩萨精神,这样的企业主,无疑是观音的化身或是菩萨安排来度化众生的使者。因而,能不能把自己变成观音,就取决于你的企业能不能利益到身边无量的众生。如何让我们的企业,沿着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前进,帮助他们入主健康、快乐、幸福人生,是我们企业存在的价值源泉,是一条颠覆不破的真理大道。这样的企业,怎么可能被淘汰?怎么可能不兴旺?
但是人都有一个最大弱点,自私。或者也可以说我执,——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所思所为,都围绕着“我”而展开,我看、我慢、我思,我得、我求、我爱。当一个人以自我为中心的时候,自然陷入“小我”的泥淖之中,在自私自利的圈子里不能自拔,这样的角度和思维,势必造成了自我束缚,从而限制了向更大境域发展。
长期以来,“我执”成了捆绑我们的一道隐形绳索,这道绳索不仅是自己绑上去的,还绑出了快感。如何打破困局,这和佛教中修行一样,修行,首先要破除我执,我执去掉了,就是见道的境界。一个企业,要从瓶颈走出来,想有更大的发展,也要破除我执,——打开心量,放下自我。
让一滴水永不干涸,只有将它汇入大海之中。人,就是这样的一滴水,企业,也是这样的一滴水。我们想永不失去价值,一定要跟芸芸众生结合在一起,把自己潜在的精神价值,导向大家的幸福快乐之源,如此,这个人的价值就能成为普世价值。老子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一”是什么呢,有如此巨大的能量?一,就是一切,一切归一,所以“一”就是每一个个人,每一个渺小的生命体,这样无数的生命体组成了浩瀚的世界。所以一是组成这个世界最基本的元素,也可以代表生命最原生的力量。
有所为,有所不为
上次我在课堂上,跟许多企业老板分享了一个道理:未来企业的前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领头者内心的强大,静定,以及他用怎样的高度来解读这个世间。我经常说,未来世界的竞争,不是产品的竞争,也不是项目的竞争,而你内心宁静、强大的竞争。不要认为这句话过甚其词,佛教里讲,“心静则国土净,心平则天下平”。世界只是心的辐射,你的心是什么样的,投影出来的世界就是什么样的。面对同一件事,有人激烈排斥,有人欣然悦纳,有人很痛苦,有人很快乐,为什么呢?因为心对世界的观照不一样。
如果驾一辆马车,想改变车的方向,首先就要改变马的方向,而要改变马的方向,就要改变驾车者的思想和意识。科学研究,人的潜意识会影响显意识,它才是幕后真正的主人。潜意识在西方叫本我,是隐藏在背后我们不容易捕捉到的东西。这个东西什么时候出现呢?一定是在你内心沉淀下来之后,水清则明,犹如镜子照物般,反射的清清楚楚、纤毫毕现的时候。当我们的心越静,就反映的越清楚,此时起心动念,一念善,一念恶,尚处于萌芽状态时,心就马上觉察到了。
这个静的状态,即是戒的状态。持戒了,才能得定,由定而发慧。又如何做到戒呢?首先把生活中无谓的应酬尽量减少,外界的纷纷扰扰尘劳妄想,抛诸脑后。收摄外缘,专注一境,使自己躁动的心平静下来、安住下来。当尘根不再勾结,你就有能力看清自己,是一种什么状态,需要怎么做。于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人们常说:要让一个人毁灭,先让其疯狂。这是相反的邪恶之道。当我们的心不安于当下,肯定是散乱的,游离的,没有目标的。心不安于当下,就把力量分散了,能量消耗掉了。我有一个朋友,曾经发誓多少岁之前要赚多少钱,要开多少家店,还要上市,在世界范围内把品牌做响。但是去年我听说他把公司卖掉了,因为周转不灵。这就是疯狂的内心、强烈的欲望,毁灭了自己。他没能让自己真正沉淀下来。
人的一辈子,掐头去尾,中间就剩下短短二三十年时间,不要认为自己什么都能做,什么都可以做好。有人既想做这个,又想做那个,究其本质是一种贪,也是一种心…
《引禅入商,商亦是禅》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