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诸相非相是名真相▪P2

  ..续本文上一页们所看到的这个世界,每一样的事物都是因缘合和而成的,就像我们住的房子,你要说它是水泥的,不是;说它是木头的,不是;说它是砖瓦的,也不是;它是诸多因素共同构成的,少一样都不可以。我们所认为的家,就是一栋房子下面住着几个人。事实上家的含义远不止这些,它是一个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小团体,是温暖的港湾,是人生的避风港,生活就是一个修行的道场,做每件事都要把它当成一种修行。

  我无数次地思考,人的一生,吃饭用得了几个碗,睡觉用得了几张床,穿得了几套衣服,有的人衣柜里的衣服多得下辈子都穿不完,还在不断去买新衣服。我常常跟我们师傅讲,如果我不在香海禅寺,去外面当个乞丐,我也能生存下来,我去捡垃圾也可以养活自己。可能有人会问:你老了没有人养老,生病了没钱治疗怎么办?其实养老也好生病也好,如果你命不该绝,生病可以自愈,如果你命到尽头了,就这样安然死去,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这是对生命过程的坦然接受。当你的内心没有任何担忧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天空是最开阔的,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打倒你,也没有什么东西会让你放不下,如果你真正领会到这个道理,你根本不会被下半生的问题所困扰。

  我们所有的担心,都是自己找的,你们不要觉得师父说这句话很轻佻,其实这些问题我都做过千百次的思考,我有时开车上高速,都会想,如果出了车祸,四肢没了,以后像个易拉罐一样活着,我该怎么办?当我的父母和我最亲的人离我远去的时候,我怎么办?这些问题随时都可能发生,当有一天真的发生的时候,我们有没有做好心理准备?你现在不管走到哪里,都有人给你掌声、鲜花和赞美,你孤独的时候,你的父母和朋友总会不辞辛苦地问候你、关心你。可是无论再多的掌声、鲜花和赞美,终会成为泡影,离你而去,或者在一夜之间,它们转身变成唾骂和鄙夷抛向你,那时你又该怎么办?

  当我们被生活所困扰的时候,可以把世间所有可能遇到的事情都想一遍,这个叫做参悟,当你把一切都想明白了,你自然就能放下了,放下了,快乐和坦然自然而然就从你的心底升起了。人生所有的痛苦都是因为我们放不下,放不下我们的地位、学历、金钱、情感和我们所拥有的一切,看不破这个世界华丽的外表。这些东西像吸毒一样会让人上瘾,一旦执着于它们,要放下就很难,这对大家来讲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这个挑战需要我们用般若智慧来指点和武装我们。只有真正认识到世界的本来面目,你才能坦然面对一切。今天你们来听这一堂课,希望你们能从中获得智慧去面对你们的人生。

  三天不洗澡你就会觉得难受,可是即便你天天洗澡,每天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认为自己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天使,可是终有一天你会发现,你不是诺贝尔奖得主,你没有特权。我们看不到自己死后是什么样子,我们想象不出死后全身腐烂的过程,试想一下,假如有一天你身边有一个人死掉了,尸体放了一个月,渐渐腐烂发臭,浑身爬满虫子,要是你看到这个情景,你心中是怎样一种感觉?是不是恶心得想吐?你再把他年轻时候的照片翻出来对比一下,他曾经是那么的英俊潇洒,可如今变成这样一坨臭肉,你会不会觉得人一生的荣华富贵、英俊外表,到头来都是一场空,真的是不堪回首。

  哪一天我们能勘破自己,不自以为是,哪一天我们能够真正认识到世界的本来面目只不过是一个生生灭灭的过程,那时你面对世间一切和人生老病死的看法,就会是另外一种境界。如来说:“一合相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它就是在告诉我们世间万物的本来面目是什么,世间存在的真理是什么,告诉我们要怎样才能得到这个世间究竟圆满的智慧。得到这种智慧不等于认清了这个世界,我们只是获得一颗纯净的心灵来认识宇宙万物的成住坏空。今天这个人跟你在一起,热火朝天,哪一闹翻了,就反目成仇,见到对方就恨不得把他杀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为什么有的分别能够安安静静,有的分别却要反目成仇呢?这也是有前因后果的,也许你们之前虽然交往密切,但是并没有交心,你们没有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展示给对方,彼此之间出现错觉,产生出错误的好感,等到你们最真实的一面暴露给对方后,彼此之间就无法相互接受,于是就反目成仇了。所以我们要打破事物的相去看它们的本质,对自己的内心常行观照。

  世间的很多学问都让我们疑上加疑,有的书告诉我们要如何聚财,有的书告诉我们要怎样谋划爱情,但是佛法告诉我们,要不断地“舍”,舍包括施舍和舍去,事实上很多东西我们越是想要,就越是得不到,如果你能把“要”变成“舍”,你会得到更多,舍并不是意味着一无所谓,它一样会让你获得成功,只不过这种成功跟今天赚了一笔钱的成功不一样,这是一种利益众生的成功,佛法可以作为这种成功的理论指导和后盾,所以我们今天接触到佛法,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一个有大成就的人,一定要让自己的内心达到一种般若境界。当然要想有大成就,还要先有大福报,没有大福报你很难达到这种境界,所以我们要培养常行观照的修行方法,我们要每时每刻观照自己,就像随时随地有一面镜子在照着你,照出你的贪嗔痴慢愚,让你对自己存在的问题一目了然。我要祝福大家,能够用佛法来让自己达到一种究竟圆满的人生境界。

  知见不生分

  《金刚经》第三十一品:知见不生分。经云:“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我们要破除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自己所看到的世界,人家所看到的世界,众生、寿者所看到的世界,都要破除,放下。我们有很多东西都可以用这种方法不断去观照它,打破它,重新认识它,然后坦然面对它,拿得起,放得下。这其实就是哲学里面所讲的否定之否定的原理,是对事物的一种从否定到重新认识的过程,是一种螺旋状上升的过程,世界的一切事物,你们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去看待它,经历过这个过程之后,你对事物就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你所得到的收获跟平时得到的就会不一样,我们之或以被世间的外相所迷惑,是因为只看到它们的一个面,或者只看到它们的表相,没有看到它们的全部。

  我们没钱的时候,可能会想等有钱了以后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可当真正有钱了以后,你会发现,此时你所处的状态跟之前你所想象的那种状态是不一样的。你生病的时候想着到医院治疗了就会好,可真正到了医院后你会发现,越治你的病越多,老的病还没治好,新的病又出来了。就像有的单眼皮喜欢双眼皮,觉得只要自己变成双眼皮一定会很漂亮,于是花很多钱去割眼皮,等割好以后,发现那个双眼皮越看越不自在,一点都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美。我们期待一种结果,可当结果来临的时候,却不是我们想要的那种结果。又比如几个朋友合伙开公司,钱还没赚到就天天争得头破血流,争这个公司谁说的算,谁的股份多,这跟你们创业时的初衷完全不一样,勾心斗角并不是你想要的结果,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你努力追求,最终得到的却不是你想要的那种结果?我们很少会冷静地思考这些问题,只是不断被问题推着向前走,旧的问题还没解决,新的问题又出来了,走到一个结果,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结果。

  《金刚经》是为了让我们正确的理解世界,让我们获得究竟圆满的终极智慧。终极智慧是什么?就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唐伯虎又叫六如居士,就是取了“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中的六如。从现在开始,大家要把这句话深深印在你们的头脑中,时刻观照自己,用这种思想来看待你的生活和解读世界,如果能做到这些,以前所有困扰你的问题,从今以后都会迎刃而解。

  

《诸相非相是名真相》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