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弘一法师:斋心一味,修福十种▪P4

  ..续本文上一页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别人毁谤我们,一个真正的智者,他不会放在心上。因为对一件很小的事大家都会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见解和认识,这是世间最正常不过的现象。你一旦和他较真,就陷进去了,得不偿失。

  有的人讲课,希望所有人认同他的观点,这也是不正常的。我们应该明白一点,你就是再优秀,也不会得到所有人的支持;你即便再恶劣,也不会得到所有人的反对。世事如此,所以不要把别人对你的看法当做一回事。只要你认定这个方向是正确的,就坚持自己的信念往前走,不用在乎别人的说三道四。你越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和想法,就被外物所牵累,你的力量就消弱,分散了。

  人生是一个短暂的过程,如果在这短暂的过程做一到两件值得做的事,把它做好,就够了。不要认为什么东西都能抓过来做,那是不可能的,人也没有那么多精力,你的手抓了这个,必定要放下那个,抓了那个,必定要放下这个。当你贪得无厌好大喜功不断去争的时候,有一天你的身体都会承担不住,先垮掉了。现在很多人年纪轻轻三四十多岁就去世了,为什么,当他没有那么大福报去承载那么多东西时,肯定要减少阳寿来承载它。

  你睡不安,吃不香,坐不稳,每天都在担心和恐惧之中生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的。所以学习佛法是要我们轻装上阵,不断地给生命做减法,去掉不必要的负荷,如此,才能享受和体会生命本有的美丽轻盈。

  第十、不嗔

  最后我们说不嗔。

  嗔,就是嗔恨。仔细想想,在你的人生哪个阶段很容易上火,动辄怒火中烧,头脑一片空白。当你处于那种状态的时候,就是在地狱当中煎烤,不要认为死后才有地狱,你活着就可以“享受”人间地狱。那个火煎烤你的时候,内心没有一丝清凉,身上的毒素成倍增加,整个人的智商归于零蛋。有个实验说,人生气一次,产生的毒素可以毒死一只老鼠。那你生气的时候,就是在自己毒自己。嗔恨心起一次,据说毒素三年才能消尽。有个道家的师父曾经对我讲,你如果想长寿,痛苦的情绪不要在心内停留8秒钟以上,只有这种人,才可以长寿,才可能健康。如果你把痛苦和嗔恨,由白天带到晚上,今天带到明天,去年带到今年,那你肯定是个短命鬼。我们经常讲,不要用别人的愚痴来惩罚我们自己,这是一种愚蠢的行为。所以,关键是学会转化。

  我们讲到弘一法师培养福德的十种关键,你每天用这十种观点去写照自己的内心,校正自己的行为,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就可以形成一个新的开始。

  修福而不受福

  下面我们再看二十八品: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不受贪著,贪是不舍,著是放不下。就是说,你所做的功德,心里不要贪恋它,也不要放不下,我们要用三轮体空的思想去面对,无我、无你、无物,——我用一个东西布施给你,没有我在布施,也没有一个你收到东西,也没有这个东西,这叫三轮体空的布施,亦叫无相布施。

  前面讲“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在无我的状态,还修成什么忍呢?生忍,法忍,无生法忍。什么是生忍,就是忍耐别人对我造成的伤害痛苦,别人辱我,骂我,贱我,激我,我们要忍受它,这叫生忍。那什么是法忍呢,就是外在的环境给我们造成的痛苦,在修道的过程中忍受饥、渴、寒、热、天灾人祸、疾病等等世间的一切苦法。无生法忍,意指你远离生灭的真如实相理体,安住于此而不动。亦即你证到佛法所讲的究竟圆满的实相境界,而不动摇。那什么是实相境界?实相境界就是毕竟空的境界,就是如来的境界,就是般若、空性的境界。我描述一下什么叫实相境界。我们看到这个世间,有房子,山河大地,花草树木,乃至一切人、事、物,等等,这些有相的东西,其实都是生灭流动变化无常的。所以了解到事物无常规律的本体,就是实相。

  如果哪一天你能证入实相的境界,你就能通达一切,就能进入事物存在的“道”的层面。只要你用心去琢磨或者说修行某一方面,即能在这一方面得到无尽的通达,那你做什么都能做到最好。我刚才给大家背的是寒山拾得的一段偈子,他们还有诗集,实际上寒山拾得是两个文盲,只字不识,他们平时把自己对世间、人生的感悟说成一种口头语,后来别人把口头语收集起来,就变成他的诗。这些诗来自什么?来自他内心证入实相所领悟出来对世间万物解读的那种智慧。如果哪一天,你能证到无生法忍的境界,那在你眼里看到的这个世界,就不会具有平常人看到世界的所有问题,因为我们平常人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前提下,跟世间万物对接过程中就会产生诸多矛盾、冲突,人所有的烦恼都是由这个矛盾产生的。究其本质,都是我们执着于个体跟世界不协调造成的。如果你能把“自我”这个中心破掉,达到无我的境界,你看到的这个世间,就跟凡夫看到的世间绝然不同,那么,这一种超越,这一种圆满,这一种究竟,一定是建立在你证入无生法忍的基础之上。

  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通过学习《金刚经》,把《金刚经》的思想和内容,时刻地去观照自己,然后依法修行,不断地自我体证,在这个过程中,慢慢达到那种无生法忍的境界,特别是佛法实相的境界。假若你用有相的观念去对焦人生的一切,离佛法的本体就会越来越远。如果我们放下那种执着和分别的心,就容易达到那种实相的境界,也容易证入“无我”自在的究竟空性中。所以,如何去证得实相,关键是时刻地用这种思想自我观照,这就叫解行相应,反之,就是知行分裂。在佛法修行上,“知”与“行”的分裂是最大的问题。

  我们讲的第28品,是讲如何去修福德资粮。世间之人,多喜欢修福德资粮,希望得到福德资粮,最后你发现一个真理:你越想得到,它离你越远。因为我们没有真正认识到福德资粮的本体意义所在,你看“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当你不受福德,反而越容易得到福德。你越贪著福德,福德反而离你越远。这就是佛法跟世间法最大的不同。

  

《弘一法师:斋心一味,修福十种》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