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体光老和尚 开示四十七

  开示四十七

   散香啊,你看维那师父跟当值的,挂二板、散香的不能跟这挂一二板敲在一起,敲在一起不好,禅堂还最忌讳这个,犍槌跟犍槌不能碰,碰了于禅堂不利。禅堂里要弄起来,这些事很多,跑香也要上正规,外正规内正规呀,外面要是很正规,内里边这个话头要现前.不是光跑跑算了.跑香就是为了用功,不管你是用什么功,你跑香那个功夫不要丢了,不要光顾着跑了。这跑香它也算是一枝香啊,这每枝香都是用功的时间,那敲的散香意思是照顾话头。佛教各宗都有一个制度,最好的就是禅堂,我们这里还不算是跑香,还没弄好,不管是多聪明多智慧.你到禅堂里边也不知道。怎么?你没看到过嘛,在家人怎么能看到过呢?他不知道,听也没听过,这禅堂里边怎么有维那呢?还有班首啊?你跑香的时候没跑好,也可以说你里边的话头失去了,你不会跑也打闲岔,那你说这个样子怪谁呀?谁也不怪,没弄过嘛,多少年了也没有弄这个,从来也没有见过这个嘛。生在社会上,有的几十岁了,没有见过,怎么会做呢?行就是跑香,坐就是坐香,这些事都要教一教。

   这佛教不知者不说,因为他不知道嘛,那为了想学,那不得不说,得有说得有学,得接受这个.学什么?学规矩,学用功,这都是应该学的。以前有些地方,禅堂里夜晚要吃饭,这些事情可多了,为了夜晚吃饭啊,有好多事情,筷子怎么拿,怎么放碗,怎么拿饭,怎么添,怎么接这个饭,吃完了怎么办,现在我们也不去学这个。夜晚吃东西啊.禅宗开始都不吃,不管什么宗,都不弄。后来弄到清朝雍正年间,夜晚吃点东西,是从天童传出来的,那时候跟现在不同啊,那时候早上吃一点稀饭,中午吃顿干饭,这叫一粥一饭。这现在有了,到处也可以吃馒头,假若这个人要是一顿馒头吃饱,一天也不饿.我们是修行人,有了这个色身,说是有道无道,吃穿重要,没有这个不行。古代与现在是有点不一样,我们用这个功夫,古今是一样。这些制度这些规矩是我们应该遵守的,不是说一定要叫别人说、叫别人管,管这个干啥?出入往返,上殿过堂,象这个样子就可以嘛!你说有个什么管呢?那就是你不要出了这个范围,你出了这个范围,要是不管一下,就是打闲岔。跑香不能乱跑唉,坐香要端端正正的,开始一坐香就把你那

  个功夫提起来,这枝香不叫它断,它要断了,你赶快提起来,开始用功就是这个样,要把他转熟成生,转生成熟,我们打妄想,功夫老打失,这就是功夫太生了,要把他转熟,忘了赶快提起来。古来过来的人,他这话头一提,一星期不断,我们现在做不到、做不到就是太生了。

   古代赵州禅师,三十年不杂用心,这三十年功夫都不打失,他这极熟啊!昼夜六时功夫都在,我们这枝香能不能叫它在?可能还不容易,这样来说我们比占人就要差一些,那古人他怎么能多少年都不打失?念阿弥陀佛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不要说是七日了,你能有一个钟头不乱啊,你这个行走坐卧,就不是一般的人了,还用七天啊?你走路吃饭就不是那个样子了,这个功夫上了正规的人,他不容易害病,因为他已经走上正路了,病也少了,妄想也少,这个样的人哪,很好用功,他功夫熟了,他不断了,他信心也坚固了。我们现在一会用一会不用,勉强的用上一下,有的半天、一个钟头还不提起来,这怎么造成这个样了?就是没有信心,这妄想太多了,用功的时间太少,没别的,就是不熟。那自己要认真的把自已所用的功夫用熟,吃饭的时候叫它在,睡觉的时候叫它在,睡觉一睡着不在了,醒了赶快叫它在,长期认真把功夫用「,功夫用上了,那还怕打妄想?还怕烦恼啊?因为他没有这个了,他已经越过这个坎了,他已经有主宰了,就是有病也不怕,没有什么可怕的,他能够自己善调身心,他不胡思乱想了。现在没有用上的赶快用上,用上的更好去用,这全靠自已,别人帮忙也帮不上,因为打妄想是自己打的,并不是别人打的,真实用功个靠自己,这班首师父也不过说说。

   或是家庭,或是社会与自己不怎么合适,引起来出家修行。诸法从缘生,唐朝安禄山造反,李源的父亲守东都,安禄山逼破了洛阳,就把李都督杀了,安禄山的儿子想夺位,把他父亲又杀了,唐朝就借这个机会把他们收拾了,李源信仰佛教,他把住宅、田地改成了寺庙,请圆泽禅师担任住持。这李源居士想朝峨嵋山,邀圆泽禅师一块去,圆泽想走西京到四川,李源不愿意到西京见到熟人,想走武汉水路到四川,圆泽禅师他是过来人,李源他不知道圆泽的想法,到汉口坐船走了几天,水上起了风,就把船靠岸边,村庄这男男女女的就到河边洗东西,圆泽禅师看到一个黑衣服的妇女过来了,他就哭起来了,这李源就问他,圆泽禅师说:我不愿意走这个路啊,我就是怕见这个妇女,这个妇女怀孕三年了,就是等我去投胎,假若不见没有事,这见了不行了,一定要给他当儿子。圆泽禅师就说:再过十二年,到杭州天竺山前边会面,明天我生下来,你要到我家里去看,我要见到你会笑起来,以此为证。圆泽禅师安排完之后就走了。李源也没有心朝山了,就回家了。时间很快,一晃过了十二年,八月十五要在杭州见面,他来到天竺那里,看见一头牛,上面骑了个小孩,笛子吹的哇哇响,这小孩一见李源就说: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行人远相访,此身虽易性长存。李源一听,知道这是师父,就上前合掌,小孩就说:李居士,你真守信。一勒牛鼻子上桥头就走了,又说: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江山游已遍,却回烟掉上瞿塘。就是说骑牛的小孩己经不是江边的那个小孩了,那个小孩已经死了,又在杭州投胎,这个骑牛的小孩走了就要死,又要到瞿塘投胎。

   按他们教下判断,这圆泽禅师证了初果,他能够七返人间,证阿罗汉果,虽然是有大智慧,有大神通,能知道过去未来,可是投生还是免不了。这是谁提出来的呢?这是印光老法师他提出来的,假若有这种功夫,生死虽然是没有实际的把握,他自己也掌握了一部分,净土宗说,这样的人要往生的话,肯定是上品上生,哪还要经过这几生几死呢?禅宗说要是了生死的话,非彻底见性,不见性不行,你功夫好也不中,圆泽禅师这还没有功夫啊,这确实了不起,他能知道死去生来,死去生来要证了四果罗汉就没事了,这个修行啊,差一点都不行。《四十二章经》上说,阿罗汉能旷劫寿命,这修行很难,再难也不能算了,越是艰难越是往前进,或是参禅或是念佛,要努力,要把他当成头等大事,不管什么要紧的事情也没有这个要紧,念念在兹,时时刻刻在这儿用功,生死大事嘛,马马虎虎不行,不管修行什么,都要认真,会说不行。

   也不是打好多七,就是三个七,金山是老打七的地方,现在也不打了。金山打禅七打三个七,禅堂里连维那师父一共住十八个人,三个七打下来,十八个人开悟了十七个半,怎么半个呢?维那事情多,照顾大家,只开了半个悟,那时候金山在江中心,大家说:你要是不开悟,我们把你丢到江里去!他不愿意到江里,这十多个弄住他抬着就要把它丢到江里边,冲到东洋大海喂鱼去,快到水边了,快要丢的时候,他开悟了,那时候道业禅师是宋朝,说:你悟了,你悟了个什么呢?你得说一下。维那师就喊:大和尚,我真悟了,尼姑是女人做的!古人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没有言语可开,只能说一个尼姑是女人做的,就是这么个意思,成佛离不开识啊,转识成智,你要想吃饱饭你要吃,吃饱了不就没事了吗?说识智何分,那就是识与智你不要分别了,就是这个样,大家不要分别,分别就是识,不分别就是智,你说还有什么说呢?就是现在我们一天到晚吃饭穿衣,上殿坐香,出坡劳动,你不要分别这个,分别就是识啊,识就是生死,不就在这里吗?还在哪里?你说,说什么呢?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你要吃啊,你要用啊,你自己放不下,这些事情都来了,你现在住在丛林下,有吃的,有用的,你不做饭还有饭吃,房子也有住的,衣服也有穿的,冬天有冬天的,夏天有夏天的,你看他还烦恼,还气的要死,长长短短的,这都是没有功夫,这都不是用功的。他真的有功夫,还被这些事物约束啊?就这一部分,他东想西想,不如意的事情烦恼,再不行把两件衣服拿上,我走!你走吧,这么大的地方,你走不了的地方,可能国家对于这个东跑西跑乱跑的和尚有意见,不是查户口嘛,昨天南昌来了几个公安局来做啥呢?大概有些小庙里和尚做的不好,查到这来过没有。这啰尔吧嗦的现前了,你也不知道你是个出家人了,乱弄,这不行啊,自己也吃亏,对于我们佛教也有影响。

   那个李洪志跑外国去了,他现在说什么?说:我们这个道啊,正在受这一点委屈,以后更高更上,总是超过其他的宗教。我们对于他们这样,我们就是不理就算了,这些道门现在依然存在,他总是说他的好,以前他经常到这里来,他还想占这个庙,现在当然是不敢了,不敢我们要注意啊,谨防这些道门,隐藏在我们里边。那从哪里看呢?他不愿意守规矩,他嘴说又是忏悔又是信佛,他是说瞎话的,他想捣蛋,这样不行,不管什么人,一定要遵守清规戒律,戒律是佛制,不遵守不行。

   管他住多少人呢,不听常住的招呼都不行!这客堂里要经常的检查,他嘴说的跟他做的不一样就不行,不管是哪里来的人,都是这个样。清规戒律毫不留情面。嘴说不行,要有实际,说谁还不会说几句?要认真的护持常住,不能歪曲,不能破坏常住的一针一线。

   你在看经之中,打坐之中见了一点道理,那个不行,你还没有实际,出家多少年的老修行,又坐禅又看经,有点把见解不行,一定要弄实际,就跟达摩祖师说的,要行解相应,这才行。你把经书背一点,说长道短的那个不行,你说个…

《体光老和尚 开示四十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