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体光老和尚 开示三十六▪P2

  ..续本文上一页知识,他都能弘扬其他的宗派。旧社会,印光老法师,他也是见了性的人,他有他的愿力,他观察这个时代,人的因缘善根,他是应时应机来弘扬净土,解放后,虚云老和尚,他真是禅宗见了性的人,他也讲经,他也传戒,他在鼓山弄了个华严学校,那就是不管你弘扬哪一宗、哪一教,都要见性,不见性你弄的那个还是生灭,不能彻底。

   这个地方原来叫安隐山安隐寺,后来北宋年间改成了青原山净居寺,宋徽宗到后来也很反对佛教,这些历代的皇帝将相摧残佛教,加起来是“三武一宗”,再加上文化大革命,那个更厉害,说这个干啥呢?这都是过去的事,不说不知道啊,这佛法受摧残、我们要知道,我们佛教在社会流传,不管社会对我们佛教怎么样搞、我们总要以慈悲心来对待,使人民能在佛教里种点善根,今生来世也可以了生脱死。

   这个道场.七祖他对于中国禅宗有很大贡献,他传法给石头希迁,希迁后来到南岳,在一块石头上搭了个茅蓬,人家就叫他石头和尚,到现在还是石头和尚。永明寿,云居膺都是青原下边的祖师,古代的出家人对于这些祖师、善知识不肯称呼他的名字,就称呼他那个山名、地名,青原是行思禅师,南岳是怀让禅师,南岳下面出了马祖,马祖是他在家的名字,他姓马,叫道一禅师,马祖的文字记载不多,这些祖师他并不是不立这些文字,或许是在他当时并不需要这个。马祖、石头他们那些人,学者来问话,就是答在问处,问在答处,很明白、很彻底,现在不行了,可是禅宗这些法还是依旧,那动不了!这现在这个道、那个道很多,大部分都是知识分子,假若对于佛教没有相当的体会,不管他知识多高也起不了作用,他没有信心,他信什么?他就信他那个知识,能在世界上怎么样怎么样,我们这只有一个信仰,信、解、行、证,这就是我们佛教,不管哪一宗,哪一派,都是这个样,这个不改,怎么也不改!不管哪一个善知识都不能动,都不能改呀!这叫定法,以这个定法成佛了生死,没有这个不行,达不到实际。我说这话,叫你们年青人对佛教有点认识,以后就不会有其它的错知错路了,有这一个方向,没这个方向不行,这啰哩叭嗦说这么多干什么呢?目的就是这个!用起功来什么都放下,放下来用功嘛!

   现在这个地方要成就初发心,初发心很难哪!怎么难呢?一个没习惯,跑香坐香、盘腿子没习惯,再一个看话头也没习惯,看不上,还不晓得怎么看法,规矩没学会,话头没看上,你身心不安,道场要成就所用的一切,我们这里一定要成就了生死,不要讲排场,不要光讲舒服快活,要知道这个舒服快活都是生灭,都是生死,这样搞不行,那就把这个道场的宗旨、目的给去了!今天我看你们几个刚出家的,跑香还不会跑,跑香不要张嘴,嘴不要张开,只有鼻子呼气,开始还不要跑的太快了,不要跟跑马路一样,那样不行,开始轻轻的,就跟平常走路那个样子,维那是禅堂主,他说了就要算,他说跑,大家一起跑,他让站就站,我们这个禅堂就象一个般若大船,维那是掌舵的,往哪开要识风看浪。

   要按理上说,这禅堂可了不起,佛说三藏十二部,祖师立的一切观法、观行,都在禅堂里,我们既然进来了,既然受了三坛大戒,就是真正的佛教徒,《梵网经》说: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成大觉己,真是诸佛子。你看这说的多好!你守了诸佛的戒 你就是真正的佛子啦,可不要小看你自己!那就是佛的这一切法呀,都交给你了,就跟那担担子一样,你要担起来!担就在禅堂里面担,要担起来禅堂里面这一切事情,去学去做,这就是佛的家业,这就是真佛子!

   感觉我们出家呀,很幸运!这当和尚这么样的好,这么样的好事情我怎么当来了呢?受戒这么了不起的三坛大戒我也受了,自己觉悟,我呀,一定有这个大善根!我既然有善根,我今生就要了脱,要发这个心,发精进心、发勇猛心、发修行心,目的没达到 没有得到实际,不能随随便便放过,跑跑香,再坐坐香,我们就是千这个,别的也没有啥事,要知道,一个道场要很多人成就,就是劳动也不是一天到晚劳动,劳动那么多的事干什么?我们的生活,也不是光靠我们这些和尚啊,我们哪有这么多钱修房子?我们吃饭穿衣,并不是完全靠我们自己,僧伽嘛,他有人供养,成就修行,他是好意啊,他叫我们赶快修行,不要做好多事,修行成功了好度化众生。不管出家在家,目的都是一个,都是为了佛法常住不灭,为了修行人修行了生死。

   我这个人哪,也不懂得什么,不懂是不懂呀,他在这个佛教里头经风雨、见世面,他弄了这么几十年了,古代的时候,都不是一天到晚的坐在那里,你看马祖,马祖他最喜欢栽树,后人叫“马祖栽松”,未成佛道,先结人缘,这些古代的祖师,尤其是禅宗的祖师,他们都在那儿劳动。还没解放,我在云门寺,虚老和尚天天在外头栽树栽花,自己种菜,那时候,现在美国的法云给他当侍者,老和尚栽的树,别人可不能给他弄坏,弄坏了可不行,老和尚他会打人的!那你犯点规矩他不说什么,你把他栽的树弄坏了,那可不行,这就是说历代的高僧祖师都是以劳动而为实际。

   丛林,道场,有次序,有规格,没有这个就乱了,上殿、过堂、出坡,他都有个规格,没有这个规格,他上殿就乱了,过堂也乱了,上客堂里也得有规格,按说丛林里上客堂站的地方,过堂吃饭的地方,他也有制度,禅堂里这个位子,班首位,维那位,是丛林下方丈送位,两边的师父是维那送位,他有了位子,他就上正规了,禅堂里西单第一个位子是僧值的,东单第一个位子是知客的,你要是在后边,你过堂吃饭也要在后边,你坐香也要在后边,因为现在就这几个人,也没正式的安排,到了冬天把这点事情弄起来,管他人多人少呢!我看有些年青的,是当参学的,参、学,学什么?学就是学我们道场里这一切清规,上殿、过堂、出坡、出入往还,禅堂里边的大规矩、小法则,当值、监香、散香、巡香、盘腿子、放腿子,这些制度上正规了,到外边去上殿也上正规,去吃饭也上正规,禅堂里要是上正规,外边也会上正规,禅堂位子是乱的,那上殿也乱了,吃饭也乱了,为什么乱?他没有人招呼,大殿里、斋堂里都得有僧值招呼,禅堂里有维那招呼,库房里有当家、副寺招呼,上客堂有寮元招呼,这现在好象是丛林的这些制度规矩百八年来没有了,你现在要把他弄起来呀,不容易!因为现在不懂的多,不容易弄的事情,要细心的、认真的,我们要知道,我们修道人,要没有清规戒律来管制的话,不行,乱了!外头乱了,内里边那是肯定乱了,你外头乱了,就说明你内里乱了,内里要不起心动念,外头他不会乱,他心里有什么东西,外头他会表现出来,威仪即定,定即威仪,你外头乱了,别人就知道你思想也乱了。

   以前我住禅堂的时候,有些老师父,他当巡香,他走一个圈子,你哪个人用功没用功他都知道,怎么?那个样子不一样,他这个功夫己经上了正路,身安心安,他坐在那里也跟别人不一样,他在思想上、行动上走上正规了,他个人就安定了,太平了,啥事也没有了,一天到晚都在功夫上,这个人哪,那就没什么话说了,还说个什么规矩啊?我们这个思想是乱的,烦恼妄想多,功夫站不住,没有别的,就是没踏实,上殿、过堂、出坡,这几种事能把我们的信仰修持体现出来,纲领看就看这个,讲也就讲这个,你的功夫没上路,上殿过堂之中你总有点错,或是晚去了,或是功课还没做完,你走了,说那我的思想你怎么知道呢?就在这儿看出来了!出坡是修福的,坐香是修慧的,道场是福慧双修,以前住两年禅堂,规矩熟了,功夫也会用了,他到外面培福去了,或是做饭、种菜、烧大火,给常住做一些苦事,名字叫行单,修苦行,学普贤行。我们这一切福一切慧都是我们自己修来的,不是白白的给的,那就是别人结缘这几个钱,这是我们有这个福啊,你没有福谁给你,说今天有人供养吃豆腐,这是福啊,用功见解这属于慧,这个福慧全靠个人。世尊福足慧足,成佛了,我们要知道,福能融慧,你要是一点福也没有,你吃饭没有,穿衣没有,住房没有,你还修行什么?你要是有福报的人,一切具足,就能拥护我们修行,没有智慧,不明白道理,修道的方向不知道,这修行也修不成,所以一定要福慧双修,催板!

  

  

《体光老和尚 开示三十六》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