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无根。只因分别而有。你但于凡圣两处情尽。自然无妄。不得有纤毫依执。云。既无依执。当何相承。师云。以心传心。云。若心相传。云何言心亦无。师云。不得一法。名为传心。若了此心。即是无心无法。云。若无心无法。云何名传。师云。汝闻道传心。将谓有可得耶。所以祖师云。认得心性时。可说不思议。了了无所得。得时不说知。此事若教汝会。何堪也。
问。和尚现今说法。何得言无僧亦无法。师云。汝若见有法可说。即是以音声求我。若见有我。即是处所。法亦无法。法即是心。所以祖师云。付此心法时。法法何曾法。无法无本心。始解心心法。实无一法可得。名坐道场。道场者。只是不起诸见。悟法本空。唤作空如来藏。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尘埃。若得此中意。逍遥何所论。
问。圣人无心即是佛。凡夫无心。莫沈空寂否。师云。法无凡圣。亦无沉寂。法本不有。莫作无见。法本不无。莫作有见。有之与无。尽是情见。犹如幻翳。所以云。见闻如幻翳。知觉乃众生。祖师门中。只论息机忘见。所以忘机则佛道隆。分别则魔军炽。
问。本既是佛。那得更有四生六道。种种形貌不同。师云。诸佛体圆。更无增减。流入六道。处处皆圆。万类之中。个个是佛。譬如一团水银。分散诸处。颗颗皆圆。若不分时。只是一块。此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种种形貌。喻如屋舍。舍驴屋。入人屋。舍人身。至天身。乃至声闻缘觉菩萨佛屋。皆是汝取舍处。所以有别。本源之性。何得有异。
长庆大安禅师
雪峰因入山。采得一枝木。其形似蛇。于背上题曰。本自天然。不假雕琢。寄与师。师曰。本色住山人。且无刀斧痕。
清田和尚
师与[王+舀]上座煎茶次。师敲绳床三下。[王+舀]亦敲三下。师曰。老僧敲有个善巧。上座敲有何道理。[王+舀]曰。某甲敲有个方便。和尚敲作么生。师举起盏子。[王+舀]曰。善知识眼。应须恁么。茶罢。[王+舀]却问和尚适来举起盏子意作么生。师曰。不可更别有也。
大慈寰中禅师
杭州大慈山寰中禅师。蒲阪卢氏子。参百丈受心印。辞往南岳常乐寺结茅山顶。一日南泉至。问如何是庵中主。师曰。苍天苍天。南泉曰。苍天且置。如何是庵中主。师曰。会即便会莫忉忉。南泉拂袖而出。
僧辞师。问甚么处去。曰江西去。师曰。我劳汝一段事得否。曰和尚有甚么事。师曰。将取老僧去得么。曰更有过于和尚者。亦不能将去。师便休。僧后举似洞山。洞山曰。阇黎争合恁么道。曰和尚作么生。洞山曰得洞山又问其僧。大慈别有甚么言句。曰有时示众曰。说得一丈。不如行取一尺。说得一尺。不如行取一寸。洞山曰。我不恁么道。曰和尚作么生。洞山曰。说取行不得底。行取说不得底。
石霜性空禅师
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云。如人在千尺井中。不假寸绳出得此人。即答汝西来意。僧曰。近日湖南畅和尚出世。亦为人东语西话。师唤沙弥。拽出这死尸著沙弥即仰山。山后问耽源。如何出得井中人。源曰咄。痴汉。谁在井中。山复问沩山。沩召慧寂。山应诺。沩曰。出也。仰山住后。常举前语谓众曰。我在耽源处得名。沩山处得地。
长沙景岑招贤禅师
上堂。我若一向举扬宗教。法堂前须草深一丈。事不获巳。向汝诸人道。尽十方世界是沙门眼。尽十方世界是沙门全身。尽十方世界是自已光明。尽十方世界在自已光明里。尽十方世界无一人不是自已。我常向汝诸人道。三世诸佛。法界众生。是摩诃般若光。光未发时。汝等诸人向甚么处委悉。光未发时。尚无佛无众生消息。何处得山河国土来。时有僧问如何是沙门眼。师曰。长长出不得。又曰。成佛成祖出不得。六道轮迥出不得。僧曰。未审出个甚么不得。师曰。昼见日夜见星。曰学人不会。师曰。妙高山色青又青。
师游山归。首座问和尚甚处去来。师曰。游山来。座曰。到甚么处。师曰。始从芳草去。又逐落花回。座曰。大似春意。师曰。也胜秋露滴芙蕖。
有秀才看千佛名经。问曰。百千诸佛。但见其名。未审居何国土。还化物也无。曰黄鹤楼崔颢题后。秀才还曾题也未。曰未曾。曰得闲题取一篇好。
僧问。本来人还成佛也无。师曰。汝见大唐天子。还自种田割稻么。曰。未审是何人成佛。师曰。是汝成佛。僧无语。师曰。会么。曰不会。师曰。如人因地而倒。依地而起。地道甚么。
问。向上一路请师道。师曰。一口针。三尺线。曰。如何领会。师曰。益州布。扬州绢。
师示偈曰。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僧便问只如百尺竿头。如何进步。师曰。朗州山。澧州水。曰不会。师曰。四海五湖皇化里。
竺尚书问。蚯蚓斩为两段。两头俱动。未审佛性在阿那头。师曰。莫妄想。曰争奈动何。师曰。会即风火未散。书无对。师唤尚书。书应诺。师曰。不是尚书本命。曰不可离却即今祗对。别有第二主人。师曰。唤尚书作至尊得么。曰恁么总不祗对时。莫是弟子主人否。师曰。非但祗对与不祗对时。无始劫来。是个生死根本。示偈曰。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来认识神。无始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
僧问。如何转得山河国土归自已去。师曰。如何转得自已成山河国土去。曰不会。师曰。湖南城下好养民。米贱柴多足四邻。僧无语。师示偈曰。谁问山河转。山河转向谁。圆通无两畔。法性本无归。
示众。若心是生。则梦幻空华亦应是生。若身是生。则山河大地万象森罗亦应是生。
问。教中说幻意是有耶。师曰。大德是何言欤。曰恁么则幻意是无耶。师曰。大德是何言欤。曰恁么则幻意是不有不无耶。师曰。大德是何言欤。曰如某三明。尽不契于幻意。未审和尚如何明教中幻意。师曰。大德信一切法不思议否。曰佛之诚言。那敢不信。师曰。大德言信。二信之中。是何信。曰如某所明。二信之中。是名缘信。师曰。依何教门。得生缘信。曰华严云。菩萨摩诃萨以无障无碍智慧。信一切世间境界。是如来境界。又华严云。诸佛世尊。悉知世法及诸佛法。性无差别。决定无二。又华严云。佛法世间法。若见其真实。一切无差别。师曰。大德所举缘信教门。甚有来处。听老僧与大德明教中幻意。若人见幻本来真。是则名为见佛人。圆通法法无生灭。无灭无生是佛身。
华严座主问。虚空为是定有。为是定无。师曰。言有亦得。言无亦得。虚空有时但有假有。虚空无时但无假无。曰如和尚所说。有何教文。师曰。大德岂不闻首楞严云。十方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岂不是虚空生时。但生假名。又云。汝等一人发真归元。十方虚空悉皆销殒。岂不是虚空灭时。但灭假名。老僧所以道。有是假有。无是假无。
问。如何是文殊。师曰。墙壁瓦砾是。曰如何是观音。师曰。音声语言是。曰如何是普贤。师曰。众生心是。曰如何是佛。师曰。众生色身是。曰河沙诸佛体皆同。何故有种种名字。师曰。从眼根返源名文殊。耳根返源名观音。从心返源名普贤。文殊是佛妙观察智。观音是佛无缘大慈。普贤是佛无为妙行。三圣是佛之妙用。佛是三圣之真体。用则有河沙假名。体则总名一薄伽梵。
皓月供奉问。天下善知识。证三德涅槃也未。师曰。大德问果上涅槃。因中涅槃。曰问果上涅槃。师曰。天下善知识未证。曰为甚么未证。师曰。功未齐于诸圣。曰功未齐于诸圣。何为善知识。师曰。明见佛性。亦得名为善知识。曰未审功齐何道。名证大涅槃。师示偈曰。摩诃般若照。解脱甚深法。法身寂灭体。三一理圆常。欲识功齐处。此名常寂光。曰果上三德涅槃。巳蒙开示。如何是因中涅槃。师曰。大德是。
初师久依南泉。有投机偈曰。今日还乡入大门。南泉亲道遍乾坤。法法分明皆祖父。回头惭愧好儿孙。泉答曰。今日投机事莫论。南泉不道遍乾坤。还乡尽是儿孙事。祖父从来不出门。
鄂州茱萸和尚
上堂。擎起一橛竹曰。还有人虚空里钉得橛么。时有灵虚上座出众曰。虚空是橛。师便打。虚曰。莫错打。师便下座。
子湖岩利踪禅师
示众。诸法荡荡。何绊何拘。汝等于中。自生难易。心源一统。绵亘十方。上上根人。自然明白。自古及今。未曾有一个凡夫圣人。出现汝前。亦无有一善语恶语。到汝分上。为甚么故。为善善无形。为恶恶无相。既巳无我。把甚么为善恶。立那个是凡圣。汝信否。还保任否。有甚么迥避处。恰似日中逃影相似。还逃得么。今之既尔。古之亦然。今古齐时。汝还讳得么。佛法玄妙。了得者自相策发。无为小缘妨于大事。汝不见道。宁可终身立法。谁能一旦忘缘。仁者。要得会禅么。各归衣钵下看。
僧问。如何是大圆镜。师云。一切物著不得。进云。为甚么一切物著不得。师云。汝是一切物。还著得汝否。
师曰。仁者。本自具足。本自周备。直教无纤尘法。碍你眼光始得。若有微尘底不尽。不是一生半劫。赚汝皮囊。汝性命根境法中。造诸妖怪。山精鬼魅。附汝行持。得少为足。鼓弄片皮。于佛法却为毒害。讥礼塔庙。毁彼持经。则成师子身中虫。自食师子身中肉。
师曰。仁者。岂不见目前太虚。还有纤毫欠少处么。若也于中体得这个消息。不妨出得凡圣境界。了得世间出世间之智。一法既尔。万法亦然。仁者还乐也无。
示众。天上人间。轮迥六道。乃至蠢动含灵。未曾于此一分真如中。有些子相违处。还信么。还领受得么。大凡行脚。也须具大信根。作个丈夫始得。何处得与么难信。他古人只见道个即心是佛。即心是法。便承信去。随处茅茨石室。长养圣胎。只待道果成熟。汝今何不效他行取。仁者。可煞分明。并无参杂。治生产业。与诸实相。不相违背。
灵鹫闲禅师
明水和尚问。如何是顿获法身。师曰。一透龙门云外望。莫作黄河点额鱼。
仰山问寂寂无言。如何视听。师曰。无缝塔前多雨水。
新罗大茅和尚
上堂。欲…
《004 御选语录(清 世宗皇帝 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