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004 禦選語錄(清 世宗皇帝 選)▪P38

  ..續本文上一頁無根。只因分別而有。你但于凡聖兩處情盡。自然無妄。不得有纖毫依執。雲。既無依執。當何相承。師雲。以心傳心。雲。若心相傳。雲何言心亦無。師雲。不得一法。名爲傳心。若了此心。即是無心無法。雲。若無心無法。雲何名傳。師雲。汝聞道傳心。將謂有可得耶。所以祖師雲。認得心性時。可說不思議。了了無所得。得時不說知。此事若教汝會。何堪也。

  問。和尚現今說法。何得言無僧亦無法。師雲。汝若見有法可說。即是以音聲求我。若見有我。即是處所。法亦無法。法即是心。所以祖師雲。付此心法時。法法何曾法。無法無本心。始解心心法。實無一法可得。名坐道場。道場者。只是不起諸見。悟法本空。喚作空如來藏。本來無一物。何處有塵埃。若得此中意。逍遙何所論。

  問。聖人無心即是佛。凡夫無心。莫沈空寂否。師雲。法無凡聖。亦無沈寂。法本不有。莫作無見。法本不無。莫作有見。有之與無。盡是情見。猶如幻翳。所以雲。見聞如幻翳。知覺乃衆生。祖師門中。只論息機忘見。所以忘機則佛道隆。分別則魔軍熾。

  問。本既是佛。那得更有四生六道。種種形貌不同。師雲。諸佛體圓。更無增減。流入六道。處處皆圓。萬類之中。個個是佛。譬如一團水銀。分散諸處。顆顆皆圓。若不分時。只是一塊。此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種種形貌。喻如屋舍。舍驢屋。入人屋。舍人身。至天身。乃至聲聞緣覺菩薩佛屋。皆是汝取舍處。所以有別。本源之性。何得有異。

  長慶大安禅師

  雪峰因入山。采得一枝木。其形似蛇。于背上題曰。本自天然。不假雕琢。寄與師。師曰。本色住山人。且無刀斧痕。

  清田和尚

  師與[王+舀]上座煎茶次。師敲繩床叁下。[王+舀]亦敲叁下。師曰。老僧敲有個善巧。上座敲有何道理。[王+舀]曰。某甲敲有個方便。和尚敲作麼生。師舉起盞子。[王+舀]曰。善知識眼。應須恁麼。茶罷。[王+舀]卻問和尚適來舉起盞子意作麼生。師曰。不可更別有也。

  大慈寰中禅師

  杭州大慈山寰中禅師。蒲阪盧氏子。參百丈受心印。辭往南嶽常樂寺結茅山頂。一日南泉至。問如何是庵中主。師曰。蒼天蒼天。南泉曰。蒼天且置。如何是庵中主。師曰。會即便會莫忉忉。南泉拂袖而出。

  僧辭師。問甚麼處去。曰江西去。師曰。我勞汝一段事得否。曰和尚有甚麼事。師曰。將取老僧去得麼。曰更有過于和尚者。亦不能將去。師便休。僧後舉似洞山。洞山曰。阇黎爭合恁麼道。曰和尚作麼生。洞山曰得洞山又問其僧。大慈別有甚麼言句。曰有時示衆曰。說得一丈。不如行取一尺。說得一尺。不如行取一寸。洞山曰。我不恁麼道。曰和尚作麼生。洞山曰。說取行不得底。行取說不得底。

  石霜性空禅師

  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雲。如人在千尺井中。不假寸繩出得此人。即答汝西來意。僧曰。近日湖南暢和尚出世。亦爲人東語西話。師喚沙彌。拽出這死屍著沙彌即仰山。山後問耽源。如何出得井中人。源曰咄。癡漢。誰在井中。山複問沩山。沩召慧寂。山應諾。沩曰。出也。仰山住後。常舉前語謂衆曰。我在耽源處得名。沩山處得地。

  長沙景岑招賢禅師

  上堂。我若一向舉揚宗教。法堂前須草深一丈。事不獲巳。向汝諸人道。盡十方世界是沙門眼。盡十方世界是沙門全身。盡十方世界是自已光明。盡十方世界在自已光明裏。盡十方世界無一人不是自已。我常向汝諸人道。叁世諸佛。法界衆生。是摩诃般若光。光未發時。汝等諸人向甚麼處委悉。光未發時。尚無佛無衆生消息。何處得山河國土來。時有僧問如何是沙門眼。師曰。長長出不得。又曰。成佛成祖出不得。六道輪迥出不得。僧曰。未審出個甚麼不得。師曰。晝見日夜見星。曰學人不會。師曰。妙高山色青又青。

  師遊山歸。首座問和尚甚處去來。師曰。遊山來。座曰。到甚麼處。師曰。始從芳草去。又逐落花回。座曰。大似春意。師曰。也勝秋露滴芙蕖。

  有秀才看千佛名經。問曰。百千諸佛。但見其名。未審居何國土。還化物也無。曰黃鶴樓崔颢題後。秀才還曾題也未。曰未曾。曰得閑題取一篇好。

  僧問。本來人還成佛也無。師曰。汝見大唐天子。還自種田割稻麼。曰。未審是何人成佛。師曰。是汝成佛。僧無語。師曰。會麼。曰不會。師曰。如人因地而倒。依地而起。地道甚麼。

  問。向上一路請師道。師曰。一口針。叁尺線。曰。如何領會。師曰。益州布。揚州絹。

  師示偈曰。百尺竿頭不動人。雖然得入未爲真。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僧便問只如百尺竿頭。如何進步。師曰。朗州山。澧州水。曰不會。師曰。四海五湖皇化裏。

  竺尚書問。蚯蚓斬爲兩段。兩頭俱動。未審佛性在阿那頭。師曰。莫妄想。曰爭奈動何。師曰。會即風火未散。書無對。師喚尚書。書應諾。師曰。不是尚書本命。曰不可離卻即今祗對。別有第二主人。師曰。喚尚書作至尊得麼。曰恁麼總不祗對時。莫是弟子主人否。師曰。非但祗對與不祗對時。無始劫來。是個生死根本。示偈曰。學道之人不識真。只爲從來認識神。無始劫來生死本。癡人喚作本來人。

  僧問。如何轉得山河國土歸自已去。師曰。如何轉得自已成山河國土去。曰不會。師曰。湖南城下好養民。米賤柴多足四鄰。僧無語。師示偈曰。誰問山河轉。山河轉向誰。圓通無兩畔。法性本無歸。

  示衆。若心是生。則夢幻空華亦應是生。若身是生。則山河大地萬象森羅亦應是生。

  問。教中說幻意是有耶。師曰。大德是何言欤。曰恁麼則幻意是無耶。師曰。大德是何言欤。曰恁麼則幻意是不有不無耶。師曰。大德是何言欤。曰如某叁明。盡不契于幻意。未審和尚如何明教中幻意。師曰。大德信一切法不思議否。曰佛之誠言。那敢不信。師曰。大德言信。二信之中。是何信。曰如某所明。二信之中。是名緣信。師曰。依何教門。得生緣信。曰華嚴雲。菩薩摩诃薩以無障無礙智慧。信一切世間境界。是如來境界。又華嚴雲。諸佛世尊。悉知世法及諸佛法。性無差別。決定無二。又華嚴雲。佛法世間法。若見其真實。一切無差別。師曰。大德所舉緣信教門。甚有來處。聽老僧與大德明教中幻意。若人見幻本來真。是則名爲見佛人。圓通法法無生滅。無滅無生是佛身。

  華嚴座主問。虛空爲是定有。爲是定無。師曰。言有亦得。言無亦得。虛空有時但有假有。虛空無時但無假無。曰如和尚所說。有何教文。師曰。大德豈不聞首楞嚴雲。十方虛空生汝心內。猶如片雲點太清裏。豈不是虛空生時。但生假名。又雲。汝等一人發真歸元。十方虛空悉皆銷殒。豈不是虛空滅時。但滅假名。老僧所以道。有是假有。無是假無。

  問。如何是文殊。師曰。牆壁瓦礫是。曰如何是觀音。師曰。音聲語言是。曰如何是普賢。師曰。衆生心是。曰如何是佛。師曰。衆生色身是。曰河沙諸佛體皆同。何故有種種名字。師曰。從眼根返源名文殊。耳根返源名觀音。從心返源名普賢。文殊是佛妙觀察智。觀音是佛無緣大慈。普賢是佛無爲妙行。叁聖是佛之妙用。佛是叁聖之真體。用則有河沙假名。體則總名一薄伽梵。

  皓月供奉問。天下善知識。證叁德涅槃也未。師曰。大德問果上涅槃。因中涅槃。曰問果上涅槃。師曰。天下善知識未證。曰爲甚麼未證。師曰。功未齊于諸聖。曰功未齊于諸聖。何爲善知識。師曰。明見佛性。亦得名爲善知識。曰未審功齊何道。名證大涅槃。師示偈曰。摩诃般若照。解脫甚深法。法身寂滅體。叁一理圓常。欲識功齊處。此名常寂光。曰果上叁德涅槃。巳蒙開示。如何是因中涅槃。師曰。大德是。

  初師久依南泉。有投機偈曰。今日還鄉入大門。南泉親道遍乾坤。法法分明皆祖父。回頭慚愧好兒孫。泉答曰。今日投機事莫論。南泉不道遍乾坤。還鄉盡是兒孫事。祖父從來不出門。

  鄂州茱萸和尚

  上堂。擎起一橛竹曰。還有人虛空裏釘得橛麼。時有靈虛上座出衆曰。虛空是橛。師便打。虛曰。莫錯打。師便下座。

  子湖岩利蹤禅師

  示衆。諸法蕩蕩。何絆何拘。汝等于中。自生難易。心源一統。綿亘十方。上上根人。自然明白。自古及今。未曾有一個凡夫聖人。出現汝前。亦無有一善語惡語。到汝分上。爲甚麼故。爲善善無形。爲惡惡無相。既巳無我。把甚麼爲善惡。立那個是凡聖。汝信否。還保任否。有甚麼迥避處。恰似日中逃影相似。還逃得麼。今之既爾。古之亦然。今古齊時。汝還諱得麼。佛法玄妙。了得者自相策發。無爲小緣妨于大事。汝不見道。甯可終身立法。誰能一旦忘緣。仁者。要得會禅麼。各歸衣缽下看。

  僧問。如何是大圓鏡。師雲。一切物著不得。進雲。爲甚麼一切物著不得。師雲。汝是一切物。還著得汝否。

  師曰。仁者。本自具足。本自周備。直教無纖塵法。礙你眼光始得。若有微塵底不盡。不是一生半劫。賺汝皮囊。汝性命根境法中。造諸妖怪。山精鬼魅。附汝行持。得少爲足。鼓弄片皮。于佛法卻爲毒害。譏禮塔廟。毀彼持經。則成師子身中蟲。自食師子身中肉。

  師曰。仁者。豈不見目前太虛。還有纖毫欠少處麼。若也于中體得這個消息。不妨出得凡聖境界。了得世間出世間之智。一法既爾。萬法亦然。仁者還樂也無。

  示衆。天上人間。輪迥六道。乃至蠢動含靈。未曾于此一分真如中。有些子相違處。還信麼。還領受得麼。大凡行腳。也須具大信根。作個丈夫始得。何處得與麼難信。他古人只見道個即心是佛。即心是法。便承信去。隨處茅茨石室。長養聖胎。只待道果成熟。汝今何不效他行取。仁者。可煞分明。並無參雜。治生産業。與諸實相。不相違背。

  靈鹫閑禅師

  明水和尚問。如何是頓獲法身。師曰。一透龍門雲外望。莫作黃河點額魚。

  仰山問寂寂無言。如何視聽。師曰。無縫塔前多雨水。

  新羅大茅和尚

  上堂。欲…

《004 禦選語錄(清 世宗皇帝 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