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如何得彻底尽去。但只去缚。缚之一子。众生业识根深。千生万劫。缠绕无休。色能缚见。声能缚闻。触缘便缚。对境即昏。转求转远。愈觅愈深。欲得解缚。别无方便。一念回光。即睹佛面。非心非佛。白云万里。是心是佛。万里白云。佛即是见。见本离因。如青莲花。不染一尘。见如不见。闻如不闻。色不碍见。声不碍闻。根尘空寂。历历明明。千江一月。一月千江。风来水面。云绕层岗。极乐世界。东方西方。有何隔碍。不用参详。佛即是我。我即是佛。佛与众生。无二无别。孰欠孰剩。孰优孰劣。迷之则凡。悟之则圣。凡圣双泯。全体大用。离相若非。即相则是。即相若非。离相则是。是非两忘。真佛出世。佛生一如。无出无入。彼此不二。无来无去。大慈悲父。设兹慈航。拯救群迷。解缚脱缰。此恩此德。难议难量。无上醍醐。今巳得尝。愿同含识。共登道场。稽首归依。顶礼法王。
祖意
六祖不传衣。达摩留只履。欲分异与同。透得知玄旨。若直露消息。一月千江里。何妨更注脚。脚跟下荐取。
问答一则
一僧问。有僧问云门如何是透法身句。云门曰。北斗里藏身。意旨如何。王颂曰。透法身。藏北斗。有是无。无是有。泥牛吼月。木郎醉酒。如是如是。知否知否。
六根颂
六根原来一物收。谁知一物价难酬。键关碌碌空妨鼠。鞭扑劳劳错打牛。绿水青山观自在。清风明月任优游。拔根应会生根地。听取凉蝉报早秋。
地
大地一毫端。本来不见土。识得脚根下。任伊吞与吐。
水
一勺全沧海。沧海无滴水。沧海与桑田。海田只如此。
火
石火与电光。何须分人我。识得丙丁因。自知火中果。
风
遍界不曾藏。遍界不曾有。但观动静声。尽是狮子吼道。至道原无一语。何妨信口吟哦。静喧语默任和和。无可亦无不可极乐世界何处。色空里面缣讹。曰魔曰佛总非他。却又本来无我。
月
朔日何曾隐晦。光明仍满三千。莫言三五是团圆。大地依然黑暗明自暗中折合。暗从明里周旋。明明暗暗两无偏。此月方才出现。
灯
一盏能分千盏。须知一盏何来。直饶照出九层台。者个何尝有碍用处分明无照。体时不隔尘埃。莲花火里霎时开。方得名为自在。
镜
恰似冰轮高挂。自然形影不藏。何须刮垢更磨光。方现如如妙相纵使尘封岂掩。便从笼罩无妨。昏明只辨一毫芒。畏障都卢生障。
心珠性水
心珠性水合同途。此界他方本不殊。珠灿烂时涵湛水。水澄清处见圆珠。光风霁月全身现。碧沼寒潭寸影无。亘古至今无个事。何须依样画葫芦。
录语二则
万物如如在目前。小而无内广无边。圆通一性何来往。水底青山火里莲。
尊贵从来不自知。幸逢一拶好修持。谁知一滴曹溪水。却在吾。皇太液池。
示明鼎
柏林寺礼佛次。示明鼎曰。佛为一大事出家。岂仅为自了生死巳哉。众生沉沦。愿拯拔之。众生迷谬。愿儆觉之。众生缠缚。愿解脱之。众生蔽障。愿开明之。一切圣凡。料共喻斯旨。然拯拔众生。即自拯拔也。儆觉众生。即自儆觉也。解脱众生。即自解脱也。开明众生。即自开明也。如是拯拔儆觉解脱开明。实无我得拯拔。我得儆觉。我得解脱。我得开明者。亦无众生得我拯拔。得我儆觉。得我解脱。得我开明者。如是谓之度人。如是谓之自度。所以从上古德。巳得巳证。必为人天推作导师。一本慈悲。随人接引。而当其所得未得。所证未证之时。则必孳孳汲汲。眠食俱废。不惜躯命。力索勤求。匿影销声。闭关杜口。惟依本分。绝不关人。甚至兀坐空岩。行脚异域。断臂立雪。若救头燃。其苦心忍行。曾不以年岁计。逼拶戛击。誓期彻悟。一旦摸著鼻孔。如绝如苏。然后即事即理。无挂无碍。以至人天趋向。秉拂开堂。自利利人。一时圆满。盖已事未明而即能导人。不能导人而遂为了已事者。十方万古。决定无此教。无此法也。今尔著僧伽衣。吃香厨饭。为佛弟子。人号善知识。住名刹。升法席。集缁素而说法。亦历有岁年矣。皇上以帝王之尊。证如来之果。随喜所及。时承。开示。不异日月轮边。光明常被。其为万辛。历劫难逢。然以余观尔。桶底不脱。竿头未进。虽经行禅诵。日不忘两餐。而见性明心。实莫参一味。执著名相。缠绕语言。寻讨无功。啐啄奚补。岂不上负。圣恩。下负自已。如此而或欲为人。是乃聋以导聋。瞽以传瞽。迷人正觉。断人慧命。铁蛇横路。自误误人。堕落轮迥。将阿谁消受。余深代汝愧畏。尔亟当及此猛省。打透关头。自度度人。并不是两事。尔应知。皇上恩大难酬。并肯余言之无妄也。古佛巳过。再世未来。不向今生度。懊恼亦何及。况自误犹小。误人罪大。舌在不从心。具眼莫问口。其努力迥向。毋有玷沙门。俾三千大众。各发信心。广衍宗旨。且谩道授记灵山。必将获人天福报。是否是否。如何如何。莫谓如来教下。絮絮琐琐。大似谈老婆禅也。尔其珍重。毋忽。
皇十七弟果亲王自得居士。
究竟铭
三界众生。自从无始。忽起无明。成就根尘。即此无明。同佛正觉。迷妄执著。升沉业识。悟无愚智。觉无凡圣。不从彼来。不从此去。前后际断。非即非难。无依有立。有凭无成。坦然一致。真妄无二。能所俱离。随类普应。有方则滞。著处即邪。痴静冥空。六尘缘影。不染而染。是而非是。声声色色。捏目生花。昭昭灵灵。龟毛兔角。二途俱泯。圆成弹指。无证之证。无修之修。次第渐除。宿昔染习。六般同济。众生一如。佛魔邪外。一轨同收。好丑分明。宝镜不垢。常泯常照。常动常寂。无可不可。不取不舍。圆通荡荡。不思不议。
如如歌。
从上佛祖传心法。无异无同无二辙。本非知见所能明。不是施功可了脱。目前色相悉真常。耳畔音声尽妙说。个中毫发费商量。即落千差与万别。未从拟议全宾主。不用足移入道场。圆满融通无净染。希夷微妙又寻常。凝然不动超尘劫。寂尔无为建宝幢。刹刹尘尘皆实相。更余何物可承当。中非内兮表非外。非须弥兮非绉芥。还问皓月印千江。复若飙风鸣万籁。捏之不聚视无形。当前即是寻无在。但能顷刻回光照。不劳弹指便圆成。真谛无圣无不圣。妙义非生非不生。逢建立时随建立。遇光明处合光明。山河大地如来藏。动植含灵佛祖灯。何用改用弦兼易调。从他月白与风清。澄之不清淆不浊。亦非迷兮亦非觉。圆融即是宝金绳。耽玩翻成断贯索。尘劳妄想等龟毛。般若涅槃同兔角。那伽常定繁兴处。遍界纵横无住著。大千世界一慈航。露柱灯笼何处藏。若向草头寻祖意。合如针上觅鸳鸯。六根即是菩提种。万念无非如意幢。大似寒梅经雪后。花开不是去年香。把断一津非是入。放纵千流非是出。泊然心境湛兮澄。岂假丝毫功与力。无住无行不堕空。常明常照还如漆。沧海涓涓入百川。盈溪盈壑作波澜。曹溪一滴遍三千。岂待拈花始莞然。月照寒潭波映月。月波浩渺潭皎洁。此中体用甚分明。何必谛诠堕言说。物物同参报化身。一尘不染净光佛。净光佛住在何方。即在众微尘里觅。渴饮饥餐朝复昏。本无些子异于人。才言解脱即坑堑。脚底何非不二门。有作有为终属妄。除烦除恼亦非真。若言如如成两橛试问此歌闻不闻。
示初学
达摩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假文字语言。盖因众生。以无量劫来。识情染习。一向外求。不知返本。但推穷寻逐。攀缘思虑。只益多闻。还成滞碍。故祖师慈愍。垂示后学。于刹那之顷。令明心地。直达本源。则言言尽是真常。无一句不指清净之体。无一声不阐圆妙之音。经云。先佛所说。后佛随顺。三藏十二部。即语言文字而非语言文字。从此了明而无了明之者。是为实语。不诳语。弗契斯旨。但随文解义。堕于见网。如日下狐灯。失其所照。亟须勇猛精进。直下了脱。自有释然于无边教海之诠谛矣。
闲言说十则
有生于无。无生于有。有无相生。统归之道。有为无为。超乎名言。是道耶。非道耶。
道非巍巍。如仁者乐山。道非荡荡。如智者乐水。山水之外。道将何求。若执山水以为道。又复以鱼目作明珠。且道究竟如何。山不是山。水却是水。
人言空花。我谈实相。人说山河大地。我道梦幻泡影。非炫异于人。正所以示大同。若以异为同。以同为异。风马牛。
不自见。故普见。不自生。故长生。以其无生。万物大同。故觑无上菩提犹如儿戏。
道本无动。故不在动。道本无静。故不在静。道若在静。但守槁木寒灰。便超法海。道若在动。但逐飙尘野马。即踏真如。总没交涉在。夫体道者。但向湛寂就纷纭。纷纭成湛寂处会。
千寻之木。成于尺寸。万里之程。始于跬步。故道虽高妙。不离寻常目下。若舍近而求远。厌凡而慕圣。是舍萌芽之木而求参天。不出户庭而欲适远。不谓愚得乎。
一切自然。矫作则失。因无矫作。天地成其广大。日月成其光明。山川草木。飞潜动植。自然合体。故曰如来藏。
明镜照形。其短长肥瘠一如也。释镜求吾貌而可得。虚谷应声。其大小缓急一如也。去谷寻吾声而不可得。故曰在镜即镜。在谷即谷。
大道希夷。不可得而尊。不可得而贵。安之随之。和之同之。有而不有。为而不为。是名大道。
寥廓者天。无物不包。浩瀚者海。无物不容。故则天者同其广大。法海者同其渊深。至于道。不可思议而莫之量。
随笔五颂
佛祖弘慈。拯溺一切。盖为众生。本真锢蔽。客尘掩埋。业涛腾沸。憎爱取舍。自缚自系。轮迥生灭。致难脱离。
憎凡爱圣。求静厌喧。皆为执著。尽属攀缘。在圣则圣。在凡则凡。处静即静。处喧即喧。本无万所。如珠走盘。
素位而行。佛儒同道。俗则居家。僧则秉教。为臣当忠。为子当孝。能尽伦常。即为玄妙。绝世违情。舍明求照。
或以释教。遗弃纲常。竞相排诋。如墨如杨。或慕邪行。裂衣毁裳。[(牙+文)/刀]容捻指。…
《004 御选语录(清 世宗皇帝 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