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如何得徹底盡去。但只去縛。縛之一子。衆生業識根深。千生萬劫。纏繞無休。色能縛見。聲能縛聞。觸緣便縛。對境即昏。轉求轉遠。愈覓愈深。欲得解縛。別無方便。一念回光。即睹佛面。非心非佛。白雲萬裏。是心是佛。萬裏白雲。佛即是見。見本離因。如青蓮花。不染一塵。見如不見。聞如不聞。色不礙見。聲不礙聞。根塵空寂。曆曆明明。千江一月。一月千江。風來水面。雲繞層崗。極樂世界。東方西方。有何隔礙。不用參詳。佛即是我。我即是佛。佛與衆生。無二無別。孰欠孰剩。孰優孰劣。迷之則凡。悟之則聖。凡聖雙泯。全體大用。離相若非。即相則是。即相若非。離相則是。是非兩忘。真佛出世。佛生一如。無出無入。彼此不二。無來無去。大慈悲父。設茲慈航。拯救群迷。解縛脫缰。此恩此德。難議難量。無上醍醐。今巳得嘗。願同含識。共登道場。稽首歸依。頂禮法王。
祖意
六祖不傳衣。達摩留只履。欲分異與同。透得知玄旨。若直露消息。一月千江裏。何妨更注腳。腳跟下薦取。
問答一則
一僧問。有僧問雲門如何是透法身句。雲門曰。北鬥裏藏身。意旨如何。王頌曰。透法身。藏北鬥。有是無。無是有。泥牛吼月。木郎醉酒。如是如是。知否知否。
六根頌
六根原來一物收。誰知一物價難酬。鍵關碌碌空妨鼠。鞭撲勞勞錯打牛。綠水青山觀自在。清風明月任優遊。拔根應會生根地。聽取涼蟬報早秋。
地
大地一毫端。本來不見土。識得腳根下。任伊吞與吐。
水
一勺全滄海。滄海無滴水。滄海與桑田。海田只如此。
火
石火與電光。何須分人我。識得丙丁因。自知火中果。
風
遍界不曾藏。遍界不曾有。但觀動靜聲。盡是獅子吼道。至道原無一語。何妨信口吟哦。靜喧語默任和和。無可亦無不可極樂世界何處。色空裏面缣訛。曰魔曰佛總非他。卻又本來無我。
月
朔日何曾隱晦。光明仍滿叁千。莫言叁五是團圓。大地依然黑暗明自暗中折合。暗從明裏周旋。明明暗暗兩無偏。此月方才出現。
燈
一盞能分千盞。須知一盞何來。直饒照出九層臺。者個何嘗有礙用處分明無照。體時不隔塵埃。蓮花火裏霎時開。方得名爲自在。
鏡
恰似冰輪高挂。自然形影不藏。何須刮垢更磨光。方現如如妙相縱使塵封豈掩。便從籠罩無妨。昏明只辨一毫芒。畏障都盧生障。
心珠性水
心珠性水合同途。此界他方本不殊。珠燦爛時涵湛水。水澄清處見圓珠。光風霁月全身現。碧沼寒潭寸影無。亘古至今無個事。何須依樣畫葫蘆。
錄語二則
萬物如如在目前。小而無內廣無邊。圓通一性何來往。水底青山火裏蓮。
尊貴從來不自知。幸逢一拶好修持。誰知一滴曹溪水。卻在吾。皇太液池。
示明鼎
柏林寺禮佛次。示明鼎曰。佛爲一大事出家。豈僅爲自了生死巳哉。衆生沈淪。願拯拔之。衆生迷謬。願儆覺之。衆生纏縛。願解脫之。衆生蔽障。願開明之。一切聖凡。料共喻斯旨。然拯拔衆生。即自拯拔也。儆覺衆生。即自儆覺也。解脫衆生。即自解脫也。開明衆生。即自開明也。如是拯拔儆覺解脫開明。實無我得拯拔。我得儆覺。我得解脫。我得開明者。亦無衆生得我拯拔。得我儆覺。得我解脫。得我開明者。如是謂之度人。如是謂之自度。所以從上古德。巳得巳證。必爲人天推作導師。一本慈悲。隨人接引。而當其所得未得。所證未證之時。則必孳孳汲汲。眠食俱廢。不惜軀命。力索勤求。匿影銷聲。閉關杜口。惟依本分。絕不關人。甚至兀坐空岩。行腳異域。斷臂立雪。若救頭燃。其苦心忍行。曾不以年歲計。逼拶戛擊。誓期徹悟。一旦摸著鼻孔。如絕如蘇。然後即事即理。無挂無礙。以至人天趨向。秉拂開堂。自利利人。一時圓滿。蓋已事未明而即能導人。不能導人而遂爲了已事者。十方萬古。決定無此教。無此法也。今爾著僧伽衣。吃香廚飯。爲佛弟子。人號善知識。住名刹。升法席。集缁素而說法。亦曆有歲年矣。皇上以帝王之尊。證如來之果。隨喜所及。時承。開示。不異日月輪邊。光明常被。其爲萬辛。曆劫難逢。然以余觀爾。桶底不脫。竿頭未進。雖經行禅誦。日不忘兩餐。而見性明心。實莫參一味。執著名相。纏繞語言。尋討無功。啐啄奚補。豈不上負。聖恩。下負自已。如此而或欲爲人。是乃聾以導聾。瞽以傳瞽。迷人正覺。斷人慧命。鐵蛇橫路。自誤誤人。墮落輪迥。將阿誰消受。余深代汝愧畏。爾亟當及此猛省。打透關頭。自度度人。並不是兩事。爾應知。皇上恩大難酬。並肯余言之無妄也。古佛巳過。再世未來。不向今生度。懊惱亦何及。況自誤猶小。誤人罪大。舌在不從心。具眼莫問口。其努力迥向。毋有玷沙門。俾叁千大衆。各發信心。廣衍宗旨。且謾道授記靈山。必將獲人天福報。是否是否。如何如何。莫謂如來教下。絮絮瑣瑣。大似談老婆禅也。爾其珍重。毋忽。
皇十七弟果親王自得居士。
究竟銘
叁界衆生。自從無始。忽起無明。成就根塵。即此無明。同佛正覺。迷妄執著。升沈業識。悟無愚智。覺無凡聖。不從彼來。不從此去。前後際斷。非即非難。無依有立。有憑無成。坦然一致。真妄無二。能所俱離。隨類普應。有方則滯。著處即邪。癡靜冥空。六塵緣影。不染而染。是而非是。聲聲色色。捏目生花。昭昭靈靈。龜毛兔角。二途俱泯。圓成彈指。無證之證。無修之修。次第漸除。宿昔染習。六般同濟。衆生一如。佛魔邪外。一軌同收。好醜分明。寶鏡不垢。常泯常照。常動常寂。無可不可。不取不舍。圓通蕩蕩。不思不議。
如如歌。
從上佛祖傳心法。無異無同無二轍。本非知見所能明。不是施功可了脫。目前色相悉真常。耳畔音聲盡妙說。個中毫發費商量。即落千差與萬別。未從擬議全賓主。不用足移入道場。圓滿融通無淨染。希夷微妙又尋常。凝然不動超塵劫。寂爾無爲建寶幢。刹刹塵塵皆實相。更余何物可承當。中非內兮表非外。非須彌兮非绉芥。還問皓月印千江。複若飙風鳴萬籁。捏之不聚視無形。當前即是尋無在。但能頃刻回光照。不勞彈指便圓成。真谛無聖無不聖。妙義非生非不生。逢建立時隨建立。遇光明處合光明。山河大地如來藏。動植含靈佛祖燈。何用改用弦兼易調。從他月白與風清。澄之不清淆不濁。亦非迷兮亦非覺。圓融即是寶金繩。耽玩翻成斷貫索。塵勞妄想等龜毛。般若涅槃同兔角。那伽常定繁興處。遍界縱橫無住著。大千世界一慈航。露柱燈籠何處藏。若向草頭尋祖意。合如針上覓鴛鴦。六根即是菩提種。萬念無非如意幢。大似寒梅經雪後。花開不是去年香。把斷一津非是入。放縱千流非是出。泊然心境湛兮澄。豈假絲毫功與力。無住無行不墮空。常明常照還如漆。滄海涓涓入百川。盈溪盈壑作波瀾。曹溪一滴遍叁千。豈待拈花始莞然。月照寒潭波映月。月波浩渺潭皎潔。此中體用甚分明。何必谛诠墮言說。物物同參報化身。一塵不染淨光佛。淨光佛住在何方。即在衆微塵裏覓。渴飲饑餐朝複昏。本無些子異于人。才言解脫即坑塹。腳底何非不二門。有作有爲終屬妄。除煩除惱亦非真。若言如如成兩橛試問此歌聞不聞。
示初學
達摩西來。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假文字語言。蓋因衆生。以無量劫來。識情染習。一向外求。不知返本。但推窮尋逐。攀緣思慮。只益多聞。還成滯礙。故祖師慈愍。垂示後學。于刹那之頃。令明心地。直達本源。則言言盡是真常。無一句不指清淨之體。無一聲不闡圓妙之音。經雲。先佛所說。後佛隨順。叁藏十二部。即語言文字而非語言文字。從此了明而無了明之者。是爲實語。不诳語。弗契斯旨。但隨文解義。墮于見網。如日下狐燈。失其所照。亟須勇猛精進。直下了脫。自有釋然于無邊教海之诠谛矣。
閑言說十則
有生于無。無生于有。有無相生。統歸之道。有爲無爲。超乎名言。是道耶。非道耶。
道非巍巍。如仁者樂山。道非蕩蕩。如智者樂水。山水之外。道將何求。若執山水以爲道。又複以魚目作明珠。且道究竟如何。山不是山。水卻是水。
人言空花。我談實相。人說山河大地。我道夢幻泡影。非炫異于人。正所以示大同。若以異爲同。以同爲異。風馬牛。
不自見。故普見。不自生。故長生。以其無生。萬物大同。故觑無上菩提猶如兒戲。
道本無動。故不在動。道本無靜。故不在靜。道若在靜。但守槁木寒灰。便超法海。道若在動。但逐飙塵野馬。即踏真如。總沒交涉在。夫體道者。但向湛寂就紛纭。紛纭成湛寂處會。
千尋之木。成于尺寸。萬裏之程。始于跬步。故道雖高妙。不離尋常目下。若舍近而求遠。厭凡而慕聖。是舍萌芽之木而求參天。不出戶庭而欲適遠。不謂愚得乎。
一切自然。矯作則失。因無矯作。天地成其廣大。日月成其光明。山川草木。飛潛動植。自然合體。故曰如來藏。
明鏡照形。其短長肥瘠一如也。釋鏡求吾貌而可得。虛谷應聲。其大小緩急一如也。去谷尋吾聲而不可得。故曰在鏡即鏡。在谷即谷。
大道希夷。不可得而尊。不可得而貴。安之隨之。和之同之。有而不有。爲而不爲。是名大道。
寥廓者天。無物不包。浩瀚者海。無物不容。故則天者同其廣大。法海者同其淵深。至于道。不可思議而莫之量。
隨筆五頌
佛祖弘慈。拯溺一切。蓋爲衆生。本真锢蔽。客塵掩埋。業濤騰沸。憎愛取舍。自縛自系。輪迥生滅。致難脫離。
憎凡愛聖。求靜厭喧。皆爲執著。盡屬攀緣。在聖則聖。在凡則凡。處靜即靜。處喧即喧。本無萬所。如珠走盤。
素位而行。佛儒同道。俗則居家。僧則秉教。爲臣當忠。爲子當孝。能盡倫常。即爲玄妙。絕世違情。舍明求照。
或以釋教。遺棄綱常。競相排诋。如墨如楊。或慕邪行。裂衣毀裳。[(牙+文)/刀]容撚指。…
《004 禦選語錄(清 世宗皇帝 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