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又随语生解。益少损多。故云我宁不说法。疾入于涅槃。向后返寻过去诸佛皆说三乘法。向后假说假立名字。本不是佛。向渠说是佛。本不是菩提。向渠说是菩提涅槃解脱等。知渠檐百石檐不起。且与渠一升一合檐。知渠难信了义教。且与渠说不了义教。且得善法流行。亦胜于恶法。善果限满。恶果便到。得佛。则有众生到。得涅槃。则有生死到得明则有暗到。但是有漏因果翻覆无有不相酬者。若欲免见翻覆之事。但割断两头句量数管。不著不佛不众生。不亲不疏。不高不下。不平不等。不去不来。但不著文字。隔渠两头捉汝。不得免苦乐相形。免明暗相酬实理。真实亦不真实。虚妄亦不虚妄。不是量数物。喻如虚空不可修治。若心有少许作解。即被量数管著。亦如卦兆。被金木水火土管。亦如黐胶。五处俱黏魔王捉得自在还家。夫教语皆三句相连。初中后善。初直须教渠发善心。中破善心。后始明好善。菩萨即非菩萨。是名菩萨法。非法非今法。总与磨也。若秪说一句令众生入地狱。若三句一时说。渠自入地狱。不于教主事。说道如今鉴觉是自已佛。是初善。不守住如今鉴觉。是中善。亦不作不守住知解。是后善。如前属然灯后佛。秪是不凡亦不圣。莫错说佛。今非凡非圣。此土初祖云。无能无圣。为佛圣。若言佛圣者。秪如九品精灵。龙畜之类。及释梵等。皆能通变。上品精灵。亦知今古百劫时事。岂得是佛。如何修罗王身极长大。敌两倍须弥山。与帝释战时。知力不如。领百万兵众。入藕丝孔里藏。通变辨才不少他且不是佛教语。节级奢缓。升降不同。未悟未解时名贪嗔。悟了唤作佛慧。故云不异旧时人。秪异旧时行履处。
问斩草伐木。掘地垦土。为有罪报相否。师云。不得定言有罪。亦不得定言无罪。有罪无罪。事在当人。若贪染一切有无等法。有取舍心在。透三句不过。此人定言有罪。若透三句外。心如虚空。亦莫作莫虚空想。此人定言无罪。
又云。罪若作了。道不见有罪。无有是处。若不作罪。道有罪。亦无有是处。如律中本迷教人。及转相杀。尚不得杀罪。何况禅宗下。相承心如虚空。不停留一物。亦无虚空相。将罪何处安著。亦名禅道。不用修但莫污染。亦云但融冶表里心尽即得。亦云但约照境。秪如今照一切有无等法。都无贪取。亦莫取著。亦云。合与磨学。今似浣垢衣。今是本有。垢是外来。闻说一切有无声色。如似垢腻。都莫将心凑泊。菩提树下。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属色。十二分教属声。秪如今截断一切有无声色流过。心如虚空相似。合与磨学。如救头然。始得。临命终时。寻旧熟路。行尚不彻。到与磨时。新调始学。如何了得临终之际。所有习念尽。为胜境现前。随心所爱。重处先受。秪如今不作恶事。当此之时。亦无恶境。纵有恶境。亦变成好境。若怕临终之时。慞狂不得自由。即须如今便自由始得。秪如今于一一境法。都无爱染。亦莫依住知解。便是自由人。如今是因。临终是果。果业已现。如何怕得。怕是古今。古若有今。今亦有古。古若有佛。今亦有佛。如今若得直至未来际得。秪如今一念。一念不被一切有无等法管。自古自今。佛秪是人。人秪是佛。亦是三昧定。不用将定入定。不用将禅想禅。不用将佛觅佛。如云法不求法。法不得法。法不行法。法不见法。自然得法。不以得更得。所以菩萨。应如是正念诸法。罄然独存。亦无知独存之法。智性自如如。非因所置。亦名体结。亦名体集。不是智知。不是识识。绝思量处。凝寂体尽。忖度永亡。如海大流尽。波浪不复生。亦云如大海水。无风币币之波。忽知币币之波。此是细中之粗。亡知于知。还如细中之细。是佛境界。从此初知。名三昧之顶。亦名三昧王。亦名尔焰智。出生一切诸三昧。灌一切诸法王子顶。于一切色声香味触法。刹土成等正觉。内外通达。悉无有碍。一色一尘。一佛一色。一切佛一切色。一切尘一切佛。一切色声香味触法。亦复如是。一一遍满一切刹土。此是细中之粗。是善境界。是一切上流。知觉闻见。亦是一切上流。出生入死。度一切有无等法。是上流所说。亦是上流涅槃。是无上道。是无等等咒。是第一之说。于诸说中。最为甚深。无人能到。诸佛护念。犹如清波。能说一切水。清浊深流广大之用。诸佛护念。行住坐卧。若能如是我时为现清净光明身。
又云。如汝自等语等。我亦如然。一佛刹声。一佛刹香。一佛刹味。一佛刹触。一佛刹事。悉皆如是。从此上至莲华藏世界。纵广总皆如是。若守初知为解。名顶结。亦名堕顶结。是一切尘劳之根本。自生知见。无绳自缚。所知故系世有二十五。又散一切诸烦恼门。缚著于他。此初知。二乘见之。名为尔焰识。亦名微细烦恼。便即断除。既得断已。名为回神住空窟。亦名三昧酒所醉。亦名解脱魔所缚。世界成壤。定力所持。漏向别国土。都不觉知。亦名解脱深坑可畏之处。菩萨悉皆远离。夫读经看教语言。皆须宛转。归就自已。但是一切言教。秪明如今鉴觉。自性但不被一切有无诸境转。是汝导师。能照破一切有无诸境。是金刚惠。即有自由独立分。若不能与磨会得。纵然诵得十二围陀典。秪成个增上慢。却是谤佛。不是修行。但离一切声色。亦不住于离。亦不住于知解。是修行。读经看教。若准世间。是好事。若向明理人边数。此是壅塞人。十地之人脱不去。流入生死河。但是三乘教。皆治贪嗔等病。秪如今念念。若有贪嗔等病。先须治之。不用觅义句知解。知解属贪。今却变成病。秪如今但离一切有无诸法。亦离于离。透过三句外。自然与佛无差。既自是佛。何虑佛不解语。秪恐不是佛。被有无诸法缚。不得自由。是以理未立。先有福智。被福智载。如贱如贵。不如先立理。后有福智。若要福智临时作得。撮金成土。撮土为金。变海水为酥酪。碎须弥为微尘。摄四大海水。入一毛孔。于一义作无量义。于无量义作一义。亦云失脚作转轮王。令四天下人。一日行十善。此福智犹不能算。自已鉴觉名王。缘念著有无诸法。名转轮王。秪如今于藏腑中。都不纳一切有无等法。离四句外。名空今。名不死药。为唤前王名不死药。虽云不死药。与王共服。亦非二物。亦非一物。若作一二解。亦名转轮王。秪如今有人以福智四事。供养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六趣四生。随其所欲。满八十年。已后作是念。然此众生。皆已衰老。我当以佛法而训导之。令得须陀洹果。乃至名罗汉道。如是施主。但施众生一切乐具。功德尚自无量。何况令得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道。功德无量无边。犹不如第五十人闻经随喜功德。报恩经云。摩耶夫人生五百太子。尽得辟支佛果。而皆灭度。各各起塔供养。一一礼拜叹言。不如生于一子。得无上菩提。省我心力。秪如今于百千万众中。有一人得者。价直三千大千世界。所以常劝众人。须玄解自理。自理若玄。使得福智如贵使贱。亦如无住车。若守此作解。名髻中珠。亦名有价宝珠。亦名运粪人。若不守此为解。如王髻中明珠与之。亦名无价大宝。亦名运粪出。佛直是缠外人。却来缠内。与磨作佛。直是生死那边人。直是玄绝那边人。却来向者岸。与磨作佛。一及猕猴。俱不能行。人喻十地菩萨。猕猴喻于凡夫。读经看教。求一切知解。不是一向不许解得三乘教。善得璎珞庄严具。得三十二相窟宅。觅佛即不得。教云耽著小乘。三藏学者。犹不许亲近。何况自为。是破戒比丘。名字罗汉。涅槃经中。被配入十六恶律仪中。同于畋猎渔捕。为利养故。杀害大乘方等。犹如甘露。亦如毒药。销得去。如甘露。销不去。如毒药。读经看教。若不解他生死语。决定透他义句不过莫读最第一。亦云须看教。亦须参善知识。第一须自有眼。须辨他生死语始得。若辨白不得。决定透不过。秪是重增比丘绳索。所以教学玄旨人。不遣读文字。如云说体不说相。说义不说文。如是说者。名真说。若说文字。皆是诽谤。是名邪说。菩萨若说。当如法说。亦名真说。当令众生持心不持事。持行不持法。说人不说字。说义不说文。说道欲界无禅。亦是带一只眼人语。既云欲界无禅。凭何得至色界。先因地上。习二种定。然后得至初禅有想定。无想定。有想定。生色界四禅等天。无想定。生无色界四空等天。欲界灼然无禅。禅是色界。
问。如今说此土有禅如何。师云。不动不禅。是如来禅。离生禅想。
问。如何是有情无佛性。无情有佛性。师云。从人至佛。是圣情执。从人至地狱。是凡情执。秪如今但于凡圣二境。有染爱心。是名有情无佛性。秪如今但于凡圣二境。及一切有无诸法。都无取舍心。亦无今取舍知解。是名无情有佛性。秪是无其情系。故名无情。不同木石太虚。黄花翠竹之无情。将为有佛性。若言有者。何故经中不见受记而得成佛者。秪如今鉴觉。但不破有情改变。喻如翠竹。无不应机无不知时。喻如黄花。又云若踏佛阶梯。无情有佛性。若未踏佛阶梯。有情无佛性。
问。大通智胜佛。十劫座道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如何。师云。劫者。滞也。亦二住也。住一善。滞于十善。西国云佛。此土云觉。自已鉴觉。滞著于善。善根人无佛性。故云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触恶住恶。名众生觉。触善住善。名声闻觉。不住善恶二边。不依住。将为是者。名二乘觉。亦名辟支佛觉。归不依住善恶二边亦不作不依住知解。名菩萨觉。既不依住。亦不作无依住知解。始得名为佛觉。如云佛不住佛。名真福田。若于千万人中。忽有一人得者。名无价宝。能于一切处。为导师。无佛处云是佛。无法处云是法。无僧处云是僧。名转大*轮。
问从上祖宗。皆有密语。递相传授。如何。师云。无有密语。如来无有秘密藏。秪如今鉴觉。语言分明。觅形相了不可得。是密语。从须陀洹向上直至十地。但有语句。尽属法之尘垢。但有语句。尽属烦恼边收。但有语句。尽属不了义教。但有语句。尽不许也。了义教俱非也。更讨什么密语。
问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如何。师…
《006 天圣广灯录(宋 李遵勖 编)》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