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又隨語生解。益少損多。故雲我甯不說法。疾入于涅槃。向後返尋過去諸佛皆說叁乘法。向後假說假立名字。本不是佛。向渠說是佛。本不是菩提。向渠說是菩提涅槃解脫等。知渠檐百石檐不起。且與渠一升一合檐。知渠難信了義教。且與渠說不了義教。且得善法流行。亦勝于惡法。善果限滿。惡果便到。得佛。則有衆生到。得涅槃。則有生死到得明則有暗到。但是有漏因果翻覆無有不相酬者。若欲免見翻覆之事。但割斷兩頭句量數管。不著不佛不衆生。不親不疏。不高不下。不平不等。不去不來。但不著文字。隔渠兩頭捉汝。不得免苦樂相形。免明暗相酬實理。真實亦不真實。虛妄亦不虛妄。不是量數物。喻如虛空不可修治。若心有少許作解。即被量數管著。亦如卦兆。被金木水火土管。亦如黐膠。五處俱黏魔王捉得自在還家。夫教語皆叁句相連。初中後善。初直須教渠發善心。中破善心。後始明好善。菩薩即非菩薩。是名菩薩法。非法非今法。總與磨也。若秪說一句令衆生入地獄。若叁句一時說。渠自入地獄。不于教主事。說道如今鑒覺是自已佛。是初善。不守住如今鑒覺。是中善。亦不作不守住知解。是後善。如前屬然燈後佛。秪是不凡亦不聖。莫錯說佛。今非凡非聖。此土初祖雲。無能無聖。爲佛聖。若言佛聖者。秪如九品精靈。龍畜之類。及釋梵等。皆能通變。上品精靈。亦知今古百劫時事。豈得是佛。如何修羅王身極長大。敵兩倍須彌山。與帝釋戰時。知力不如。領百萬兵衆。入藕絲孔裏藏。通變辨才不少他且不是佛教語。節級奢緩。升降不同。未悟未解時名貪嗔。悟了喚作佛慧。故雲不異舊時人。秪異舊時行履處。
問斬草伐木。掘地墾土。爲有罪報相否。師雲。不得定言有罪。亦不得定言無罪。有罪無罪。事在當人。若貪染一切有無等法。有取舍心在。透叁句不過。此人定言有罪。若透叁句外。心如虛空。亦莫作莫虛空想。此人定言無罪。
又雲。罪若作了。道不見有罪。無有是處。若不作罪。道有罪。亦無有是處。如律中本迷教人。及轉相殺。尚不得殺罪。何況禅宗下。相承心如虛空。不停留一物。亦無虛空相。將罪何處安著。亦名禅道。不用修但莫汙染。亦雲但融冶表裏心盡即得。亦雲但約照境。秪如今照一切有無等法。都無貪取。亦莫取著。亦雲。合與磨學。今似浣垢衣。今是本有。垢是外來。聞說一切有無聲色。如似垢膩。都莫將心湊泊。菩提樹下。叁十二相。八十種好。屬色。十二分教屬聲。秪如今截斷一切有無聲色流過。心如虛空相似。合與磨學。如救頭然。始得。臨命終時。尋舊熟路。行尚不徹。到與磨時。新調始學。如何了得臨終之際。所有習念盡。爲勝境現前。隨心所愛。重處先受。秪如今不作惡事。當此之時。亦無惡境。縱有惡境。亦變成好境。若怕臨終之時。慞狂不得自由。即須如今便自由始得。秪如今于一一境法。都無愛染。亦莫依住知解。便是自由人。如今是因。臨終是果。果業已現。如何怕得。怕是古今。古若有今。今亦有古。古若有佛。今亦有佛。如今若得直至未來際得。秪如今一念。一念不被一切有無等法管。自古自今。佛秪是人。人秪是佛。亦是叁昧定。不用將定入定。不用將禅想禅。不用將佛覓佛。如雲法不求法。法不得法。法不行法。法不見法。自然得法。不以得更得。所以菩薩。應如是正念諸法。罄然獨存。亦無知獨存之法。智性自如如。非因所置。亦名體結。亦名體集。不是智知。不是識識。絕思量處。凝寂體盡。忖度永亡。如海大流盡。波浪不複生。亦雲如大海水。無風幣幣之波。忽知幣幣之波。此是細中之粗。亡知于知。還如細中之細。是佛境界。從此初知。名叁昧之頂。亦名叁昧王。亦名爾焰智。出生一切諸叁昧。灌一切諸法王子頂。于一切色聲香味觸法。刹土成等正覺。內外通達。悉無有礙。一色一塵。一佛一色。一切佛一切色。一切塵一切佛。一切色聲香味觸法。亦複如是。一一遍滿一切刹土。此是細中之粗。是善境界。是一切上流。知覺聞見。亦是一切上流。出生入死。度一切有無等法。是上流所說。亦是上流涅槃。是無上道。是無等等咒。是第一之說。于諸說中。最爲甚深。無人能到。諸佛護念。猶如清波。能說一切水。清濁深流廣大之用。諸佛護念。行住坐臥。若能如是我時爲現清淨光明身。
又雲。如汝自等語等。我亦如然。一佛刹聲。一佛刹香。一佛刹味。一佛刹觸。一佛刹事。悉皆如是。從此上至蓮華藏世界。縱廣總皆如是。若守初知爲解。名頂結。亦名墮頂結。是一切塵勞之根本。自生知見。無繩自縛。所知故系世有二十五。又散一切諸煩惱門。縛著于他。此初知。二乘見之。名爲爾焰識。亦名微細煩惱。便即斷除。既得斷已。名爲回神住空窟。亦名叁昧酒所醉。亦名解脫魔所縛。世界成壤。定力所持。漏向別國土。都不覺知。亦名解脫深坑可畏之處。菩薩悉皆遠離。夫讀經看教語言。皆須宛轉。歸就自已。但是一切言教。秪明如今鑒覺。自性但不被一切有無諸境轉。是汝導師。能照破一切有無諸境。是金剛惠。即有自由獨立分。若不能與磨會得。縱然誦得十二圍陀典。秪成個增上慢。卻是謗佛。不是修行。但離一切聲色。亦不住于離。亦不住于知解。是修行。讀經看教。若准世間。是好事。若向明理人邊數。此是壅塞人。十地之人脫不去。流入生死河。但是叁乘教。皆治貪嗔等病。秪如今念念。若有貪嗔等病。先須治之。不用覓義句知解。知解屬貪。今卻變成病。秪如今但離一切有無諸法。亦離于離。透過叁句外。自然與佛無差。既自是佛。何慮佛不解語。秪恐不是佛。被有無諸法縛。不得自由。是以理未立。先有福智。被福智載。如賤如貴。不如先立理。後有福智。若要福智臨時作得。撮金成土。撮土爲金。變海水爲酥酪。碎須彌爲微塵。攝四大海水。入一毛孔。于一義作無量義。于無量義作一義。亦雲失腳作轉輪王。令四天下人。一日行十善。此福智猶不能算。自已鑒覺名王。緣念著有無諸法。名轉輪王。秪如今于藏腑中。都不納一切有無等法。離四句外。名空今。名不死藥。爲喚前王名不死藥。雖雲不死藥。與王共服。亦非二物。亦非一物。若作一二解。亦名轉輪王。秪如今有人以福智四事。供養四百萬億阿僧祇世界。六趣四生。隨其所欲。滿八十年。已後作是念。然此衆生。皆已衰老。我當以佛法而訓導之。令得須陀洹果。乃至名羅漢道。如是施主。但施衆生一切樂具。功德尚自無量。何況令得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道。功德無量無邊。猶不如第五十人聞經隨喜功德。報恩經雲。摩耶夫人生五百太子。盡得辟支佛果。而皆滅度。各各起塔供養。一一禮拜歎言。不如生于一子。得無上菩提。省我心力。秪如今于百千萬衆中。有一人得者。價直叁千大千世界。所以常勸衆人。須玄解自理。自理若玄。使得福智如貴使賤。亦如無住車。若守此作解。名髻中珠。亦名有價寶珠。亦名運糞人。若不守此爲解。如王髻中明珠與之。亦名無價大寶。亦名運糞出。佛直是纏外人。卻來纏內。與磨作佛。直是生死那邊人。直是玄絕那邊人。卻來向者岸。與磨作佛。一及猕猴。俱不能行。人喻十地菩薩。猕猴喻于凡夫。讀經看教。求一切知解。不是一向不許解得叁乘教。善得璎珞莊嚴具。得叁十二相窟宅。覓佛即不得。教雲耽著小乘。叁藏學者。猶不許親近。何況自爲。是破戒比丘。名字羅漢。涅槃經中。被配入十六惡律儀中。同于畋獵漁捕。爲利養故。殺害大乘方等。猶如甘露。亦如毒藥。銷得去。如甘露。銷不去。如毒藥。讀經看教。若不解他生死語。決定透他義句不過莫讀最第一。亦雲須看教。亦須參善知識。第一須自有眼。須辨他生死語始得。若辨白不得。決定透不過。秪是重增比丘繩索。所以教學玄旨人。不遣讀文字。如雲說體不說相。說義不說文。如是說者。名真說。若說文字。皆是誹謗。是名邪說。菩薩若說。當如法說。亦名真說。當令衆生持心不持事。持行不持法。說人不說字。說義不說文。說道欲界無禅。亦是帶一只眼人語。既雲欲界無禅。憑何得至色界。先因地上。習二種定。然後得至初禅有想定。無想定。有想定。生色界四禅等天。無想定。生無色界四空等天。欲界灼然無禅。禅是色界。
問。如今說此土有禅如何。師雲。不動不禅。是如來禅。離生禅想。
問。如何是有情無佛性。無情有佛性。師雲。從人至佛。是聖情執。從人至地獄。是凡情執。秪如今但于凡聖二境。有染愛心。是名有情無佛性。秪如今但于凡聖二境。及一切有無諸法。都無取舍心。亦無今取舍知解。是名無情有佛性。秪是無其情系。故名無情。不同木石太虛。黃花翠竹之無情。將爲有佛性。若言有者。何故經中不見受記而得成佛者。秪如今鑒覺。但不破有情改變。喻如翠竹。無不應機無不知時。喻如黃花。又雲若踏佛階梯。無情有佛性。若未踏佛階梯。有情無佛性。
問。大通智勝佛。十劫座道場。佛法不現前。不得成佛道如何。師雲。劫者。滯也。亦二住也。住一善。滯于十善。西國雲佛。此土雲覺。自已鑒覺。滯著于善。善根人無佛性。故雲佛法不現前。不得成佛道。觸惡住惡。名衆生覺。觸善住善。名聲聞覺。不住善惡二邊。不依住。將爲是者。名二乘覺。亦名辟支佛覺。歸不依住善惡二邊亦不作不依住知解。名菩薩覺。既不依住。亦不作無依住知解。始得名爲佛覺。如雲佛不住佛。名真福田。若于千萬人中。忽有一人得者。名無價寶。能于一切處。爲導師。無佛處雲是佛。無法處雲是法。無僧處雲是僧。名轉大*輪。
問從上祖宗。皆有密語。遞相傳授。如何。師雲。無有密語。如來無有秘密藏。秪如今鑒覺。語言分明。覓形相了不可得。是密語。從須陀洹向上直至十地。但有語句。盡屬法之塵垢。但有語句。盡屬煩惱邊收。但有語句。盡屬不了義教。但有語句。盡不許也。了義教俱非也。更討什麼密語。
問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如何。師…
《006 天聖廣燈錄(宋 李遵勖 編)》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