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四十二章经浅释▪P3

  ..续本文上一页如就是歌利王;忍辱仙人就是今生的释迦牟尼佛。所以佛成佛了,一看,我应该先度谁呢?应该先度剁我手脚的这个人,所以到那儿给他一说法,他就开悟了,这是憍陈如。

  其次佛又说持戒、布施,怎么样布施?怎么样修持戒律?怎么样能升天?就呵斥欲,说:“有欲念,是不对的,是不干净的,离欲才能清净,得到真正的快乐。”在这时候阿湿婆(马胜比丘)和跋提(小贤)两个人也开悟了,这是第二个开悟的。

  第三个就是佛又说种种法门的这个时候,拘利和十力迦叶也都开悟了,这五位先出家做比丘,最先开悟证得四果阿罗汉,所以说度憍陈如等五人而证得道果了。

  “复有比丘所说诸疑”:又有其他的比丘,以后向佛请法,来问他们的疑难,问他们所不明白的道理。“求佛进止”:请佛决定他们是可以向前修行?还是停止?求佛给他们一个决定的选择。那么“世尊教敕,一一开悟”:佛有教敕。教,教化;敕,敕令,就是给他们命令。佛给他们开示教化,他们每一个比丘都开悟了,以后“合掌敬诺”:合起掌来恭恭敬敬而应诺,应诺就是秉承佛教去修行了。“而顺尊敕”:随顺世尊所教的道理去修行。

  本来我以为每个人都懂了,所以在讲经的诗候,就把这“比丘”忽略过去了,想不到还有人不太懂。

  “比丘”是梵语Bhikshu,翻译成中文有三个意思:

  (一)破恶

  (二)怖魔

  (三)乞士

  因为有三个意思,若只翻译为“乞士”,就没有“破恶”、“怖魔”了;翻译“破恶”,就没有“怖魔”、“乞士”了。因为有三种意思,所以多含不翻,这是五不翻之一。

  翻译经典,有五种不翻:

  (一)多含不翻

  (二)尊重不翻

  (三)此方无不翻

  (四)顺古不翻

  (五)秘密不翻

  保留“比丘”两个字,就因为它有多含不翻的意思。这三种意思:

  (一)破恶:我们有烦恼,这就是恶,所以叫破恶。

  (二)乞士:乞士者,就是上乞法于诸佛,下乞食于众生的意思。乞法于诸佛,增长慧命;乞食于众生,给众生种福田。

  (三)怖魔:在受比丘戒,登比丘坛的时候,得戒和尚问:“你是大丈夫否?”你答:“是大丈夫。”这一答是大丈夫,天魔外道就都恐怖了,所以叫怖魔。

  出家做沙弥的时候,必须要知道沙弥是什么意思,比丘是什么意思。出家之后,比丘必须要知道怎么样破恶,怎么样断烦恼。破恶就是断烦恼,我们人的烦恼是最恶的。人修道啊,这人有道没有道,你就看他有没有脾气,就知道了。有脾气的人,他就没有修道;修道的人他什么事情都能忍耐得下,谁骂他,也能忍;谁打他,也能忍;甚至于杀他,也能忍,这都要能忍的。能忍,还要有智慧,还要能认识。所以,这比丘是出世的一个相,他能以断惑证真,断三界的惑,证阿罗汉果。

  这里有个弟子以前学佛法,学了四、五年,到现在才跑到金山圣寺来,他找了那么多年,才找到金山圣寺,这都是不容易的一件事。外边很多人都是各处跑,去研究佛法,都找不著真正的地方。所以,我们这儿,各位在金山圣寺的人,不要以为这是很容易的一件事,金山圣寺是很不容易进来的,所以你们各位应该特别注意。

  第一章 出家证果

  佛言。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常行二百五十戒。进止清净。为四真道行。成阿罗汉。

  这是四十二章的第一章,这是说的沙门可以证阿罗汉果。

  “佛言,辞亲出家”:出家,按照佛法,必须要得到父母的许可。不像美国这个国,过了十八岁以后,就自己有自由了,你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以前在印度和中国,佛教因为随顺国家的风俗,必须要向父亲、母亲说明白,告辞说:“我出家去了”,这叫辞亲。出家,就是把身心性命都奉献给三宝,永远不再做世俗人的事了,这叫辞亲出家。辞就是辞别父母,辞亲出家,就是亲近三宝,到佛法僧道场里边出家了。

  这出家,有出世俗家。世俗,就是一般世间的家庭。每一个家庭都有它的麻烦,在眷属里边,常常互相争吵,没有什么真正的快乐,所以要出这个世俗家,也就是火宅家。所谓“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所以也叫出三界家,出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个家。又叫出烦恼家,因为在家的人都有烦烦恼恼,没有真正的快乐,所以就想要出家。出家之后,必须要断烦恼,发菩提心,这才是出家。

  “识心达本”:识自本心,认识自己的心。你要知道:“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心、法是一个的。你若知道这个法外无心,你就明白这个遍计执性,这就叫识心。达本,达本是你若明白了这心性本来没有实体,没有形相的,你明白这个道理了,你就会明白依他起性是虚幻的。遍计执性本来是空的;依他起性也是虚妄的、虚幻的,没有什么实在的,这叫识心达本。

  “解无为法”:解无为法是你明白了真如的法:真如和一切法,不是一个,但是也不是两个。你若明白这道理,真如和一切法是不一不异。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会明白圆成实性,悟得本体,所以这叫解无为法。

  “名曰沙门”:你能这样子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才够得上一个沙门的名字。沙门是梵语,翻译为勤息,就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我们出家之后,不要勤修贪嗔痴,息灭戒定慧。若一天比一天没有智慧,一天比一天愚痴,这叫勤修怎么样贪,勤修怎么样嗔,勤修怎么样痴。天天都对贪嗔痴啊,放不下;戒定慧呢,拿不起来。对研究怎么样来修行,怎么样持戒,怎么样修定,怎么样修慧,都不管它。自己的烦恼一天比一天多,这是什么原因?这就是自己前生的业障太重了。你那个业报太重,追著你,教你不发菩提心,教你尽看人家的不对。一天到晚总是觉得我自己比谁都好,甚至比我师父都好,我师父都不如我了,你看我多有本领!可以说是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样子一定会堕落的。

  我很多次看见我们这儿的出家人,连合掌都不会,合个掌都是乱七八糟的,这合掌必须要当胸,你这人合掌却合到眼睛那个地方去了。合掌要合十,这么合掌当胸,没有一个人合掌合得这个样子,这叫个什么!出家这么多年,连个合掌都不会,叩头也不会,上支香也不会,啊!真是可怜哪!你就是自己不会,你要看看人家那个老参,他这合掌怎么样子合法。

  讲沙弥律的时候讲过,说手指头不要插到鼻孔里,为什么手指头会插到鼻孔里?就因为你合掌合得太高了,手指头才会构到鼻子。合掌是合掌当胸,不是当口,不是当鼻,也不是当眼睛,合著掌要在胸前。那么,连这一点都不明白,你说那其余的怎么可以修道呢?修道更不明白。修道最不能马马虎虎的,马虎一点,也就不能成功,差之丝毫,就谬之千里。

  沙门“常行二百五十戒”:常行就是常常依戒来修行,不犯戒,这是增长你的戒学。“进止清净”:进,是向前去做;止,是停止。不论你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都要清净,不要有染污法。

  “为四真道行”:四真道行,是苦集灭道这四谛法,也就是要勤修四谛法。“成阿罗汉”:成就阿罗汉果。阿罗汉就叫Arhat,是梵语,翻译成中文有三个意思。因为它有三个意思,属于多含不翻,所以就保留阿罗汉(Arhat)的音。保留梵音,这叫翻字不翻音。字,翻译成汉字;音,还是保留梵语的音。阿罗汉有三个意思:

  (一)杀贼:阿罗汉是很厉害的,哪个地方若有土匪,他就杀土匪去,那么说:“他是不是犯戒了呢?这一定犯戒的。”但这个杀贼,不是杀外边的贼,是杀里边的烦恼贼,这外边怎么会有贼?就因为里边有烦恼贼,有贪嗔痴的贼。有贪心,这是个贼;有嗔心,这是个贼;有痴心,这也是个贼。要把这些贼杀了,所以第一是杀贼。

  (二)应供:应该受人天的供养。证果的阿罗汉是开悟的圣人,人若是供养阿罗汉,那是得福无量无边,没有法子计算的。比丘是阿罗汉的因,阿罗汉是比丘的果,在因地做比丘的时候,因中叫破恶,果上就叫杀贼;因中叫乞士,果上就叫应供;因中叫怖魔,果上就叫无生。

  (三)无生:怎么叫无生呢?就是了生死了,没有生死这种苦了,可是他了的是分段生死,变易生死他还没有了呢,所以只成阿罗汉。你能修二百五十戒,这就是成就你的戒学;能进止清净,这就是成就你的定学;修四真道行,这就是成就你的慧学。戒定慧修成了,贪嗔痴就破了;破了贪嗔痴,所以证阿罗汉果。阿罗汉有四种:初果阿罗汉、二果阿罗汉、三果阿罗汉、四果阿罗汉。证得四果阿罗汉,这样才正式了生死了。

  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住动天地。

  “阿罗汉者”:怎么叫阿罗汉呢?方才说的四果阿罗汉,到这种阿罗汉的位置上,不需要再学了,这叫无学位;初果到三果,都叫有学位。四果阿罗汉又叫证道位,二果和三果叫修道位,在这地位是修道,初果叫见道位。

  在本经后边说:“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你特别要小心,不要相信自己的意念,你自己的意念不可以相信的。证四果阿罗汉乃可信汝意,你什么时候证得四果了,那时候才可以相信你自己的意思。

  证得四果阿罗汉的圣人,他没有欲爱,欲爱都断了。四什么证明他证得四果?因为四果的圣人,他走路的时候脚不沾地,离开地总有三分那么高,因为这样子他才不会把虫蚁踩死。他不像我们人走路,会踩死虫子、蚂蚁,他不会踩虫蚁的,由这就证明他是证果了。不单是证四果能这样,证初果就能这样子,所以说“能飞行变化”:证四果阿罗汉的人,他愿意到什么地方去,就可以到什么地方去,能变化无穷。所以我在台湾时,那位广钦老修行,我请他到美国来,他就指指他的心,说他随时都可以来的。来是可以来,他自己知道他来了,旁人还没有知道他来,除非开眼的人,可以看见他来了。

  可是证了四果阿罗汉,不单精神能到任何的地方去;就这个肉体也可以去的。随便可以去,不需要买…

《佛说四十二章经浅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一念光明就是佛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