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妙法莲华经浅释 卷五▪P11

  ..续本文上一页坚固,绝对不退转。精神集中,披精进铠,持智慧剑,勇猛向前。恒常勤求佛的智慧。说种种不可思议的妙法。他们常现师子吼,说法时,心无所畏惧。

  我于伽耶城 菩提树下坐 得成最正觉 转无上*轮

  尔乃教化之 令初发道心 今皆住不退 悉当得成佛

  我今说实语 汝等一心信 我从久远来 教化是等众

  释迦牟尼佛说:“我在摩竭提国伽耶城的外边,尼连河畔,菩提树下打坐。在开始的时候,我曾经发愿:“如果我不开悟,永远不起此座。”坐到四十九天的晚上,见东方的明星,闪闪发光,因而悟道,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果位,也就是成就佛道。”

  释迦牟尼佛夜睹明星而悟道,三叹奇哉:“奇哉!奇哉!r奇哉!大地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为什么我们没有成佛?因为有妄想。为什么我们没有成佛?因为有执著。这个妄想执著,把应该成佛的众生挡住了。好像一条光明大道,通行无碍,可是在中间有道墙,把路挡住了,就不能向前进行。

  玆举出一个事实来说明,现在德国的柏林市,在市中建筑一道高墙,隔离东西德人,不能自由通行,不能随便来往。这道墙就是障碍物,将德国人分为两个集团,一个是民主集团,一个是专制集团。生活思想有天渊之别。

  成佛的障碍,就是妄想执著。如有妄想执著,佛的智慧不能现前。因为不能开佛的智慧,所以不能成佛。若能将妄想执著放下,那么,就能开佛的智慧,即刻成佛。

  释迦牟尼佛是怎样成就佛果?他就是把妄想执著放下。本来他是太子,在宫中享受既美满又豪华的生活,将来可做转轮圣王,统治四天下,可是他放弃王位。而且又把美丽的娇妻舍下,又把活泼的爱子放下。他觉得生老病死太苦了,所以出家修道,彻底寻求了生脱死之法。

  佛在菩提树下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之后,在二十一天的时间,于定中为法身大士说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可惜小乘人的善根不够,不明白一真法界的道理,所谓“有眼不见卢舍那,有耳不闻圆顿教”。佛以慈悲为怀,到鹿野苑为五比丘说四谛法,以后又转十二因缘*轮,然后再转六度万行*轮。

  最初转华严*轮,可惜一般人不能接受。又转阿含*轮,又转方等*轮,又转般若*轮,最后转法华妙*轮。法华是佛的本怀,本想开始就说法华,因为观察众生的机缘尚未成熟,所以先转权教的*轮,然后再转实教的*轮。现在机缘成熟,所以转无上*轮。

  当这个时候,我乃教化这些无量大菩萨,令他们初发菩提道心。现在他们都住在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他们完全应当证得成佛的果位。

  我以前对你们所说的法,那是方便语。我现在对你们说的法是真实语。你们大众应当专一其心,来信受我所说的法。我在无量劫以前,已经成佛道了。所谓“非生示生,非灭示灭”。本来不生,示现一个生;本来不灭,示现一个灭。在梵网经上说:“我来娑婆世界八千返。”就是说已经有八千次了。这些充满三千大千世界虚空的菩萨,都是我在过去成佛的时候,所教化的大众。

  阿逸多!你所问这些从地涌出的菩萨,他们跟那位佛发心?是谁教化他们呢?他们修持什么法?他们读诵什么经?你现在明白了吧!他们修的是法华法门,他们念的是法华经典。他们是来护持法华,他们是来供养法华。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及无数诸菩萨等。心生疑惑。怪未曾有。而作是念。云何世尊于少时间。教化如是无量无边阿僧祇诸大菩萨。令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白佛言。

  当这个时候,弥勒大菩萨和无数无量诸菩萨等,都生起疑惑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因为这种事情太奇怪了,未曾见过这种事情。他们都有这种念头:怎会有这种道理?世尊这样的年轻,于地涌出的菩萨,如此的年老,怎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而能教化这样多的菩萨,令他们都住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果位上。这是闻所未闻的奇事,于是乃向佛请教开示,便对佛言。

  世尊。如来为太子时。出于释宫。去伽耶城不远。坐于道场。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从是已来。始过四十余年。

  弥勒菩萨等请问佛:世尊!如来以前做太子的时候,为求解脱之道,乃走出王宫,到伽耶城不远的地方,坐在菩提树下,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从您成佛开始,到现在不过四十多年而已。

  释迦牟尼佛于十九岁时,出家修道。最初六年,到处访问善知识(当时外道),不得解脱生死的要法。又在雪山苦修六年,自求解脱之法,每日只食一粒芝麻和一粒麦子,来维持生命。当时陪他在一起修行有五人,父系有三人,母系有二人。其中有三人,受不了这种苦行,乃离佛而去,到鹿野苑去修行。此苑乃是当时外道所修行的圣地。剩下二人,发心陪同太子在雪山修苦行,认为修行就要受苦,所谓“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抱定宗旨,不生他想。专心致志来求解脱。解惑业之系缚,脱三界之苦果。

  六年后,佛的身体,骨瘦如柴。有一天,天女献乳粥,佛接受供养,吃了乳粥。这二位同修则顿生疑心,认为佛生退道心,于是二人也离佛而去,到鹿野苑同先来三人同修,以求道果。

  此时,释迦牟尼佛喝了乳粥之后,身体恢复健康,乃在尼连河沐浴,身心清净。然后到菩提树下静坐四十九天。正是十二月初八日黎明之前,睹明星而悟道。此时,佛正是三十岁。

  佛成佛之后,观察因缘,先到鹿野苑度同他一起修行的五人,就是憍陈如、额鞞、十力迦叶、跋提、摩男俱利。为他们说四谛法(苦集灭道)。他们闻法之后,证得阿罗汉果。有首偈颂:“十九逾城六苦行,五岁游历三十成,说法度生五十岁,是则共寿八十年。”

  世尊云何于此少时。大作佛事。以佛势力。以佛功德。教化如是无量大菩萨众。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弥勒菩萨又称一声世尊!您成佛到现在不过四十多年,怎能在这样少的时间,大做佛事,度了这样多的菩萨?以佛的势力,以佛的功德,而能教化这样多大菩萨,他们皆当成无上正等正觉。这就是开近显远的大教。这种道理,不是凡夫所能明了的境界。

  佛说法有五十年的历史,有首偈颂这样地说:“华严最初三七日,阿含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般若谈,法华涅槃共八年。”佛在菩提树下初证佛果时,在二十一天时间内,说一部华严经。佛在三十一岁时,开始说阿含经,说了十二年。在四十三岁时,开始说方等经,说了八年。在五十一岁时,开始说般若经,说了二十二年。在七十二岁时,开始说法华经。在八十岁二月十五日,于一昼夜间,说一部涅槃经。

  世尊。此大菩萨众。假使有人。于千万亿劫。数不能尽。不得其边。斯等久远已来。于无量无边诸佛所。植诸善根。成就菩萨道。常修梵行。

  弥勒菩萨又称一声世尊!假使有人在千万亿劫中计算这些从地涌出菩萨的数目,也不能计算穷尽,究竟有多少菩萨?这些大菩萨,从久远以来,在无量无边诸佛的处所,已经种植了很多的善根,所以成就菩萨道。他们常修梵行,也就是清净行。

  世尊。如此之事。世所难信。譬如有人。色美发黑。年二十五。指百岁人。言是我子。其百岁人。亦指年少。言是我父。生育我等。是事难信。

  弥勒菩萨又称一声世尊!像这种事情,世间人不会相信的, , 。譬如有人,他的面貌很美,头发很黑,年纪不过二十五岁左右,可是他指著百岁老人说:他就是我亲生的儿子。这位老人承认是事实。乃指少年人说:他就是我的亲生父亲。这种事情,怎能令人相信?简直是难以置信。

  佛亦如是。得道已来。其实未久。而此大众诸菩萨等。已于无量千万亿劫。为佛道故。勤行精进。善入出住无量百千万亿三昧。得大神通。久修梵行。善能次第习诸善法。巧于问答。人中之宝。一切世间甚为希有。

  佛也是这样的情形,好像年轻人指年老人为子一样。佛成道到现在不过四十多年,这些大菩萨已经在无量千万亿劫前,为求佛道的缘故,勤加修行,勇猛精进,身也精进,心也精进,毫无懈怠。他们善能入定、善能出定、善能住定。能入九次第定,就是四禅定、四空定、灭受想定。能出师子奋迅三昧,能住超越三昧。

  这是按照藏教和通教的教理来讲的。若是按照别教的教理来讲,从初地到十地,这叫善入。从十地倒驾慈航,再入凡夫所修的事,这叫善出。从妙觉圆满,这叫善住。若依照圆教的教理来讲,人法性三昧,叫做善入。首楞严三昧,叫做善出。无缘三昧,叫做善住。这是按照藏通别圆四教来讲的三昧。其实三昧有百千万亿那样之多。

  这些大菩萨,都获得大神通力,任运自在。神通有大小之别,大神通是菩萨神通,小神通是罗汉神通。罗汉的神通,只有十八种变化。上身出火,下身出水;或者上身出水,下身出火;或者入地如水,入水如地,能在虚空中行住坐卧等等变化而已。

  这些大菩萨在很久以前,修行清净行的法门。善于从浅入深来修一切善法。又能善巧回答所问的难题。这是人中最最尊贵之菩萨,在一切世间,甚为希有,难得一见,成为瑰宝。

  今日世尊。方云得佛道时初令发心。教化示导。令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现在世尊才说证得佛道的时候,初令这些菩萨发菩提心,教化指示、引导他们,令他们皆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道迈进,直达无上正觉的果位。

  世尊得佛未久。乃能作此大功德事。我等虽复信佛随宜所说。佛所出言未曾虚妄。佛所知者皆悉通达。然诸新发意菩萨。于佛灭后。若闻是语。或不信受。而起破法罪业因缘。

  世尊!您成佛的时间没有多久,怎能做出这些大功德事业呢?我们大家虽然相信佛所说的法,乃是随顺众生的心意而说的一切法。所谓“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佛说出的言语,没有一句是虚妄的。佛所知道的、佛所觉悟的、佛所教化的,统统是通达无碍。可是我们深恐将来…

《妙法莲华经浅释 卷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