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以正法念。“以何法思?”以正法思。人用什么法修就得什么法。用佛法就得佛法;用魔法就得魔法。种什么因就得什么果,如是因如是果。然而,众生虽处在种种的境界却不能自知,唯有佛如实见之,实实在在地见到,彻底了解众生的上、中、下品,明了始终内外生死的一切。然而我们众生,明白了生,又不了解死;明白了死又不了解生。不知开始亦不知终点,就因为不明了,才有障碍。唯有佛陀才真正明了而无障碍,所以有偈云:“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灾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三障是业障、报障及烦恼障。此偈意谓,普愿世界一切灾障,如地震、风灾、水灾、旱灾等都蠲除,又愿生生世世都修菩萨道。
如彼卉木丛林诸药草等。而不自知上中下性。如来知是一相一味之法。所谓解脱相。离相。灭相。究竟涅槃常寂灭相。终归于空。佛知是已。观众生心欲而将护之。是故不即为说一切种智。汝等迦叶。甚为希有。能知如来。随宜说法。能信能受。所以者何。诸佛世尊随宜说法。难解难知。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一切众生得到佛之法两滋润还不自知,这好像花、药草、树木丛林,自己不知道有分上中下品之性质。如来知道众生之心性,本来具足真如之相。“一味之法”,一同修行证得之妙理叫一味之法。所谓的“解脱相”,本来也无解脱相、非离相、非灭相,只因为众生有执著,才说有解脱相。既然“离相”,怎么还会有个“相”呢?总而言之,扫一切法,离一切相。一法不立,才到究竟涅槃之常乐我净,即是常寂灭相,连一个灭也没有了;也是空相,连空也无。佛知道一切相本来无法可说,无相可得,可是众生心里还有个贪欲,如果最初对他们说什么也没有,一法不立,万法皆空,众生会不相信,而且还要诽谤佛法。佛观察众生之意,彼等有许多习气毛病,要他渐渐除去习气,才会相信;若要他一下除去这许多毛病习气而归于空,那是办不到的。所以为了一方面护持佛法,月一方面也顾全众生不让其生诽谤心,所以佛不即刻说一切种智之法。一切种智是实相般若,佛看众生之根性尚未成熟,而不说实相般若。
佛说:“迦叶!你们声闻乘是很稀有的。为什么?因为能够明白佛随众生之机宜、根性、因果,而为之说法。能令一切众生相信领受,是因为佛所说之法,是无上殊胜的微妙法,但是不易明白,也不易了解,是故佛以大慈悲心再把其义理重复用偈颂来解说。”
破有法王 出现世间 随众生欲 种种说法
“破有”,什么是“有”?因果不亡是有。佛可以把因果破了,你以前所种的因果,在你学佛后可以停止。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在众生之境界来讲,因果总是有的。成佛果之后能超越因果,但这绝不是拨无因果。佛是超出三界二十五有的因果,所以说“破有”。
“法王”是法中之王,也是说法之王。你们将来出家说法,也要像法中之王。学佛陀之声音八音四遍。现在讲经说法也是替法中之王说法。佛是为了破“我”而出现于世,但还要随众生心欲,先要使他们欢喜,复说种种法。佛说法一代时教,分为五时八教。五时是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八教是藏、通、别、圆(化法四教);顿、渐、秘密、不定(化仪四教)。
如来尊重 智慧深远 久默斯要 不务速说
如来尊重实相般若,也即是仰护般若。般若是众生之般若,因为这个般若实相,太高深、广大,一般小乘人就不对机,所以不能为他们说大乘法。故由华严到法华涅槃,经过三十多年,不说实教,只说权教。实教是实相般若,唯一佛乘更无他乘。这道理很久也不说,为何不说?因为众生不但不信,反而会诽谤。因此这殊胜之法门暂时不说,可见佛具足忍耐力。
有智若闻 则能信解 无智疑悔 则为永失
有智慧的众生听了此妙法后,能起信心,知道这是大乘法,他便会开悟。然而,对无智者说真法,他反而对法生疑惑,把真当假了。大乘实教中,人本来无物,也不需解脱,本来没有合相,自然也没有离相;本来无生相,也没有灭相。若对无智者说诸法总归一空,空了不是什么也没有了吗?无所学吗?他一生出疑惑就断了大乘种子,也就是断佛种子,亦是断众生之种子,所以说“永失”。
是故迦叶 随力为说 以种种缘 令得正见
因为这缘故,迦叶!你要明白,佛是随著方便善巧说法,以种种法逗种种缘,使众生得正知正见而不生邪见。
迦叶当知 譬如大云 起于世间 遍覆一切
迦叶!你们都应该知道,如来说法,就像天空之大云一样,出现于世,在虚空遍覆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一切。
慧云含润 电光晃曜 雷声远震 令众悦豫
此大云是智慧之云,所含之雨量能普润一切众生心。佛教无量之光,如电光晃耀。佛陀说法之声,如雷声震耳,令一切众生心里快悦。
日光揜蔽 地上清凉 叆叇垂布 如可承揽
佛陀之智慧光明遮蔽旁门外道九十五种邪光,攻破彼似是而非之交光邪说。佛陀又以清凉的智慧,破世上九十八种怨恼(烦恼)。叆叇垂布,这些云彩很厚,似一手就能承揽。
其雨普等 四方俱下 流澍无量 率土充洽
此雨滋润一切,四方都下著无数量之雨。整个土地皆是雨水。书有云:“遍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率土是所有大地或国土,滨为有水之地,这是说遍天下到处是国王之农土,令所有土地都有水源。一如所有众生都得到法雨的滋润一样。
佛赞叹迦叶等听经专注之精神,因世人不是为口奔驰,汲汲遑遑,劳碌一生,就是终日迷于赌、享受、娱乐看戏而不能听佛法,故来听经者是稀有难得的。
山川险谷 幽邃所生 卉木药草 大小诸树
“山川险谷”:山比喻大菩萨。川,指大地。险谷指危险之地。“幽邃所生”:喻在很黑暗中所生长之一切植物。这三草二木,三草是指人、天、声闻缘觉乘。二木喻通教和别教的菩萨,小树是指通教菩萨,大树喻为别教菩萨。
百谷苗稼 甘蔗蒲萄 雨之所润 无不丰足
百谷比作白饭,而苗稼是指一切众生,甘蔗是比喻禅定神通。葡萄在架上结了许多,喻为般若,可断许多惑。雨的滋润令每一个都得其所应得之一份,而有丰富收成。
干地普洽 药木并茂 其云所出 一味之水
“干地普洽”:是指没有闻法,没有善根的众生,也能得滋润之好处。药草及树本并茂,一云所生之“雨水”指一乘佛法,使所有众生都受到滋润。
草木丛林 随分受润 一切诸树 上中下等
药草及树林,随著本身之大小,也即是分为上等的得上等之雨,中等的得中等之雨,下等者得下等之雨,恰到好处。
称其大小 各得生长 根茎枝叶 华果光色
每一种树木药草都得生长滋润,根茎枝叶,尤其是花、果等各显其色,非常新鲜好看。
一雨所及 皆得鲜泽 如其体相 性分大小 所润是一
而各滋茂
正如草木体相及根性,或大或小,所降的雨虽一样,但草木各别得到滋润。
佛亦如是 出现于世 譬如大云 普覆一切 既出于世
为诸众生 分别演说 诸法之宝
佛亦如是,出现于世,就像一朵大云,普覆荫一切,为众生演说佛法。众生听明白即能去毛病习气,法身智慧开朗,光明现出而仍不自知。佛陀为世间人说世间法,为天人说天乘法,为声闻说声闻法,为缘觉说缘觉法,为大乘说大乘的教法。这些分别演说是观机逗教,因人说法,是根据种种根性之不同而说种种的佛法,即为实施权。以前所用的权巧方便法,皆为最后真实的教义而说。
大圣世尊 于诸天人 一切众中 而宣是言 我为如来
两足之尊 出于世间 犹如大云 充润一切 枯槁众生
大圣世尊,于诸天人、一切众生中,宣说:“我为如来两足尊。”两足是:(一)福足:修种种善事之功德。(二)慧足:有福也要修慧,修六度四摄等。所谓“修福不修慧,象身挂璎珞。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若只修福不修慧,积聚许多福报,成了大象,身体肥大,即使身上挂著一块宝贵的璎珞,又有何用?相反的只听经讲法,不做功德、不做善事,将来证到阿罗汉果去托钵乞食,就无人供养。今天有饭吃,明天没饭吃,时常挨饿,这是修慧不修福之果报。所以佛是福慧双修,福足慧足,福慧两足,此两足不是说两条腿。佛出现于世,如大云一样在滋润著众生,众生得法水滋润就不会干枯了。
皆令离苦 得安隐乐 世间之乐 及涅槃乐
法雨能令众生得世间及出世间之乐。
诸天人众 一心善听 皆应到此 觐无上尊 我为世尊
无能及者 安隐众生 故现于世 为大众说 甘露净法
其法一味 解脱涅槃 以一妙音 演畅斯义 常为大乘
而作因缘
天人皆应来此一心善听佛法,礼拜恭敬佛。我是世出世间之尊,所以无与伦比,非他所及。一礼佛偈云:“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佛为安隐众生而出现于世,为大众说甘露清净之法。这法是一乘法,以一妙音,演畅斯义,是大乘法,以种种因缘来说这个佛法之义。
我观一切 普皆平等 无有彼此 爱憎之心
我观一切普皆平等,可见佛之大慈悲。佛不会说:“我是至高无上,创造万物的主宰。”佛只说他转化万物,使众生舍邪归正,弃暗投明。佛更不会说:“我是正,你们都不能正。”“你们是我一手创造的!”如果一切是某主宰所造的,怎会尽造那些坏的呢?那简直是毫无说服能力,岂能化人?所以佛陀不说他造一切,而是救度一切。令不明白佛法者,使之明白;没有觉悟者,使之觉悟。佛虽度众生,但无一众生可度,这才是真正平等。没有彼此,因为有彼就有此,就有爱有憎,欢喜的起爱念,不欢喜的起嗔恨。但若能不欢喜也不憎恨一切,没有彼此,则没有爱憎。若上帝你一人能做,我不能,学你何为呢?
我无贪著 亦无限碍 恒为一切 平等说法 如为一人
…
《妙法莲华经浅释 卷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