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药草喻品浅释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
卷三 药草喻品第五
药是医病之药,草是草木,也喻俗世的众生。如病,如来教法是药,观机说教,对症下药。要机教相应,药病无差。所以佛陀在这一品以药草作为比喻,医治众生身心二病。
尔时世尊。告摩诃迦叶。及诸大弟子。善哉善哉。迦叶善说如来真宝功德。诚如所言。如来复有无量无边阿僧祇功德。汝等若于无量亿劫说不能尽。
这时,佛陀告诉大迦叶及法会的弟子们,善哉!善哉!迦叶说得真好,你真领会如来心意,说如来之法,你所说的道理,丝毫没有错。如来是没有边际;阿僧祇,是无数量之数,而佛之功德也是无量无边。你们若于无量亿劫,说不能穷尽。你们天天讲月月说,也说不尽此功德。
迦叶当知。如来是诸法之王。若有所说。皆不虚也。于一切法。以智方便而演说之。其所说法。皆悉到于一切智地。
迦叶你应该知道,如来是一切法之王,如来所说,皆是真实不虚之法。一切法包括大乘、二乘及三乘。大乘是佛乘,二乘是声闻缘觉乘,三乘是菩萨乘。如来能善巧方便,演说妙法,皆以般若波罗蜜多、一切智、一切种智等法说之。
如来观知一切诸法之所归趣。亦知一切众生深心所行。通达无碍。又于诸法究尽明了。示诸众生一切智慧。
佛有三身、四智、五眼、六通。三身是法身、化身及报身。四智是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及成所作智。五眼是佛眼、法眼、慧眼、天眼及肉眼。六通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如来以智慧观察,而知道一切诸法。法有八万四千种,若以每一个法来说费时太长,所以说一切诸法。然而归根结蒂,诸法归到什么地方去?佛说一切法,不离一切心,一切法之所生,也唯心之所现也,因此佛才能知道一切众生之心理。如金刚经所云:“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悉见”,对于众生的起心动念,都能了如指掌,无所不知,无所不觉,通达无碍,这样才能开示一切智慧给予所有众生。
迦叶。譬如三千大千世界山川溪谷土地。所生卉木丛林。及诸药草。种类若干。名色各异。密云弥布。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一时等澍。其泽普洽卉木丛林。及诸药草。小根小茎。小枝小叶。中根中茎。中枝中叶。大根大茎。大枝大叶。诸树大小。随上中下各有所受。一云所雨。称其种性而得生长。华果敷实。虽一地所生。一雨所润。而诸草木。各有差别。
迦叶!譬如三千大千世界,一个日月,一个须弥山,一个四天下共为一个世界。聚集一千个日月、一千个须弥山及一千个四天下成为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干世界共成一个中千世界。而大千世界,是由一千个中千世界所组成。因三遍言千,故为三千大千世界。
在山河大地溪谷所生长的各种树木,花草丛林,都有不同的名字及各种颜色。在他们的上面布满浓云,遮盖了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很均匀很平等,无分别的下起雨来。所有树木、花草及丛林的根、茎、枝、叶都随著他们的大、中或小而得所应得之份量。根茎枝叶大的自然吸收力比中、小性的根茎枝叶多,所以比较起来,小根茎枝叶的份量最少。这也是比喻上、中、下品之分别。本来他们都是同在一块地生长出来,而天所降之雨量也是一样,但因根茎本身之吸收力有分大中小的缘故,所以所得之雨量各有不同,但是仍一样生长开花结果。这是佛陀比喻众生的根机,一如花草树木丛林,有分上中下品。
迦叶当知。如来亦复如是。出现于世。如大云起。以大音声。普遍世界天人阿修罗。如彼大云。遍覆三千大千国土。于大众中而唱是言。我是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未度者令度。未解者令解。未安者令安。未涅槃者令得涅槃。今世后世如实知之。我是一切知者。一切见者。知道者。开道者。说道者。汝等天人阿修罗众。皆应到此。为听法故。
迦叶!你应该知道如来也是这样。我出现于世的情形,就像大云出现于世一样,为了大事因缘,教化众生,才出兴于世。是故以最大声量之法音,普遍告诉世间、天人、阿修罗(译为无端正及无酒;他们有天福而无天德,亦无天权,好勇斗狠。土匪及军人都属于阿修啰;军人列为善道,土匪则归入于恶道),如我所说的大云遮盖了三千大千世界,在大家面前说:我是如来。
为什么佛还有“我”呢?其实如果明白了这个“如来”,就没有一个我;如来就是乘如实之道,来成正觉。譬如在听经时,一个聪明的人记得最多,中等者记得少一点,最愚痴者自然会记得更少了。如同下雨,随著树木花草的大小不同,其吸收量也各异。同理,智慧高者得惠多一点,智慧少者所得惠较少。大家都在听经,但明白了解道理的程度,各有不同。有的听了知道这些花草树木是比喻人,或者有些知道下雨或密云迷布是指佛在说法。如果不了解的话,就会说:“我一点也不明白,怎会尽说些花、草、树木!”如果知道自己一点也不明白,总算有个知道自己不明白;也即是开始往明白路上走。尤其是未听过佛法的人,第一次听自然不懂。但若能知道自己不明白这是明白了一点。今天一点,明天一点,这一点点日积月累就会聚少成多。
“如来”,还有其他十个意思:(一)应供——应接受供养。(二)正遍知——知道万法唯心是正知;知道心生万法是遍知。(三)明行足——有智慧光明,修行至圆满之果位。(四)善逝——已到好的地方去。(五)世间解——世界上没有比他更明白的人。(六)无上士——没有比他更高的人。(七)调御丈夫——调伏及驾御一切众生的大丈夫。(八)天人师——天上及人的师父。(九)佛。(十)世尊——为世、出世所尊敬。所以佛有种种功德之因缘,能使未得度者得度,将他度到一个没有是非好坏、善恶生死之地。同时也使不安乐者得到安乐,使未得涅槃者得到常乐我净,寂灭之乐。对于来生今生及一切,我都真实的明了知道、见到;而且又知道开悟修道,讲经说法,开演修行种种法门。你们天、人、阿修罗等都应该到此来听经闻法。
同理,在此听经的法会除了你们各位外,尚有天龙八部。如果你已开了五眼六通,就会看得很清楚。哦!位子都坐满了,没坐位了。不过你看不到也好,否则连走路也水泄不通了!
尔时无数千万亿种众生。来至佛所而听法。如来于时。观是众生诸根利钝。精进懈怠。随其所堪而为说法。种种无量。皆令欢喜。快得善利。是诸众生闻是法已。现世安隐。后生善处。以道受乐。亦得闻法。既闻法已。离诸障碍。于诸法中任力所能。渐得入道。
当尔之时,有无数千万亿种的众生,到这个法会聆听妙法莲华经。如来详细的观察众生的因缘,知道他们有许多根机,有利根者,很聪明,也有些是愚笨顽钝。有勇猛精进者,也有懒惰懈怠不上进者。于是佛为精进者说精进法,为懈怠者说懈怠法,使他们努力向上,随顺他们的根性,应接受什么法就说什么法,如不能接受就不为他说这个法。所以起初佛不说实法,只说权法,用种种无量的法门为无量种类的众生说,其目的为令众生欢喜信受。由于欢喜听闻,久而久之便走到修学的佛道上,很快得到益处。众生闻法后,现世很平稳,来世生天或人间富贵处,生生世世可以闻法。修此道得种种快乐,也唯有闻佛法才能明理,才能离开种种烦恼障碍。这样,很容易随各自的力量入道。“道”是开悟的阶段,渐渐就能到达了生脱死的果位。
如彼大云。雨于一切卉木丛林及诸药草。如其种性。具足蒙润。各得生长。如来说法。一相一味。所谓解脱相离相灭相。究竟至于一切种智。其有众生闻如来法。若持读诵。如说修行。所得功德。不自觉知。所以者何。唯有如来。知此众生种相体性。念何事。思何事。修何事。云何念。云何思。云何修。以何法念。以何法思。以何法修。以何法得何法。众生住于种种之地。唯有如来如实见之。明了无碍。
佛说法像大云雨一样,花草树木丛林药草,是指一切众生。一切众生有菩萨、缘觉、声闻、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及地狱。依其种性之各异,契机说法,使他们得以生长。好像在雨水的具足滋润下,药草树木等各得生长。佛说法是一相一味:一相是一切众生的真如实相(真性)。真相即是一地。已证到一乘之真理叫一味。一切未解脱之众生,让他们得到解脱;未生长的让他生长;已得生长者让他得解脱,离开苦恼相、生灭相。得到佛的智慧,也即是一切种智。假如有一类众生,听佛法后能够依法修行,佛便教他怎样修。佛法是大同小异,好像我们现前听法,所得之功德及果报,使我们与以前判若两人,但自己还不知道哩!为什么呢?唯有如来才知道这一类众生的四法——种相体性。“种”是众生本身的种子,这个种子可以种到十法界中任何一个法界,或佛种、菩萨种、缘觉种、声闻种、天种、人种、地狱种、饿鬼种及畜生种。“相”是对外法,也是色。“体”是主体,身体内有个主宰。“性”是对内而言。这就是四法。
三法是闻法、思法、修法。闻慧就是在听经闻法多次后,在不知不觉中生出智慧。如果不闻法,纵使怎样聪明的人也不会懂,更别提说开智慧。思慧就是打坐参禅用思惟慧修习。“禅那”,译为静虑,把念虑洗涤清净,便能发慧。人先要有闻慧,然后才发思慧;是道则进,非道则退。思想明了就要用功修行,早亦思晚亦思,朝夕都要勇猛精进修行。但要用智慧来修,不然盲修瞎练,人家往佛道走,你却往反方向跑了。
二法是因果。一法是一切道种智之法,是真智实智,也即是一实相。“念何事?”用心念,念佛事。“思何事?”思法事。“修何事?”修僧事。然而,如何来念思修佛、法、僧?就是念玆在兹,一刻一秒也忘不了佛法僧。在思想方面要平心静气,不打妄想,思惟佛法僧之道理,进而去修行。“以何法念?…
《妙法莲华经浅释 卷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