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淺釋 卷叁

  妙法蓮華經藥草喻品淺釋

  姚秦叁藏法師鸠摩羅什譯

  美國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講述

  卷叁 藥草喻品第五

  藥是醫病之藥,草是草木,也喻俗世的衆生。如病,如來教法是藥,觀機說教,對症下藥。要機教相應,藥病無差。所以佛陀在這一品以藥草作爲比喻,醫治衆生身心二病。

  爾時世尊。告摩诃迦葉。及諸大弟子。善哉善哉。迦葉善說如來真寶功德。誠如所言。如來複有無量無邊阿僧祇功德。汝等若于無量億劫說不能盡。

  這時,佛陀告訴大迦葉及法會的弟子們,善哉!善哉!迦葉說得真好,你真領會如來心意,說如來之法,你所說的道理,絲毫沒有錯。如來是沒有邊際;阿僧祇,是無數量之數,而佛之功德也是無量無邊。你們若于無量億劫,說不能窮盡。你們天天講月月說,也說不盡此功德。

  迦葉當知。如來是諸法之王。若有所說。皆不虛也。于一切法。以智方便而演說之。其所說法。皆悉到于一切智地。

  迦葉你應該知道,如來是一切法之王,如來所說,皆是真實不虛之法。一切法包括大乘、二乘及叁乘。大乘是佛乘,二乘是聲聞緣覺乘,叁乘是菩薩乘。如來能善巧方便,演說妙法,皆以般若波羅蜜多、一切智、一切種智等法說之。

  如來觀知一切諸法之所歸趣。亦知一切衆生深心所行。通達無礙。又于諸法究盡明了。示諸衆生一切智慧。

  佛有叁身、四智、五眼、六通。叁身是法身、化身及報身。四智是大圓鏡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及成所作智。五眼是佛眼、法眼、慧眼、天眼及肉眼。六通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如來以智慧觀察,而知道一切諸法。法有八萬四千種,若以每一個法來說費時太長,所以說一切諸法。然而歸根結蒂,諸法歸到什麼地方去?佛說一切法,不離一切心,一切法之所生,也唯心之所現也,因此佛才能知道一切衆生之心理。如金剛經所雲:“衆生若幹種心,如來悉知悉見”,對于衆生的起心動念,都能了如指掌,無所不知,無所不覺,通達無礙,這樣才能開示一切智慧給予所有衆生。

  迦葉。譬如叁千大千世界山川溪谷土地。所生卉木叢林。及諸藥草。種類若幹。名色各異。密雲彌布。遍覆叁千大千世界。一時等澍。其澤普洽卉木叢林。及諸藥草。小根小莖。小枝小葉。中根中莖。中枝中葉。大根大莖。大枝大葉。諸樹大小。隨上中下各有所受。一雲所雨。稱其種性而得生長。華果敷實。雖一地所生。一雨所潤。而諸草木。各有差別。

  迦葉!譬如叁千大千世界,一個日月,一個須彌山,一個四天下共爲一個世界。聚集一千個日月、一千個須彌山及一千個四天下成爲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幹世界共成一個中千世界。而大千世界,是由一千個中千世界所組成。因叁遍言千,故爲叁千大千世界。

  在山河大地溪谷所生長的各種樹木,花草叢林,都有不同的名字及各種顔色。在他們的上面布滿濃雲,遮蓋了整個叁千大千世界,很均勻很平等,無分別的下起雨來。所有樹木、花草及叢林的根、莖、枝、葉都隨著他們的大、中或小而得所應得之份量。根莖枝葉大的自然吸收力比中、小性的根莖枝葉多,所以比較起來,小根莖枝葉的份量最少。這也是比喻上、中、下品之分別。本來他們都是同在一塊地生長出來,而天所降之雨量也是一樣,但因根莖本身之吸收力有分大中小的緣故,所以所得之雨量各有不同,但是仍一樣生長開花結果。這是佛陀比喻衆生的根機,一如花草樹木叢林,有分上中下品。

  迦葉當知。如來亦複如是。出現于世。如大雲起。以大音聲。普遍世界天人阿修羅。如彼大雲。遍覆叁千大千國土。于大衆中而唱是言。我是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未度者令度。未解者令解。未安者令安。未涅槃者令得涅槃。今世後世如實知之。我是一切知者。一切見者。知道者。開道者。說道者。汝等天人阿修羅衆。皆應到此。爲聽法故。

  迦葉!你應該知道如來也是這樣。我出現于世的情形,就像大雲出現于世一樣,爲了大事因緣,教化衆生,才出興于世。是故以最大聲量之法音,普遍告訴世間、天人、阿修羅(譯爲無端正及無酒;他們有天福而無天德,亦無天權,好勇鬥狠。土匪及軍人都屬于阿修啰;軍人列爲善道,土匪則歸入于惡道),如我所說的大雲遮蓋了叁千大千世界,在大家面前說:我是如來。

  爲什麼佛還有“我”呢?其實如果明白了這個“如來”,就沒有一個我;如來就是乘如實之道,來成正覺。譬如在聽經時,一個聰明的人記得最多,中等者記得少一點,最愚癡者自然會記得更少了。如同下雨,隨著樹木花草的大小不同,其吸收量也各異。同理,智慧高者得惠多一點,智慧少者所得惠較少。大家都在聽經,但明白了解道理的程度,各有不同。有的聽了知道這些花草樹木是比喻人,或者有些知道下雨或密雲迷布是指佛在說法。如果不了解的話,就會說:“我一點也不明白,怎會盡說些花、草、樹木!”如果知道自己一點也不明白,總算有個知道自己不明白;也即是開始往明白路上走。尤其是未聽過佛法的人,第一次聽自然不懂。但若能知道自己不明白這是明白了一點。今天一點,明天一點,這一點點日積月累就會聚少成多。

  “如來”,還有其他十個意思:(一)應供——應接受供養。(二)正遍知——知道萬法唯心是正知;知道心生萬法是遍知。(叁)明行足——有智慧光明,修行至圓滿之果位。(四)善逝——已到好的地方去。(五)世間解——世界上沒有比他更明白的人。(六)無上士——沒有比他更高的人。(七)調禦丈夫——調伏及駕禦一切衆生的大丈夫。(八)天人師——天上及人的師父。(九)佛。(十)世尊——爲世、出世所尊敬。所以佛有種種功德之因緣,能使未得度者得度,將他度到一個沒有是非好壞、善惡生死之地。同時也使不安樂者得到安樂,使未得涅槃者得到常樂我淨,寂滅之樂。對于來生今生及一切,我都真實的明了知道、見到;而且又知道開悟修道,講經說法,開演修行種種法門。你們天、人、阿修羅等都應該到此來聽經聞法。

  同理,在此聽經的法會除了你們各位外,尚有天龍八部。如果你已開了五眼六通,就會看得很清楚。哦!位子都坐滿了,沒坐位了。不過你看不到也好,否則連走路也水泄不通了!

  爾時無數千萬億種衆生。來至佛所而聽法。如來于時。觀是衆生諸根利鈍。精進懈怠。隨其所堪而爲說法。種種無量。皆令歡喜。快得善利。是諸衆生聞是法已。現世安隱。後生善處。以道受樂。亦得聞法。既聞法已。離諸障礙。于諸法中任力所能。漸得入道。

  當爾之時,有無數千萬億種的衆生,到這個法會聆聽妙法蓮華經。如來詳細的觀察衆生的因緣,知道他們有許多根機,有利根者,很聰明,也有些是愚笨頑鈍。有勇猛精進者,也有懶惰懈怠不上進者。于是佛爲精進者說精進法,爲懈怠者說懈怠法,使他們努力向上,隨順他們的根性,應接受什麼法就說什麼法,如不能接受就不爲他說這個法。所以起初佛不說實法,只說權法,用種種無量的法門爲無量種類的衆生說,其目的爲令衆生歡喜信受。由于歡喜聽聞,久而久之便走到修學的佛道上,很快得到益處。衆生聞法後,現世很平穩,來世生天或人間富貴處,生生世世可以聞法。修此道得種種快樂,也唯有聞佛法才能明理,才能離開種種煩惱障礙。這樣,很容易隨各自的力量入道。“道”是開悟的階段,漸漸就能到達了生脫死的果位。

  如彼大雲。雨于一切卉木叢林及諸藥草。如其種性。具足蒙潤。各得生長。如來說法。一相一味。所謂解脫相離相滅相。究竟至于一切種智。其有衆生聞如來法。若持讀誦。如說修行。所得功德。不自覺知。所以者何。唯有如來。知此衆生種相體性。念何事。思何事。修何事。雲何念。雲何思。雲何修。以何法念。以何法思。以何法修。以何法得何法。衆生住于種種之地。唯有如來如實見之。明了無礙。

  佛說法像大雲雨一樣,花草樹木叢林藥草,是指一切衆生。一切衆生有菩薩、緣覺、聲聞、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及地獄。依其種性之各異,契機說法,使他們得以生長。好像在雨水的具足滋潤下,藥草樹木等各得生長。佛說法是一相一味:一相是一切衆生的真如實相(真性)。真相即是一地。已證到一乘之真理叫一味。一切未解脫之衆生,讓他們得到解脫;未生長的讓他生長;已得生長者讓他得解脫,離開苦惱相、生滅相。得到佛的智慧,也即是一切種智。假如有一類衆生,聽佛法後能夠依法修行,佛便教他怎樣修。佛法是大同小異,好像我們現前聽法,所得之功德及果報,使我們與以前判若兩人,但自己還不知道哩!爲什麼呢?唯有如來才知道這一類衆生的四法——種相體性。“種”是衆生本身的種子,這個種子可以種到十法界中任何一個法界,或佛種、菩薩種、緣覺種、聲聞種、天種、人種、地獄種、餓鬼種及畜生種。“相”是對外法,也是色。“體”是主體,身體內有個主宰。“性”是對內而言。這就是四法。

  叁法是聞法、思法、修法。聞慧就是在聽經聞法多次後,在不知不覺中生出智慧。如果不聞法,縱使怎樣聰明的人也不會懂,更別提說開智慧。思慧就是打坐參禅用思惟慧修習。“禅那”,譯爲靜慮,把念慮洗滌清淨,便能發慧。人先要有聞慧,然後才發思慧;是道則進,非道則退。思想明了就要用功修行,早亦思晚亦思,朝夕都要勇猛精進修行。但要用智慧來修,不然盲修瞎練,人家往佛道走,你卻往反方向跑了。

  二法是因果。一法是一切道種智之法,是真智實智,也即是一實相。“念何事?”用心念,念佛事。“思何事?”思法事。“修何事?”修僧事。然而,如何來念思修佛、法、僧?就是念玆在茲,一刻一秒也忘不了佛法僧。在思想方面要平心靜氣,不打妄想,思惟佛法僧之道理,進而去修行。“以何法念?…

《妙法蓮華經淺釋 卷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