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以正法念。“以何法思?”以正法思。人用什麼法修就得什麼法。用佛法就得佛法;用魔法就得魔法。種什麼因就得什麼果,如是因如是果。然而,衆生雖處在種種的境界卻不能自知,唯有佛如實見之,實實在在地見到,徹底了解衆生的上、中、下品,明了始終內外生死的一切。然而我們衆生,明白了生,又不了解死;明白了死又不了解生。不知開始亦不知終點,就因爲不明了,才有障礙。唯有佛陀才真正明了而無障礙,所以有偈雲:“願消叁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災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叁障是業障、報障及煩惱障。此偈意謂,普願世界一切災障,如地震、風災、水災、旱災等都蠲除,又願生生世世都修菩薩道。
如彼卉木叢林諸藥草等。而不自知上中下性。如來知是一相一味之法。所謂解脫相。離相。滅相。究竟涅槃常寂滅相。終歸于空。佛知是已。觀衆生心欲而將護之。是故不即爲說一切種智。汝等迦葉。甚爲希有。能知如來。隨宜說法。能信能受。所以者何。諸佛世尊隨宜說法。難解難知。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一切衆生得到佛之法兩滋潤還不自知,這好像花、藥草、樹木叢林,自己不知道有分上中下品之性質。如來知道衆生之心性,本來具足真如之相。“一味之法”,一同修行證得之妙理叫一味之法。所謂的“解脫相”,本來也無解脫相、非離相、非滅相,只因爲衆生有執著,才說有解脫相。既然“離相”,怎麼還會有個“相”呢?總而言之,掃一切法,離一切相。一法不立,才到究竟涅槃之常樂我淨,即是常寂滅相,連一個滅也沒有了;也是空相,連空也無。佛知道一切相本來無法可說,無相可得,可是衆生心裏還有個貪欲,如果最初對他們說什麼也沒有,一法不立,萬法皆空,衆生會不相信,而且還要誹謗佛法。佛觀察衆生之意,彼等有許多習氣毛病,要他漸漸除去習氣,才會相信;若要他一下除去這許多毛病習氣而歸于空,那是辦不到的。所以爲了一方面護持佛法,月一方面也顧全衆生不讓其生誹謗心,所以佛不即刻說一切種智之法。一切種智是實相般若,佛看衆生之根性尚未成熟,而不說實相般若。
佛說:“迦葉!你們聲聞乘是很稀有的。爲什麼?因爲能夠明白佛隨衆生之機宜、根性、因果,而爲之說法。能令一切衆生相信領受,是因爲佛所說之法,是無上殊勝的微妙法,但是不易明白,也不易了解,是故佛以大慈悲心再把其義理重複用偈頌來解說。”
破有法王 出現世間 隨衆生欲 種種說法
“破有”,什麼是“有”?因果不亡是有。佛可以把因果破了,你以前所種的因果,在你學佛後可以停止。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在衆生之境界來講,因果總是有的。成佛果之後能超越因果,但這絕不是撥無因果。佛是超出叁界二十五有的因果,所以說“破有”。
“法王”是法中之王,也是說法之王。你們將來出家說法,也要像法中之王。學佛陀之聲音八音四遍。現在講經說法也是替法中之王說法。佛是爲了破“我”而出現于世,但還要隨衆生心欲,先要使他們歡喜,複說種種法。佛說法一代時教,分爲五時八教。五時是華嚴時、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法華涅槃時。八教是藏、通、別、圓(化法四教);頓、漸、秘密、不定(化儀四教)。
如來尊重 智慧深遠 久默斯要 不務速說
如來尊重實相般若,也即是仰護般若。般若是衆生之般若,因爲這個般若實相,太高深、廣大,一般小乘人就不對機,所以不能爲他們說大乘法。故由華嚴到法華涅槃,經過叁十多年,不說實教,只說權教。實教是實相般若,唯一佛乘更無他乘。這道理很久也不說,爲何不說?因爲衆生不但不信,反而會誹謗。因此這殊勝之法門暫時不說,可見佛具足忍耐力。
有智若聞 則能信解 無智疑悔 則爲永失
有智慧的衆生聽了此妙法後,能起信心,知道這是大乘法,他便會開悟。然而,對無智者說真法,他反而對法生疑惑,把真當假了。大乘實教中,人本來無物,也不需解脫,本來沒有合相,自然也沒有離相;本來無生相,也沒有滅相。若對無智者說諸法總歸一空,空了不是什麼也沒有了嗎?無所學嗎?他一生出疑惑就斷了大乘種子,也就是斷佛種子,亦是斷衆生之種子,所以說“永失”。
是故迦葉 隨力爲說 以種種緣 令得正見
因爲這緣故,迦葉!你要明白,佛是隨著方便善巧說法,以種種法逗種種緣,使衆生得正知正見而不生邪見。
迦葉當知 譬如大雲 起于世間 遍覆一切
迦葉!你們都應該知道,如來說法,就像天空之大雲一樣,出現于世,在虛空遍覆叁千大千世界所有一切。
慧雲含潤 電光晃曜 雷聲遠震 令衆悅豫
此大雲是智慧之雲,所含之雨量能普潤一切衆生心。佛教無量之光,如電光晃耀。佛陀說法之聲,如雷聲震耳,令一切衆生心裏快悅。
日光揜蔽 地上清涼 叆叇垂布 如可承攬
佛陀之智慧光明遮蔽旁門外道九十五種邪光,攻破彼似是而非之交光邪說。佛陀又以清涼的智慧,破世上九十八種怨惱(煩惱)。叆叇垂布,這些雲彩很厚,似一手就能承攬。
其雨普等 四方俱下 流澍無量 率土充洽
此雨滋潤一切,四方都下著無數量之雨。整個土地皆是雨水。書有雲:“遍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率土是所有大地或國土,濱爲有水之地,這是說遍天下到處是國王之農土,令所有土地都有水源。一如所有衆生都得到法雨的滋潤一樣。
佛贊歎迦葉等聽經專注之精神,因世人不是爲口奔馳,汲汲遑遑,勞碌一生,就是終日迷于賭、享受、娛樂看戲而不能聽佛法,故來聽經者是稀有難得的。
山川險谷 幽邃所生 卉木藥草 大小諸樹
“山川險谷”:山比喻大菩薩。川,指大地。險谷指危險之地。“幽邃所生”:喻在很黑暗中所生長之一切植物。這叁草二木,叁草是指人、天、聲聞緣覺乘。二木喻通教和別教的菩薩,小樹是指通教菩薩,大樹喻爲別教菩薩。
百谷苗稼 甘蔗蒲萄 雨之所潤 無不豐足
百谷比作白飯,而苗稼是指一切衆生,甘蔗是比喻禅定神通。葡萄在架上結了許多,喻爲般若,可斷許多惑。雨的滋潤令每一個都得其所應得之一份,而有豐富收成。
幹地普洽 藥木並茂 其雲所出 一味之水
“幹地普洽”:是指沒有聞法,沒有善根的衆生,也能得滋潤之好處。藥草及樹本並茂,一雲所生之“雨水”指一乘佛法,使所有衆生都受到滋潤。
草木叢林 隨分受潤 一切諸樹 上中下等
藥草及樹林,隨著本身之大小,也即是分爲上等的得上等之雨,中等的得中等之雨,下等者得下等之雨,恰到好處。
稱其大小 各得生長 根莖枝葉 華果光色
每一種樹木藥草都得生長滋潤,根莖枝葉,尤其是花、果等各顯其色,非常新鮮好看。
一雨所及 皆得鮮澤 如其體相 性分大小 所潤是一
而各滋茂
正如草木體相及根性,或大或小,所降的雨雖一樣,但草木各別得到滋潤。
佛亦如是 出現于世 譬如大雲 普覆一切 既出于世
爲諸衆生 分別演說 諸法之寶
佛亦如是,出現于世,就像一朵大雲,普覆蔭一切,爲衆生演說佛法。衆生聽明白即能去毛病習氣,法身智慧開朗,光明現出而仍不自知。佛陀爲世間人說世間法,爲天人說天乘法,爲聲聞說聲聞法,爲緣覺說緣覺法,爲大乘說大乘的教法。這些分別演說是觀機逗教,因人說法,是根據種種根性之不同而說種種的佛法,即爲實施權。以前所用的權巧方便法,皆爲最後真實的教義而說。
大聖世尊 于諸天人 一切衆中 而宣是言 我爲如來
兩足之尊 出于世間 猶如大雲 充潤一切 枯槁衆生
大聖世尊,于諸天人、一切衆生中,宣說:“我爲如來兩足尊。”兩足是:(一)福足:修種種善事之功德。(二)慧足:有福也要修慧,修六度四攝等。所謂“修福不修慧,象身挂璎珞。修慧不修福,羅漢托空缽。”若只修福不修慧,積聚許多福報,成了大象,身體肥大,即使身上挂著一塊寶貴的璎珞,又有何用?相反的只聽經講法,不做功德、不做善事,將來證到阿羅漢果去托缽乞食,就無人供養。今天有飯吃,明天沒飯吃,時常挨餓,這是修慧不修福之果報。所以佛是福慧雙修,福足慧足,福慧兩足,此兩足不是說兩條腿。佛出現于世,如大雲一樣在滋潤著衆生,衆生得法水滋潤就不會幹枯了。
皆令離苦 得安隱樂 世間之樂 及涅槃樂
法雨能令衆生得世間及出世間之樂。
諸天人衆 一心善聽 皆應到此 觐無上尊 我爲世尊
無能及者 安隱衆生 故現于世 爲大衆說 甘露淨法
其法一味 解脫涅槃 以一妙音 演暢斯義 常爲大乘
而作因緣
天人皆應來此一心善聽佛法,禮拜恭敬佛。我是世出世間之尊,所以無與倫比,非他所及。一禮佛偈雲:“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佛爲安隱衆生而出現于世,爲大衆說甘露清淨之法。這法是一乘法,以一妙音,演暢斯義,是大乘法,以種種因緣來說這個佛法之義。
我觀一切 普皆平等 無有彼此 愛憎之心
我觀一切普皆平等,可見佛之大慈悲。佛不會說:“我是至高無上,創造萬物的主宰。”佛只說他轉化萬物,使衆生舍邪歸正,棄暗投明。佛更不會說:“我是正,你們都不能正。”“你們是我一手創造的!”如果一切是某主宰所造的,怎會盡造那些壞的呢?那簡直是毫無說服能力,豈能化人?所以佛陀不說他造一切,而是救度一切。令不明白佛法者,使之明白;沒有覺悟者,使之覺悟。佛雖度衆生,但無一衆生可度,這才是真正平等。沒有彼此,因爲有彼就有此,就有愛有憎,歡喜的起愛念,不歡喜的起嗔恨。但若能不歡喜也不憎恨一切,沒有彼此,則沒有愛憎。若上帝你一人能做,我不能,學你何爲呢?
我無貪著 亦無限礙 恒爲一切 平等說法 如爲一人
…
《妙法蓮華經淺釋 卷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