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界道,常散出种种的宝华,四周围遍布清净,有无量千亿那么多的大菩萨来庄严此国土。还有一切的声闻众等,他们数量也是无有穷尽。此土没有一切魔障,没有魔障也就是没有烦恼。为什么没有烦恼呢?就因为人民都修禅定,所以虽有魔王及魔民,但他们都是来护持佛法,没有破坏佛法的。为何有如此殊胜的境界呢?因为迦叶尊者在因地修行的时候,起初修种种的清净头陀苦行,战胜一切的魔军,所以降伏了一切魔王,使他们都变成了佛教的护法。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想再把前面所说的义理,重复的告诉大众,因此用偈颂说。
告诸比丘 我以佛眼 见是迦叶 于未来世 过无数劫
当得作佛 而于来世 供养奉觐 三百万亿 诸佛世尊
为佛智慧 净修梵行 供养最上 二足尊已 修习一切
无上之慧 于最后身 得成为佛
释迦牟尼佛告诉所有在会的比丘、比丘尼,也包括所有的优婆塞、优婆夷,一切菩萨、声闻、罗汉、天龙八部等。佛说我用佛眼观察迦叶,在未来世中,经过了无量数那么多的大劫后,他决定成佛。在他未成佛之前,以及在将来的世界中,他将供养恭敬亲近三百万亿那么多的诸佛世尊。他都是用他最虔诚恳切的心恭敬、供养、礼拜、赞叹一切的诸佛世尊。为了想得到佛的智慧,所以他修种种的清净苦行,因此供养最上福慧二足尊,修习所有一切最崇高的智慧,就在他最后的一身,即得成佛。
其土清净 琉璃为地 多诸宝树 行列道侧 金绳界道
见者欢喜 常出好香 散众名华 种种奇妙 以为庄严
其地平正 无有邱坑 诸菩萨众 不可称计 其心调柔
逮大神通 奉持诸佛 大乘经典 诸声闻众 无漏后身
法王之子 亦不可计 乃以天眼 不能数知
他的国土非常清净,因为他在因地时修清净的头陀行而得到此果报。其佛国里的土地是琉璃造成,并种植种种宝树,这些宝树一行二行排列在路旁,还有黄金做成的绳子围成界道,人人见到这庄严的国土都会感到非常欢喜。此国土及所有的人民都时常放出芬芳的香味,仙女常在虚空中散华,以种种的华,种种的香,种种的奇妙来庄严这个国土。其土地面平稳,没有山丘和土坑。这是因为迦叶在因地时修平等的慈悲行,所得到的果报。一切的诸菩萨众,有无可计算那么多。他们的心地都很调顺柔和,也都得到五眼六通的神通之力,修持佛所说的大乘经典。一切的声闻弟子都得到无漏身,作法王之子。他们的数目也是多得不可计算,即使用天眼来计算也算不完。
其佛当寿 十二小劫 正法住世 二十小劫 像法亦住
二十小劫 光明世尊 其事如是
这位佛的寿命长十二小劫,正法住世有二十小劫,像法住世也二十小劫。其国土名为光德。“光”是指智慧光明,“德”是指般若之德。因众善奉行,所以他的国土及人民都具足智慧光明和般若德行,一点痴迷也没有,所以称为光明世尊、光德国土。
尔时大目犍连。须菩提。摩诃迦旃延等。皆悉悚栗。一心合掌。瞻仰尊颜。目不暂舍。即共同声而说偈言。
佛为迦叶授记完之后,大目犍连、须菩提、摩诃迦旃延等佛的大弟子也焦急起来。他们心里都在想:“佛已经给迦叶授了记,而我们又不知道何时才得到佛的授记呢?”因此他们心里都是战战兢兢。而后他们平心静气的恭敬合掌,目不转睛地看著佛,即时大家异口同声,说出偈言。
大雄猛世尊 诸释之法王 哀愍我等故 而赐佛音声
佛是世间上最具足威德的大英明圣雄,一切的释族生出来的法王。请求佛慈悲喜舍,哀惜怜愍我等一切众生,而赐给我们佛的音声。
若知我深心 见为授记者 如以甘露洒 除热得清凉
如从饥国来 忽遇大王膳 心犹怀疑惧 未敢即便食
若复得王教 然后乃敢食
佛现在应该知道我们心里想些什么,我们看见摩诃迦叶得到佛的授记,就好像得到佛用甘露法水洒到我们的身上,而感觉到阵阵的清凉,消除了一切热恼;我们又好像刚从一个饥荒的国家来,忽然遇见了大王所吃的饭食,心里总觉得怀疑和恐惧而不敢立刻就把那些饭食吃了。若能得到国王的命令,才敢吃那些饭食。
我等亦如是 每惟小乘过 不知当云何 得佛无上慧
虽闻佛音声 言我等作佛 心尚怀忧惧 如末敢便食
若蒙佛授记 尔乃快安乐
我们与一切众生都是这样,我等小乘根性的人,不知道应该怎样才能得到佛的无上智慧。虽然听到佛的声音说我等皆堪成佛,心里犹有点不相信及怀疑:我们二乘人,也可以成佛吗?就好像遇到国王的饭食而不敢立刻就吃一样,假使我们能得蒙佛授记,那时候就会十分欢喜和安乐。
大雄猛世尊 常欲安世间 愿赐我等记 如饥须教食
威猛大英雄的世尊,您常常愿意使一切众生安乐,现在希望佛也能为我们授记。迦叶已授记了,我们是不是也有份呢?我们现在就像饥饿的人,急需要佛教的饭食。
尔时世尊。知诸大弟子心之所念。告诸比丘。是须菩提。于当来世。奉觐三百万亿那由他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常修梵行。具菩萨道。
前文,佛的三位大弟子以偈颂请佛予以授记,佛就已知道他的大弟子们心里所想念的是什么。在金刚经上说:“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悉见。”一切众生有种种的心念,佛都完全知道。因此佛就告诉所有在法会中的大比丘们:须菩提会在未来劫中,遇见三百万亿那由他佛。他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这一切的诸佛,时时刻刻都修行清净的梵行,具足菩萨的六度万行。
于最后身。得成为佛。号曰名相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就在须菩提行菩萨道的最后身,他就得成佛道。那时候他的佛号为名相。须菩提是解空第一,他知道诸法空相。一切诸法空也是一个名相,因此他成佛后的名号就叫做“名相”。名相也是实名,有一个相,或者称为虚空。如来:就是行诸佛之道,来成正觉。应供:是应该受人天的供养。正遍知:知道万法唯心叫“正知”,知道心生万法叫“遍知”。明行足:因为修行,故清净的智慧光明都现出来。善逝世间解:一个圆满的解脱者,已达到最好的地方。无上士:世间上没有比他更高尚的。调御丈夫:调御众生三界的一位大丈夫。天人师:欲界、色界、无色界的大导师。佛:什么叫做“佛”呢?
佛就是人,人就是佛。佛是人修成的。可是我们人必须修行才能成佛,不能现在就说自己是佛。要怎样修行呢?要先觉悟自己,所谓:“觉者是佛,迷者是众生”。当你觉悟了,就是众生中的一位将来佛。当你迷昧时,就变成不觉悟佛性中的众生了。觉悟就是真正的明白宇宙间的一切道理。为什么我们不能觉悟呢?因为有许多习气毛病,无明烦恼,身口意业都不清净,种种的业力障碍著而不能觉悟。我们如果要觉悟,必须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断欲去爱,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这称为“自觉”。
若只是自觉不能觉他,那还不够呢!必须要用自己觉悟的方法去觉悟一切众生,这也就是发大菩提心,行菩萨道,与一切众生共成佛道,这叫“自觉觉他”。虽然能自觉觉他,但行愿还未圆满,若能圆满,那就可称为“佛”。世尊:入世间和出世间的一位尊者。
劫名有宝。国名宝生。其土平正。玻璃为地。宝树庄严。无诸邱坑沙砾荆棘便利之秽。宝华覆地。周遍清净。其土人民。皆处宝台珍妙楼阁。声闻弟子。无量无边。算数譬喻所不能知。诸菩萨众。无数千万亿那由他。佛寿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其佛常处虚空。为众说法。度脱无量菩萨及声闻众。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名相如来出生在一个世界,那时的劫数名叫“有宝”。因为在这个劫中具有佛法僧三宝,故称名为“有宝”。因为有佛法僧三宝生在他的国家,所以他的国名为“宝生”。这国土地平稳,因为须菩提所修心地平等了。土地都是由玻璃造成,也是因为须菩提有具足的智慧光明所照耀。又有七宝行树庄严,没有山丘土沆、沙砾、瓦片、荆棘等。人民都没有大小便的不整洁。地上覆盖了七宝华,周围环境都是清净庄严。人民居住在七宝台上,所有的楼阁也是用七宝造成的。
在此国土,二乘的声闻弟子有无量无边,即使用如来的计算,也不知道他们的数量。所有的诸菩萨众也有无数千万亿那由他那么多。佛的寿命是十二个小劫。正法和像法住世各有二十个小劫。名相如来常在虚空中,为大众说出微妙法,度脱了无量的菩萨及二乘声闻众。
当尔之时,佛想把前面所说的长行意义,再详细的告诉大众,所以说出下面的偈颂。
诸比丘众 今告汝等 皆当一心 听我所说 我大弟子
须菩提者 当得作佛 号曰名相 当供无数 万亿诸佛
随佛所行 渐具大道 最后身得 三十二相 端正姝妙
犹如宝山
佛告诉诸大比丘们,你们都应一心听我所要说的法。我有一个大弟子,须菩提(须菩提有三个名字;第一为空生。因为他父亲有许多财宝,一百八十个仓库都装满。可是当须菩提出生之后,他父亲的财宝突然都不见,所以就给他取名为空生。他父亲见到仓库的财宝都不见了,于是就焦急起来,赶快去找一个卜相的人来替他儿子看相。这看相的人见到须菩提的相貌又慈善又吉祥,认为他是一个很有善根和吉祥的小孩子,所以他的父亲又给他取一个名字叫善吉。等到七天过后,仓库里的财宝又出现了,所以又给他多取一个名字叫善现,所以他一共有三个名字。)
须菩提将会成佛,他的佛号为“名相”。他在未成佛的世界中,会供养无量数万亿那么多的诸佛。他跟随著佛修行,常行佛所行,修佛所修,一步一步的认真修道而达到成佛的大道。真正修道的人不可以急著开悟证道,必须一步一步的修,天天用功办道,日久道行自然会圆满。所谓:“紧了绷,慢了松,不紧不慢才成功。”须菩提就在他行…
《妙法莲华经浅释 卷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