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华严经净行品浅释▪P4

  ..续本文上一页为什么你要这样想?为什么不想:“哦!我很惭愧的,我明白佛法太晚,修行功德不如人!”为什么要想自己比谁都好?人的习气就是这样,自己本来不如人,但是觉得:“哦!我比谁都好,我比谁都好!”你看!各行各界都有这种的麻烦,都觉得我比谁都好。一有这种贡高我慢的心,菩提心就不容易长大。你要没有这种贡高我慢的心,没有唯我独尊的这种思想,不要“天上天下,唯我独尊”。释迦牟尼佛可以这样说,我们是佛的弟子不可以这么骄傲,不可以觉得:“啊!我比任何人都高。”其实比任何人都高,那又有什么用?莫如和一切人都平等,人还不会讨厌你。你若比人人都高了,譬如人现在五尺高,你长一丈高,人人看见:“哦!这是个什么?”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很奇怪的怪物,各处开展览会时,一定拿去展览的。人家都五尺高,你一丈高,拿到那儿展览,这是一个——广东话叫高佬,国语叫大个子。拿去展览,这没有什么用的。修行人一定要把这个须弥山打倒,什么是须弥山?就是我们的贡高心,就觉得我比谁都好,谁都不如我。就因为这一个念头,就把我们的道业都障住了。

  布施,又有法施。法施就是为人讲经说法,以法来布施,“诸供养中,法供养最。”一切布施里边,用法来布施给人,这是很重要,很要紧的。因为假如有人明白佛法,依法来修行,这样乃至成佛,这个成佛的人就是你帮助他成的。你帮助人成佛,那么人也会帮助你成佛。这叫自利利他。但是还是说回来,也不要存这个心,也不要说:“哦!我帮助人成佛了,将来他成佛,我也成佛。”你发愿让人人都成佛,我不成佛,那才真是菩萨发心。我就愿意帮助人成佛,你们谁愿意成佛吗?我都愿意帮助他成佛。

  讲到这儿,我再对你们说一说我在美国狂的样子。怎么狂?我对大家说,我是个工程师,I am an engineer.什么工程师呢?我说我是造活佛、造活菩萨、造活祖师的工程师,谁愿意做活佛,就到我这个工厂里来。什么工厂?就是金山寺。金山寺不是我的,可是我在那儿暂时做一个工程师。那么谁愿意做活菩萨、活祖师,都可以来,我是来者不拒,往者不追。谁愿意来,你是做祖师的材料,我就造一个祖师;你是个菩萨的材料,我就造一个菩萨;你是佛的材料,我就造一个佛。我这个佛不是木雕的,说你这工程师造一个木头佛像、铁的佛像、铜的佛像,或者金的佛像、银的佛像。不是的,我造一个活的佛像,是有血有肉的佛。谁愿意做,我都愿意造,所以我不主张造庙,我主张造佛。

  怎么造法?就是不怕苦、不怕难、不怕没有钱,真修实证,要认真脚踏实地去做。怎么苦也要受,怎么难也要受,要忍、要受。所以这一些美国的青年,都是没有超过三十岁,都在这个地方想试一试,看看倒是怎么样?因为这个,就有十多个美国人来出家。在过去,西方人出家的人也有,但是很少很少的;那么现在开始,西方人对佛教有一点点认识。在过去,西方人想研究佛法,没有什么经典可看;现在我们大家共同研究,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我们那儿有四、五十个人,天天从事翻译的工作,这也叫法的布施。我们在西方转正*轮,我们是要正法,不要末法的,我们要人修道证果,不要没有真正实证的,也要有证果的圣人出现,所以这也是法施的一部份。

  除了财施、法施,又有无畏施。人有时会有一种恐怖的事情发生,这种恐怖的环境现前了,吓得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忐忑不安。“忐忑”两个字就是“上”下边加一个心,“下”下边又加一个心,忐忑不安就是心里七上八下,心里跳啊跳啊,很不平静的,这都是恐惧的表现。所以《四书》上说:“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你一恐惧,正念就不现前了;正念不现前,就会误入歧途,或者走错路。那么在这个时候,需要善知识来安慰他,帮助他。这个善知识到这儿告诉他:“你不要害怕,一心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菩萨就会帮助你。观世音菩萨是施无畏者,谁有怖畏,观世音菩萨都能帮助他没有怖畏,你一心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就没有事了!”这是安慰。或者你告诉他:“你不要害怕,世界上是有真理、有公理的,这件事情对你不会有什么麻烦,你不要恐惧,心定一定就会好了!”你这么对他一讲,他就觉得没有恐惧了,这叫无畏施。

  那么布施是一度,布施度悭贪。第二度就是持戒,“为什么要持戒?这才是胡闹!他们佛教里,又是五戒,又是八戒——猪八戒,又是十戒,又是十重四十八轻菩萨戒,又是比丘二百五十条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条戒,啊!太麻烦了,这才没有意思呢!”那个不懂佛法的人就这么批评。其实这个戒,怎么叫戒?戒就是止恶防非。止恶,就是把你的一切恶停止了;防非,防备你的过错。你要是恶不止,则善不生;善不生,就不会发菩提心;不会发菩提心,就不会结菩提果。就有这么大的关系,所以一定要止恶防非,也就是诸恶不作,众善奉行。

  诸恶不作就是众善奉行,众善奉行也就是诸恶不作了。所谓“烦恼即菩提”,烦恼,你翻过来就是菩提。你诸恶不作,也就是烦恼即菩提,你会用就是菩提,不会用就是烦恼。你想找菩提心,不要在烦恼的外边另找菩提心,你把烦恼变过来就是菩提心。所以各位不要头上安头,说是:“把我这个烦恼断了。”不要断,烦恼不要断。这是我的说法,其他的法师不这样说。不要断,要转!你若一断,烦恼即菩提,你把烦恼断了,那菩提也断了。断个什么?有什么可断的?根本不要向外驰求,回头是岸,你只要觉了,就是菩提;若迷了,就是烦恼。烦恼的本身,菩提就在烦恼里边,烦恼也包括菩提;菩提你若不会用,也就是烦恼。不要在头上安头,离开烦恼另找菩提,这是错了!因为做恶也是你这个人,做善也是你这个人,发菩提心也是你这个人,生烦恼也是你这个人,成佛也是你这个人,做鬼也是你这个人;不是另外去找一个。所以说:

  若人欲了知 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

  “若人欲了知”,你要是想明了,“三世一切佛”,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这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应该观看观看法界的这种情形,“一切唯心造”,这一切一切都是由自心造出来的。自心可以成佛,自心也可以做菩萨、声闻、缘觉,也可以升天、做修罗,又可以做人、做畜生、做鬼、堕地狱。所以有人说他是信佛的,却还问我说:“法师!我对佛法很相信的,但是对于鬼我不相信,我不相信有鬼。”我就问他:“你相不相信有佛呢?”“我相信有佛!”“那你相信有佛,佛就是鬼!佛是鬼修行成的,你怎么连这一点都不懂?”所以说“做佛也由它”。人这个“心”字写得很好:

  三点如星布 弯勾似月牙

  披毛从此起 作佛也由它

  “三点如星布”,三点好像星星在天空那儿排布著。“弯勾似月牙”,心的弯弯勾,好像一个月牙在那儿。“披毛从此起”,披毛戴角也是从这个心做的。“作佛也由它”,作佛也是从这个心,所以头先说“一切唯心造”。

  佛说一切法 因众生一切心

  若无一切心 何用一切法

  无心便是道,你若真能无心了,“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内观心,连心都没有了。“外观其形,形无其形”,外观形,也没有一个形相了;“远观其物,物无其物”,远视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房廊屋舍也都没有了,远看这个物也没有了。“三者俱无,唯见于空”,这三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俱无,唯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观这空也没有了,再那空都没有了。三心已扫,四相已飞,外不知其物,内不知其心,只有真空存在,到这时,连真空都没有了。

  “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所空也没有了。无真空、无太空、无欲界、无色界、无想界、无思界,粉碎虚空,“湛然常寂”,这时候入定了,湛然常寂就是入定了。“寂无所寂”,在静也没有了的时候,“欲岂能生”,欲就是欲念,欲念不生了。“欲既不生,即是真静”,你能欲念不生,没有欲了,这就是真净,真正清净了。能这样,这还是修行的一个小境界,不是全体大用。但是也必须要经过这个小境界,然后才能得到耳根圆通,六根互用这种境界。

  说起这个,你们都不相信的;六根互用,眼睛能吃饭,也能听声,也会说话。说:“这个我不相信。”我早就知道你不相信,但是我一定要说。六根互用,每一根都有六种的神通,都有这六种的能力,这叫六根互用,六根互用得到圆通自在。这是不容易的,不是我这一说,你就会了,就得到六根互用。若这样,那我就永远不要讲经了,因为一讲,你就懂了,还讲它做什么?

  持戒,就是“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这种境界,要是你能真正去做,这时就是六祖大师所说的那个境界:“不思善,不思恶,正在这个时候,如何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你知道吗?”这一声,把那个惠明吓得开悟了。我现在讲的声音也很大,可是我不知道你们会不会开悟?这种境界,是真持戒。戒,一定要持,修道不持戒,那不会成就道业的,所以持戒是很要紧很要紧的!因为这个,出家的比丘一定要受戒,在家的居士也一定要受戒。你受了戒,然后才能得到这个证明书;若没有受戒呢,就得不到毕业证书。你看有很多人自己读书,读的书也很多,但是得不到博士的学位,就因为没到学校去;那么持戒也是这样。

  戒,说起来是无穷无尽的,但是时间的关系,只说个大概。你们记得能以“不思善,不思恶”,到这个境界,这是真持戒!持戒就度毁犯,你若尽犯过错,就要持戒。我们人很奇怪,你叫他守规矩,他一定就要犯一点规矩;你若不叫他守规矩时,他反而不犯规矩。你叫他受戒,“哦!我就要犯戒,试试看是个什么味道?”犯了戒,看看这个味道是什么样子?没有旁的样子,只是堕地狱。以上是第二度持戒。

  第三度…

《华严经净行品浅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