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遗教经浅释▪P5

  ..续本文上一页枝棍子丢到长江里去。”他说:“丢到长江,我就不会动,那怎么办呢?”我说:“你不会动?你好了嘛!你怎么还不会动呢?”他说:“真的吗?”我说:“我骗你做什么?”所以他就把棍子丢到长江里。我就给他治一治这个瘫病。治了大概有十分钟的样子吧!我叫他站起来,他就站起来了。这腿都可以伸直,以前腿伸不直。我说:“你走!”他就在我跟前走路;我说:“你跑!”他就在我跟前跑步。这么跑步,很多人一看见,就说:“咦!你怎么好的?”他用手一指说:“这个老修行也不知怎么搞的,用手摸摸就好了。”

  这一来船上几百个人,这个头也痛,那个脚也痛,那个腰痛,那个肚子痛,那个肩背痛,都痛啦!都有病了!我一个人被挤得水泄不通。这个时候,我看也没有办法,眼看就要发狂了,好像发神经似的。我说:“你们这些人啊,你们的病都是短打的病,现在我一人打你们一顿,你们的病就好了。”腿痛的,踢他一脚,不痛了;腰痛,打一拳,不痛了;那个头痛的,拍了一巴掌,也不痛了。我说:“你怎么这么快就不痛了?吃得什么药?”什么药也没吃,就不痛了,五、六十人有病,都治好了。我治病不像你们这么慢,比抽鸦片烟还来得快。这时有四、五个人说:“我在汉口有个表亲病五、六年了,怎么治也治不好,你到汉口时,到我家里来给他治一治。”五、六个人都来预约,我说:“好,到汉口再说吧!”也没说去,也没说不去,因为我不想管闲事,但当时忍不住就给人治病,等到下午两点钟,船到了汉口,人都下船的时候,我乘机就先跑了,那些预约的人,也找不著我了。

  所以这治病的事情是很奇怪的,很不可思议的,也要有缘,你若是和这个人有缘,不要说给他治病,说一句话也就好了。我在香港有一个皈依弟子,他的手有毛病,他问我要怎么样才能好?我说:“你做功德吧!做多一点功德,你就会好了。”那时候庙上开光,他就买了盆、碗、菜啊,都是他买的。买完了,他问我说:“我这胳臂还没有好呢?”我说:“你往前提一提”。他说:“提不上来,还是这样。”我说:“好啦!”就这么一句话,旁的什么也没有,哎!他即刻就提上来了,好了!什么都没有了。所以有的时候事情是这样,很不可思议的。

  2、多食苦对治

  汝等比丘。受诸饮食。当如服药。于好于恶。勿生增减。趣得支身。以除饥渴。如蜂采华。但取其味。不损色香。比丘亦尔。受人供养。趣自除恼。无得多求。坏其善心。譬如智者,筹量牛力。所堪多少。不令过分。以竭其力。

  这段经文就是说要我们吃饭会吃,睡觉会睡,穿衣服会穿。吃饭怎么样会吃呢?你若是不会吃,那就生出贪心,好吃的就吃很多,不好吃的就不要吃,这就是不会吃饭。你穿衣服,好的衣服,你穿上一百多件;不好的衣服,你一件也不穿,这也是太过了。睡觉,你若愿意睡的时候,睡个十天、二干天,白天、晚间都睡,入了睡觉三昧;你不愿意睡的时候,眼睛睁得大大的,总看天花板,这也叫不会睡觉。或者像打麻将似的,几宿不睡觉,他也都受得了,他若是不打麻将呢?叫他做一点旁的工作,就说:“我很疲倦了,要睡觉了。”这都是不相当的。

  现在这是说我们吃东西就好像吃药似的,能把我们饥饿的病治好了,不管它味道好不好。证了初果须陀洹(初果阿罗汉)果位的圣人,就不入色声香味触法了。证初果的圣人,走路脚不著地,脚上没有尘土。为什么他脚不沾尘土?因为他没有色欲,没有食欲,断了八十八品的见惑。见惑—见到就迷惑,这八十八品都断了,所以他走路好像在虚空里一样。他吃东西也不管味道好不好,都是一样的味道。不入色、声、香、味、触、法,不被色声香味触法的境界所转,能把好和不好的味道都变成一个味道,变成一味,吃了就养他的生命,这是证了初果阿罗汉能有这个境界。所以修道的人,你看他吃好东西也吃这么多,吃不好的东西也这么多,没有一点贪味道的思想,没有这种的行为,这个人已经是不被色声香味触法所转的,这就叫不入色声香味触法。现在这一段经文是叫我们人对治食欲的贪心。

  所以佛说,“汝等比丘”:虽然说是比丘,也包括优婆塞、优婆夷都在内。比丘是梵语,翻译成中文有三种意思。第一:乞士。上乞法于诸佛,以养慧命;下乞食于众生,以养色身,所以叫乞士。乞士就是托钵乞食,次第去化斋。在暹罗、缅甸、锡兰,比丘都一早就出去,托著钵到每一个家庭去化缘,化斋饭来吃。虽说是化斋饭,可是施主布施什么东西,他们都吃。布施肉,他就吃肉;布施鱼,他们就吃鱼。因为这是旁人布施给他的,不是他自己想要吃这个东西。如果自己想要吃这个东西?就要到有钱的家里化肉啊!鱼啊!这就是贪心。第二:怖魔。魔王见到比丘,听到比丘这个名字就怕。这是在比丘受比丘戒,登比丘坛,三师七证在那儿做羯磨的时候,就问他:“汝已发菩提心否?”说你已经发菩提心了吗?他说:“已发菩提心。”说:“汝是丈夫否?”你是不是一个大丈夫?他说:“是大丈夫。”就在羯磨师问他的时候,地行夜叉就去报告空行夜叉。夜叉鬼有在地上行的夜叉,也有空行的夜叉。这空行夜叉就又去报告给天魔,天魔听见有人发菩提心了,有人要做大丈夫,他就恐怖了。他恐怖什么呢?他心里就想:“啊!我魔王的眷属又少了一个,佛的眷属现在又多了一个。”于是乎他就恐惧害怕了。因为这样子,所以比丘有一个名字叫怖魔,令魔王恐惧。第三:破恶。破什么恶?破烦恼的恶。我们人有烦恼在我们自己身上,跟著我们跑,烦恼就是罪恶的源流,我们若是没有烦恼,就没有罪恶。我们造种种的罪,都因为生烦恼,所以如果能把烦恼没有了,罪业也就消除了。因此第三个意思就叫破恶。因为有这三个意思,所以翻译的时候,也就不翻译它,还保留这个梵音:比丘。

  “受诸饮食”:受诸饮食就是受人供养的时候,这是因为斋主供养,你来吃这个斋菜。“当如服药”:就应该好像吃药似的。出家人吃饭的时候有三念五观。所谓:“三心不了水难消,五观若明金也化。”三心就是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我们修道的人不要尽打妄想,不打过去的妄想,不打现在的妄想,不打未来的妄想,三心了不可得。你三心若是不了,没有把三心制之一处,前边不是说:“制之一处,无事不办”?把这个心制得什么念头也都没有了,一个妄念也没有了。制到一处,就没有什么事情没有办完的,都办完了。所作已办,不受后有,什么都做完毕,再不会有来生了。

  三心也代表三念。三念是什么呢?第一个念“愿断一切恶”,愿意断了所有一切的恶,我不能在修道里头加了不善的念头,所以愿断一切恶。第二念是“愿修一切善”。上面两句也就是诸恶不作,众善奉行。第三念是“誓度一切众生”,我发誓愿普度一切的众生,把所有的众生都度明白了,令他们都明白佛法,愿意修一切善。这是出家人在吃饭的时候应该观想的三念。你观想这三念,就不打其他妄想,什么妄想也没有了。所以说:“三心不了水难消,五观若明金也化。”

  出一家人吃饭的时候不讲话,而作五种的观想,“散心杂话,信施难消。”本来说“佛制比丘,食存五观。”若出家人、在家人很多人在一起吃饭时,可以改成:“佛制食时”佛制吃饭的时候,“食存五观”,要观这五观。五观是:

  (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第一要算一算自己的功德有多少?这粮食用了多少工?自己有多少的功德受人家的供养?这一粒米经过农夫多少的工夫才能有?好像春天种田似的,中国古老的方法,先种下去,然后用锄头把草都铲去,铲完了又用泥巴把它摊上去,这是一遍。过了十多、二十多天,草又长出来了,又用锄头把它铲除一遍,铲完了又摊。每一次种田要铲三遍、摊三遍。你看这费多少人工?所以古来说“锄禾日当午”。锄禾就是铲地;日当午,太阳正在中午的时候,非常的炎热。“汗滴禾下土”,出了汗,就滴到禾苗土上。“谁知盘中飧”,谁知道这一碗饭,“粒粒皆辛苦”,每一粒、每一粒都来得很辛苦的,由这看来,所以说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忖就是想一想,忖度忖度自己修行有什么德行?是不是整天尽打妄想?是不是天天参禅打坐?是不是天天学习佛法?要“忖己德行”,要忖度忖度自己修行有没有德行?“全缺应供”,或者这德行够了,或者是不够。那么我应施主的供养,我够不够德行?这叫“忖己德行,全缺应供。”

  (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第三,你要防备,小心一点。小心甚么呢?小心你这个心,生出一种贪心来。离过,要很小心的,不要教你这个心,见好吃的东西就生出贪心,吃多一点,这也是个过,贪心的过;不好吃的东西就讨厌了,就吃少一黠,这讨厌的心也是过。你贪心是过;不愿意吃,这也是过。等为宗:你要好和不好都平等。好也不吃多一点,不好也不吃少一点,吃饱了就是,不要贪好味。味道一好,就吃多一口,这下子就是贪心,你看就这么厉害。修道是“差之丝毫”,就“谬之千里”,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起居饮食上,都要用功修行,找中道,不能在吃的饮食上分别好和不好。所以防心离过,要离开贪的过和不愿意吃的过。贪等为宗,以平等食作为宗旨。

  (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第四,我们吃饭要拿它当药来吃,它能治我们的饿病。我们的身体像机器似的,你给它吃点东西,它就做一点工。好像汽车,你给它买一点汽油放在里头,它就可以跑;没有汽油它就不跑了。现在(一九七九年)汽油缺乏,汽车也没有那么多,你看那公路上,汽车比以前少了很多。这也是很好的事情,汽车少了,就没有那么多车祸,就不会死那么多人。什么事情都有好有坏,往好的地方说就有好处;往不好的地方说,现在听经的人都少了,因为汽油缺乏之故。但你往好的地方说,他们在家里不会有…

《佛遗教经浅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