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光普照·百日共修开示(一)▪P24

  ..续本文上一页同的财。你有时候赞叹赞叹,有时候供奉供奉,他们就会好好保护财产,这样就会吉祥,都会圆满,这么做不是很容易吗?其实跟他们很好相处,跟人相处才不容易呢。你看身边的人,有的是冤亲债主,你无论怎么做他也不满意,还会伤害你。这些鬼神都特别讲道理,你对他们好了,他们肯定对你好,很容易高兴,很容易满意,跟人不一样。你跟他们成为好朋友,人和神的力量结合在一起,那样一切都会顺利的。

  这些鬼神也是众生,都有佛性啊,我们一切都要观清净嘛!你没有观清净,还把他们当成鬼,当成自己的障碍了,这都是自己的心!你把他当成鬼,他就是鬼;你把他当成佛,他就是佛。我们还没有认识到这些,真正认识到了,他们就是佛;我们没有认识到,他们就是众生。我们不是对每个众生都发慈悲心、都发菩提心吗?那个时候你的慈悲心哪里去了?你的菩提心哪里去了?皈依法的时候说,不能伤害众生,一定要饶益众生,这个时候你怎么做的?这些不都是众生吗?你伤害了他们,这不是伤害众生了吗?

  8、恭敬心是一切功德的来源

  仅仅对上师三宝有一颗恭敬心,也能获得不可思议的功德和福德。皈依的学处虽然很不容易做到,事实上也是一颗心。

  有一个公案,一个小泥塔成就了两个人。有一个人在路边看见了一个小泥塔,他担心小泥塔被雨淋湿,就从附近找到了一个破鞋底盖在上面。过了一会儿,又来了一个人,看见小泥塔上面盖着破烂的鞋底,心里想这太不恭敬了,就把它扔了。凭借这样的因,这两个人后来都做了国王,最后都解脱成就了。完全相反的行为,都发自纯正的恭敬心,所以他们的行为也都是善的。

  做善业还是做恶业,制造快乐还是制造痛苦,完全掌握在自已的手里,就是一颗心。恭敬心也是一样。没有恭敬心,表面上看起来很恭敬,然而实际上都是不恭敬的行为。有恭敬心摄持,所有的行为才都是恭敬的。

  比如说念佛,只要你对佛的心是恭敬的,那么你坐着念也行,躺着念也行,怎么都行;如果你的心不恭敬,你坐着念也不行,躺着念也不行,怎么都不行!很多人都说“睡觉的时候不能念”,佛说过这样的话吗?没有!你内心里没有恭敬,即使在行为上、表面上恭敬也没有用,都是假的。这不是欺骗上师三宝吗?这也是一种罪过。

  供品也是。在藏地,供品已经供给佛了,自己就不能用了,一定要送到清净的地方。在汉地就不一样了,供品一定要吃,一点也不能丢掉。这两种情况看起来是截然相反的,但是实际上并不矛盾。藏地人认为既然供品已经供养给佛菩萨,自己就不能再拿回来;而汉地人认为,供品是佛菩萨赐予自己的加持品,里面有加持力。这两个行为都是发自恭敬心,所以都是恭敬的行为,都是如理如法的。如果你供养佛菩萨了,还心存吝啬,自己又拿来吃,这样的发心就是不恭敬的,你吃供品的行为有罪过。如果你把供品送到清净的地方,自己不吃,但还是觉得很可惜,这样的发心也是不恭敬的,你不吃供品的行为也有罪过。

  供养上师三宝,是恭敬心的一种表现,自己喜欢的东西都可以供。如果你把好的东西留做自己用,不好的东西供养给上师三宝,那就有罪过了,因为你的心不正。如果你的心是完全清净、完全恭敬的,那么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可以供的。你看见的、听见的、想到的都应该供养给上师三宝,不能有贪心。听见好听的音乐、看到和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那个时候不能有贪心,应该在心里供养给上师三宝。自己吃的、喝的、用的,包括穿戴的衣服和装饰品,对这些都不要有贪心。你在穿新衣服之前,可以在空中甩动一下,这是一种表法。不这样做也行,你在心里先供养给上师三宝,然后自己再穿,这不仅没有罪过,反而还有功德。这都是修行的方法。

  有的人说,我想皈依,但是我家里不能设佛堂,所以我不敢皈依。家里设佛堂和你皈依没有直接的关系。家里设佛堂、供佛,这不是皈依,皈依是对上师三宝的四种决心。家里没有这个条件可以不设佛堂,也可以不供佛,心里有佛就行,把佛堂设在心里,把佛供在心里。如果条件允许,就应该设佛堂、应该供佛,因为你是佛门弟子,应该把佛像当做真佛供在家里。你有家,有住的地方,佛堂也代表佛住的地方,所以应该把佛像请过来。自己有什么好东西应该先供上,什么时候都不忘记上师三宝。

  愿意供佛就供佛,愿意供菩萨就供菩萨,愿意供三身佛就供三身佛,愿意供西方三圣就供西方三圣,这都没有什么区别。家里有条件,佛堂设大一些,多供几尊,供品也多一点。如果家里没有这个条件,佛堂就小一点,供一尊佛,都是根据自己的条件。

  还有的人说,上午可以供佛,下午不能供。上午和下午有什么区别?佛菩萨过午不食吗?真是笑话。持斋时为什么过午不食?是怕你昏沉。佛菩萨哪有昏沉的时候?佛没有无明,没有烦恼,没有昏沉,永远是清醒的。另外,也不是佛菩萨把你供的东西直接拿去吃,这是你对佛菩萨的心意,自己的心到位了,佛菩萨心领了,就行了。早上、晚上都可以供佛,任何时候都可以供佛。

  还有的人说,我不能天天供佛,所以我不敢设佛堂。没有关系,你可以初一、十五、二十五,或者是有时间的时候供,这样也不是舍弃,也不是不恭敬。不要轻易忘掉供佛的事情,不能懈怠,不能懒惰,尽到自己的心,就行了。佛是圆融的,佛是容纳的,佛无所不在、无所不知,佛菩萨的心胸像大海一样,我们不要用凡夫的思想和行为来衡量。

  有的人说“请佛容易送佛难”,所以家里就不供佛了,不能那么说。请佛的时候你的心到位了,你的行为也到位了,一切都圆满了。后来家里不方便要送走,那个时候你可以把佛像送到寺院或者是其他清净的地方,送佛像别送佛。真正的佛堂在心里,真正的佛在心里,真正的供养也在心里。请的时候是从心里请的,送的时候是表面上送的,心里没有送,不会有任何的罪过。我说过,每时每刻都管住这颗心,调整好这颗心,什么事都没有。

  上香也是,上多少柱都行。一柱香,代表一切;三柱香,代表佛法僧三宝;四柱,代表上师、佛、法、僧,也可以代表佛、法、僧、护法。没有固定的数目,也没有固定的时间。礼拜也是,有时候三拜,有时候四拜,越多越好,不是固定的,你实在不方便不拜也行,对上师三宝有恭敬心就行。既不能小看形式,也不能有贡高傲慢的心。

  9、佛弟子应断除的两种心态

  今天我考了几个人,皈依的基础是什么?皈依的方式是什么?皈依的学处是什么?但是有的人没有答上来。我问他,你是没有皈依还是已经皈依了?他说已经皈依了。我又问,那你皈依的时候怎么皈依的?你也没有方式,你也不会。他就没有话说了。什么叫虚伪?“我才不虚伪呢,天天参加,还记录呢!天天听,还看重播呢!”这就叫虚伪!我们学习皈依已经多少天了?还有人,皈依佛门修习佛法好几年了,亲近过很多上师,跟我在一起也很长时间了。到现在还没有皈依!还不会皈依!这叫虚伪。

  学佛修行不能虚伪啊!认认真真、老老实实才有收获,才能得到加持,才能解脱。你天天糊里糊涂的,也参加了、也看了、也听了,但是实际上什么也没有记住,什么也没有明白,有什么用呢?我们这些末法时期的众生就是这样,特别的虚伪,学什么都一样。在学校里学其它的学问,老师给他们讲,让他们背,虽然都背下来了,实际上什么也没有学会。考试的时候,谁背下的多就得高分,但是一毕业都忘了。

  我们学佛也是,天天诵经、念佛、持咒。诵经是为了什么?为了悟!经文里讲的这些要去悟啊!光念,时间长了谁都会念,我们都念过经,实际上什么也没有明白。我现在问,《阿弥陀经》里都讲些什么?重要的内容是什么?都答不上来。

  我们天天做早晚课、平时做会供的时候都念《普贤行愿品》,里面有七支供的修法。什么是七支供?七支供的修法是怎么回事?谁也说不上来。一天念《普贤行愿品》好几次,但是含义没有明白。诵经持咒的时候要边念边观想,没有观想就不算念。心要到位啊,都是心!断恶也是一种心,行善也是一种心,不在形式上,不在表面上。

  我们学佛的人当中,有很多很多人到现在还没有断恶,还没有行善,这多可惜啊!念佛、诵经没有用心,相当于没有念佛、没有诵经,这也是虚度光阴、荒度人身啊,一样是造业,用佛法来造业更严重。很多学佛人都成为佛家的油子了,还觉得自己很有层次、很有学问似的。你看看自己的所作所为!你看看自己的表现!

  现在社会上对佛法有很多看法、很多疑惑,甚至产生了很多诽谤,这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自己没有做好,还到处说我是学佛人、我是修行人。你像学佛人吗?像修行人吗?心胸那么狭窄,内心那么复杂,一会儿发火,一会儿生气,一会儿挑这个理,一会儿挑那个理,光看别人的毛病,不看自己的毛病。对佛法有一点点的了解,就开始议论别人,拿佛法来造业。我们常说,要把佛法当镜子照自己,但是你只照别人,就是不照自己!哪有这样的学佛人?

  我们现在是佛门弟子,是佛的代表啊!我们应该好好地表法,应该给佛的脸上添光。但是我们那么自私、那么自利、那么自爱,执着心那么强,总觉得自己很不错。学佛人应该有谦虚的态度,不能有傲慢的态度,用不着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你跟他们有什么区别?他们有烦恼你也有烦恼,他们有痛苦你也有痛苦,都是贡高我慢,根本没有功德!谁有傲慢,谁就没有功德,真正有功德的人总带着谦虚的态度。我们都有傲慢心,有嫉妒心,这很难看出来。

  那天有一位居士说:“我没有傲慢心。”我问他:“你真没有傲慢心?那你到街上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人,没有分别的,给每一个人磕一个头,能行不?”他说他不干。你看还是有傲慢心。如果在你的相续中彻底没有傲慢心了,这没有什么可难的。

  还有嫉妒心,凡…

《佛光普照·百日共修开示(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