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夫特别爱嫉妒。别人修行有进步了,生活、工作、身体有好转了,就开始心里不舒服了,这就叫嫉妒!你为什么不舒服?我们已经发愿了,要饶益众生,众生的快乐就是我们的快乐,众生得到好处的时候,我们心里应该高兴。为什么不高兴呢?还是没有发心。如果你真正发心了,让众生高兴是你的责任啊!你没有为他做什么,他自己就能够得到好处,就能高兴,你应该随喜,也应该高兴,众生的好事就是我们的好事。
也有人说:“贪心、嗔恨心我有,但是嫉妒心我没有。”你肯定有嫉妒心。众生得到好处的时候,这个好处不管是从你这里得到的,还是从别的地方得到的,你心里有没有无伪的欢喜心?你为他人得到快乐而高兴,为他人得到好处而随喜,这个心就是欢喜心。有的学佛人说,“那些大富大贵的人、那些当官的总占别人的便宜,心那么坏。”生不起欢喜心。如果不管他人通过什么手段、通过什么方式得到好处,你都没有一点点不高兴、没有一点点不舒服,都能够生起无比的欢喜心,这才说明你彻底没有了嫉妒心。在这之前谁都有嫉妒心,有的重一些、有的轻一些而已。
有的人为了暂时的利益而造业,我们应该先对他得到的利益生起欢喜心,然后,再悲悯他,替他忏悔,愿他以后不要再造这样的业,愿他以后不要感受这些果报。这样发个好心就行了,管用也行、不管用也行,自己发心是清净的就可以了。“我恨他,因为他造业造得太狠了。”不能这样想,不应该生起嗔恨心。如果这样,你还是不会当菩萨。他造业造得越多,你就越应该可怜他,越应该替他消业,跟他结善缘。
10、皈依的功德
皈依是佛教和外道的界限。皈依了,才是进入佛门,才属于佛教徒,才能成为佛弟子,之前无论你心地有多善良、善根有多深也不是佛门弟子。
皈依是一切正法的基础。没有皈依就不能修持正法,其他的修法暂时都不重要,首先看看自己有没有真正皈依到上师三宝的门下,对上师三宝有没有四种决心?如果有,你就已经皈依上师三宝了;如果没有,即使在形式上做过皈依,但实际上还是没有皈依,没有进入佛门,也根本得不到佛法中的这些功德和福德,更不可能解脱、成佛。
皈依是一切戒律的根本。如果没有皈依,就不能受戒;即使受戒了,也得不到戒体。受什么戒都一样,居士戒、沙弥戒、比丘戒、大乘菩萨戒、密乘戒,都要有皈依的前提,才能得到这些戒体。密宗所有的仪轨都一样,第一个是皈依的修法,第二个是发心的修法,第三个才是正行的修法。为什么这样呢?因为没有皈依,就不能受戒,不能受灌顶,也不能受这些誓言,仅仅受持一天八关斋戒,也必须要先皈依。
皈依是一切功德的来源。佛法里讲的所有的功德都是从皈依里来的,真正能够皈依到上师三宝,这些功德都能产生在你的相续中。首先,皈依就代表你进入佛门了;第二,哪怕是仅仅皈依了,别的什么也没有做,也能播下解脱的种子,一定会逐渐远离恶业、增长善业,死亡以后也不会堕落恶趣,一定会投生为人,遇到佛法,最终一定能解脱、成佛,这是皈依最大的功德;第三,时时刻刻都能得到上师三宝的加持,随时随地能得到善神护法的帮助,一切恶魔都会恭敬、顶礼你,都会远远地离开你,而不会给你制造障碍。皈依上师三宝的人不用怕一切鬼魔。
从前一个盗贼被主人逮住,主人一边用棍子打他,一边让他念皈依偈,念一句打一下,“皈依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四句念完以后将他释放了。盗贼想,释迦牟尼佛恩德很大,幸好皈依偈只有四句,如果皈依偈有五句的话,我可能已被打死了。在他心中,疼痛的感觉与念皈依偈的声音牢牢地绑在一起,脑海中一直回响着朗朗的皈依偈声。他到一个桥下躺了下来,这时,桥上来了许多鬼魔,它们说:“这里有一个皈依三宝的人。”不敢过桥害他,吵吵嚷嚷地逃走了。
诚心诚意的祈祷上师三宝,一切一切都会好的,永远都不会离开上师三宝的光明和善神护法的保护,还有什么可担心的?上师三宝的加持是不可思议的,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一心一意特别重要。我们都是渴望解脱、渴望成就的人,我们只要对上师三宝的加持、对上师三宝的力量没有丝毫的怀疑,就一定能解脱、能成就。解脱成佛不是小事,不是一生一世的事,也不是几百万、几千万的事。为了自己能够赚一百万,你肯定会义无反顾地付出自己的一切。为了生生世世的大事,为了永远地安康、永远地解脱,为什么不付出呢?还半信半疑的!高兴的时候做,不高兴的时候不做。哪有这样的学佛人?有怀疑就不能成就,没有信心就没有加持,这是佛说的。
天天强调这两个:认认真真地学,老老实实地修。都做到了吗?我们百日共修一开始的时候说过,闻法有闻法的方式,一定要远离三种过患:耳不听,意不记,起烦恼。认认真真地听,老老实实地记,听进去了,还要记住,闻法的过程中,不能有其他的胡思乱想、其他的烦恼分别念,你做到了,你就能解脱,你就能成佛。
现在很多人都不懂这些道理,还说“我没事,念佛就行,我开悟了,那个时候就什么都会了!”对,开悟了基本上就都会了,但是你能开悟吗?开悟不是那么容易啊,我们现在学、修,不都是为了开悟吗?戒定慧,有戒才有定,有定才有慧,不可能无缘无故地开悟,如果有那么容易的话,早就都解脱了,轮回早就空了。
持戒的基础是什么?刚才说了,皈依是所有戒的根本,你连皈依都没有做到,你说能开悟,这不是欺骗自己吗?这样,临终时候你念佛也很难很难往生。皈依的基础是信心,信心前面还有断恶行善,这是一切出世间法的基础。断恶行善了才能得到人身,得到人身以后才能学佛,皈依以后才能受戒,受戒以后才能修持禅定,有禅定以后才能开悟。
虚度光阴,怎么虚度不都是一样么?荒度人身,怎么荒度不都是一样么?长寿天,也就是无想天,那里的天人没有任何的思想、没有任何的念头,他们把那个境界当成究竟解脱。结果他们没有解脱,还在轮回里,以后还要感受痛苦。现在很多人都修偏了,都在欺骗自己、糊弄自己,到时候会后悔的。
所有出世间法都以断恶行善为基础,然后才有皈依、持戒、念佛,没有听说仅仅靠念佛就能成就的。修禅宗、密宗,也要有断恶行善的基础。所以我们前几天学习过十善业,那些都是根本。但是十善业谁做到了?自己心里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是吧?
自己没有种善根,还想得到好报;所作所为都是恶业,还想得到幸福,这是不可能的事!不懂佛理还学佛,不懂佛法还修行,这都是造业啊!以前没学佛的时候造业还没有这么严重,学佛以后,拿佛法来造业。不如理如法地修行,有罪过啊!这个罪过不是一般的罪过,特别严重!我看现在很多人都不是真正想解脱、想成佛的,如果你真想解脱真想成佛,那为什么还那么懈怠?为什么还不注意取舍因果,天天只知道消福、造业?我们来到人间应该有意义啊,不要最后什么都得不到,两手空空孤独地堕落恶趣,永远在轮回中感受痛苦,无法解脱。
今天就讲到这里。祝大家吉祥圆满,扎西德勒!
(二)发菩提心
1、为什么要发菩提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发菩提心。
在此之前我们学习的是皈依。我们真正皈依上师三宝了,才算真正进入佛门了,这时候我们可以选择修大乘佛法还是修小乘佛法。如果想修持大乘佛法,就要修习菩提心,因为菩提心是一切大乘修法的前提和基础。
在相续中没有出离心之前,无论修什么法门、无论念什么佛都是世间法,只能得到人天的福报,得到一点点暂时的利益,根本不能解脱。在相续中真正有出离心了,但是没有菩提心之前,等于你根本没有进入大乘法门。没有进入大乘法门之前,无论念佛、诵经、持咒,无论修净土宗、禅宗、密宗还是修其它法门都一样,因为心没到位,所以修的都是小乘法,只能得到声闻和缘觉的果位,不能成佛。在出离心的基础上发菩提心,在菩提心的基础上再念佛持咒,才能解脱。没有这些前提和基础的修法,修什么都是白修、念什么都是白念,想往生、想成佛是不可能的。
所以发心特别重要,没有前提的修法,没有基础的修法,就是盲修瞎练。没有目标、没有发心就是盲修;今天念这个、明天念那个就是瞎炼。今天修这个,明天修那个,没有具体的修持方法,没有传承和窍诀,永远永远不可能解脱,永远永远不可能成就,这都是虚度光阴,都是荒度人身!怎么荒度、怎么虚度都一样,虚度光阴就是虚度光阴。浪费时间,怎么浪费都一样。通过盲修瞎练来虚度人身和通过其他方式虚度人身是一样的。
在前面我们通过四种厌离心、四种外加行的修法,才能够在我们的相续中生起出离心。为了解脱,我们皈依了上师三宝,这样才算真正进入了佛门,然后我们为了救度众生要发殊胜菩提心。
我们一定要进入大乘法门,如果没有进入大乘法门,就没有资格修持大乘佛法。如果不修持大乘佛法,就不能成佛。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地修习菩提心,经常发菩提心。如果在我们的相续中真正有了菩提心了,以后学佛、修行、解脱、成佛就不难了。那个时候我们的行住坐卧都是修行的过程,吃喝玩乐都是修持的方法,那个时候我们才真正有修行了。
小乘佛法在行为上、形式上要求特别高。大乘佛法在行为上,形式上要求并不高,但是在心地、发心上要求特别高。我们是修持大乘佛法的,在现实生活中,他人和环境可以约束限制我们的时间与行为,但是却无法约束限制我们的心。我们是自心的主人。如果我们无法进行那些形式上的修行,但我们可以修炼自心,我们可以看住自己的起心动念,在自心上下功夫。
大乘佛法的修行需要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础上…
《佛光普照·百日共修开示(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