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光普照·百日共修開示(一)▪P25

  ..續本文上一頁夫特別愛嫉妒。別人修行有進步了,生活、工作、身體有好轉了,就開始心裏不舒服了,這就叫嫉妒!你爲什麼不舒服?我們已經發願了,要饒益衆生,衆生的快樂就是我們的快樂,衆生得到好處的時候,我們心裏應該高興。爲什麼不高興呢?還是沒有發心。如果你真正發心了,讓衆生高興是你的責任啊!你沒有爲他做什麼,他自己就能夠得到好處,就能高興,你應該隨喜,也應該高興,衆生的好事就是我們的好事。

  也有人說:“貪心、嗔恨心我有,但是嫉妒心我沒有。”你肯定有嫉妒心。衆生得到好處的時候,這個好處不管是從你這裏得到的,還是從別的地方得到的,你心裏有沒有無僞的歡喜心?你爲他人得到快樂而高興,爲他人得到好處而隨喜,這個心就是歡喜心。有的學佛人說,“那些大富大貴的人、那些當官的總占別人的便宜,心那麼壞。”生不起歡喜心。如果不管他人通過什麼手段、通過什麼方式得到好處,你都沒有一點點不高興、沒有一點點不舒服,都能夠生起無比的歡喜心,這才說明你徹底沒有了嫉妒心。在這之前誰都有嫉妒心,有的重一些、有的輕一些而已。

  有的人爲了暫時的利益而造業,我們應該先對他得到的利益生起歡喜心,然後,再悲憫他,替他忏悔,願他以後不要再造這樣的業,願他以後不要感受這些果報。這樣發個好心就行了,管用也行、不管用也行,自己發心是清淨的就可以了。“我恨他,因爲他造業造得太狠了。”不能這樣想,不應該生起嗔恨心。如果這樣,你還是不會當菩薩。他造業造得越多,你就越應該可憐他,越應該替他消業,跟他結善緣。

  10、皈依的功德

  皈依是佛教和外道的界限。皈依了,才是進入佛門,才屬于佛教徒,才能成爲佛弟子,之前無論你心地有多善良、善根有多深也不是佛門弟子。

  皈依是一切正法的基礎。沒有皈依就不能修持正法,其他的修法暫時都不重要,首先看看自己有沒有真正皈依到上師叁寶的門下,對上師叁寶有沒有四種決心?如果有,你就已經皈依上師叁寶了;如果沒有,即使在形式上做過皈依,但實際上還是沒有皈依,沒有進入佛門,也根本得不到佛法中的這些功德和福德,更不可能解脫、成佛。

  皈依是一切戒律的根本。如果沒有皈依,就不能受戒;即使受戒了,也得不到戒體。受什麼戒都一樣,居士戒、沙彌戒、比丘戒、大乘菩薩戒、密乘戒,都要有皈依的前提,才能得到這些戒體。密宗所有的儀軌都一樣,第一個是皈依的修法,第二個是發心的修法,第叁個才是正行的修法。爲什麼這樣呢?因爲沒有皈依,就不能受戒,不能受灌頂,也不能受這些誓言,僅僅受持一天八關齋戒,也必須要先皈依。

  皈依是一切功德的來源。佛法裏講的所有的功德都是從皈依裏來的,真正能夠皈依到上師叁寶,這些功德都能産生在你的相續中。首先,皈依就代表你進入佛門了;第二,哪怕是僅僅皈依了,別的什麼也沒有做,也能播下解脫的種子,一定會逐漸遠離惡業、增長善業,死亡以後也不會墮落惡趣,一定會投生爲人,遇到佛法,最終一定能解脫、成佛,這是皈依最大的功德;第叁,時時刻刻都能得到上師叁寶的加持,隨時隨地能得到善神護法的幫助,一切惡魔都會恭敬、頂禮你,都會遠遠地離開你,而不會給你製造障礙。皈依上師叁寶的人不用怕一切鬼魔。

  從前一個盜賊被主人逮住,主人一邊用棍子打他,一邊讓他念皈依偈,念一句打一下,“皈依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四句念完以後將他釋放了。盜賊想,釋迦牟尼佛恩德很大,幸好皈依偈只有四句,如果皈依偈有五句的話,我可能已被打死了。在他心中,疼痛的感覺與念皈依偈的聲音牢牢地綁在一起,腦海中一直回響著朗朗的皈依偈聲。他到一個橋下躺了下來,這時,橋上來了許多鬼魔,它們說:“這裏有一個皈依叁寶的人。”不敢過橋害他,吵吵嚷嚷地逃走了。

  誠心誠意的祈禱上師叁寶,一切一切都會好的,永遠都不會離開上師叁寶的光明和善神護法的保護,還有什麼可擔心的?上師叁寶的加持是不可思議的,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一心一意特別重要。我們都是渴望解脫、渴望成就的人,我們只要對上師叁寶的加持、對上師叁寶的力量沒有絲毫的懷疑,就一定能解脫、能成就。解脫成佛不是小事,不是一生一世的事,也不是幾百萬、幾千萬的事。爲了自己能夠賺一百萬,你肯定會義無反顧地付出自己的一切。爲了生生世世的大事,爲了永遠地安康、永遠地解脫,爲什麼不付出呢?還半信半疑的!高興的時候做,不高興的時候不做。哪有這樣的學佛人?有懷疑就不能成就,沒有信心就沒有加持,這是佛說的。

  天天強調這兩個:認認真真地學,老老實實地修。都做到了嗎?我們百日共修一開始的時候說過,聞法有聞法的方式,一定要遠離叁種過患:耳不聽,意不記,起煩惱。認認真真地聽,老老實實地記,聽進去了,還要記住,聞法的過程中,不能有其他的胡思亂想、其他的煩惱分別念,你做到了,你就能解脫,你就能成佛。

  現在很多人都不懂這些道理,還說“我沒事,念佛就行,我開悟了,那個時候就什麼都會了!”對,開悟了基本上就都會了,但是你能開悟嗎?開悟不是那麼容易啊,我們現在學、修,不都是爲了開悟嗎?戒定慧,有戒才有定,有定才有慧,不可能無緣無故地開悟,如果有那麼容易的話,早就都解脫了,輪回早就空了。

  持戒的基礎是什麼?剛才說了,皈依是所有戒的根本,你連皈依都沒有做到,你說能開悟,這不是欺騙自己嗎?這樣,臨終時候你念佛也很難很難往生。皈依的基礎是信心,信心前面還有斷惡行善,這是一切出世間法的基礎。斷惡行善了才能得到人身,得到人身以後才能學佛,皈依以後才能受戒,受戒以後才能修持禅定,有禅定以後才能開悟。

  虛度光陰,怎麼虛度不都是一樣麼?荒度人身,怎麼荒度不都是一樣麼?長壽天,也就是無想天,那裏的天人沒有任何的思想、沒有任何的念頭,他們把那個境界當成究竟解脫。結果他們沒有解脫,還在輪回裏,以後還要感受痛苦。現在很多人都修偏了,都在欺騙自己、糊弄自己,到時候會後悔的。

  所有出世間法都以斷惡行善爲基礎,然後才有皈依、持戒、念佛,沒有聽說僅僅靠念佛就能成就的。修禅宗、密宗,也要有斷惡行善的基礎。所以我們前幾天學習過十善業,那些都是根本。但是十善業誰做到了?自己心裏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是吧?

  自己沒有種善根,還想得到好報;所作所爲都是惡業,還想得到幸福,這是不可能的事!不懂佛理還學佛,不懂佛法還修行,這都是造業啊!以前沒學佛的時候造業還沒有這麼嚴重,學佛以後,拿佛法來造業。不如理如法地修行,有罪過啊!這個罪過不是一般的罪過,特別嚴重!我看現在很多人都不是真正想解脫、想成佛的,如果你真想解脫真想成佛,那爲什麼還那麼懈怠?爲什麼還不注意取舍因果,天天只知道消福、造業?我們來到人間應該有意義啊,不要最後什麼都得不到,兩手空空孤獨地墮落惡趣,永遠在輪回中感受痛苦,無法解脫。

  今天就講到這裏。祝大家吉祥圓滿,紮西德勒!

  (二)發菩提心

  1、爲什麼要發菩提

  爲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爲度化一切父母衆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爲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從今天開始,我們學習的內容是發菩提心。

  在此之前我們學習的是皈依。我們真正皈依上師叁寶了,才算真正進入佛門了,這時候我們可以選擇修大乘佛法還是修小乘佛法。如果想修持大乘佛法,就要修習菩提心,因爲菩提心是一切大乘修法的前提和基礎。

  在相續中沒有出離心之前,無論修什麼法門、無論念什麼佛都是世間法,只能得到人天的福報,得到一點點暫時的利益,根本不能解脫。在相續中真正有出離心了,但是沒有菩提心之前,等于你根本沒有進入大乘法門。沒有進入大乘法門之前,無論念佛、誦經、持咒,無論修淨土宗、禅宗、密宗還是修其它法門都一樣,因爲心沒到位,所以修的都是小乘法,只能得到聲聞和緣覺的果位,不能成佛。在出離心的基礎上發菩提心,在菩提心的基礎上再念佛持咒,才能解脫。沒有這些前提和基礎的修法,修什麼都是白修、念什麼都是白念,想往生、想成佛是不可能的。

  所以發心特別重要,沒有前提的修法,沒有基礎的修法,就是盲修瞎練。沒有目標、沒有發心就是盲修;今天念這個、明天念那個就是瞎煉。今天修這個,明天修那個,沒有具體的修持方法,沒有傳承和竅訣,永遠永遠不可能解脫,永遠永遠不可能成就,這都是虛度光陰,都是荒度人身!怎麼荒度、怎麼虛度都一樣,虛度光陰就是虛度光陰。浪費時間,怎麼浪費都一樣。通過盲修瞎練來虛度人身和通過其他方式虛度人身是一樣的。

  在前面我們通過四種厭離心、四種外加行的修法,才能夠在我們的相續中生起出離心。爲了解脫,我們皈依了上師叁寶,這樣才算真正進入了佛門,然後我們爲了救度衆生要發殊勝菩提心。

  我們一定要進入大乘法門,如果沒有進入大乘法門,就沒有資格修持大乘佛法。如果不修持大乘佛法,就不能成佛。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地修習菩提心,經常發菩提心。如果在我們的相續中真正有了菩提心了,以後學佛、修行、解脫、成佛就不難了。那個時候我們的行住坐臥都是修行的過程,吃喝玩樂都是修持的方法,那個時候我們才真正有修行了。

  小乘佛法在行爲上、形式上要求特別高。大乘佛法在行爲上,形式上要求並不高,但是在心地、發心上要求特別高。我們是修持大乘佛法的,在現實生活中,他人和環境可以約束限製我們的時間與行爲,但是卻無法約束限製我們的心。我們是自心的主人。如果我們無法進行那些形式上的修行,但我們可以修煉自心,我們可以看住自己的起心動念,在自心上下功夫。

  大乘佛法的修行需要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礎上…

《佛光普照·百日共修開示(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