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光普照·百日共修开示(一)▪P30

  ..续本文上一页道轮回是苦海,把己的心专注在知道轮回是苦海这种正知上,这也是一种禅。

  但是佛说,最好的禅定是把自己的心安住于本觉当中,把自己的心融入到本来就有的觉悟、觉心当中,这是最高的、最殊胜的、最圆满的禅定。有了这种禅定才能彻底解脱、彻底清净。把心专注于一种正知正见,也是一种禅定,但不是究竟圆满的禅定。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坐禅,也愿意坐禅,但是他们根本不会坐禅,因为没有正知正见,根本不知道本来具有的觉性是什么,不知道一切法的本性是什么,也不知道佛性在哪里。如果你没有正知正见,怎么能把自己的心专注在正知正见上?

    “我想把心静下来,把心定下来。”先不要着急把心定下来,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正知正见,有没有证悟这个本性、本觉。如果你真的证悟了,你才有禅定。之前你所谓的“安心”,都是虚妄的。

  现在人坐禅,都认为不应该有任何念头、任何想法,要把它们全部控制起来。坐禅的时候控制思想,控制情绪,因为认为有思想、有情绪不是禅,没有任何起心动念,那才是禅,然后就刻意把心定在那个状态中。你这样把心定下来了,也许能坐很多天、很多月、甚至很多年。但这并没有什么用处,因为这都不是真正的禅,都不是出世间的禅,都是轮回的因。如果没有断恶行善的话,不好的投生为傍生,最好的结果是转生天上,到长寿天,还是脱离不了轮回。现在修禅、坐禅的人,大部份都是这种情况。

  在一种正确的知见的基础上,或者是在本来觉悟的觉心当中,把心安住、定住,让心自在,这才是禅定。现在我们观修人身难得、寿命无常,你知道了人身有这么难得,然后把自己的注意力都放在这个道理上,放在这个认识上,这也是一种禅。

  不能要求自己什么想法、什么念头都没有,这是不可能的。有心就肯定有思想、肯定有情绪,就像有太阳就肯定有光芒,有大海就肯定有波浪,但是只要不执着、不追求就行了!你看波浪和大海,大海不执着波浪,波浪也不影响大海,大海里起波浪,波浪的来处是大海,最后的归处也是大海。大海的本身就是波浪,波浪的本身也是大海,都是一体的。心和心的想法也是一体的,有心就有思想,所有的思想也好,所有的情绪也好,都是从心里来的,最后的归处也是心。

  现在好多人都把心控制起来,这是一种束缚,一种执着,并不是什么解脱。不要去控制它,也不要放纵它,这两者都是修行的障碍。让它自然——起的时候让它自然起,消的时候让它自然消,这些都不会影响你。

  但是我们现在都不会用这个窍诀。所以有的人也想把心定下来,但是真正定下来的时候也是一种执着,也是一种烦恼。并且人也都要生活、都要工作,谁也不可能永远不起任何念头。

  这个心,你特意去安住的时候根本安不住。越安,越安不住;越想定下来,就越定不下来;越想静,它就越乱。那怎么办?要把自己的身口意三门完全放松下来,在一种特别自然的状态中——那是本来的状态——才能找到自己的本觉,找到自己的本性,找到自己的本来面目。你会放松的时候你就会安心了,不会放松的时候你就不会安心。

  你认识它了,这叫觉。你不离开它,把自己的心安住在本觉当中的时候,那不是糊涂,也不是麻木,而是一种特别清晰、特别明了的状态。

  你想把自己的心定下来,就刻意去定,那个时候根本定不下来。你想定,念头出来了,又想定,念头又出来了……这是增加妄念、增加执着,根本不是禅定。现在我们的心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想直接去抓它是不可能的,你越追它跑得越快;你不去追它的时候,它自然就会停下来。我们安心的时候也是——你不让它追随过去,不让它执着现在,也不让它迎接未来时候,它就自然停了。就像风刮的沙,风一停,沙自然就落到地面。风停是什么意思?你不要执着这些,不要特意去想过去的事,不要特意去想现在的事,不要特意去想未来的事,那个时候它自然就落定。

  在特别自然的状态中,会出现思想和念头,那个时候你就观照它的来去,不要去做什么。你观照它的时候它就消失,因为它本身也是自然。它一起来的时候你就让它起,不用特意控制它,不要跟随它,你不跟随它的时候它立即就停住了。这是最好的禅定。

  我们在诵经、持咒、观想、观呼吸的时候,把自己的注意力全部放在自己所做的内容里,这也是一种禅。通过这些方法才能修出禅定。

  这些都是最好的禅。我们静坐的时候,就要这样观修,不要盲目地坐。没有出离心和菩提心的基础,坐禅多好也没有用,结果有两个:不好的话,堕落为傍生;好的话,转生为天人。

  10、行菩提心:修持六度之般若(智慧)度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六度中的第六个内容:般若,也叫智慧。

  智慧分为闻慧、思慧和修慧。

  闻慧是通过闻法而得来的智慧。这里所说的智慧,就是上师所讲的一切正法。自己听闻后,如理如法地受持了,这也是一种智慧。

  思慧就是对上师所讲的一切法义,不应满足于表面的听闻了解,而应在相续中反复观察、思惟,有不懂的地方请教善知识,这是升起定解。

  修慧,是通过修行而得来的智慧。

  闻慧是通过闻法而得来的智慧;思慧是通过思维而得来的智慧;修慧是通过修行而得来的智慧。通过修行而证悟空性、证悟本性、证悟一切法的实相真理,这才是圆满的智慧。

  我们是修持大乘佛法的,大乘佛法主要讲的是方便与智慧。如果没有这个前提条件,可以说,我们这些生存在末法时期的众生,想修行、想解脱成佛比登天还难。怎样把我们的衣食住行、起心动念全部变为修行的方便,这就需要智慧。有智慧才有方便,有方便就有智慧。

  如果你有智慧、有方便的话,都是殊胜,都是圆满!怎么都行,没有不行的;什么都好,没有不好的!

  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把一切都做得圆满而又殊胜,这才能法喜充满,这才是有修行,这才是极乐世界,这才是佛!

  “这个不好,那个不对。”心里有这些障碍的人,就是没有修行的人,就是个不清净的人。执着了,就没有方便!

  如果在你的相续中没有菩提心,你吃好的、穿好的,这都是贪。真正有了菩提心以后,我们所作所为都有功德。我们为了众生要成佛,为了成佛要修行,为了修行我们可以吃好,可以穿好,可以休息好,可以工作好,可以生活好……

  如果我们没有健康的身体,怎么学佛和修行

  发出了菩提心以后,我们的身体就是修行的工具,是承办利益众生的工具,不能轻视它,不能伤害它,一定要好好地保护它。心情不好、疲惫烦闷的时候,通过什么方式调整心情都行,可以散散心,可以玩一玩。为了修行而吃喝玩乐,都是有功德的,没有罪过。我现在讲的这些,都是以发菩提心为前提的。在密宗里吃喝玩乐都有功德,都是供养——供养坛城,供养佛。

  在你的相续中已经有菩提心了,那个时候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积累功德和福德。如果在你的相续中没有菩提心,你所做的一切都是消耗福报。比如两个人吃饭,一个人相续中有菩提心,另外一个人相续中没有菩提心。前者吃饭是一种善业,有功德;后者吃饭是一种恶业,有罪过。因为前者吃饭是利益众生,而后者吃饭是因贪心而吃,是自私自利。

  吃饭和吃饭不一样,你吃和我吃不一样。同一时间吃,吃的也是一样的,但是结果不一样,一个是造业,一个是做功德。

  你真正能够发出来菩提心了,那时候所有的业障都会立刻消失,无论业障有多深。就像一个黑暗的屋子,无论黑暗了多久、多深,只要阳光一照进来,所有的黑暗都会立即消失。

  发胜义菩提心不是很容易,但是发愿行菩提心没有什么可难的,谁都能发出来。当你发出来愿行菩提心后,一切都圆满了,一切都圆融了,而且从今以后再也不会造业了。如果你的心没有到位,一切都不到位。如果你连愿行菩提心都没有发出来,你根本不是大乘佛法的法器。如果你有菩提心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为众生的——为了众生,无论做什么都是善事。仅仅为了自己获得人天福报,为了自己的儿女,或者为了自己能够解脱、能够往生,念佛、拜佛、烧香、磕头,都是造业!好好地观察自己,你烧香拜佛的时候,到底是在造业,还是在修行?

  如果没有发菩提心,无论做什么事都是恶事,都逃不出轮回,都不能成为成佛的因。你拜佛拜得再多、烧香烧得再多,诵经诵得再好,都是轮回的因,有什么用?

  如果你学佛是为了成佛,成佛是为了救度众生,这就行了,你以后怎么做都行了,恭喜你!

  今天就讲到这里,祝大家吉祥圆满,扎西德勒!

  

  

《佛光普照·百日共修开示(一)》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