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四) 选择题
1. 释迦牟尼佛降生于公元前_年
(A)五四三 (B)五九四
(C)五八八 (D)六二三
2. 世界公认的佛陀日是阳历_。
(A)四月十五日 (B)四月八日
(C)五月月圆日 (D)月圆日
3. 佛教成立于佛_时,
(A)出世 (B)出家
(C)成道 (D)涅槃
4. 佛历是从佛_时计算起。
(A)出世 (B)出家
(C)成道 (D)涅槃
5. 佛陀降生于_。
(A)祗园 (B)鹿野苑
(C)蓝毗尼园 (D)王舍城
6. 悉达多太子的父亲是_。
(A)白饭王 (B)净饭王
(C)阿育王 (D)斛饭王
7. 悉达多太子_当时印度四阶级的不平等待遇。
(A)很满意 (B)不满意
(C)不反对 (D)不了解
8. 悉达多太子于_ 岁时舍弃荣华富贵,出家修行。
(A)十七 (B)二十五
(C)二十九 (D)三十五
9. 悉达多太子是由_而成正觉的。
(A)修苦行 (B)修武功
(C)修善道 (D)修净行
10. 佛陀证得无上正觉时,正坐在_树下的金刚座上。
(A)菩提 (B)琉璃
(C)竹林 (D)娑罗
11. 悉达多太子是佛陀幼时的名字,意思是_及一切功德,成就。
(A)安祥 (B)吉祥
(C)安稳 (D)安乐
12. 佛陀所觉悟的真理,最重要的是_理法。
(A)因缘 (B)因果
(C)果报 (D)缘起
13. 佛陀初转*轮的地点是_。
(A)灵鹫山 (B)鹿野苑
(C)圣伽沙 (D)蓝毗尼园
14. 佛陀的涅槃处是_。
(A)王舍城 (B)摩竭陀国
(C)拘尸那拉 (D)灵鹫山
15. 鹿野苑在古印度的_国。
(A)波罗奈 (B)拘利
(C))摩竭陀 (D)乔萨罗
16. 悉达多太子年青时,父王为他筑_宫殿。
(A)三时 (B)四季
(C)两季 (D)三季
17. 悉达多太子曾在_畔修苦行。
(A)恒河 (B)阿那玛河
(C)尼连禅河 (D)银河
18. 佛陀勤修净行,在一个夜晚,因睹_而觉悟
(A)明月 (B)明星
(C)水光 (D)落叶
19. 佛陀对五比丘说_。
(A)四圣法 (B)八正道法
(C)圣谛法 (D)四谛法
20. 佛教史上最早的僧伽是_。
(A)耶舍 (B)五比丘
(C)摩诃迦叶 (D)阿斯陀
21. 拘尸那拉城是佛陀的_地。
(A)诞生 (B)涅槃
(C)成道 (D)出家
22. 佛陀为父王临终_,表示孝敬。
(A)作福 (B)作法
(C)演戏 (D)说法
23. 佛陀遗嘱在佛涅槃后,佛弟子依_为师。
(A)佛陀 (B)佛法
(C)戒律 (D)舍利
24. 佛陀对阿难说:「信任自己,紧握真理明灯,在真理中求_。」
(A)乐趣 (B)快乐
(C)供养 (D)解脱
25. 悉达多太子,看到什么现象而生起出家的念头?
(A)五蕴本空 (B)四大皆空
(C)老病死苦 (D)五蕴炽盛
26. 以下那一项是不属于五明的?答_。
(A)声明 (B)因明
(C)内明 (D)无明
27. 不正见中的_是执持不正戒,非因计因。
(A)边见 (B)邪见
(C)见取见 (D)戒禁取见
28. 五蕴中的色蕴,地水火风即是_。
(A)四大 (B)前四蕴
(C)后四蕴 (D)四力
29. 明白缘起的道理,才能真正的_,互相合作。
(A)我为人人 (B)无我为人
(C)自利利己 (D)利己利人
30. 佛说宇宙万有都是_。
(A)因缘所生的 (B)佛所创造的
(C)自然而然的 (D)进化而来
31. 解脱生死,不受后有是声闻乘所证得的果位,叫做无生,即是_果。
(A)须陀洹 (B)斯陀舍
(C)阿那舍 (D)阿罗汉
32. 六度中精进有三义即_精进,修精进和求化精进。
(A)常 (B)断
(C)勤 (D)法
33. 菩萨是觉悟的众生,自觉,觉他,但是_尚未圆满,故还要上求佛果。
(A)学问 (B)度化
(C)法门 (D)觉行
34. 凡是有意向的任何行为,出自_的,都可以叫做业。
(A)内心 (B)勉强
(C)自愿 (D)身口意
35. 依业力的因果律来说,业报可分_业。
(A)早晚三时 (B)三时
(C)今生 (D)后生、来生
36. 声闻乘法类型的佛教徒是_的,只求个人的解脱。
(A)恋世 (B)出世
(C)入世 (D)在世
37. 僧伽是绍隆佛的,代表佛陀_,引进众生入佛智的比丘。
(A)转*轮 (B)作善事
(C)处理世务 (D)流转佛事
38. 牺牲自己的一切,冒险去帮助一切众生出离怖畏与痛苦叫做_。
(A)离苦施 (B)无畏施
(C)所能施 (D)离怖施
39. 佛法的内容,说明了宇宙的_人生的意义,和道德的轨则。
(A)真相 (B)假相
(C)幻相 (D)空相
40. 不贪不嗔不痴是_的后三戒。
(A)五戒 (B)八关斋戒
(C)六根清净戒 (D)十善业道
41. 要解脱生老病死的痛苦,必须先断除_。
(A)无因 (B)无明
(C)无理 (D)无道
42. 佛陀的信众,从国王、后妃、大臣以至贫民,应有尽有,这是佛陀提倡_的表现。
(A)自由平等 (B)慈悲平等
(C)势力均等 (D)专权统治
43. 身口意三业以意业为首,故曰:「自_其意,是诸佛教」。
(A)会 (B)断
(C)尽 (D)净
44. 八关斋戒的基础是_。
(A)三业清净 (B)五戒
(C)八正道 (D)十善戒法
45. 做人必须知恩报恩,佛说我们应报_恩。
(A)大 (B)次
(C)三 (D)四
46. 佛徒勤修六度法,愿救度一切众生是实行_。
(A)人天乘法 (B)声闻乘法
(C)缘觉乘法 (D)菩萨乘法
47. 十二因缘中的生死根本是_。
(A)过去支因 (B)现在支果
(C)现在支因 (D)未来支果
48. _就是由意志力造作的善恶的反应。
(A)受 (B)行
(C)识 (D)业
49. 现在造业,现在就受果报,叫做_。
(A)顺现受业 (B)顺生受业
(C)顺后受业 (D)顺次受业
50. 现在造业,二生或多生后才受果报,叫做_。
(A)顺现受业 (B)顺生受业
(C)顺后受业 (D)顺次受业
51. 六度法门中的布施能度_。
(A)嗔恚 (B)悭贪
(C)愚痴 (D)懈怠
52. 佛徒努力在思想行为上修道,争取现在或来世有更优裕的境遇的是实行_。
(A)人天乘法 (B)菩萨乘法
(C)声闻乘法 (D)缘觉乘法
53. 佛徒依四谛法及三十七道品去修行,求解脱生死痛苦的是实行_。
(A)人天乘法 (B)菩萨乘法
(C)声闻乘法 (D)缘觉乘法
54. 口业中的_就是斯骗说谎。
(A)妄语 (B)两舌
(C)绮语 (D)恶口
55. 要度毁犯就要修_波罗蜜。
(A)布施 (B)持戒
(C)忍辱 (D)禅定
56. _是皈依佛陀的出家女众。
(A)比丘尼 (B)优婆塞
(C)优婆夷 (D)比丘
57. 涅槃即是_。
(A)成道 (B)诞生
(C)入灭 (D)出家
58. 佛陀涅槃后,承继遗钵的是_。
(A)乔陈如 (B)阿难陀
(C)摩诃迦叶 (D)舍利弗
59. _是印度佛教禅宗的初祖。
(A)乔陈如 (B)阿难陀
(C)摩诃迦叶 (D)舍利弗
60. 佛陀所说教法,在他涅槃后_天,由弟子集会编辑。
(A)十 (B)三十
(C)六十 (D)九十
61. 佛涅槃后,众弟子第一次结集经典于_。
(A)跋迦山 (B)灵鹫山
(C)迦耶山 (D)班达山
62. 佛徒结集经典,由_诵出经藏。
(A)阿难陀 (B)优婆离
(C)五百罗汉 (D)舍利弗
63. 我国目前佛教的现状是_。
I 信徒不断增加 II 寺庙越来越多
III 佛教团体越来越多 IV 佛教徒因大小两乘之分而缺少合作
(A)I,II,III (B)I,II,IV
(C)I,III,IV (D)II,III,IV
64. 一个学佛之好学生应该_。
I 做有益于人的善事 II 抵抗这诱惑 …
《附录(四) 选择题》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