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从教学守道谈禅宗的生活▪P2

  ..续本文上一页深奥的意义。

  禅师寂灭外缘,对境不起憎爱,朝向肯定的大道精进,声光幻影迷惑不了禅师的心,他的心常住于清净中,如实办道。

  石屋禅师有一个朋友,是个小偷,恶习难改。有一次,他偷石屋禅师的东西,被禅师抓个正着。禅师责问他说:

  “你偷人东西,偷多少次啦?”

  “数不清,总有几百几千次吧!”

  “你偷了多少东西?”

  “不多,一次顶多千儿八百元啦!”

  禅师哈哈大笑说:

  “你真是个小毛贼!换是我,哼!不下手则已,下手就大偷!”

  小偷惊讶问道:

  “失敬!失敬!原来是老前辈了!请教怎么个偷法?”

  石屋禅师倏然伸手,作势握住小偷的心说道:

  “宝贝不就在这里吗?自从这里的宝贝被我偷到了以后,我一生享用不尽啦!”

  我们的心,要自己掌握住,做自己的主人,才能终身受用不尽。禅是什么?就是我们的真心,有了这种真心,你说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好呢?

  龙牙禅师有一首自我肯定的诗:

  “一室一床一茅屋,一缾一钵一生涯;

  门前纵有通村路,他家何曾是我家。”

  一个禅者,一生只有一间房、一张床、一所茅屋,生活简单自然。门前虽然有路通到别人的村庄,不过他家何曾是我家,我们何必到外面攀缘呢?桃源虽好非我有,自家虽寒伧,郤是我安身立命处。有道是金角落、银角落,不及自家的穷角落。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不识真性,与道相远。禅是要大家自我肯定,肯定自心本无一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洒脱淡泊,自在无碍,把自己的生命走出一片坦荡晴空。

  二.从惜福结缘来谈禅宗的教学守道 

  禅者,山中卧衲衣当被,和头裹瓠瓢作枕。离世隐居,物欲淡泊,不只生活简单,而且爱物惜缘。一草一叶、一瓦一土、一字一珠,在禅者的手中都能活用起来,不随意浪费大地的一点资产。像天台左溪尊者,泉水可以洗昏蒙,云松可以遗身世,块然独居一室,自有法界之宽。他一生行谊尤其令人称道:他“非因寻讨经论,不虚燃一灯;非因瞻礼圣容,不虚行一步;未尝因利说一句法,未尝因法受一毫财”,这样的操守,可说是惜福结缘的最佳典范。有一位义山禅师要沐浴,弟子替他准备了洗澡水。禅师来到澡池边,探手一试说:

  “太热!加一点冷水。”

  弟子盛水来,加了一半,剩下一半水就把它倒掉了。义山禅师看了很生气,骂道:

  “你这个业障鬼!水啊!滴水如金,水是有生命的。你把它浇在花上,花会欢喜;洒在树上,树会生长。这么宝贵的生命资源,你怎么可以轻易糟蹋掉呢?”

  这个徒弟经过这次严厉的教训后,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滴水”,自我警惕“一滴水也是甘露泉”,就是有名的滴水禅师。

  禅门的生活如此简朴,并不贪求尘世的一切物质。渴饮山泉,凉而甘美;饥食菜根,淡而飘香。对于一草一木、一坐一盘都非常爱惜。你们各位听到这个禅,不妨学习滴水和尚惜福结缘的精神,会使生活别有洞天。

  现在民生富裕,物质充斥,惜物惜福的风气低落了,一支原子笔不值多少钱,却可以为你写个几年,甚至一生,你可以是一支笔居士。话,多了招祸,你可以爱惜唇舌,一句话都不随便乱说,你就是一句话先生。钱,不随便浪费,一块钱有一块钱的功德,你就是一块钱先生。佛光山在美国建了一个西来寺,我常去探望,每次去,身边总有一些钱,到了美国通通留下结缘,回来时,身上只有一大叠卫生纸。因为,在美国无论是吃饭、乘船、搭机都有卫生纸,到什么地方都是一张卫生纸,用不完舍不得丢,一张张叠收着,我到美国半个月,回来时四个口袋里存了七十几张卫生纸。卫生纸不值钱,但是很有用,要多少木材、纸浆,多少工夫才做出来薄薄的一张,这个工夫很大呀!怎么能不珍惜呢?

  任何东西不只有物质上的价值,内心的认定更重要。虽是卑微的东西,一滴水、一朵花、一支笔、一张纸,都非常宝贵,你把这许多东西都珍视了,都能惜福结缘了,世间何物不宝贵呢?

  有一位七里禅师,在佛殿里打坐参禅,半夜闪进一个强盗,低声叫:

  “钱拿来!没有钱要你的命!”

  七里禅师不动声色,回答道:

  “不要打扰!我在参禅。要钱,钱在佛祖下面的抽屉,自己去拿。”

  强盗拉开抽屉,取了钱,正要走,七里禅师说:

  “喂!不要通通拿走,留一点,我明天还要买香花供果啦!”

  强盗真的依言照办,瞪着眼往外走,正要踏出门,七里禅师又叫住他:

  “站住!”

  强盗吓了一跳,回过头来,只听七里禅师说道:

  “你拿的钱是佛祖的,不向佛祖说声谢谢就要走吗?”

  强盗被说动了,就向佛祖点头称谢,一溜烟的逃了。

  不久,这个强盗给警察抓了,供认曾经偷了七里禅师的钱。警察带他来让七里禅师指认。七里禅师说:

  “没有呀!他没有偷啊!他有向佛祖道谢啊!”

  七里禅师爱惜钱,以慈悲心来结缘,这种教学守道的方式感动了那个强盗,从此悔过向善,做了七里禅师的弟子。

  禅宗的惜福和结缘常常互为因果,密不可分。有一个公案就说出了福报的因缘:一天,雪峰、岩头、钦山三位禅师结伴行脚,外出教化。他们顺着河流往上走,正商谈如何弘法时,雪峰禅师肚子饿了:

  “喂!喂!喂!今天住哪里里啊?”

  忽然看到河流里有一根青菜叶子,顺着水流下来,钦山指着说:

  “你们看:有菜叶飘流下来,可见上游一定有人住,到那边就有饭吃,可以歇脚了。”

  岩头凝目注视水里那根菜叶,摇头叹息:

  “唉!这上游的人家,连这么一根翠绿的菜叶都不爱惜,竟让它流走,实在可惜。”

  雪峰也说道:

  “这么不珍惜的人家,不值得教化,我们还是到其它村庄歇脚吧!”

  三个人正在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时,上游有一个人“砰砰砰”沿河跑下来,气喘吁吁的一路寻觅什么。禅师问:

  “找什么?”

  那个人满头大汗停下来:

  “我刚才洗菜,不小心一片叶子被水冲下来了,我在找那根菜叶子。”

  雪峰禅师三人一听,高兴得哈哈大笑,点头称许:

  “这人这么惜福,值得度化,好!我们就到他家弘法挂单吧。”

  惜福之人才会多福,佛性即福田。我们的痴福、罪福,不是真福;真福是要像种树、种穀一样,才能福至心灵。临济禅师有一次在山里种松树,黄檗看到了,奇怪的问:

  “山上已有这么多树了,你栽松做什么呢?”

  “一与山门做境致,二与后人作标榜。”

  禅师们这种不求自利,荫庇天下的胸襟,是济世精神的显露。禅的教学守道,就是从生活中惜福,从结缘来体验,以慈悲为本怀,用智能来引导,提升修持的境界。

  惜福、结缘就是禅者学道的生活。

  三.从慈悲感化来谈禅宗的教学守道

  威名显赫的阿育王是佛教的大护法,也是很虔诚的三宝弟子。有一天,阿育王准备了丰盛的斋饭来供僧。为了礼敬僧宝,阿育王虽然是一国之君,对法师一定要跪拜顶礼如仪。当应供的队伍远远走来时,阿育王看见一个小沙弥也在里面,就有些犹豫了:哟!这么小的孩子,我堂堂国王向他礼拜,成何体统呀?不拜呢,心头又不安,恐怕不合乎佛弟子的规矩。阿育王想了又想,把那个小沙弥请到偏僻的地方顶礼,悄悄跟沙弥说:

  “小沙弥!我向你礼拜的事,你千万不能告诉别人喔!”

  小沙弥手里捧着钵就跟阿育王讲:

  “你看!”

  他朝钵上一跳,身形一缩,就跑进钵里去,一会儿又跳出来恢复原状,如此进进出出,出出进进的,把阿育王看得目瞪口呆!小沙弥也学着阿育王的口吻说道:

  “大王!刚才你看到的也千万不能告诉别人喔!”

  这个沙弥,小小年纪志气高,他以神通教示阿育王,跟国王玩了一场慈悲游戏。禅的教示,不分年纪大小,禅者的教化也不因贵贱而有高低分别。

  有一天,云水禅师到一个大富翁家里化缘,被大富翁推拒门外。云水禅师在山上无粮米,大富翁又不肯布施,正不知如何济众办道?走着,走着,看见富翁家的水沟流出许多饭粒,云水禅师觉得很可惜,就每天来捡,捡回去除了自己吃外,吃不完的便晒干,储存起来。

  十年后,大富翁家忽然起火,一场熊熊烈焰使大富翁家破人亡,一无所有,不得不四处行乞,狼狈不堪,最后实在走投无路,只得投奔云水禅师的寺庙,哀求禅师收留他:

  “恳请和尚慈悲!慈悲!救救我吧!”

  云水禅师收留了他,又做饭给他吃,大富翁这一顿饭吃的津津有味,满怀感激:

  “师父,好感谢你!”

  “你不必感谢我。这些饭本来就不是我的,是你的,我只是花一点劳力把它捡起,晒干储存起来。正好今天你用得到。”

  大富翁深感惭愧,立誓痛改前非,重新做人。所以禅师用慈悲教化来感人,是他们的特长,也是禅师教学守道的特色。

  还有一位挑水禅师,教大家禅法一段时间,忽然失踪了,众弟子不知禅师的下落,就四处寻访。有一名弟子寻寻复寻寻,寻到荒郊野外,在一个废桥下发现一些小洞穴,里面有很多乞丐,那个挑水禅师就在乞丐群里。这个弟子又惊又喜的请求:

  “师父啊!请您慈悲回去,再开示我们禅法。”

  挑水禅师意兴阑珊道:

  “唉!光用口讲,讲几千几百次也没有用,你们做不到!”

  弟子急忙恳求:

  “师父您再教我做什么,我一定做到。”

  挑水禅师眼一瞪说:

  “好!你在这跟我同住三天,我就传授你禅法。”

  弟子一听:三天有什么了不起?为了学禅,就是三年也没关系,于是依约住下来了。

  第一天,洞里除了肮脏的满地垃圾,还是肮脏的垃圾,连漱口水都没有,更别说洗澡了。连小便都不知道怎么办。这一天虽然难挨,郤也忍耐下来了。第二天,乞丐寮里,一个老乞丐死…

《从教学守道谈禅宗的生活》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