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思想与现代生活(三)
时间:公元一九八六年五月廿九日
地点:高雄中正文化中心
对象:法师、居士(弟子永曦记)
一.如何建立人生净土
二.如何认识人间的阿弥陀佛
三.如何获得阿弥陀佛的灵验
四.如何念佛才能往生极乐世界
各位法师、各位贵宾、各位护法居士:
今天要讲“净土思想与现代生活”的第三部分。
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我们居住在甚么地方呢?”
当然,我们住在家庭里。家庭中的成员很多,虽然都是兄弟姊妹与亲人,但思想、见解与生活习性,还是会有差异,有时难免不调和。除了家庭生活以外,其余的时间大部分都在机关、公司或工厂上班,与其它的人在一起共事。为了工作上的分工协调,偶尔发生磨擦也是在所难免。假如,再问大家住在哪里里?我们又会说住在金钱里,因为处处都要花钱,时时都想要钱,金钱让我们患得患失,身心不安。我们也住在感情和爱情里,感情固然温馨甜美,但是带来的是非、烦恼、痛苦更多。我们每天居住的地方都不是很安全、很美好、很愉快的地方,因此我们想要住在净土里。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每一尊佛有每一尊佛的净土。释迦牟尼佛以三劫修福慧、百劫修相好来完成他的净土。阿弥陀佛以他的四十八大愿,去实践他的极乐净土。东方药师琉璃佛以他的十二大愿,来实践他的东方琉璃净土。一切诸佛如来及圣贤,都以他们的慈悲愿力,来完成他们的净土。
那么我们要如何完成我们自己的净土呢?
一.如何建立人生净土
现在我要向各位说明,如何建立我们的人生净土?
第一、实践眼耳鼻舌的净土:当眼睛看到世间,种种不惯的事情,就想到“眼不见为净”,但心里却无法清净。我们不是聋子,对于刺耳之音、逆耳之言,不得不听。所以我们要实践人生净土,首先要把眼、耳、鼻、舌的净土庄严起来。经常以慈悲的眼睛视众生,与人关注、给人温馨、对人瞻仰。要常说良言美语使人欢喜,说帮助慰勉的话,说有建设性的话,说鼓励赞美的话。要时常面带微笑,流露慈悲,布施祥和。那么慈悲的眼睛,面上的微笑,以及良言美语,这就是人生的净土。佛教有四句偈说:
“面上无瞋是供养,
口中赞歎出妙香;
心里慈悲无价宝,
佛光普照福寿康。”
第二、实践行住坐卧的净土:我们的行人车辆,尤其是汽车和摩托车,都能遵守交通规则,不争先恐后,不违规犯法,一切都守秩序,此即行的净土。像各位前来中正文化中心听讲,工作人员都赞美你们守规矩有秩序,而且肃静、安祥。这就是我们佛教徒的净土,人到哪里里,净土就在哪里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能够做到举止安祥、进退有礼,一切落落大方,这就是行、住、坐、卧的净土。佛教讲四威仪,所谓“行如风,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如能持恒实践,养成威仪,行住坐卧,举手投足,处处都是净土。
古代禅师的修行,真正把生活中的一切都修成净土了。像赵州禅师,当赵王去拜访他时,赵州禅师躺在床上接待赵王,对赵王说:
“阁下,我年老了,平常素食而身体又欠健朗,年老力衰,只有躺在这里迎接您,请您不要见怪。”
赵王毫不介意,而且非常欢喜的和禅师讲话。回去以后,立即派部下将领带了多车礼品,前来供养赵州禅师。
赵州禅师一听将领前来送礼,立刻穿起海青,披着袈裟,戴上庄严的僧帽,到山门外迎接。弟子们觉得奇怪,就问道:
“师父!大王来时,您都躺在床上接待他,现在为什么要到山门外去迎接呢?”
赵州禅师说:“你们有所不知,我所居住的有三种净土,而我也依此三种层次的净土去接待客人。躺在床上,是我本来面目的净土,上等的客人来,我以上等的净土去接待他;中等的客人来,我以礼仪的净土到客堂接待他;普通的客人来,我以世俗应酬和气的净土到门外去接待他。”
第三、实践人际间的和谐净土:人与人之间所以不愉快、不融洽、有误解、有怨隙,因为彼此之间,有着一道无形的鸿沟及墙,使人际关系日渐疏离隔阂。人与人之间必须加强沟通、交流,增进谅解、同情、友爱、互助。彼此交往,要开诚布公,礼尚往来,常以幽默做润滑剂、开心果,才能化解紧张误会,增进团结合作。如此,净土即在人我之间。
白云守端禅师跟随杨岐方会禅师学道,久久未能开悟。有一天,方会禅师就问白云守端:“喂!你还记得你的剃度老师荼陵郁和尚吗?你知道他是怎样开悟的吗?”
“知道。家师从桥上经过时,不慎摔了一跤,就开悟了。”
“你怎么知道令师是在那个时候开悟的呢?”
“噢!当时他说了一首描绘悟境的偈语:“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封锁,而今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所以我知道他开悟了。”
方会禅师听了默然不语,只是哈哈大笑着走开了。这一笑,笑得白云守端心中七上八下,不知如何是好。心想:难道我说错了吗?为了这笑声,既吃不下饭,也睡不着觉。
有一天,终于鼓起勇气去问方会禅师:“我念家师的那首偈语时,您为什么那样笑我呢?”
方会禅师说道:“你真没出息,在我们寺院前广场上玩猴子把戏的人,他的种种花样,就是为了博得别人哈哈一笑,你连玩把戏的人也不如。为什么就为了我的一笑,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如此还学什么禅呢?”
自己内心没有净土,就很容易为外物所牵,被外境所转。喜怒哀乐,都受别人控制,自己不能作主。这种没有定见,不能自我肯定的人生,必然是非常痛苦的。
“小姐!你的衣服好漂亮喔!”听了她就高兴。其实衣服漂亮与人的容貌气质又有多少关系呢?所以对别人语言上的赞美或批评,要能淡然处之,在工作上也要能定出自己的目标和计画,实践我们自己的净土。
人生在世,为了生活不得不工作,工作中的心酸委屈与艰难困苦,我想各位都曾有过这种体验。但大多数人都嫌别人不好:警察不好,多管闲事;老师不好,没有认真教学;学生不好,不肯用功读书;长官不好,不照顾部属;职员不好,不认真办公……,那么世界上的好人,究竟都到哪里里去了呢?
我们只要对别人的指摘转化为对自我的检讨,一切从要求自己做起,我们的人际关系就会马上改观,就会觉得人人皆有他的特长,个个都有善良的一面。这样一想,工作起来就能主动负责,甚至公而忘私,舍己为群,把公家或老板与自己视为一体,如此工作才会有兴趣有成就。
刚才各位看到由“佛光山中国佛教研究院”女众学部同学表演的“顺治皇帝赞僧诗”,以及前天男众学部的巴利文三皈依的演出,这一百多位年轻僧众,当他们立志出家时,都经过我一个简单的口试:“你要在佛光山出家,你知道佛光山是什么人的吗?”有些人考试不及格,因为他们都说:“佛光山是大师您的。”如果佛光山是我的,那你在这里出家,等于挂单作客,住个三天、五天就要回家了。忽忽的出家,又忽忽的离开,像这样认识不清,我是不能收你为弟子的。标准答案应该是:“我在佛光山出家,那佛光山不就是我的吗!”
不管做什么工作,住什么房子,参与什么事业,只要心理上觉得是我的,你就会爱护它,喜欢它。好比自己身上长个烂疮,出脓、出血,你也会好好的照顾它,因为这是我的身体。
因此,我们在工作上,以及人际关系上,要能打破人我界限,甚至视人如己,我们待人处事的境界就会大大不同。把别人的父母看成我的,甚至同事、朋友,工厂、老板,凡事都想成是我的,我们工作起来就会很高兴,就能全力以赴。
有时候我们到户政机关办一次手续,办事员说:“唉唷!缺少户籍誊本啊!”
回去把户籍誊本拿来给他时,他又说:“唉唷!怎么没有身份证呢?”
我们又回去把身份证拿来,他又说:“唉唷!你怎么没带印章来呢?”
我们只好再回去拿。如此再而三的往返奔波,办一次手续常常费时好几天,甚至好几个礼拜。
青年守则里有一条是:“助人为快乐之本”,但是有些人没有这个观念,甚至以“磨人为快乐之本”,表示他有权力可以摆布别人。这种想法不是愚痴,就是病态。
统一企业公司董事长吴修齐曾对我说:“要事业成功实在也很简单,当初我也只是一个小职员,看到乡下的人来办事,看到他们不认识字,不会填表格,我就主动去帮他们填写,由于我一直与人方便,与人结缘,在工作上认真努力,这大概就是我事业成功的原因吧。”
日本禅学大师铃木大拙,在他临终时,亲戚、朋友、学生来探望他,他说了一句非常伟大而又非常有名的话:“谢谢你们!”就这样眼睛一闭往生了。他真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不管在什么时候,甚至到临终的最后一刻,对人间还是如此的关怀,如此的亲切,如此的友爱,如此的有礼。
第四、实践我们居家环境的净土:居家要宁静整洁,环境要卫生美化,这才是生活的净土。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除了庄严自己心理的净土以外,还要把极乐世界的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八功德水等环境庄严、美化。为什么要有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四色莲花呢?主要的是要以彩色美化活动的空间。在极乐世界里为什么要有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出和雅音呢?因为音乐可以改变人的气质。为什么极乐世界要以黄金铺地成楼阁七宝所呢?因为需以最高级的路面,保持最高度的干净,要以最好建材庄严居所。阿弥陀佛不但是个伟大的工程师,也是最优秀的环保局局长。
现在的社会大众,虽不注重公共道德与公共卫生,但对自己的居家却十分讲究。客厅里的沙发要买高级的,壁纸要买进口的,甚至卫生设备也要比赛豪华。可惜为什么不比比谁的心是最清净的呢?
为了真正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不必光从物质…
《净土思想与现代生活(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